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马武字子张,南阳湖阳人也。少时避仇,客居江夏。王莽末,竟陵、西阳三老起兵于郡界,武往从之,后入绿林中,遂与汉军合。更始立,以武为侍郎,与世祖破王寻等。拜为振威将军,与尚书令谢躬共攻王郎。
及世祖拔邯郸,置酒高会,请躬及武等,因欲以图躬,不克。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武由是归心。
及谢躬诛死,武驰至射犬降,世祖见之甚悦,引置左右,每劳飨诸将,武辄起斟酌于前,世祖以为欢。复使将其部曲至邺,武叩头辞以不愿,世祖愈美其意,因从击群贼。世祖击尤来、五幡等,败于慎水,武独殿,还陷阵,故贼不得迫及。
世祖即位,以武为侍中、骑都尉,封山都侯。十三年,增邑,更封郇侯。将兵北屯下曲阳,备匈奴。坐杀军吏,受诏将妻子就国。武径诣洛阳,上将军印绶。削户五百,定封为杨虚侯,因留奉朝请。
帝后与功臣诸侯宴语,从容言曰:“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武曰:“臣以武勇,可守尉督盗贼。”帝笑曰:“且勿为盗贼,自致亭长,斯可矣。”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帝故纵之,以为笑乐。
显宗初,西羌寇陇右,覆军杀将,朝廷患之,复拜武捕虏将军,合四万人击之。羌乃率众引出塞,武追击到东、西邯,大破之,斩首四千六百级,获生口千六百人,余皆降散。武振旅还京师,增邑七百户,并前千八百户。永平四年,卒。
《后汉书·马武传 》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
B.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
C.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
D.既罢独/与武登丛台/从容谓武曰/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武曰/驽怯无方略/世祖曰/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乡官,通常要有一定程度的文化知识和政治见解。
B.增邑,指增加食邑。食邑是卿大夫的封地,因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
C.印绶,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也借指官爵。
D.显宗,本文指东汉明帝刘庄,“显宗”是他的谥号,“明帝”是他的庙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武生逢乱世,择木而栖。他在王莽末年先跟随三老起义,后进入绿林军与汉军会合,在更始帝手下担任侍郎、振威将军。最后驰奔到射犬投靠刘秀。
B.马武熟悉军事,战功卓著。他率军在北屯攻下曲阳,防御匈奴。显宗初年,他率部众引兵出塞,追击西羌到东、西邯,斩敌四千六百人,俘获一千六百人。
C.马武胸怀豁达,敢说真话。经常醉后在皇帝面前当面折损同僚,评论他人的长短,没有什么避讳和顾忌的。光武帝故意放纵他,把这作为笑乐之事。
D.马武追随刘秀,忠心不二。刘秀让马武率领旧部屯守邺城,马武不愿去,光武帝赞许他的心意。刘秀在慎水战败,马武独自殿后,保护刘秀撤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世祖拔邯郸,置酒高会,请躬及武等,因欲以图躬,不克。
(2)坐杀军吏,受诏将妻子就国。武径诣洛阳,上将军印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15 10:56: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家世衣冠。晖早孤,年十三,天下乱,与外氏家属入宛城。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改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召晖,拜为郎。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遣家丞致礼,晖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兄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以财货污君。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晖好节概,有所拔用,皆厉行士。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干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晖少子颉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晖又与同郡陈揖交善,揖早卒,有遗腹子友,晖常哀之。及司徒虞召晖子骈为吏,晖辞骈而荐友。元和岁中迁太山太守,上便宜,陈密事,深见嘉纳。诏报曰:“补公家之阙,不累清白之素,斯善美之士也。”是时谷贵,县官经用不足,朝廷忧之。尚书张林上言均输之法,帝然之,有诏施行。晖独奏曰:“均输之法与贾贩无异,诚非明主所当宜行。”帝卒以林等言为然得晖议因发怒切责之晖自系狱三日诏敕出之。曰:“国家乐闻驳议,黄发无愆,诏书过耳,何故自系?”晖因称病笃,不肯复署议。后数日,诏使直事郎问晖起居,太医视疾。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拜骑都尉。

(节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卒以林等言为然/得晖议因/发怒切责之/晖自系狱/三日/诏敕出之
B.帝卒以林等言为然/得晖议/因发怒/切责之/晖自系狱/三日/诏敕出之
