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苗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世以儒素称。擢进士第,调为修武尉,累进吏部郎中、中书舍人,知吏部选事。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天宝二年,判入等者凡六十四人,分甲、乙、丙三科,以张奭为第一。奭,御史中丞倚之子,倚新得幸于帝,晋卿欲附之,奭本无学,故议者嚣然不平。安禄山因言之,帝为御花萼楼覆实,中裁十一二。奭持纸终日,笔不下,人谓之“曳白”。帝大怒,贬倚淮阳太守,遥武当太守,晋卿安康太守。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晋卿曰:“公门当下,况父母邦乎?”郡太守迎犒,使所属令行酒。酒至,必立饮,侍老有献,降西阶拜而饮,时美其恭。安禄山反,窦廷芝弃陕郡不守,杨国忠本忌其有望,即奏“东道贼冲,非大臣不可镇遏”,授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晋卿见帝,以老辞,忤旨,听致仕于家。车驾入蜀,搢绅多陷贼,晋卿间道走金州。肃宗至扶风,召赴行在,拜左相。平京师,封韩国公,食五百户,改侍中。玄宗崩,肃宗疾甚,诏晋卿摄冢宰,因让曰:“矢行遣诏,皇帝三日听政,稽祖宗故事,则无冢宰之文,奉遣诏则宜听朝。惟陛下顺变以幸万国。”帝不听。后数日,代宗立,复诏摄冢宰,固辞乃免。时年老蹇甚,乞间日入政事堂,帝优之,听入阁不趋,为御小延英召对。宰相对小延英,自晋卿始。永泰初薨,年八十一,赠太师,京兆少尹护丧,谥曰懿献,元载未显时,为晋卿所遇,载方相,故讽有司改谥文贞。

(《新唐书•苗晋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
B.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
C.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
D.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尚书省各部所属为司,司的长官为郎中,其职位等阶低于丞相、尚书、员外郎。
B.车驾,古代帝王所乘坐的车,有时因为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C.不趋,入朝不急步而行,古代臣子入朝必须趋步以示恭敬,入朝不趋是对臣子的殊遇。
D.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常称官吏“有司”,但不是所有官员都如此称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苗晋卿选官不公,舆论不平。苗晋卿主持吏部选官事务,将没有学识的张奭评为第一,想以此攀附皇帝宠臣张倚,受到很大非议。
B.苗晋卿推行教化,恭敬有礼。苗晋卿充任河北采访使三年,政令教化得到广泛推行,告假回到壶关故里,望见县门时就徒步前行。
C.苗晋卿具有声望,受人排挤。安禄山反叛时,杨国忠忌恨苗晋卿有声望,上奏皇帝让他镇守东道,遏制贼军。苗晋卿违旨未就职。
D.苗晋卿历任要职,深受器重。苗晋卿多次被授予高官,唐肃宗任命他为左相,唐代宗特别优待他,并让御史召他到小延英殿议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酒至,必立饮,侍老有献,降西阶拜而饮,时美其恭。
(2)稽祖宗故事,则无冢宰之文,奉遗诏则宜听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1 01:01: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吴武陵,信州人。元和初,擢进士第。淮西吴少阳闻其才,遣客郑平邀之,将待宾友,武陵不答。

②长庆初,窦易直以户部侍郎判度支,表武陵主盐北边。易直以不职,其遇。会表置和籴贮备使,择郎中为之。武陵谏曰:“今缘边膏壤,鞠为榛杞,父母妻子不相活。前在朔方,度支米价四十,而无逾月积,皆先取商人,而后求牒还都受钱。有寇薄城,不三旬便当饿死,何所取财而云和籴哉?天下不治,病权不归有司也。盐铁、度支一户部郎事,今三分其务,吏万员,财赋日蹙。诚欲边隅完实,独募浮民,徙罪人,发沃土,何必加使而增吏也?”易直不纳。

③久之,入为太学博士。大和初,礼部侍郎崔郾试进士东都,公卿咸祖道长乐,武陵最后至,谓郾曰:“君方为天子求奇材,敢献所益。” 出袖中书搢笏,郾读之,杜牧所赋阿房宫,辞既警拔,而武陵音吐鸿畅,坐客大惊。武陵请曰:“牧方试有司,请以第一人处之。”郾已得其人。至第五,郾未对,武陵勃然曰:“不尔,宜以赋还。”郾曰:“如教。”牧果异等。

