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玉岩先生文集序

公讳广,字充之,别自号玉岩,昆山太仓人。太仓后建州,故今为州人。公举弘治乙丑进士。历莆田、吉水二县令,以治行为天下第一,征试浙江道监察御史。仅两月,上疏谏武宗皇帝。佞幸疾之,欲置之死,而上不之罪也。故得无下诏狱,贬怀远驿丞。而佞幸者怒未已,使人遮道刺公,公伪为头陀,持波嗢啰以行乞四百余里,乃免。武定侯郭勋镇岭南,承望风旨,伪以白金试公,公拒不受。一日摄公,闭府门,箠击之,几死。行省官惕息莫敢救,御史有言而解。久之,迁建昌令,再贬竹寨驿丞。会武宗晏驾,今上即位,诏举遗逸,公复为御史。寻迁江西按察司佥事,历九江兵备副使、江西提学副使、福建按察使、巡抚江西、右佥都御史,升南京刑部右侍郎。公自起废,不十年至九卿,不可谓不遇。而遂不幸以死,不能究其用也。然天下称武宗之世,能以直谏显者,自公之外,不过数人耳。天子中兴,思建万世之业,则正色而立于朝廷如公者,岂可一日而无哉!

故尝以谓士之忠言谠论,足以匡皇极而扶世道,使之著于庙廊,泽被生民,世诵其词而传之,宜矣。若夫诋讦叫号,不见省采,徒为一时之空言,似不足以烦纪载,而学士犹传道之不绝,岂不以天下之欲生也久矣。有其言,足以转乱为治,利安元元,虽不见之施行,而实天启其人,使昭一世之公道,后之人犹扼腕拊掌,幸其时能用其言而不至于坏也。

公好性理之学,与魏恭简公相善。故诸子皆及恭简之门,而居官政绩多可纪,语具其门人陆光禄鳌所述行状中。

公殁十余年,太仓兵备副使南昌魏侯良贵为公江右所造士,登堂拜公像,求稿,捐俸刻之。公之子士淹、士洵,以序见属,因著公平生大节而论之如此云。

(选自归有光《震川先生集》,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与“登堂拜公像,求遗稿”中“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秦昭王闻之,使人赵王书(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B.此三者,吾恨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C.至唐李渤始访其踪(苏轼《石钟山记》)
D.瞻顾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归有光《项脊轩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治”,是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乙丑”是以干支纪年。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这属于古代纪年法中的年号干支兼用法。
B.“御史”,中国古代官名。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C.“头陀”,出自梵语,原意为抖擞浣洗烦恼,是佛教僧侣所修的苦行。后也用以指行脚乞食的僧人,又作“驮都”。
D.“震川”,是归有光的号。古代文人有的以籍贯为号,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有的以志趣爱好为号,如欧阳修号“六一居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岩先生被贬途中,遭人拦路刺杀,他假装成出家人,手持波嗢啰而一路行乞四百余里,才得以幸免。
B.自上疏谏武宗皇帝被贬之后,玉岩先生仕途不顺,直到新皇即位,寻访人才,玉岩先生才得到重用。
C.玉岩先生重新被起用,不到十年就位至九卿,但不幸去世,他的才能未能完全施展,可谓怀才不遇。
D.玉岩先生去世十多年后,曾经被提拔的官员,登堂拜见先生塑像,索求其遗稿,捐献俸禄刻印文集。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佞幸疾之,欲置之死,而上不之罪也。
⑵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7 05:01: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

