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郃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郃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郃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郃进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郃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杀,支党悉伏其诛,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郃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在位四年,坐请托事免。安帝崩,北乡侯立,复为司徒。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将作大匠翟酺上郃“潜图大计,以安社稷”,于是录阴谋之功,封郃涉都侯,辞让不受。年八十余,卒于家。门人上党冯胄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节选自《后汉书·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札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B.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C.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D.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是汉代官职,官属祭酒,主教育。掌教育弟子,国有疑问,掌承问对。
B.《河》《洛》指《周易》中的“河图”与“洛书”,是华夏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C.“五经”指的是《诗》《书》《易》《乐》《春秋》,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D.“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郃吏能卓著,有忠义气节。元初四年,李郃代替袁敞做司空,多次陈述政事得失,但因其忠臣气节,被奸佞之臣诬陷而被罢免了官职。
B.李郃审时度势,机智应变。李郃劝太守远离专权骄横的窦宪,建议未被采纳后又自请同行送贺礼,故意延误行程,使太守免遭免官之难。
C.李郃通晓“五经”,擅长占卜之术。和帝即位后,派遣两名使者微服到访益州·察考民风。李郃夜观星象,便得知朝廷已派来了使者。
D.李郃行事功成不居,淡泊名利。李郃暗中筹谋拥立顺帝,因孙程等人事先成功而功名不显,后经翟酺上书被封为涉都侯,辞让不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8 11:45: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南阳何颗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中平六年,举孝廉。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每怀匡佐之义。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热麦约食菱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众多以未可卒制。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操从之。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乃坚壁持之。遂以奇兵破绍。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寝。操心不能平。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谥曰敬侯。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B.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C.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D.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宾之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对待尊贵宾客的礼节。这种礼节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的“九宾礼”一样。
B.兖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东、河北、河南等的部分地区。《尚书·禹贡》称:大禹治水,划天下之地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
C.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故可引申指“白色”,也可代指“丧服”,还可代指“书画”,有时也喻指“俭朴”。文中指的是穿上白色的丧服为义帝戴孝。
D.九锡,即“九赐”,是我国古代皇帝赐给有殊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象征最高的礼遇。古代一些权臣常接受“九锡”,后来“九锡”成了篡逆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彧富有才学,深得众人赏识。南阳何颙见到他,称他有“王佐之才”;袁绍对他敬重有加;他投奔曹操,曹操称他是张良一样的策士谋臣。
B.荀彧胸有谋略,颇有远见卓识。他怀有匡正之心,选择英明的人去辅助;向曹操献计,把皇帝迎到许都,为“胁天子以令诸侯”打下了基础。
C.荀彧敏于决断,善于把握局势。他识破张邈的阴谋,整顿军队做好防备,避免了变乱发生;官渡之战,他建议用奇计破敌,助曹操取得了胜利。
D.荀彧性格刚直,事主保持忠节。他从忠贞德义出发,不支持曹操进爵国公,为自己埋下灾祸;他在病中看到曹操送的“空器”,于是饮药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2)“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乃坚壁持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寔子真,一名台,字元始。少沉静,好典籍。父卒,隐居墓侧。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桓帝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征诣公车,病不对策,除为郎。明于政体,吏才有余,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曰《政论》。指切时要,言辨而确,当世称之。仲长统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召拜议郎,迁大将军冀司马,与边韶、延笃等著作东观。出为五原太守。五原土宜麻,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寔至官,斥卖储峙,为作纺绩、织纺、缣媪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是时胡虏连入云中、朔方,杀略吏民,一岁至九奔命。寔整厉士马,严烽候,虏不敢犯,常为边最。以病征,拜议郎,复与诸儒博士共杂定《五经》。会梁冀诛,寔以故吏免官,禁锢数年。时,鲜卑数犯边,诏三公举威武谋略之士,司空黄琼荐寔,拜辽东太守。行道,母刘氏病卒,上疏求归葬行丧。母有母仪淑德,博览书传。初,寔在五原,常训以临民之政,寔之善绩,母有其助焉。服竟,召拜尚书。寔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数月免归。初,寔父卒,剽卖田宅,起冢茔,立碑颂。葬讫,资产竭尽,因穷困,以酤酿贩鬻为业。时人多以此讥之,寔终不改。亦取足而已,不致盈余。及仕官,历位边郡,而愈贫薄。建宁中病卒。家徒四壁立,无以殡敛,光禄勋杨赐、太仆袁逢、少府段颊为备棺葬具,大鸿胪袁隗树碑颂德。
(节选自《后汉书·崔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A.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B.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C.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D.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女子15岁举行及笄礼时所取,以表示对本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既可指司马、司徒、司空,又可指少傅、少师、少保。
