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刘词,字好谦,元城人。梁贞明中,事故邺帅杨师厚,以勇悍闻。 

②唐庄宗入魏,亦列于麾下,两河之战,无不预焉。同光初,为效节军使,转剑直指挥使,寻以忤于权臣,出为汝州小校,凡留滞十余年。晋初,从侯益收汜水关,佐杨光远平邺都,累迁奉国第一军都虞候。时王师方讨襄阳,寻命词兼行营都虞候,襄阳平,迁本州团练使。 

③在郡岁余,临事之暇,必被甲枕戈而卧,人或问之,词曰:“我以勇敢而登贵仕,不可一日而忘本也。若信其温饱,则筋力有怠,将来何以报国也!”及汉有天下,复为奉国右厢都校,遥领阆州防御使。 

④乾祐初,李守贞叛于河中,太祖征之,朝廷以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遥领宁江军节度使,充行营马步都虞候,命分屯于河西。二年正月,守贞遣敢死之士数千,夜入其营。皆怖惧不知所为,惟词神气自若,令于军中曰:“此小盗耳,不足惊也。”遂免胄横戈,叱短兵以击之,贼众大败而退。自是守贞丧胆,不复有奔突之意。河中平,太祖嘉之,表其功为华州节度使,岁余,移镇邢台。 

⑤三年秋,改镇河阳。显德初,世宗亲征刘崇,词奉命领所部兵随驾,行及高平南,遇樊爱能等自北退回,且言官军已败,止词不行,词不听,疾驱而北。世宗闻而嘉之,寻命为随驾都部署,又授河东道行营副部署。 