初,柳宗元谪永州,而武陵亦坐事流永州,宗元贤其人。及为柳州刺史,武陵北还,大为裴度器遇。每言宗元无子,说度曰:“西原蛮未平,柳州与贼犬牙,宜用武人以代宗元,使得优游江湖。”度未及用,宗元死。

(节选自《新唐书》)

(注)①判度支:官名,兼管财政收支事务。②和籴:官府出资向百姓购买粮食。
③祖道:出行前祭祀路神,并饮宴饯行。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易直以不职,其遇。 薄:迫近
B.有寇薄城 脱:倘若
C.郾已得其人 谢:推辞
D.宜以赋还 见:我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将待宾友 作《师说》贻之。
B.度未及用,宗元死 非利足也,致千里。
C.出袖中书搢笏    坐法华西亭。
D.杜牧所赋阿房宫  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柳宗元谪永州,而武陵亦坐事流永州,宗元贤其人。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小题4】根据文本,简要概括吴武陵的形象特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珪,字叔玠。高祖入关,李纲荐署世子府谘议参军事。建成为皇太子,授中舍人,迁中允,礼遇良厚。太子与秦王有隙,帝责珪不能辅导,流巂州。太子已诛,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正主御邪臣,不可以致治;正臣事邪主,亦不可以致治。唯君臣同徳,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帝可,乃诏谏官随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入阁。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明日,语房玄龄曰:“昔武王不用夷、齐,宣王杀杜伯,自古帝王纳谏固难矣。朕夙夜庶几于前圣,昨责珪等,痛自悔,公等勿惩是不进谏也!”

进封郡公。坐漏禁近语,左除同州刺史。帝念名臣,俄召拜礼部尚书兼魏王泰师。王见之,为先拜,珪亦以师自居。王问珪何以为忠孝,珪曰:“陛下,王之君,事思尽忠;陛下,王之父,事思尽孝。忠孝可以立身,可以成名。”王曰:“忠孝既闻命矣,愿闻所习。”珪曰:“汉东平王苍称‘为善最乐’,愿王志之。”帝闻,喜曰:“儿可以无过矣!”

十三年,病。帝遣公主就第省视,复遣民部尚书唐俭增损药膳。卒,年六十九。

(节选自《新唐书·王珪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太子与秦王有(______)
(2)天子有臣七人(______)
(3)数被(______)
(4)陛下其性命(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2)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以士为轻乎 路漫漫修远兮
B.卿皆我腹心,附下罔上   今其智反不能及
C.朕夙夜庶几前圣 从径道亡,归璧
D.王问珪以为忠孝 徐公能及君也
【小题4】试析第二段中刻画王珪的人物表现手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元行钦,幽州人,为刘守光裨将。与李嗣源战于山北,身中嗣源七矢。拔矢而战,反中嗣源。屡败,乃降嗣源。嗣源谓其壮士,以为养子。从战,数立功。庄宗闻其骁勇,取之为散员都部署。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由是宠绝诸将。

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讨之。明宗军城西,行钦军城南。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庄宗遣李从璟驰诏明宗计事。从璟,明宗子也。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明宗引兵南,行钦率兵趋还京师。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璟。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明宗见之,骂曰:“我儿何负于尔!”行钦瞋目直视曰:“先皇帝何负于尔!”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元行钦传》)