先 妣 事 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直;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儒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疴,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子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 ①孺人:古代贵族、官吏之母或妻的封号,明代用以封赠七品官之妻。②殇:未成年而死。③姁姁(xǔ):和蔼亲切。④缉:搓麻线。⑤问遗:亲友相馈赠。⑥洒然:很有秩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六来归  来归:出嫁,嫁过来B.室靡弃物    靡:无
C.每至夜分夜分:半夜D.遇僮奴有恩  遇:遇到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体现母亲勤劳品德的一组是(  )
①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 ②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
③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 ④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⑤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⑥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
A.①②③B.②⑤⑥C.①②④D.③④⑥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
B.“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中“余则茫然”道出了自己当时年幼,对母亲事迹已经记忆不多,所以感情也有点模糊。
C.“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从侧面道出了母亲对下人的宽厚。
D.“十六年而有妇,孺子所聘者也”这一笔道出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2)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同类题3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脊轩志
(明)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亦遂增 胜:美景
B.凡变矣 再:再次
C.利天下 甲:居于第一位
D.其稍异于前 制:规模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志:轩是有窗的小屋;归有光的远祖曾居住在江苏太仓的项脊泾,归有光自号项脊生,故以“项脊”名轩。志是一种叙事性文体,如《三国志》。
B.三五:指农历每月十五日,也称望日。按照古代纪日方法,既望为农历每月十六,朔为农历每月初一,晦为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C.诸父异爨: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都已成家立业,各有各的打算。
D.象笏:笏板是古代中国官员的一种办工用品,在大臣面君时用来记录要上奏的内容或君王所说的内容。笏板质地为象牙的官员等级较高。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喜”贯穿。修葺后的项脊轩迷人可爱,令人留恋之处,不仅仅表现在修葺后的明亮、不漏和安静等方面,更表现在作者的生活情趣上,与周围环境的自然融合上。
B.第二段,作者情感由“悲”到“泣”,再到忍不住“大哭一场”,无不紧扣“亦多可悲”来写,回忆中隐含着作者对家庭变迁的悲叹,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对自己怀才不遇、有负祖母期望的深深感慨。
C.第四段,作者拿寡妇清和诸葛亮两人与自己相比较,借前两人从默默无闻到声名大显的经历感慨自己现状的窘迫和仕途的无望。
D.纵观全文,以项脊轩起,以项脊轩结,“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内有身世之感和思亲之情贯串,外有项脊轩的变迁绾合,睹物怀人,悼亡念存,随事曲折,构思严密。
【小题4】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2)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野鹤轩壁记

[明]归有光

①嘉靖戊戌之春,余与诸友会文于野鹤轩。吾昆之马鞍山,小而实奇。轩在山之麓,旁有泉,芳冽可饮。稍折而东,多盘石,山之胜处,俗谓之东崖,亦谓刘龙洲墓,以宋刘过葬于此。墓在乱石中,从墓间仰视,苍碧嶙峋,不见有土。惟石壁旁有小径,蜿蜒出其上,莫测所在,意其间有仙人居□。

②始,慈溪杨子器名父创此轩。令能好文爱士,不为俗吏者,称名父。今奉以为名父祠。嗟夫!名父岂知四十余年之后,吾党之聚于此耶?

③时会者六人,后至者二人。潘士英自嘉定来,汲泉煮茗,翻为主人。余等时时散去,士英独与其徒处。烈风暴雨,崖崩石落,山鬼夜号,可念也

注①野鹤轩:在昆山境内。写作此文时归有光32岁。 ②昆:昆山。马鞍山在昆山西北。③刘龙洲:南宋爱国诗人,号龙洲道人。积极要求抗金北伐,诗风豪放。死后葬于马鞍山。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内的虚词是(  )。
A.耳B.乎C.矣D.也
【小题2】对第②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浙江慈溪人杨子器是野鹤轩的创建人,曾任昆山县令。
B.杨子器为政清廉,贤能有德,喜爱富有文学才华的士人。
C.作者称杨子器“不为俗吏者”,赞叹了杨氏官品和人品。
D.作者与友人相聚于杨子器墓侧,暗含其追慕先贤之意。
【小题3】第①段写刘过的墓,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题4】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小题5】本文为题写于野鹤轩壁上的短文,全文围绕与野鹤轩有关的人事展开,章法谨严,请对此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