C.帝卒以林等言为然/得晖议因/发怒切责之晖/自系狱/三日/诏敕出之
D.帝卒以林等言为然/得晖议/因发怒切责之晖/自系狱/三日/诏敕出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府君,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对太守的尊称,后也可用作对官员或对尊者长者的敬称。
B.县官,指朝廷、官府,也可指县级行政长官,本文中意为前者。
C.黄发,指青少年,人在少年时头发的颜色偏黄,之后慢慢变黑,是年轻活力的象征。
D.乞身,指官员因年老而自请退休的委婉说法,也可以称为“乞骸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晖天性勇敢。小时候路遇群盗,为使长辈不受羞辱,他能挺身而出,群盗看他是个小孩子,却随身带着武器,有些害怕,只好放弃抢劫离开了。
B.朱晖以诚待人。朋友张堪去世后,他便亲自去张堪家探望,并花很多钱接济他们;桓虞征召朱晖之子朱骈做官,但他却推荐了朋友陈揖的儿子陈友。
C.朱晖不惧权势。显宗皇帝的舅舅新阳候阴就曾派人给他送礼,他却闭门不受;面对皇帝在“均输法”上的错误做法,敢于仗义执言,即使龙颜大怒,他也毫不畏惧。
D.朱晖重义轻利。太守阮况想买他家的婢女,他不答应,等到阮况死了,他却送厚礼给阮家;南阳发生了大的饥荒,米价飞涨,朱晖散尽家产,分给宗族故旧中贫弱的人。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不敢闻命,诚恐以财货污君。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
(2)元和岁中迁太山太守,因上便宜,陈密事,深见嘉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郃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郃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汉中太守,郃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郃进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郃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杀,支党悉伏其诛。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焉。

郃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在位四年,请托事免。

安帝崩,北乡侯立,复为司徒。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将作大匠翟酺上郃“潜图大计,以安社稷”,于是录阴谋之功,封郃涉都侯,辞让不受。年八十余,卒于家。门人上党冯胄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之。

(节选自《后汉书.方术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使者一人汉中太守 拜:被授予
B.唯汉中太守不焉  豫:参加
C.请托事免 坐:因为
D.心丧三年,时人之 异:认为……不一般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
B.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
C.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
D.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和帝登上皇帝位后,分别派遣使者穿上便服并单独行动,各人到州县,察访采集民间的歌谣,其中有两个使者投宿到了李郃住的房子。
B.朝廷使者出发时并没有通知李郃,但李郃通过天象就知道此事,两位使者感到十分惊讶,完全不相信这一事实。
C.李郃凭他对天象运行的了解,力劝汉中太守不要与大将军窦宪扯上关系,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D.李郃知识渊博,最后当上了司空,他敢于向皇上陈述政治得失,表现了忠臣的节气;最后他还助力皇上,并因此而受到褒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郃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
(2)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其先三世为郡吏,并伏节死难。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自是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时降。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雨,谷稼以登。
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趾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以病自上,被征当还,吏民攀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桓帝时,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曰:“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群。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复还,饥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躬耕垄次,匿景藏采,不扬华藻。实羽翮之美用,非徒腹背之毛也。而沉沦草莽,好爵莫及,廊庙之宝,弃于沟渠。且年岁有讫,桑榆行尽,而忠贞之节,永谢圣时。臣诚伤心,私用流涕。夫物以远至为珍,士以稀见为贵。臣不敢苟私乡曲,窃感禽息口,亡身进贤。”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
