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D.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有文采:张衡曾在太学学习,通宵五经、贯通六艺,但并不以此骄傲自大,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人交往。
B.张衡关心国事:张衡曾被推举为孝廉,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但他对当时的奢侈较为关注,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
C.张衡精通天文历法:张衡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后被任命为郎中、太史令,曾制造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
D.张衡有政绩:张衡担任河间王的相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很多豪族大户,豪门大户他们一起胡作非为,后来张衡把他们同时逮捕,拘押起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2)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1-03 11:59: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

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

(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
B.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
C.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
D.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
【小题2】对下列加点横线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舍市傍     去:离开。
B.君子谓孟母善以渐 化:教化。
C.既学而归,孟母方 绩:纺织。
D.宁能其夫子   衣:衣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母两次迁徙住处,主要是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
B.儿子学习回来,孟母用断织打比方来劝告孟子学不可废,否则后患无穷。
C.孟子因为自己的妻子在家里穿衣不够严整,所以非常不高兴,于是他就离家外出了。
D.孟母对孟子讲明道理,使孟子醒悟过来,于是他留住了自请离去的妻子。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2)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父宝,习《欧阳尚书》。哀、平之世,隐居教授。居摄二年,与两龚、蒋诩俱征,遂遁逃,不知所处。光武高其节。建武中,公车特征,老病不到,卒于家。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鳝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鳝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B.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C.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D.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小题2】下列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车”为汉代官署名,为九卿中卫尉的下属机构。公车中设公车令,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被征召者,皆由其转达。
B.“转”,意为“转任”。《后汉书·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中的“转”与此同义,一般都存在升迁之意。
C.“太仆”秦汉时主管皇帝车辆、马匹之官,后为专管官府畜牧事务。太仆总管皇帝车驾,和皇帝关系密切,成为亲近之臣。
D.“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震出身功勋世家,自八世祖杨喜至父亲杨宝时,杨家世代都封官晋爵,深受汉朝恩遇。
B.杨震年轻时就很好学,曾经向恒郁学习,通晓经术,博览群书,儒生们把他比作是孔子。
C.杨震为人淡泊名利,看重个人品行,慎独守节。王密私下赠送十斤金给他,他直言拒绝。
D.杨震重视博士选拔,为朝廷推举通晓经术的名士陈留杨伦等传授学业,受到儒生们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2)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臧宫字君翁,颍川郏人也。少通五经,后数从光武征战,诸将多称其勇。光武察宫忠勉少言,甚亲信之。及至河北,以为偏将军,从破群贼,数陷陈却敌。
十一年,将兵至中卢,屯骆越。是时,公孙述将田戎、任满与征南大将军岑彭相距于荆门,彭等战数不利,越人谋畔从蜀。宫兵少,力不能制。会属县送委输车数百乘至,宫夜使锯断城门限,令车声回转出入至旦。越人候伺者闻车声不绝,而门限断,相告以汉兵大至。其渠帅乃奉酒以劳军营,宫击牛酾酒,飨慰之,越人由是遂安。
宫与岑彭等破荆门,别至垂鹊山,通道出秭归,至江州。岑彭下巴郡,使宫将降卒五万,从涪水上平曲。公孙述将延岑盛兵于沈水,时宫众多食少,转输不至,而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复更保聚,观望成败。宫欲引还,恐为所反,会帝遣谒者将兵诣岑彭,有马七百匹,宫矫制取以自益晨夜进兵多张旗帜登山鼓噪右步左骑挟船而引呼声动山谷。岑不意汉军卒至,登山望之,大震恐。宫因从击,大破之。敌之斩首溺死者万余人,水为之浊流。遂乘胜追北,降者以十万数。
十三年,拜宫为广汉太守,增食邑,更封酂侯。十九年,妖巫维汜弟子单臣、傅镇等,复妖言相聚,入原武城,自称将军。于是遣宫将北军及黎阳营数千人围之。贼谷食多,数攻不下,士卒死伤。帝召公卿诸侯王问方略,皆曰“宜重其购赏”。时,显宗为东海王,独对曰:“妖巫相劫,势无久立,其中必有悔欲亡者。但外围急,不得走耳。宜小缓,令得逃亡,逃亡则一亭长足以禽矣。”帝然之,即敕宫彻围缓贼,贼众分散,遂斩臣、镇等。宫还,迁城门校尉,复转左中郎将。击武溪贼,至江陵,降之。
宫永平元年卒,谥曰愍侯。子信嗣。信卒,子震嗣。震卒,子松嗣。永宁元年,邓太后诏封松弟由为郎陵侯。
(《后汉书·列传第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宫矫制取/以自益晨/夜进兵/多张旗帜/登山鼓噪/右步左骑挟船而引/呼声动山谷/岑不意汉军/卒至登山/望之大震恐/
B.宫矫制取以自益/晨夜进兵/多张旗帜/登山鼓噪/右步左骑/挟船而引/呼声动山谷/岑不意汉军卒至/登山望之/大震恐/
C.宫矫制取/以自益晨/夜进兵/多张旗帜登山/鼓噪右步左骑/挟船而引/呼声动山谷/岑不意汉军卒至/登山望之/大震恐/
D.宫矫制取以自益/晨夜进兵/多张旗帜登山/鼓噪右步左骑/挟船而引/呼声动山谷/岑不意汉军/卒至登山望之/大震恐/
【小题2】下列对文中以及课本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五经,指《诗》《礼》《易》《书》《春秋》五部儒家经典;“四书”分别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B.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C.迁,在古代一般指升职,如本文的“宫还,迁城门校尉”;也指贬谪,如《琵琶行》中的“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D.《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史书,与《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等24部史书并称为“二十四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臧宫忠心勇敢。臧宫多次跟随光武帝征战,将领们多称赞他勇敢,武帝看他忠诚勤勉也不多说话,很是亲近信任他。
B.臧宫很有谋略。与越人交战时,臧宫夜间派人锯断城门门槛,让车子发出响声往返出入城门一直到天亮,以此迷惑敌军,最终取得了胜利。
C.臧宫冷静机智。在沈水一带与公孙述的部将岑彭交战时,臧宫一方形势极为不利,他机智冷静,抓住战机,扭转了不利的战局。
D.臧宫福泽后代。臧宫生前深受倚重,去世后,他的爵位一直由子孙相继承继。邓太后更下诏封臧宫的重孙臧由为郎陵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渠帅乃奉酒以劳军营。宫击牛酾酒,飨慰之,越人由是遂安。
(2)敌斩首溺死者万余人,水为之浊流。遂乘胜追北,降者以十万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女,完成小题。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遗之曰:“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亦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自顷征聘之士,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时连有灾异,琼上疏顺帝曰:“陛下宜开石室,案《河》、《洛》,外命史官,悉条上永建以前至汉初灾异,与永建以后讫于今日,孰为多少。又使近臣儒者参考政事,数见公卿,察问得失。诸无功德者,宜皆斥黜。伏见处士巴郡黄错、汉阳任裳,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①。宜更见引致,助崇大化。”于是有诏公车征错等。