C.公车最早为汉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屈机构,设公车令,臣民上书或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D.博士是古代负责教学的一种官名。秦汉已有,为掌议论政琪及礼仪的官员,汉武帝后专掌经学传授,晋以后一般都设在太学或国子监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蹇秉性纯正,事亲至孝。为父守丧期满,三公请他做官,他都不去。母亲病死,他于赴任途中上疏请求回家料理丧事。
B.崔寔关注民生,改善百姓生活。他做五原太守时,叫百姓卖掉储藏的粮食,替他们添制纺绩工具并教他们如何使用。
C.崔寔明于政务,做官才能卓越。他撰述的《政论》曾获仲长统高度评价,认为所有国君,应抄一遍,置于座旁。
D.崔寔为官清正,品性廉洁。他出仕期间,为葬父而卖掉田产,竭尽资产,他病逝时,甚至没有钱装殓,同僚出资替他料理后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胡虏连人云中、朔方,杀略吏民,一岁至九奔命。
(2)服竟,召拜尚书。寔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数月免归。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马武字子张,南阳湖阳人也。少时避仇,客居江夏。王莽末,竟陵、西阳三老起兵于郡界,武往从之,后入绿林中,遂与汉军合。更始立,以武为侍郎,与世祖破王寻等。拜为振威将军,与尚书令谢躬共攻王郎。
及世祖拔邯郸,置酒高会,请躬及武等,因欲以图躬,不克。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武由是归心。
及谢躬诛死,武驰至射犬降,世祖见之甚悦,引置左右,每劳飨诸将,武辄起斟酌于前,世祖以为欢。复使将其部曲至邺,武叩头辞以不愿,世祖愈美其意,因从击群贼。世祖击尤来、五幡等,败于慎水,武独殿,还陷阵,故贼不得迫及。
世祖即位,以武为侍中、骑都尉,封山都侯。十三年,增邑,更封郇侯。将兵北屯下曲阳,备匈奴。坐杀军吏,受诏将妻子就国。武径诣洛阳,上将军印绶。削户五百,定封为杨虚侯,因留奉朝请。
帝后与功臣诸侯宴语,从容言曰:“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武曰:“臣以武勇,可守尉督盗贼。”帝笑曰:“且勿为盗贼,自致亭长,斯可矣。”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帝故纵之,以为笑乐。
显宗初,西羌寇陇右,覆军杀将,朝廷患之,复拜武捕虏将军,合四万人击之。羌乃率众引出塞,武追击到东、西邯,大破之,斩首四千六百级,获生口千六百人,余皆降散。武振旅还京师,增邑七百户,并前千八百户。永平四年,卒。
《后汉书·马武传 》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
B.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
C.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
D.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乡官,通常要有一定程度的文化知识和政治见解。
B.增邑,指增加食邑。食邑是卿大夫的封地,因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
C.印绶,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也借指官爵。
D.显宗,本文指东汉明帝刘庄,“显宗”是他的谥号,“明帝”是他的庙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武生逢乱世,择木而栖。他在王莽末年先跟随三老起义,后进入绿林军与汉军会合,在更始帝手下担任侍郎、振威将军。最后驰奔到射犬投靠刘秀。
B.马武熟悉军事,战功卓著。他率军在北屯攻下曲阳,防御匈奴。显宗初年,他率部众引兵出塞,追击西羌到东、西邯,斩敌四千六百人,俘获一千六百人。
C.马武胸怀豁达,敢说真话。经常醉后在皇帝面前当面折损同僚,评论他人的长短,没有什么避讳和顾忌的。光武帝故意放纵他,把这作为笑乐之事。
D.马武追随刘秀,忠心不二。刘秀让马武率领旧部屯守邺城,马武不愿去,光武帝赞许他的心意。刘秀在慎水战败,马武独自殿后,保护刘秀撤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世祖拔邯郸,置酒高会,请躬及武等,因欲以图躬,不克。
(2)坐杀军吏,受诏将妻子就国。武径诣洛阳,上将军印绶。

同类题4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况已著耶?” 乃召伺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伺胡惶恐,俱服其状。超乃闭伺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灭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 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皆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注:班超,班固之弟,沟通西域,为发展与西域的政治文化联系作出不朽功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宁觉广意乎? 薄:微薄
B.明者睹未 萌:开始发生,显现
C.可殄灭也   殄灭:消灭
D.见火皆当鸣鼓大呼 然:“燃”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悉其吏士三十六人   天大雨,道不通
B.激怒之曰  独有夜以火攻虏使
C.今虏使到数日 唯大王其罪
D.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匈奴使来数日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不能都表现班超多谋善断的一项是
A.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 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
B.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 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C.从事文属吏,闻此必恐而谋泄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D.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     酒酣,因激怒之
【小题4】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班超从鄯善礼节上的先敬后废,察知有变,便机智诱供鄯善侍者,断然采取相应措施。
B.鄯善佯结汉朝,暗通匈奴,终于被班超发现,得到应有的下场。
C.班超运用激将法,发动官兵,出敌不意,火攻匈奴,一举获胜。
D.班超英勇善战,出使西域又多谋善断,终于取得巨大胜利。
【小题5】翻译文中语句
(1)乃召伺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伺胡惶恐,俱服其状。
(2)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D.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有文采:张衡曾在太学学习,通宵五经、贯通六艺,但并不以此骄傲自大,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人交往。
B.张衡关心国事:张衡曾被推举为孝廉,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但他对当时的奢侈较为关注,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
C.张衡精通天文历法:张衡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后被任命为郎中、太史令,曾制造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
D.张衡有政绩:张衡担任河间王的相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很多豪族大户,豪门大户他们一起胡作非为,后来张衡把他们同时逮捕,拘押起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2)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