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唐临,京兆长安人。武德初,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累转黄门侍郎,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临奏曰:臣闻国家大典,在于赏刑,古先圣王,惟刑是恤。天下太平,应用尧、舜之典。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非是憎恶前人,止欲自为身计。以龄之受委大藩,赃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余辜。然既遣详议,终须近法。今既许议,而加重刑,是与尧、舜相反,不可为万代法。高宗从其奏,龄之竟得流于岭外。显庆四年,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选自《旧唐书·唐临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B.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C.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D.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吊丧”,指至丧家祭奠死者。唐代吊唁者多着白服,死者亲属则须着五服,五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期功。
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指太子所居之宫,此处借指太子。这与中宫又可借指皇后是同样道理。
C.“岭外”,泛指南方五岭以南地区,又名岭南、岭表,岭外地区的经济、文化远远不及中原地区,被称为“蛮夷之地”。
D.“刺史”,是官职名,汉始置。“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临体恤民情,仁德爱人。他任万泉县丞时,让一些囚犯暂时回家春耕,这些囚犯感激其宽容体恤,果然全都按约定时间回到狱中。
B.唐临生活俭朴,宽以待人。他虽在朝为官,家财丰厚,但生活节俭,不建第宅,并且十分宽谅下人,家仆几次出错他都宽厚处之。
C.唐临执法公正,明于断狱。任主管刑法的大理卿时,执法宽严适度,他判处案件,使罪犯心服而无怨,得到高宗皇帝的赞赏。
D.唐临刚正不阿,敢于谏言。在萧龄之量刑之事上,皇帝因看到群臣的奏议而要对萧龄之处以重刑,唐临直言奏告,使萧龄之被依法判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2)比来有司多行重法,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20 08:34: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长安人,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也。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性素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太宗甚礼遇之,常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
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委以腹心,出入卧内,将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太宗不听,竟用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太宗不获已而许焉,改授开府仪同三司,后意乃怿。
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阙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徵谏曰:“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徵宅以赐之。
八年,从幸九成宫,染疾危惙。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曰:“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B.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C.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D.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晋文公是重耳的年号,建安是汉献帝年号,唐太宗是李世民的年号。
B.名字,名是生下来不久时所取以供长辈呼唤;字则是举行冠礼时所取,以便在与人交往的场合用来自称。名与字在意思上经常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所以字又叫“表字”。例如屈原,名平,字原;项羽,名籍,字羽。
C.妾,伺候夫君的女子,其身份和地位低于正妻,有卑微、服从之意。古代女子自称“妾”或“贱妾”是对自己的谦称,属于第一人称。
D.己卯,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干,天干,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支,地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皇后爱好读书,知书达理。太宗想要与她讨论政事,但她却认为,作为女人,不可参与政事,拒绝和太宗讨论。
B.长孙皇后吸取汉朝吕后家族、霍光家族的前车之鉴,不愿兄弟子侄担任高官。她一再向太宗请求不要将兄长长孙无忌任命为宰相。
C.长孙皇后节俭朴素,在世时所用的东西,仅仅够用而已,临死前,还向太宗表明节俭下葬的心愿,不愿劳费天下百姓。
D.长孙皇后为人大度,赞赏爱护正直的大臣。魏徵建议减少皇后女儿的嫁妆,皇后不仅不生气,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来拉拢魏徵。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元行冲,河南人。少孤,为外祖司农卿韦机所养。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行冲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仁杰笑而谓人曰:"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
②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学者所称。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魏收旧史以为晋元帝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马,以应石文。行冲推寻事迹,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受命,考校谣谶,著论以明之。 
③开元初,自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又充关内道按察使。行冲自以书生不堪博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俄复入为东都副留守。时嗣彭王志昧庶兄志谦被人诬告谋反,考讯自诬,系狱待报,连坐十数人,行冲察其冤滥,并奏原。之。四迁大理卿。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陷,诏下大理结罪。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条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 
④初,有左卫率府长史魏光乘奏请行用魏征所注《类礼》,上遽令行冲集学者撰《义疏》,将立学官。行冲于是引.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检讨刊削,勒成五十卷,十四年八月奏上之。尚书左丞相张说驳奏曰:"今行冲等解征所注,勒成一家,然与先儒第乖,章句隔绝,若欲行用,窃恐未可。"上然其奏,于是赐行冲等绢二百匹,留其书贮于内府,竟不得立于学官。行冲恚诸儒排己,退而著论以自释,名曰《释疑》。 
⑤行冲俄又累表请致仕,制许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献。 
(节选自《旧唐书·元行冲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堪充旨味者多
(2)并奏原之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亦犹蓄聚以自资也
A.资费B.咨询C.供给D.取用
【小题3】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行冲自以书生不堪/博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B.行冲自以书生/不堪博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C.行冲自以书生不堪博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D.行冲自以书生不堪博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小题4】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条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
【小题5】第①段画线句反映了仁杰怎样的心情?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庆幸B.感动C.欣慰D.自傲
【小题6】第②、④段“编撰史书”和“著写《释疑》”两件事分别反映了元行冲________和_______的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王勃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做物,为同傣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

