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秀道中

曾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特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元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苏,今江苏苏州。秀,秀州,今浙江嘉兴。

【小题1】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小题2】诗歌以“喜”贯穿全篇,请对此作简要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6-22 04:06: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真卿,字清臣。少孤,母殷躬加训导。既长,博学工辞章,事亲孝。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使河东,劾奏朔方令郑延祚母死不葬三十年,有诏终身不齿,闻者耸然。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帝自陕还,真卿请先谒陵庙而即宫,后上疏曰:“今天下疮痏未平,干戈日滋,陛下岂得不博闻谠言以广视听,而塞绝忠谏乎?陛下在陕时,奏事者不限贵贱,群臣以为太宗之治可跂而待。且君子难进易遐,朝廷开不讳之路,犹恐不言,况怀厌怠。令宰相宣进止,御史台作条目,不得直进,从此人不奏事矣。陛下闻见,止于数人耳目。”李希烈陷汝州,诏真卿往谕之,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可避乎?”既见希烈,宣诏旨,逼使上疏雪己,真卿不从。真卿每与诸子书,但戒严奉家庙,恤诸孤,讫无它语。乃拘送真卿蔡州。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墓志、祭文,指寝室西壁下曰:“此吾殡所也。”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诸侯朝觐耳!”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曰:当禄山反,哮噬无前,鲁公独以乌合婴其锋,功虽不成,其志有足称者。晚节偃蹇,为奸臣所挤,见殒贼手。毅然之气,折而不沮,可谓忠矣。呜呼,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B.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C.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D.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指现在山西西南部一带,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也就是古代的“中国”。
B.墓志,指墓内或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两部分,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或悼念性文字。
C.公,古代五等封爵制中的最高爵位,一般冠以地名如鲁公,后来也加美名如“忠勇公”。
D.赞即赞词,一般是写在人物传记之后,对某人或某事进行评价的话,多为赞颂之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真卿重视孝道。颜真卿年少丧父,由母亲殷氏亲加教导,长大后事奉母亲孝顺。他弹劾朔方令郑延祚母亲去世三十年而不入葬,使其终身不予录用。
B.颜真卿敢于直言进谏。皇帝从陕州返回长安,颜真卿建议皇帝先去拜祭陵庙然后回宫,其后又上疏皇帝,希望其能广开言路以恢复太宗时的盛世之治。
C.颜真卿以社稷为重。安禄山反叛时,河朔尽陷,惟颜真卿在平原城以乌合之众来阻挡他的锋芒;李希烈反叛颜真卿不顾个人安危,亲赴敌营,晓以大义。
D.颜真卿忠贞不屈。李希烈逼迫颜真卿上疏为自己昭雪,颜真卿没有屈从;被拘蔡州,颜真卿估计自己定会遇害,从容写下遗表、墓志、祭文,视死如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真卿每与诸子书,但戒严奉家庙,恤诸孤,讫无它语。
(2)晚节偃蹇,为奸臣所挤,见殒贼手。毅然之气,折而不沮,可谓忠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士诚,小字九四,泰州白驹场亭人。有弟三人,并以操舟运盐为业,缘私作奸利。颇轻财好施,得群辈心。常鬻盐诸富家,富家多陵侮之,或负其直不酬。而弓手丘义尤窘辱士诚甚。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盐丁方苦重役,遂共推为主,陷泰州。高邮守李齐谕降之,复叛。杀行省参政赵琏,并陷兴化,结砦德胜湖,有众万余。元以万户告身招之。不受。绐杀李齐,袭据高邮,自称诚王,号大周,建元天祐。是岁至正十三年也。

明年,元右丞相脱脱总大军出讨,数败之,围高邮,隳其外城。城且下,顺帝信谗,解脱脱兵柄,削官爵,以他将代之。士诚乘间奋击,元兵溃去,由是复振。逾年,淮东饥,士诚乃遣弟士德由通州渡江入常熟。

二十六年十一月,太祖率大军进攻平江,筑长围困之。士诚距守数月。太祖贻书招之。士诚不报,数突围决战,不利。李伯升知士诚困甚,遣所善客逾城说士诚。曰:“初,公所恃者,湖州、嘉兴、杭州耳,今皆失矣。独守此城,恐变从中起,公虽欲死,不可得也。莫若顺天命,遣使金陵,称公所以归义救民之意,开城门,幅巾待命,当不失万户侯。且公之地,譬如博者,得人之物而复失之,于公何损?”士诚仰观良久曰:“吾将思之”。乃谢客,竟不降。二十七年九月,城破,士诚收余众,战于万寿寺东街,众散走仅余士诚。仓皇归府第,拒户自缢。故部将赵世雄解之。大将军达数遣李伯升、潘元绍等谕意,士诚瞑目不答。舁出葑门,入舟,不复食。至金陵,竟自缢死,年四十七。命具棺葬之。

