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调研2)(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10 10:01: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节选自《晋书•隐逸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善属文    属:连接,连缀,引申为写作
B.亦时相赡 赡:供给
C.未尝有所造诣  造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度
D.而畜素琴一张  畜:储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乃重修岳阳楼
B.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氓之蚩蚩
C.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    以其无礼于晋
【小题3】下面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自幼就怀有高尚的品格,博学善文,受到乡邻的重视。
B.陶潜笔下五柳先生的性情、行为及处境是他自己的写照。
C.为了有隐居之资,陶潜先后担任了祭酒、参军、县令等职位。
D.陶潜简慢自尊,以束带拜见督邮为耻,后解印去职,隐居不仕,写下《归去来》。
【小题4】将下列从文言文阅读文段和课文中选出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2)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姚苌,字景茂,少聪哲,多权略,廓落任率,诸兄皆奇之。随兄姚襄征伐,每参大谋。襄之寇洛阳也,梦苌服衣,升御坐,诸酋长皆侍立,旦谓将佐曰:“吾梦如此,此儿志度不恒,或能大起吾族。”襄之败于麻田也,马中流矢死,苌下马以授襄,襄曰:“汝何以自免?”苌曰:“但令兄济,竖子安敢害苌!”会救至,俱免。及襄死,苌率诸弟降于苻坚,为苻坚将,累有大功。坚既败于淮南,归长安,慕容泓起兵叛坚。坚遣子叡讨之,以苌为司马。为泓所败,叡死之。苌遣龙骧长史赵都诣坚谢罪,坚怒,杀之。苌懼,奔于渭北,遂如马牧。西州豪族率五万余家,咸推苌为盟主。苌将距之,天水尹纬说苌曰:“明公宜降心从议,以副群望,不可坐观沈溺而不拯救之。”苌乃从纬谋,以太元九年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大赦境内,年号白雀,称制行事。苻登进逼安定,诸将劝苌决战,苌曰:“与穷寇竞胜,兵家之下。吾将以计取之。”于是留其尚书令姚旻守安定,夜袭登辎重于大界,克之。诸将或欲因登骇乱击之,苌曰:“登众虽乱,怒气犹盛,未可轻也。”遂止。苌还安定,修德政,布惠化,省非急之费,立太学,礼先贤之后,以救时弊。时天大雪,苌散后宫文绮珍宝以供戎事,身食一味,妻不重綵。将帅死王事者,加秩二等,士卒战没,皆有褒赠。苌性简率,群下有过,或面加骂辱。太常权翼言于苌曰陛下弘达自任不修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异弃嫌录善有高祖之量然轻慢之风所宜除也 苌曰:“若不闻谠言,安知过也。”以太元十八年死,时年六十四,在位八年。伪谥武昭皇帝,庙号太祖,墓称原陵。

(节选自《晋书·姚苌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常权翼言于苌/曰陛下弘达/自任不修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异/弃嫌录/善有高祖之量/然轻慢之风/所宜除也/
B.太常权翼言于苌曰/陛下弘达自任/不修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异/弃嫌录善/有高祖之量/然轻慢之风/所宜除也/
C.太常权翼言于苌/曰陛下弘达/自任不修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异/弃嫌录善/有高祖之量然/轻慢之风所宜除也/
D.太常权翼言于苌曰/陛下弘达自任/不修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异/弃嫌录善/有高祖之量然/轻慢之风所宜除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衮”是古代帝王穿的绘有龙纹的礼服,这里指姚苌未来的皇位。
B.“辎”是有帷盖的载重大车,“辎重”是出门携带的物资,常指军用物资。
C.“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的名号,如太祖、太宗。
D.“太学”就是国子监,是国家设立的一般官员和庶民俊秀子弟就读的学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苌聪慧多谋,擅长军事。跟随姚襄,常参与大谋;为苻坚将,多有大功;与苻登作战,力排众议,用计取胜,避其怒气,不再乘胜追击。
B.姚苌关心民生,体恤民情。遵从尹纬建议,接受盟主之职;回安定,修明德政,施行惠政教化,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革除当世的弊病。
C.姚苌爱护士卒,奖罚分明。雪天散发后宫珍宝供给军用,自己吃饭只一样菜,令妻子不穿重叠的丝绸衣服;将帅士卒只要有功必赏。
D.姚苌威名远播,不修小节。西州豪族咸推苌为盟主,认可姚苌的卓著才华;然而姚苌对待下属过失,有时会当面辱骂,简单直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襄之败于麻田也,马中流矢死,苌下马以授襄。
(2)明公宜降心从议,以副群望,不可坐观沈溺而不拯救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侨居始平。少有才干,两郡并举孝廉。安定皇甫商州里年少,恃豪族,欲与结交,含距而不纳,商恨焉。遂讽州以短召含为门亭长。会州刺史郭奕素闻其贤,下车擢含为别驾,遂处群僚之右。司徒选含领始平中正。秦王柬,含依台仪,葬讫除丧。尚书赵浚有内宠,疾含不事己,遂奏含不应除丧。本州大中正傅祗以名义贬含。中丞傅咸上表理含曰:“秦王之薨,悲恸感人,百僚会丧,皆所目见。而今以含俯就王制,谓之背戚居荣,夺其中正。天王之朝,既葬不除,藩国之丧,既葬而除。藩国欲同不除,乃当责引尊准卑,非所宜言耳。 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帝不从,含遂被贬,退割为五品。后为始平令。及赵王伦篡位,或谓孙秀曰:“李含有文武大才,无以资人。”秀以为东武阳令。河间王颙表请含为征西司马,甚见信任。顷之,转为长史。颙诛夏侯奭,送齐王冏使与赵王伦,遣张方率众赴伦,皆含谋也。后颙闻二王兵盛,乃加含龙骧将军。初,梁州史皇甫商为赵王伦所任,伦败,去职诣颙,颙慰抚之甚厚。含谏颙曰:“商,伦之信臣,惧罪至此,不宜数与相见。”商知而恨之。含之本谋欲并去乂、冏,使权归于颙,含因得肆其宿志。既长沙胜齐,颙、颖犹各守藩,志望未允。颙表含为河南尹。时商复被乂任遇,商兄重时为秦州刺史,含疾商滋甚,复与重构隙。商说乂曰:“河间之奏,皆李含所交构也。若不早图,祸将至矣。且河间前举,由含之谋。”乂乃杀含。