三年,大旱。琼复上疏曰:“昔鲁僖遇羊,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 以易民听。尚方御府,息除烦费。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示以好恶。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若改敝从善,择用嘉谋,则灾消福至矣。”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

(节选自《后汉书》,有刪改)

(注)①作者七人:语出《论语》,指七位避世的隐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乃以书遗之曰  逆:迎接
B. 先生弘此远谟  愿:希望
C. 争议朝堂,莫能抗 夺:争夺
D. 如有不,示以好恶 移:改悔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固写信给黄琼,批评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认为有志之士应当积极参政,救助百姓,施展自己的才智。
B. 李固认为,从近来国家召请的人士看,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称道的,所以一般人就认为所谓处士纯粹是一帮欺世盗名之徒。
C. 黄琼跟随父亲在官府时,了解官府办公的准则与惯例,一上任便对官府运作驾轻就熟,议政时无人能够驳倒他。
D. 永建三年大旱,黄琼上书条陈政见,用鲁僖公的事例,劝皇上检査政事得失,改正不足之处,好让世人耳目一新。
【小题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②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
【小题4】文章第一段中,李固是从哪几个方面劝说黄琼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伏湛字惠公,琅邪东武人也。九世祖胜,字子贱,所谓济南伏生者也。湛高祖父孺,武帝时,客授东武,因家焉。父理,为当世名儒,以《诗》授成帝,为高密太傅,别自名学。

