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忠嗣初名训,以父死王事,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忠別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功名耳。”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初矣。初,忠刷在河东、朔方日久,备谙边事,得士卒心。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住日矣。其载四月,固让朔方、河东节度,许之。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李林前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其后,哥舒翰大举兵伐石堡城,拔之,死者大半,竟如忠嗣之言,当代称为名将。先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故蕃马益少,而汉军益壮。及至河、陇,又奏请徙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以实之,其军又壮。迄于天宝末,战马蕃息。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王忠嗣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土卒/虽一弓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B.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C.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D.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也称官禁。
B.节度使,中国唐代承北周及隋旧制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因此称节度使。
C.河东,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所以将山西省西南部称为河东。
D.卒,古代不同身份人的死亡有一些专有名词,如天子死曰崩,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日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忠嗣深受皇恩,雄毅寡言。皇上因为王忠嗣父亲的缘故,曾收养他并赐他姓名。
B.王忠嗣具有武略,深懂兵法。玄宗和他谈论兵法,他能自由应对,玄宗大感意外,认为他是一个将才。
C.王忠嗣治军有方,屡立战功。他把率军维护边疆稳定作为最重要的事情,他在军中一直享有很高的成望。
D.王忠嗣做事有远见,能未雨绸缪。他在石堡城的事上做出准确的预判,在购买战马的事上取得预期效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数。
(2)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輒买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27 08:47: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之,令与诸子。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书记,茂元爱其才,以女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令狐楚、李宗闵、杨嗣复大相仇怨。商隐既为茂元书记,楚党大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巡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翰林,共排李德裕。郑亚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南累载。
大中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其为掾曹,令掌典籍。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卢弘正镇徐州,又从为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大中末,柳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
( 选自《旧唐书·李商隐传》 有删改)
①干:干谒,为某种目的而求见。
【小题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男子15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不能用于女子。
B.进士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的,称为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第:等次,这里指“进士”这个科举档次。
C.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自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多以年号纪年。如文中的“开成二年”“大中三年”均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法。
D.入朝:指进入中央朝廷做官。古代官职有地方官和京官之别。
【小题2】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与诸子游:交往
B.深之礼:礼节
C.郑亚德裕党坐:因某个原因而获罪
D.宗闵党大之薄:轻视,看不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自幼就能写一手好文章,因为年少英俊,又颇有文才,所以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
B.李商隐多次以文章求取官职,一次是他辞去徐州府职入朝,以文章干谒令狐楚,从而被补为太学博士。
C.李商隐一方面得到令狐楚的礼遇,并随之为官;一方面又深得王茂元的喜爱,为王茂元书记,但两方面有仇,所以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非常厌恶李商隐。
D.李商隐擅长写古文,但不喜欢讲究对偶,后来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得到了擅长写奏章的令狐楚的指点,从这个时候起他才开始写今体奏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忠嗣初名训,以父死王事,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及长,雄毅寡言,受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初,忠嗣在河东、朔方日久,备谙边事,得士卒心。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矣。天宝四年四月,固让朔方、河东节度,许之。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其后哥舒翰大举兵伐石堡城,拔之,死者大半,竟如忠嗣之言,当代称为名将。先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故蕃马益少,而汉军益壮。及至河、陇,又奏请徙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以实之,其军又壮。迄于天宝末,战马蕃息。宝应元年,兵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王忠嗣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B.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C.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D.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也称宫禁。
B.节度使,中国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因此称节度使。
C.河东,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所以将山西省西南部称为河东。
D.赠,是官员生前或死后赐以官员及其亲属官爵或荣誉称号,以表彰其对朝廷的贡献之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忠嗣深受皇恩,刚毅寡言。皇上因为王忠嗣父亲的缘故,曾收养他并赐他姓名,他长大后十分刚毅。
B.王忠嗣具有武略,深懂兵法。玄宗和他谈论兵法,他能自由应对,玄宗大感意外,认为他是一个将才。
C.王忠嗣治军有方,屡立战功。他把率军维护边疆稳定作为最重要的事情,他在军中一直享有很高威望。
D.王忠嗣持事有远见,未雨绸缪。他在石堡城的事上做出准确的预判,在购买战马的事上取得预期效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
(2)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令狐楚,字壳士,自言国初十八学士德棻之。楚儿童时已学属文,弱冠应进士,贞元七年登第。楚以太原,不预宴游,乞归本养,即还太原,人皆义之。李说、严绶、郑儋相继镇太原,高其行义,皆辟为从事。自掌书记至节度判官,历殿中侍御史。德宗好文,每太原奏至,能辨楚之所为,颇称之。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楚在白刃之中,搦管即成,读示三军,无不感泣,军情乃安。自是声名益重。长庆二年九月,检校礼部尚书、汴宋亳观察等使。汴军素骄,累逐主帅,韩弘兄弟率以峻法绳之。人皆偷生,未能苹志。楚长于抚理前镇河阳代乌重胤移镇沧州以河阳军三千人为牙卒卒咸不愿从中路叛归又不敢归州聚于境上楚初赴任,闻之,乃疾驱赴怀州,溃卒亦至,楚单骑喻之,咸令橐弓解甲,用为前驱,卒不敢乱。及莅汴州,以仁惠为治,军民咸悦,翕然从化,后竟为善地。大和六年二月,改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等使。楚久在并州,练其风俗,因人所利而利之,虽属岁早,人无转徙。楚始自书生,随计成名,皆在太原,实如故里。及是秉旄作镇,邑老欢迎。楚绥抚有方,军民胥悦。楚风仪严重,若不可犯,然宽厚有礼,门无杂宾。尝与从事宴语方酣,有非类偶至,立命彻席,毅然色变。累居重任,贞操如初。开成元年上巳,赐百僚曲江亭实。楚以新诛大臣,不宜赏宴,独称疾不赴,论者美之。以权在内官,累上疏乞解使务。二年十一月,卒于镇,年七十二,册赠司空,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令狐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楚长于抚理/前镇河阳/代乌重胤移镇/沧州以河阳军三千人为牙卒/卒咸不愿/从中路叛归/又不敢归州/聚于境上/
B.楚长于抚理/前镇河阳/代乌重胤移镇沧州/以河阳军三千人为牙卒/卒咸不愿从/中路叛归/又不敢归州/聚于境上/
C.楚长于抚理/前镇河阳/代乌重胤移镇/沧州以河阳军三千人为牙卒/卒咸不愿从中路叛归/又不敢归州/聚于境上/
D.楚长于抚理/前镇河阳/代乌重胤移镇沧州/以河阳军三千人为牙卒/卒咸不愿/从中路叛归/又不敢归州/聚于境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朝初年开设文学馆,以大臣十八人兼任学士,讨论文典,号称十八学士。
B.裔的本义指衣服的边缘,也可用于指边远的地方或者子孙后代,文中指后代子孙。
C.礼部属于六部之一,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贡举等的大臣。
D.上巳是古代节日名,一般在六月六日,旧俗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叫做修禊、禊祭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狐楚重情有义,得到重视。他考中进士后没有参加宴饮游乐,就返回太原侍候父亲,后因品行高尚受到李说、严绶等人推崇,被任用为从事。
B.令狐楚才学出众,擅长作文。他写的奏章深受德宗赞赏;郑儋去世,军中人心思变,他在兵士胁迫下创作的遗表,一挥而就,令三军动容,军心得以安定。
C.令狐楚以民为本,深受拥戴。在并州期间,他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虽然连年干旱,但没有人流离失所;太原任上,因安抚得法,军民都很喜悦。
D.令狐楚讲求原则,坚守本心。他仪态严肃,不愿和志趣不同的人交往;百官在曲江亭宴会时,他因大臣刚刚被杀,态度坚决直陈不肯赴宴,受到人们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汴军素骄,累逐主帅,韩弘兄弟率以峻法绳之。
(2)及莅汴州,以仁惠为治,军民咸悦,翕然从化,后竟为善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从愿,相州临漳人,后魏度支尚书昶六代孙也。自范阳徙家焉,世为山东著姓。冠明经举,授绛州夏县尉,又应制举,拜右拾遗。俄迁右肃政监察御史,充山南道黜陟巡抚使,奉使称旨,拜殿中侍御史。累迁中书舍人。睿宗践祚,拜吏部侍郎。