⑥其年夏,车驾还京,授永兴军节度使,加兼侍中,行京兆尹。二年冬,以疾卒于镇,年六十有五。 

(节选自《旧五代史•列传四》)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命词兼行营都虞候(______)(2)必甲枕戈而卧(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两河之战,无不焉(    )
A.事先 B.参加 C.过问 D.关涉
(2)若其温饱,则筋力有怠(    )
A.伸张 B.明确 C.听任 D.知道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我勇敢而登贵仕 久之,能足音辨人
B.不可一日忘本也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筋力有怠 于其身也,耻师焉
D.皆怖惧不知为 为仲卿母遣,自誓不嫁
【小题4】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5】依据文中相关行为事迹,概括刘词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
行为事迹
性格品质
忤于权臣
(1)__________________
枕戈而卧
(2)__________________
免胄横戈
(3)__________________  
疾驱而北
(4)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3:13: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兮以来 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冬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乏皮至赵,赵立奉壁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玉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率,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甲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冬,公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 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节选自《苏武传》)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甲考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节选自《张衡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克制(自身欲望)
B.臣诚恐而负赵 见欺:被欺骗
C.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治:审理
D.衡常思图身之事 图身:谋划自身安全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左右或欲相如去/虞常果张胜
B.毕礼归之/衡乃诡对
C.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张胜闻之,恐前语
D.其一人夜亡,告/欲自杀,胜、惠共止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译文:我知道犯了欺骗大王罪过的人都被判处了死刑,我请求受汤镬之刑。
B.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译文:单于子弟派士兵与他们战斗。缑王等人都战死了,只有虞常活了下来。
C.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译文:假使谋害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该都让他们投降。
D.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谷永字子云,长安人也。永少为长安小史,后博学经书。建昭中,御史大夫繁延寿闻其有茂材,除补属,举为太常丞,数上疏言得失。
建始三年冬,日食、地震同日俱发,诏举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太常阳城侯刘庆忌举永待诏公车。对曰:“明王即位,正五事,建大中,以承天心,则庶征序于下,日月理于上;如人君淫溺后宫,船乐游田,五事失于躬,大中之道不立,则咎征降而六极至。凡灾异之发,各象过失,以类告人。”天子异焉,特召见永。
阳朔中,凤薨。凤病困,荐从弟御史大夫音以自代。上从之,以音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而平阿侯谭位特进,领城门兵。永闻之与谭书曰愚窃不为君侯喜宜深辞职自陈浅薄不足以固城门之守收太伯之让保谦谦之路阖门高枕为知者首。愿君侯与博览者参之,小子为君侯安此。”谭得其书大感,遂辞让不受领城门职。
永远为郡吏,恐为音所危,病满三月免。音奏请永补营军司马,永数谢罪自陈,得转为长史。
成帝性宽而好文辞,又久无继嗣,数为微行,多近幸小臣,皇太后与诸舅推永等使因天变而切谏,劝上纳用之。上大怒,使侍御史收永,敕过交道厩者勿追,御史不及永,还,上意亦解,自悔。明年,征永为太中大夫,迁光禄大夫给事中。
元延元年,为北地太守。时,灾异尤数,永当之官,上使卫尉淳于长受永所欲言。永对曰:“臣永幸得免于言责之辜,有官守之任,当毕力遵职,养绥百姓而已,不宜复关得失之辞。忠臣之于上,志在过厚,是故远不违君,死不忘国。”
永于经书,泛为疏达,其于《天官》《京氏易》最密,故善言灾异。
征入为大司农。岁余,永病,三月,有司奏请免。故事,公卿病,辄赐告,至永独即时免。数月,卒于家。
(选自《汉书·列传五十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闻之/与谭书曰/愚窃不为/君侯喜宜深辞职/自陈浅薄不足以固城门之守/收太伯之让/保谦谦之路/阖门高枕/为知者首/
B.永闻之/与谭书曰/愚窃不为/君侯喜宜深辞职/自陈浅薄不足/以固城门之守收太伯之让/保谦谦之路/阖门高枕/为知者首/
C.永闻之/与谭书曰/愚窃不为君侯喜/宜深辞职/自陈浅薄不足以固城门之守/收太伯之让/保谦谦之路/阖门高枕/为知者首/
D.永闻之/与谭书曰/愚窃不为君侯喜/宜深辞职/自陈浅薄不足/以固城门之守收太伯之让/保谦谦之路/阖门高枕/为知者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书,一般指儒家经典著作,如《春秋》《论语》,是研究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
B.公车,汉代以公家车马接送应征的人,后以“公车”为举人应试的代称。
C.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为薨,不适用于皇帝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D.元延元年,元延是皇帝的年号,元年,即第一年,新君即为,一般会改变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谷永通宵经典。他广博地学习经书,对很多经典能够通晓明达,对《天官》《京氏易》等书,最为精通,善于谈论灾变异象。
B.谷永敢于直言。他建言皇帝“正五事”“建大中”,认为皇帝如果过分地沉溺于后宫,安于享乐出游打猎,显示惩戒的六种灾异就会出现。
C.谷永忠于朝廷。他赴任北地太守前,上书皇帝表达忠心,表示会尽职尽责安抚百姓,虽离朝廷遥远,却不会背叛,即便死去,也不会忘记国家。
D.谷永善于观察局势。他在远地担任郡官,害怕被王音陷害,称病足有三月,得以被免职;任营军司马后,他多次谢罪,自己陈述罪状,得以转任长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凡灾异之发,各象过失,以类告人。
(2) 上大怒,使侍御史收永,敕过交道厩者勿追。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程原迩稿序

张鼐

南高峰下,松梢乱云,竹影蔽日。刳①竹引泉,其声潺潺,出于涧底。啼鸟上下,与行人唱和。境过清,非韵士不能偶而居,非胸中夙有烟霞者不能畅其文章之灵气。

吾友程原迩从新安来,同王象斗读书于此。余偶过其室,瀹茗②焚香,出文章数篇读之,旷远卓绝,涧水松风,宛在笔底。吾尝叹人生于世,凡浓艳之物,可争掬取者,以吾澹然当之,其味立尽。惟天下名山水,高人韵事,与奇文章相逼而来,领此趣者觉神魂飞动,手足鼓舞。盖游不奇不旷,交不奇不王也。

文章之借灵于湖山,如草色之借润于酥雨。其于朋友之助,如鸟溯风而鱼沫水也。挟册子咿唔,仰面看屋梁索解句者,恶足以语此?原迩之文,饶于韵而远于趣,入于正而出于奇。倘非湖山之助,安能笔笔生动?今而往原迩益勉之矣。

吾归山中,晨起见远烟一抹,起玳瑁湖上,九峰隐隐在西楼可数者,不觉旷然远览,有南峰之怀焉。原迩其时寄我新篇,令我数浮大白③,为原迩展山水之清音也。

(注)①刳(kū):剖开,挖空。②瀹(yuè)茗:烹茶。③浮大白:满饮洒。

【小题1】作者在文中强调了 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2】文章首尾皆写山水之景,试分析各自的作用。
【小题3】试分析本文的一个语言特色。
【小题4】请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