(注)①明宗:李嗣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B.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C.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D.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原指土地神和谷神,古代君主每年要到郊外去祭祀土谷之神,后来社稷成为国家的象征。
B.“断发”,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处指元行钦等诸臣以死报国的决心。
C.“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史”是“御史”,负责对地方政府进行监察。
D.“先皇帝”指本朝在位皇帝的已逝的父皇,即太上皇。这里用“先”表示对已亡故君主的尊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行钦作战勇猛,数立战功。与李嗣源作战时身中七箭,他拔出箭继续作战,反而射中李嗣源;庄宗被梁军包围,元行钦单骑退敌。
B.元行钦忠心为君,宠绝诸将。庄宗曾因感激元行钦,哭着说要与元钦共享富贵;赵在礼在邺城谋反,行钦攻邺无功,也并未受到斥责。
C.元行钦眼光敏锐,见微知著。在庄宗派李嗣源去邺城平叛时,他就预见到李嗣源会兵变,后率军屯驻卫州,把其谋反消息上奏皇帝。
D.元行钦誓死报国,但晚节不保。情势危急时,他和众大臣断发起誓,以死报主;唐庄宗死后,他却出逃偷生,最终被抓住而处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
(2)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承元者,成德军节度使承宗弟也。有沉谋。年十六,劝承宗亟引兵共讨叛贼李师道承宗少之,不用,然军中往往指目之。承宗死,未发丧,大将谋取帅它姓。参谋崔燧与诸校计,以祖母凉国夫人李命承元嗣。承元泣且拜,不受,诸将固请,承元曰:“上使中贵人监军,盍先请?”监军至,又如命,乃谢曰:“诸君不忘王氏以及孺子,苟有令,其从我乎?”众曰:“惟所命。”乃视事牙阖之偏,约左右不得称留后①,事一关参佐,密表请帅于朝。穆宗诏起居舍人柏耆宣慰。授承元检校工部尚书、义成军节度使。将往义成,北镇以两河故事胁诱,欲其留成德,承元不纳,诸将皆悔。耆至,士哭于军,承元令曰:“诸君不欲我去,意固善。虽然,格天子诏,我获罪奈何?前李师道有诏赦死,欲举族西,诸将止弗遣,他日乃共杀之。今君等幸置我,无与师道比。”乃遍拜诸将诸将语塞承元即出家赀尽赐之斩不从命者十辈军乃定于是谏议大夫郑覃宣慰赐其军钱百万缗赦囚徒问孤独废疾不能自存者粟帛有差。承元去镇,左右裒器币自随,承元使空褚毋留。入朝,昆弟拜刺史者四人,位于朝者四十人。祖母入见,帝命中宫礼赉异等。徙承元鄜坊丹延节度。

俄徙凤翔。凤翔右袤泾原,地平少岩险,吐蕃数入盗。承元据胜地为鄣,置守兵千,诏号临汧城。府郛左百贾州聚,异时为虏剽夺,至燎烽相警,承元版堞缭之,人乃告安。以劳封岐国公。太和初,祖母丧,诏曰:“武俊②当横流时,拯定奔溃,功在史官。今李不幸,赠恤宜加厚。”且给仪仗以葬。五年,徙节平卢、淄青。始,盐禁未尝行两河,承元请归有司,由是兖、郓诸镇皆奉法。承元资仁裕,所至爱利。卒,年三十三,赠司徒。

(节选自《新唐书·王承元传》)

(注)①留后,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②武俊,王承元祖父,曾任成德军节度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遍拜诸将/诸将语塞/承元即出家/赀尽赐之/斩不从命者/十辈军乃定/于是谏议大夫郑覃宣慰/赐其军钱百万缗/赦囚徒/问孤独废疾不能自存者/粟帛有差/
B.乃遍拜诸将/诸将语塞/承元即出家赀尽赐之/斩不从命者十辈/军乃定/于是谏议大夫郑覃宣慰/赐其军钱百万缗/赦囚徒/问孤独废疾不能自存者/粟帛有差/
C.乃遍拜诸将/诸将语塞承元/即出家赀尽赐之/斩不从命者十辈/军乃定/于是谏议大夫郑覃宣慰/赐其军钱百万缗/赦囚徒/问孤独废疾/不能自存者粟帛有差/
D.乃遍拜诸将/诸将语塞承元/即出家/赀尽赐之/斩不从命者/十辈军乃定/于是谏议大夫郑覃宣慰/赐其军钱百万缗/赦囚徒/问孤独废疾/不能自存者粟帛有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有“帮助,辅佐;袒护,保护;近臣,随从”等意思。文中指随从。
B.昆弟,同伯仲,指兄和弟;比喻亲密友好或同辈的人。文中指兄和弟。
C.吐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社会生产以农牧业为主。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亦泛指官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承元少年老成,颇有远见。年轻时便力主讨伐逆贼,效忠朝廷,并且在兄长死后一直拒绝诸将的拥戴,直至朝廷任命后才接受。
B.王承元注重大局,处事果断。得到朝廷的异地任命后,部将不想让他离开,他非常理智,以李师道为鉴,坚决离开本军去上任。
C.王承元文武兼备,政绩卓著。在凤翔任职期间,修筑防御工事,派兵据守,有效阻止了吐蕃的扰乱,让当地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D.王承元宽厚仁惠,关爱百姓。所到之处能给百姓带来恩惠;两河之地没有实行私盐禁令,他请求使之得以实行,保障了百姓的生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劝承宗亟引兵共讨叛贼李师道,承宗少之,不用,然军中往往指目之。
⑵承元据胜地为鄣,置守兵千,诏号临汧城。
【小题5】王承元为什么不听诸将的挽留,离开成德前往义成上任?请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