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后学不察,便谓出自圣人之口也,决定目之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医药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呜呼!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

(选自《童心说》)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小题2】《童心说》的作者是明代______,“《语》”指的是____。
【小题3】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作者对“六经”等书的评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4 06:08: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其手,问所苦,如事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失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馈以货,遣归。……人用事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①愿士②,非有奇伟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选自《续藏书孝义名臣》)
注释:①姁姁(xǔ xǔ):和悦貌。   ②愿士:谨慎老实之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练药。 躬:亲自
B.旦暮置其手,问所苦。 置:放下,搁下
C.籍其数而封识之。     籍:登记入册
D.传其事以劝焉。 劝:劝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我不幸被疾矣   ②妆成每被秋娘妒
B.①面发囊 ②面刺寡人者,受人赏
C.①籍其数而封识之 ②籍吏民,封府库
D.①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旦暮置其手,问所苦,如事亲戚B.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C.人用是多疑D.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
【小题4】选出最切合本文写作主旨的一项是(   )
A.希望社会上的人崇尚道义,患难相恤,不图回报
B.希望社会上的人以诚相待,助人为乐,继承古风
C.痛感世俗以貌取人,埋没清士,毒化社会风气
D.痛感世俗嗜利忘义,以李疑之事劝谕世人。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
译:
(2)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译: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李贽

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其曰“圣则吾不能”,是居谦也。其曰“攻乎异端”,是必为老与佛也。

儒先亿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矇聋而听之。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矣。

余何人也,敢谓有目?亦从众耳。既从众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孔子于芝佛之院。

注:①圣则吾不能:见《孟子·公孙丑上》:“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②攻乎异端:出《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关于“异端”,杨伯峻说:“孔子之时,自然还没有诸子百家,因之很难译为‘不同的学说’,但和孔子相异的主张、言论未必没有,所以译为‘不正确的议论’。”(《论语译注》)③亿度(duó):主观猜测。亿,通常写作“臆”。④矇聋:目不明曰矇,耳不聪曰聋。这里指道学后辈小子们只知听信儒先父师之言而不会独立思考,如同瞎子、聋子。⑤知之为知之:《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里指出道学家们只取孔子原话的上半句,装得一切都“知”,实则是“强不知以为知”。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孔子有言也    是:此
B.是谦也  居:处于、表示
C.儒先亿度而言之    亿:通“臆”、臆断
D.不知以为知 强:有余、略多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夭其稚枝”中的“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亦从众而B.既从众而C.是故圣益,愚益愚D.今媪长安君之位
【小题3】翻译下面两句话
①其曰“攻乎异端”,是必为老与佛也
②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矇聋而听之
【小题4】本文是一篇驳论文,驳论的主要论题是什么?是用什么来批驳的?
【小题5】作者最后一段连用四个“从众”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