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玄佐本名洽,滑州匡城人也。少倜傥不理生业。为县捕盗吏,违法,为令所笞,仅死,乃亡命从军。

大历中,为永平军衙将。李灵曜据汴州,洽将兵乘其无备,径入宋州,遂诏以州隶永平军,节度使李勉奏署宋州刺史。建中二年,加兼脚史中丞、毫顾节度等使。李正己死子纳匿丧谋叛而李洧以徐州归顺纳遣兵围之诏洽与诸军援洧与贼接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由是转输路通,加御史大夫。又收濮州,降其将杨令晖,分兵挟之,徇濮阳,降其将高彦昭,以通濮阳津。迁尚书,累封四百,兼曹濮观察使,寻加淄、青、兖、招讨使,又加汴滑都统副使。李希烈攻汴州,德宗在奉天,连战,贼稍却。兴元初,进加检校左仆射,加平章事。希烈国宁陵,洽大将刘昌坚守不下。希烈攻陈州,洽遣刘昌与诸军救之,大败贼党,获其将翟崇晖。希烈弃汴州,洽車军收汴,诏加汴宋节度。无几,授本管及陈州诸军行营都统,赐名玄佐。是岁来,又拜泾原、四镇、北庭等道兵马副元帅,检校司空,益封八百户。玄佐性豪侈,轻财重义,厚赏军士,故百姓益困。是以汴之卒于李忠臣,讫于玄佐,而日益骄恣,多逐杀将帅,以利制劫。又宠任小吏张士南及养子乐士朝,财物巨万。玄佐在镇,李纳每使来,必重赠遗,饰美女名乐,从其游娱,故多得其阴事,常先为备,故纳惮其心计。贞元八年三月,薨于位,年五十八,废朝三日,赠太傅。将佐初匿丧,称疾俟代,帝亦为隐,数日乃发丧。

(节选自《旧唐书•刘玄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正己死子/纳匿丧谋叛/而李洧以徐州归顺/纳遣兵围之/诏洽与诸军援洧/与贼接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B.李正己死子/纳匿丧谋叛/而李洧以徐州归顺纳/遣兵围之诏洽与诸军援洧/与贼接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C.李正己死/子纳匿丧谋叛/而李洧以徐州归顺/纳遣兵围之/诏洽与诸军援洧/与贼接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D.李正己死/子纳匿丧谋叛/而李洧以徐州归顺纳/遣兵围之/诏洽与诸军援洧/与贼接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封建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如大历、贞元。唐宋明清时期,一个帝王只有一个年号。
B.尚书,本文中指古代官名,原是宫廷里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后来指各部的最高职位。
C.户,指古代封户制度中受封者的食邑。唐朝的封户有虚实之别,文中可能是皇帝授予刘洽的荣誉。
D.朝,朝会指古代皇帝平时召见文武官员处理政务。废朝停止朝会。古代皇室重要成员或功臣死亡,常废朝以示哀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玄佐能征善战,屡立奇功。他打败了李纳和李希烈,亲自降服了杨令晖、高彦昭、翟崇晖等叛军将领,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B.刘玄佐精于谋划,未雨绸缪。他赠送李纳派来的使者厚礼,热情款待,让人陪伴游玩宴乐,因而探听到李纳的许多私密之事,能事先做好防备
C.刘玄佐秉性豪侈,轻财重义。他对士兵赏赐丰厚,所宠爱的张士南和乐士朝财物多以数万计,但同时也助长了士兵的骄纵,他们常杀害将帅劫掠百姓。
D.刘玄佐忠于朝廷,屡受封赏。他战功卓著,官职不断得到提升,爵禄也越来越高,皇帝不仅赐其名,而在其死后追赠太傅的职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县捕盗吏,违法,为令所笞,仅死,乃亡命从军。
②将佐初匿丧,称疾俟代,帝亦为隐,数日乃发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4 11:05: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番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部,矩以蛮夷朝贡者多,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牴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怅,盛酒食,遣掌番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咸私其矫饰焉。帝称矩至诚,曰:“装技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及义兵入关,帝问技方略,矩曰:“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大宗初即位,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旧唐书•裴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资治通鉴•唐纪八》)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帝大征四方奇技  
(2)咸私其矫饰焉
(3)每人尽礼
(4)止奸吏
【小题2】选出下列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
A.(裴矩)伯父让之所鞠
B.隋文帝定州总管
C.矩见天下将乱,恐身祸
D.君恶闻其过,则忠化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
②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小题4】裴矩侍奉两朝的所作所为可以概括为□□□□;对此你认为如何?
【小题5】你同意司马光“君明臣直”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裴怀古,寿州寿春人也。仪凤中,诣阙上书,授下邽主簿。累转监察御史。时蛮首反叛,诏怀古往招辑之。怀古申明赏罚,贼徒归附者日以千数,乃俘其魁首,处其居人还。蛮夷恩,立碑颂德。时恒州鹿泉寺僧净满为弟子所谋,密画女人居高楼,仍作净满引弓而射之,藏于经笥。已而诣阙上言僧咒诅,大逆不道。则天命怀古按问诛之。怀古究其辞状,释净满以闻,则天大怒,怀古奏曰:“陛下法无亲疏,当与天下画一。岂使臣诛无辜之人,以圣旨。向使净满有不臣之状,臣复何颜能宽之乎?臣今慎守平典,虽死无恨也。”则天意解。

圣历中,阎知微充使往突厥,怀古监其军。至虏庭,默啜立知微为南面可汗。将授怀古伪职,怀古不从,将杀之,怀古抗辞曰:“宁守忠以就死,不毁节求生,请就斩,所不避也。”乃禁锢随军,因挺身奔窜以归。