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更始立,以为平原大守。时仓卒兵起,天下惊扰,而湛独晏然,教授不废,谓妻子曰:“天一谷不登,国君彻膳;今民皆饥,奈何独饱?”乃共食粗粝,悉分俸禄以赈乡里,来客者百余家,时门下督素有气力,谋欲为湛起兵,湛恶其惑众,即收斩之,徇首城郭,以示百姓,于是吏人信向,郡内以安。平原一境,湛所全也.

光武即位,知湛名儒旧臣,欲令干任内职,征拜尚书,使典定旧制。时大司徒邓禹西征关中,帝以湛才任宰相,拜为司直,行大司徒事,车驾每出征伐,常留镇守,总摄群司。

建武三年,遂代邓禹为大司徒,封阳都侯。时彭宠反于渔阳,帝欲自征之、湛上疏谏曰:“臣闻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国必先询之同姓然后谋于群臣加占蓍龟以定行事故送则成卜上则吉战则胜今京师空匮,资用不足,未能服近而先事边外;且渔阳之地,逼接北狄、今兖、豫、青、冀,中国之都,而寇贼从横,未及从化。渔阳以东,本备边塞,地接外虏,贡税微薄。安平之时,尚资内郡,况今荒耗,岂足先图?而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恐惧,诚臣之所惑也。复愿远览文王重兵博谋,近思征伐前后之宜,顾问有司,使权愚诚,采其所长,择之圣虑、以中土为忧念。”帝览其奏,竟不亲征。十三年夏,征,敕尚书择拜吏日,未及就位,因宴见中署,病卒,赐秘器,帝亲吊祠,遣使者送丧修冢。

(节选自《后汉书・卷二十六・列传第十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国/必先询之同姓/然后谋于群臣/加占蓍龟以定行事/故谋则成/卜则吉/战则胜/
B.臣闻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国/必先询之同姓/然后谋于群臣/加占蓍龟/以定行事/故谋则成/卜则吉/战则胜/
C.臣闻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国/必先询之同姓/然后谋于群臣/加占蓍龟/以定行事/故谋则成/卜则吉/战则胜/
D.臣闻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国/必先询之同姓ノ然后谋于群臣加占蓍龟/以定行事/故谋则成/卜则吉/战则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郭,城墙。“郭”是指内城的墙,“城”是指外城的墙。
B.车驾,即“车”。皇帝外出时所乘,亦用作皇帝的代称。
C.北狄,北狄的称谓最早起始于周代,是古代华夏部落对北方非华夏各个部族的统称。
D.中国,最早指西周的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伏湛内心安宁,不为乱局所扰。汉成帝时,他凭借父亲的功绩做博土弟子,任平原太守时,仍然教授学生;兵乱兴起,伏湛安定闲适,仍然继续教学。
B.伏湛以乡人为念,及时赈救。他教育妻子儿女在百姓挨饿的情况下不能独饱,和家人共吃粗粮,拿俸禄赈济乡里,一时间到他家做客的有一百多家。
C.伏湛能当机立断,赢得信服。门下有个管事的人,商量为他起兵,伏湛厌恶他惑大家,立即抓住杀了他,拿其人头在城中示众,郡内因此安定下来。
D.伏湛忠于君王,积极进言。彭宠在渔阳造反,光武帝想亲自征讨,伏湛上疏劝谏,反对光武帝这样做,是为光武帝的安全着想,此意见最终被采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湛高祖父孺,武帝时,客授东武,因家焉。
(2)顾问有司,使极愚诚,采其所长,择之圣虑,以中土为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