(节选自《晋书·李含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B.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C.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D.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陈情表》中“察臣孝廉”即是此意。
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也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C.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中一种上行文书的名称,常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场合。
D.刺,有检核问事的意思。刺史,官职名,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李含少有才干,得到举荐任用。李含在少年时代就表现出了出众的才华,先受到陇西、始平两郡 的推荐,后得到郭奕的提拔重用。
B.李含依礼服丧,遭到诋毁被贬。秦王司马柬去世,李含按台省规定的制度服丧,却遭到存有私心的 赵浚 、傅祗等的中伤诋毁,后被皇帝贬官 。
C.李含富有谋略,深受上司信任。司马颙杀夏侯奭,派张方率军投赴司马伦等计策,都出自李含;司马颙视他为心腹,先上表封他为征西司马,后加封龙骧将军。
D.李含志愿未遂,最终惨遭杀害。李含辅佐司马颙想使其掌管执政大权,但最终愿望还没实现,后在皇甫商的挑唆下,被司马乂所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州刺史郭奕素闻其贤,下车擢含为别驾,遂处群僚之右。
(2)时商复被乂任遇,商兄重时为秦州刺史,含疾商滋甚,复与重构隙。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王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尚书左丞、侍中、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疏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效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太尉桓温欲北伐,屡诏不许。温辄下武昌,人情震惧。或劝殷浩引身告退,彪之言于简文曰:“此非保社稷为殿下计,皆自为计耳。若殷浩去职,人情崩骇,天子独坐。既尔,当有任其责者,非殿下而谁!”又谓浩曰:“彼抗表问罪,卿为其首。事任如此,猜衅已构,欲作匹夫,岂有全地邪?且当静以待之。令相王与手书,示以款诚,陈以成败,当必旋旆。若不顺命,即遣中诏。如复不奉,乃当以正义相裁。无故匆匆,先自猖獗”浩曰:“决大事正自难,顷日来欲使人闷,闻卿此谋,意始得了。”温亦奉帝旨,果不进。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疫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转领军将军,迁尚书仆射,以疾病,不拜。徙太常,领崇德卫尉。时或谓简文曰:“武陵第中大修器杖,将谋非常也。”简文以问彪之。彪之曰:“武陵王志意尽于驰骋田猎耳。愿深静之,以怀异同者。”或复以此为言,简文甚悦。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者?黎庶不达其意   黎庶:黎民百姓
B.令相王与手书,示以款诚 款诚:诚恳之心
C.无故匆匆,先自猖蹶  猖蹶:凶猛而放肆
D.武陵王志意尽于驰骋田猎耳    田猎:打猎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伯:父亲的堂兄称之为从伯,也有作从伯父。
B.疏:是百姓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
C.社稷: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永和:东晋穆帝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彪之刚正不阿。不是廷尉职责以内的案件,他不肯接受。即使朝廷发出诏令命他受
理,王彪之也仍然据理力争。他还建议郊祀不再大赦,以免助长凶恶愚蠢之人的侥幸
心理。
B.王彪之建言以理。桓温无诏私自领兵东下武昌,众人震惊。对此,王彪之劝简文不要让
殷浩引退,令天子孤立;又劝殷浩静观其变,不能自乱阵脚。
C.王彪之因实制宜。永和末年,经常流行瘟疫,为避免因此种情况使值班侍卫缺乏,皇宫
官署空虚的局面,在他的建议下,改变了朝臣家中三人有病则不得入朝的旧制。
D.王彪之知人善任。在担任崇德卫尉时,针对武陵王府大肆修造兵器,将图谋不轨的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
⑵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习凿齿,彦威。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 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后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

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星人曰:“无忧虞,至五十年外不论耳。”温不悦,乃止。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凿齿问其故,星人曰:“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凿齿曰:君几误死!君尝闻干知星宿有不覆之义乎?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 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以此大忤温旨,左户曹参军。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

是时温觊觎非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于晋帝。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节选自《晋书•习凿齿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
B.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
C.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
D.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一般自称用字,称他人用名。
B.星宿,古代天文术语。文中指星象,指星体的明暗、位置等现象,迷信的人借观察星象,推测人事的吉凶。
C.迁,指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
D.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加以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此文中晋愍帝的“愍”就是一种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凿齿思维敏捷,机智过人。桓温向占星人咨询后送给占星人钱物,占星人访问习凿齿请求他帮忙,习凿齿点拨后救了占星人。
B.习凿齿很有才干,颇受青睐。他先后受桓温、苻坚的赏识,但由于跛足,苻坚表达所获人才减少了一个半的遗憾。
C.习凿齿评论别人,实事求是。他评价简文帝用语是“生平所未见”,因此忤逆了桓温, 于是让他做了户曹参军。
D.习凿齿恪尽职守,忠于朝廷。他在桓温手下,常常担任要职,办事有成效,后来他居 住郡里时,撰述《汉晋春秋》来劝谏桓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
(2)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