时始安贼欧阳倩拥徒数万,剽陷州县。授怀古桂州都督。才及岭,飞书招诱,示以祸福,贼徒迎降,自陈为吏人侵逼,乃举兵耳。怀古知其诚恳,乃轻骑以赴之,左右曰:“夷獠难亲,未可信也。”怀古曰:“吾仗忠信,可通于神明,况于人乎!”因其营以慰谕之。群贼喜悦,归其所掠财货,纳于公府。诸洞酋长素持两端者,尽来款附,岭外悉定。

复历相州刺史、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所在为人吏所慕。神龙中,迁左羽林大将军,行未达都,复授并州长史。吏人闻怀古还,老幼相携,郊野欢迎。时崔宣道代怀古并州,下车而罢,出郊以候怀古。怀古恐伤宣道之意,命官吏驱逐出迎之人,而百姓奔赴愈众,其为人所思如此。

注释①默啜:突厥首领名。②始安:地名,今广西桂林。③下车:官吏初到任。
【小题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蛮夷恩 荷:承受
B.以圣旨 希:迎合
C.因其营以慰谕之 造:修建
D.时崔宣道代怀古并州   为:治理
【小题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处其居人还 今人有大功击之
B.则天意解 断其喉,尽其肉,
C.不毁节求生 具告
D.时恒州鹿泉寺僧净满弟子所谋 君我呼入
【小题3】下面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僧净满为弟子所谋,(弟子)密画女人居高楼
B.乃禁锢(怀古)随军
C.(朝廷)授怀古桂州都督
D.下车而罢,(百姓)出郊以候怀古
【小题4】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明裴怀古坚持正义的一项是( )
①怀古申明赏罚,贼徒归附者日以千数   ②怀古究其辞状,释净满以闻
③臣今慎守平典,虽死无恨也   ④请就斩,所不避也
⑤飞书招诱,示以祸福 ⑥怀古恐伤宣道之意,命官吏驱逐出迎之人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⑤⑥
【小题5】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怀古审理案件,宁可触怒女皇武则天,也不违反法律使无辜者蒙冤。
B.裴怀古不惧被杀拒绝担任突厥伪职,后脱身逃回朝廷。
C.由于裴怀古采取正确措施妥善处理反叛之事,岭外安定。
D.崔宣道治政不佳被罢官,百姓拥戴裴怀古。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B.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C.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D.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是指古代男子十五岁行成年加冠之礼,因未及壮年,故称弱冠。
B.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C.“博士”是古代学官名。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
D.“诔”和“奠”都属于祭文,诔文是韵文,多用作“上对下”“尊对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B.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2)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周智光,本以骑射从军,常有戎捷,自行间登偏裨。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镇陕州,与之昵狎。朝恩以扈从功,恩渥崇厚,奏请多允,屡于上前赏拔智光,累迁华州刺史、同华二州节度使及潼关防御使,加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智光与杜冕不协,遂杀鄜州刺史张麟,坑杜冕家属八十一人,焚坊州庐舍三千余家。惧罪,召不赴命。朝廷外示优容,俾杜冕使梁州,实避仇也。永泰二年十二月,智光专杀前虢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庞充。充方居缞绖,潜行,智光追而斩之。又劫诸节度使进奉货物及转运米二万石,据州反。智光自鄜州专杀,朝廷患之。智光遂聚亡命不逞之徒,众至数万,纵其剽掠,以结其心。
淮南节度使、检校右仆射崔圆入觐,方物百万,智光强留其半。举选之士竦骇,或窃同州路以过,智光使部将邀斩于乾坑店,横死者众。优诏以智光为尚书左仆射,遣中使余元仙持告身以授之。智光受诏慢骂曰:“智光有数子,皆弯弓二百斤,有万人敌,堪出将入相。只如挟天子令诸侯,天下只有周智光合作。”
大历二年正月,密诏中书令郭子仪率兵讨智光,许以便宜从事。时同、华路绝,上召子仪女婿工部侍郎赵纵受口诏付子仪,纵裂帛写诏置蜡丸中,遣家童间道达焉。子仪奉诏将出师,华州将士相顾携贰。智光大将李汉惠自同州以其所管降子仪。贬智光为澧州刺史,散官勋封如故。是日智光为帐下将斩首,并子元耀、元干等二人来献。丁卯,枭智光首于皇城之南街,二子腰斩以示众。(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
B.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
C.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
D.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偏裨在古代也称为偏将、禆将、副将,是佐助大将的将领。
B.累迁中的“迁”意为调动官职,在古代一般指升职。累迁就是多次升官。
C.工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关税、厘金、营造工程,部长称为工部尚书。
D.散官就是负责一些闲散职务的官员的通称,待遇厚薄不一,如朝议大夫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智光出身卑微,靠战功升官。原来以骑马射箭从军, 经常立战功, 不久任副将。皇帝听信鱼朝恩的说词,多次赏赐周智光。
B.周智光心肠狠毒,迫害别人。周智光与杜冕之间不和, 于是杀死鄜州刺史张麟, 将杜冕家属共计八十一人活埋, 烧毁坊州的房舍三千多家。
C.周智光拥兵割据,为非作歹。周智光不仅杀死虢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庞充,还阻截地方官员给朝廷的进贡,纵容盗贼偷盗通州路的选举之士。
D.皇上让郭子仪的女婿带口头诏令给郭子仪,命他率兵讨伐智光, 见机行事。郭子仪奉命准备出师, 华州将士相继叛离了周智光。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优诏以智光为尚书左仆射,遣中使余元仙持告身以授之。
②智光有数子,皆弯弓二百斤,有万人敌,堪出将入相。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B.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C.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D.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
B.古代男子15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15岁左右的年纪。
C.“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D.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期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B.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敏,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能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谏文和奠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