初,吏部侍郎装行俭典选,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二)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甜辞别,帅赠百缣,即举帆去。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有删改)

(三)王勃著《滕王阔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会。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选自《唐摭言》,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B.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C.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D.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科举等事务。
C.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魏晋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
D.翼轸,二十八宿中的翼宿和轸宿。“二十八宿“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28个星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觚、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
B.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王勃前往探望父亲路过南昌时。参与了盛会并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C.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写了《檄英王鸡文》,结果差点被诛杀。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宗览之,怒日:“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2)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载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尤学道书。天宝初,玄宗崇奉道教,下诏求明庄、老、文、 列四子之学者。载策入高科,授邠州新平尉。
②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輓之任,寻加御史中丞。数月征入,迁户部侍郎、度支使并诸道转运使。
③既至朝廷,会肃宗寝疾。载与幸臣李辅国善。时辅国权倾海内,举无违者,会选京尹,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载意属国柄,诣辅国恳辞京尹,辅国识其意,然之。翌日拜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度支转运使如故。旬日,肃宗晏驾,代宗即位,辅国势愈重,称载于上前。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载以度支转运使职务繁碎,负荷且重,虑伤名,阻大位,素与刘晏相友善,乃悉以钱谷之务委之,荐晏自代,载自加营田使。辅国死,载复结内侍董秀,多与之金帛,委主书卓英倩潜通密旨。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④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五年三月,朝恩伏法,度支使第五琦以朝恩党坐累,载兼判度支,志气自若,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外委胥吏,内听妇言。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又于近郊起亭榭,城南膏腴别墅,连疆接畛,凡数十所,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恣为不法,侈僭无度。
⑤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代宗宽仁明恕,审其所由,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大历十二年三月庚辰,仗下后,上御延英殿,命左金吾大将军吴凑收载、缙于政事堂,各留系本所。载、缙皆伏罪。是日,宦官左卫将军、知内侍省事董秀与载同恶,先载于禁中杖杀之。
(节选自《旧唐书元载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诸道廉使随才擢用 (2)凡累年,载长恶不悛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寻加御史中丞
A.寻找B.不久C.顺着、沿着D.接着
【小题3】辅国识其意,然之
A.许诺B.这样C.形成D.认为……对
【小题4】第③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B.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C.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D.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小题5】把第④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志气自若,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外委胥吏,内听妇言。
【小题6】根据文意,代宗姑息元载多年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载智性敏悟,博览子史,善奏对
B.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
C.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
D.代宗尽察其迹,宽仁明恕
【小题7】第③段元载拒官、辞官两件事共同反映了他_______和_____的特点,第④段揭示_____和______特点导致这个贪官的最终覆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程千里,京兆人。身长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本碛西募人,累以戎勋,官至安西副都护。天宝十一载,授御史中丞。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后有诏移献忠部落隶幽州,献忠素与禄山有隙,惧不奉诏,乃叛归碛北,数为边患。玄宗愤之,命千里将兵讨之。
十二载十一月,千里兵至碛西,以书喻葛禄,令其相应。献忠势穷,归葛禄部。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十三载三月,千里献俘于勤政楼,斩之于朱雀街,以功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留佐羽林军。禄山之乱,诏千里于河东召募,充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
十五载正月,迁上党郡长史、特进,摄御史中丞,以兵守上党。贼来攻城,屡为千里所败,以功累加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围城,数以轻骑挑战。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仰首告诸骑曰:“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军人闻之泣下,昼夜严兵城守,贼竞不能拔。千里至东都.安庆绪舍之,伪署特进,囚之客省。及庆绪败走,为严庄所害。
其年十二月,上御丹凤楼大赦,节文曰:“忠臣事君,有死无贰;烈士徇义,虽殁如存。其李憕、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即与追赠,访其子孙,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恤。”自是赦恩,无不该于节义,而程千里终以生执贼庭,不沾褒赠。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
B.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
C.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
D.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 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有时也指贬谪、放逐。如“左迁”。
B.“表”古代臣子给君主的奏章,表有分条陈述之意,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迹,陈请谢贺。
C.御史中丞:官名,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仍以中丞代行其职。
D.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千里,身材魁梧,孔武有力,作战勇敢,屡有功勋,被任命为安西副都护,后被授予御史中丞等职务。
B.突厥首阿布思先率众归附唐朝,被赐李姓,名献忠,其部落隶属朔方军,后划归幽州管辖时又私自叛逃,程千里奉命率兵讨伐他,在葛禄的帮助下将其缉拿归案。
C.安禄山叛乱的时候,程千里奉诏在河东招兵买马,被任命为河东节度副使和云中太守,后又改任他职,多次击退叛贼的进攻。
D.程千里在与贼将蔡希德决战之时,因吊桥坍塌而失足被擒,但他不为所诱,坚守气节,终遭蔡希德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