《二十四史•明史》有删改

(注):①舁:抬②葑门:于苏州城东,初名封门,以封禺山得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B.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C.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D.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万户”官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其军制设万户为“万户之长”,总领于中央的枢密院。文中“万户告身”指授予万户官职的凭信。
B.“谢客”有“辞别朋友、谢绝会客、酬谢刺客”等之意,文中的“谢客”是指“感谢客人”。
C.“”指“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礼仪和器物等。文中“僭号”指冒用皇帝的称号。
D.幅巾,是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戴幅巾是一种儒雅简朴的装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士诚原先凭借用船运盐为生,靠着走私谋取不法利润,因不满被弓手丘义等富人欺辱,与义士一起杀了他们,举兵起义。
B.高邮府的知府李齐招降了他们,但是他们不久又叛逃出去,后来他用欺骗手段杀死了李齐,偷袭占据了高邮,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佑”。
C.张士诚与元右丞相脱脱交战时,英勇顽强、所向披靡,多次击败元军,使得元顺帝不得不更换将领,但仍然抵挡不了张士诚,元军只得溃败而去。
D.太祖多次招降张士诚,他都没有答应,李伯升等多次劝说,张士诚也拒不投降,最终上吊自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鬻盐诸富家,富家多陵侮之,或负其直不酬。
(2)李伯升知士诚困甚,遣所善客逾城说士诚。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卢辩,字景宣,少好学,博通经籍。正光初,举为秀才,为太学博士。以《大戴礼》未有解诂。辩乃注之。其兄景裕为当时硕儒,谓辩曰:“昔侍中注《小戴》,今汝注《大戴》,庶纂前修矣。”节闵帝立,除中书舍人。属齐神武起兵信都,既破尔朱氏,遂鼓行指洛。节闵遣辩持节劳之于邺。神武令辩见其所奉中兴主,辩抗节不从。神武怒曰:“我举大义,诛群丑,车驾在此,谁遗尔来?”辩抗言酬答,守节不挠。神武异之,舍而不逼。孝武即位,以辩为广平王赞师。永熙二年平等浮屠成孝武会万僧于寺石佛低举其头终日乃止帝礼拜之辩曰石立社移自古有此陛下何怪及帝入关,事起仓卒,辩不及至家,单马而从。或问辩曰:“得辞家不?”辩曰:“门外之道,以义断恩,复何辞也。”孝武至长安,封范阳县公。历位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加本州大中正。周文帝以辩有儒术。甚礼之,朝延大议,常召顾问。迁太子少保,领国子祭酒。赵青雀之乱,魏太子出居渭北,辩时随从,亦不告家人。其执志敢决,皆此类也。寻除太常卿、太子少傅,转少师,魏太子及诸王等皆行束情之礼,受业于辩,进爵范阳郡公。自孝武西迁,朝仪湮坠,于时朝廷宪章、乘與法服,皆令辩因时制宜。皆合轨度,多依古礼。性强记默识,能断大事,凡所创制,处之不疑。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累迁尚书令。及建六官,为师氏中大夫。明帝即位,还小宗伯,进住大将军。帝尝与诸公幸其第,儒者荣之。卒,谥曰献,配食文帝庙庭。隋开皇初,以辩前代名德,追封沈国公。

(节逸自《北史·卢辩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两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熙二年/平等浮屠成/孝武会万僧/于寺石佛低举其头终日/乃止/帝礼拜之/辩曰/石立社移/自古有此/陛下何怪/
B.永熙二年/平等浮屠成/孝武会万僧于寺/石佛低举其头/终日乃止/帝礼拜之/辩曰/石立社移/自古有此/陛下何怪/
C.永熙二年/平等浮屠成/孝武会万僧/于寺石佛低举其头终日/乃止/帝礼拜之/辩曰/石立社移/自古有/此陛下何怪/
D.永熙二年/平等浮屠成/孝武会万僧于寺/石佛低举其头/终日乃止/帝礼拜之/辩曰/石立社移/自古有/此陛下何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驾,本来的意思是马驾的车,古代有时也特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来借代帝王将相。
B.国子祭酒,古代学官名,晋武帝时设,以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C.束脩,古代礼物,即捆成一捆的十条干肉,也特指人学敬师的礼物,或给老师的酬金。
D.追封,对死后的人,为了追念其生前的种种影响而给的称号,有一定的纪念性意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辩博通经籍,受到大儒称赞。卢辩为《大戴礼》作注释,被当时的大儒卢景裕称费,说他注解的《大戴礼记》差不多汇集了前贤的著述。
B.卢辩直面威逼,守节操不屈服。卢辩奉节闵帝之命到邺城慰劳齐神武,却被神武强迫着去拜见中兴主,卢辩坚决拒绝,神武不得不放弃。
C.卢辩以公废私,坚守为官之道。随从孝武帝去关中时,卢辩来不及回家,就只身骑马跟从,他认为在外为官之道,应该用大义割断私情。
D.卢辩创制典制,受到朝廷重用。孝武帝西迁后礼仪颓败,卢辩因时制宜创制了各种典章制度;因卢辩能断大事,所以升迁,官至尚书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文帝以辩有儒术,甚礼之,朝廷大议,常召顾问。
(2)帝尝与诸公幸其第,儒者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