中宗之后,选司颇失纲纪,从愿精心条理,大称平允。其有冒名伪选及虚增功状之类,皆能擿发其事。典选六年,前后无及之者。上嘉之,特与一子太子通事舍人。从愿上疏乞回恩赠父,乃赠其父吉阳丞敬一为郑州长史。

初,高宗时裴行俭、马载为吏部,最为称职。及是,从愿与李朝隐同时典选,亦有美誉。时人称曰:吏部前有马、裴,后有卢、李。

开元四年,上尽召新授县令,一时于殿庭策试,考入下第者,一切放归学问。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十一年,拜工部尚书。御史中丞宇文融承恩用事,以括获田户之功,本司校考为上下,从愿抑不与之。融颇以为恨,密奏从愿广占良田,至有百余顷。其后,上尝择堪为宰相者,或荐从愿,上曰:“从愿广占田园,是不廉也。”遂止不用。从愿又因早朝,途中为人所射,中其从者,捕贼竟不获。时议从愿久在选司,为被抑者所仇。

十六年,东都留守。时坐子起居郎论粜米入官有剩利,为宪司所纠,出为绛州刺史,再迁太子宾客。二十年,河北谷贵,敕从愿为宣抚处置使,开仓以救饥馁。使回,以年老抗表乞骸骨,乃拜吏部尚书,听致仕,给全禄。

二十五年卒,年七十余,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文。

(选自《旧唐书·卢从愿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B.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C.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D.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即“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制举,历代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常见的有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等。
C.工部,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是主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
D.致仕,是封建社会官员退休后被朝廷重新征召做官的一种专有称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从愿出身名门,才干出众。卢从愿是范阳卢姓名门望族的裔孙,任山南道黜陟巡抚使时,处理政务符合皇上心意,屡受皇上提拔。
B.卢从愿整顿朝纲,成绩斐然。中宗时朝中选拔官员的纲纪失常,乱象丛生,不一而足,卢从愿大刀阔斧地加以整顿,使之有条有理。
C.卢从愿不畏权贵,受人敌视。卢从愿长期在吏部任职,坚持原则,为此受人忌恨,宇文融就秘奏从愿广占良田,更有甚者冷箭暗算。
D.卢从愿治政有功,却不廉洁。卢从愿广占良田,被皇上否决了任职宰相;后私自给官府卖米获利被宪司揭发获罪,被贬为绛州刺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尽召新授县令,一时于殿庭策试,考入下第者,一切放归学问。
(2)御史中丞宇文融承恩用事,以括获田户之功,本司校考为上下,从愿抑不与之。

同类题5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B.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C.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D.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
B.古代男子15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15岁左右的年纪。
C.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自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多以年号纪年,如文中的“开成二年”“会昌二年”“大中初”均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法。
D.“迁”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指降级。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B.进士第,指在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唐设进士科,凡应试者皆称进士。
C.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期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
D.郡县,是古代两级行政单位,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成若干郡,郡以下置县。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得到令弧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B.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敏,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纬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能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谏文和奠文。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