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咏梅

朱淑真

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霜天晓角·梅

林通

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梦绝。金兽爇。晓寒兰烬灭。要卷珠帘清赏,且莫扫、阶前雪。

(注)①蛾寒:“蛾”通“俄”,“蛾寒”犹言“轻寒”。②玉龙三弄:“玉龙”指雪,此处代指梅花;“玉龙三弄”即琴曲《梅花三弄》。③金兽燕:金兽,一种兽状的铜炉;燕,烧。④兰烬:指燃尽的灯芯。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朱词上片描绘了一幅声、形、色、味俱全的优美画面,营造出清冷、静淡的氛围。
B.朱词下片开头,人对梅怜爱,梅却不解人意,在对比中强调诗人深深的怨恨之情。
C.林词中“冰清霜洁”既表时令又可形容梅花,加以乐声烘托,梅的形象呼之欲出。
D.林词下片前三句写梦醒时油枯灯灭,天气寒冷,为后文诗人看似反常的举止蓄势。
【小题2】这两首词的结尾都写到人赏梅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6-27 06:46: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南宋]刘克庄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 作握蛇骑虎。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 事业须由人做。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空目送,塞鸿去。

(注)①陈子华:陈靴,字子华。懂军事,善策划,当时朝廷命其任真州(今江苏义征市)兼淮南东路提点 刑狱。②平章:评论,策划。公事:指抗金大事。分付:嘱咐,这里有“处理”之意。③“记得太行山百万”两 句:指宗泽招降太行百万义军抗金一事。宗泽作东京留守时,被金人称作“宗爷爷”,金人不敢进犯。④真吾 父:《岳飞传》记载,张用在江西作乱,岳飞以书晓谕他,张用得书说“真吾父也”,即投降。⑤祖生:晋元帝时, 祖逖统兵北伐,击破石勒,收复黄河以南地区。这里借指宗泽、岳飞等曾经在中原抗金的名将。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词,诗人以谈论国家大事起笔,嘱咐朋友以国家之事为重,寄寓了收复 故国失地的愿望。
B.借引“宗泽抗金”一事,批评朝廷对待义军的不信任态度,如同手握蛇不敢放手,骑在虎 背上左右为难。
C.下阕“祖生去后”一句,抒发了祖逖死后,朝廷中再没有人像他一样率兵北伐,收复国土 的悲凉之情。
D.诗人用 “挥泪客” “谁梦中原” 指责当时的士大夫们只会对国家大事空发哀叹,却没有人实际行动。
E.本词多处用典叙事,运用对比、描写、议论手法,加深了全词悲愤苍凉的气氛,与辛弃疾 词风一致。
【小题2】在这首词中,诗人用“狐兔”借指敌人;用“塞鸿”代指陈子华。下面的诗句,没有运用这种 手法的一项是
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B.吕庄编户伤心切,愁对清风想杜康。(陈东《送友人丧二绝》)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小题3】简述“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空目送,塞鸿去”这几句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一剪梅
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南宋】刘克庄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③是王郎,来送刘郎④。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  ②束缊(yùn):捆乱麻做火把。  ③“元”通 “原”  ④“刘郎”:唐代刘禹锡多次被贬,自称“刘郎”。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A.起句“束缊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写连夜而行的情状,“宵行”暗示远行的劳苦,为下文抒发离别的凄苦奠定了感情基础。
B.诗囊中的诗篇是词人的心血结晶,因而宁舍衣囊不舍诗囊,“挑得诗囊,抛了衣囊”表现了词人的嗜书如命的书生本色和视钱财如粪土的高洁情操。
C.“天寒路滑马蹄僵”,句中一个“僵”字写尽了艰苦之状,虽在说马,但行人颠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已跃然纸上。
D.“元是王郎,来送刘郎”表现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刘克庄自称“刘郎”,也有以唐代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之意。
E. “酒酣耳热说文章”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在内容上点明两位诗人志同道合,还极含蓄地表达了他们对时事的评论和对忧愤的倾泻。
【小题2】词作下片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