【注】 ①澍雨:及时降雨。②禽息:春秋时秦国大夫,因向秦穆公推荐百里奚未被接受,自杀而死。
【小题1】(填涂答题卡第6题)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
B.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
C.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
D.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
【小题2】(填涂答题卡第7题)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先三世,指孟尝自身向上三代,他父亲、祖父、曾祖父,他们已故去,故称“先”。
C.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意,它是汉武帝时通过科举考试来任官的科目。
D.交趾,古代地名,初期包括今广东省和今越南北部,秦朝后交趾郡治所在今越南北部。
【小题3】(填涂答题卡第8题)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尝品性正直。他因上虞寡妇受诬案不能洗白冤情而借口有病辞职,后向太守殷丹进言,最终使太守在那位寡妇墓前处罚了讼女。
B.孟尝很有才能。他就任合浦太守,前任宰守贪鄙因而“珠渐迁徙”,孟尝“革易前敝”,“移风改政”,以致“去珠复还,饥民蒙活”。
C.孟尝因他的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在他将要离任时,当地吏民牵挽着他的车子请求他留下,他只能登上乡民船趁着夜晚偷偷离去。
D.尚书杨乔极为赏识孟尝,认为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才干超过自己,因而愿意像禽息那样冒死推荐贤人,可是孟尝最终老死家中。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孟尝传》)
(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报任安书》)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窦融字周公,扶风平陵人也。王莽居摄中,为强弩将军司马,东击翟义,还攻槐里,以军功封建武男。莽败,融以军降更始大司马赵萌,萌以为校尉,甚重之,荐融为巨鹿太守。融见更始新立,东方尚扰,不欲出关,图出河西。及更始败,人所敬向,乃推融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河西民俗质朴,而融等政亦宽和,上下相亲,晏然富殖。
融等遥闻光武即位,而心欲东向,以河西隔远,未能自通。时隗嚣先称建武年号,融等从受正朔,嚣皆假其将军印绶。嚣外顺人望,内怀异心。五年夏,遣长史刘钧奉书献马。帝见钧欢甚,礼飨毕,乃遣令还,赐融玺书。融既深知帝意,乃与隗嚣书责让之,嚣不纳。融被诏,即与诸郡守将兵入金城。帝以融信效著明,益嘉之。诏右扶风修理融父坟茔,祠以太牢。
八年夏,车驾西征隗嚣,融率五郡太守及羌虏小月氏等步骑数万,辎重五千余两,与大军会高平第一。融先遣从事问会见仪适,帝闻融先问礼仪,甚善之,以宣告百僚。乃置酒高会,引见融等,待以殊礼。拜弟友为奉车都尉,从弟士太中大夫。遂共进军,嚣众大溃,城邑皆降。
及陇、蜀平,诏融与五郡太守奏事京师,官属宾客相随,驾乘千余两,马牛羊被野。融到,引见,就诸侯位,赏赐恩宠,倾动京师。数月,拜为冀州牧,十余日,又迁大司空。融自以非旧臣,一旦入朝,在功臣之右,每召会进见,容貌辞气卑恭已甚,帝以此愈亲厚之。融小心,久不自安,数辞让爵位,因侍中金迁口达至诚。后朝罢,逡巡席后,帝知欲有让,遂使左右传出。它日会见,迎诏融曰:“日者知公欲让职还土,故命公暑热且自便。今相见,宜论它事,勿得复言。”融不敢重陈请。
弟友为城门校尉,兄弟并典禁兵。融复乞骸骨,辄赐钱、帛,太官致珍奇。及友卒,帝愍融年衰,遣中常侍、中谒者即其卧内强进酒食。
(节选自《后汉书·窦融列传》,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然富殖 晏:安定,安乐
B.嚣皆假其将军印绶 假:借助,利用
C.因侍中金迁转达至诚 因:通过,经由
D.帝愍融年衰 愍:怜悯,哀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文中的“建武”。
B.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不全备为“太牢”。
C.从弟,古人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即堂弟。
D.乞骸骨,即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邺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融审时度势有远见。在王莽失败后,他带领军队向更始政权大司马赵萌投降,虽然赵萌很看重他,但他认为东方不安,遂往河西。
B.窦融一心向汉。光武帝即位后,他派遣长史刘钧奉书献马,后又和各郡守带兵进驻金城,因为窦融的诚实和效用都很明显,光武帝更加赞赏他,于是下诏修饰整理窦融父亲的坟茔。
C.窦融心存敬畏谦卑。光武帝西征隗嚣时,窦融的行为深深感动皇帝,皇帝给予赞赏,待以殊礼,井授予其弟弟窦友奉车都尉一职,授予其堂弟窦士太中大夫一职。
D.窦融居功不自傲。平定陇、蜀以后,窦融位列诸侯,被授予冀州牧,又升为大司空,他认为自己虽在功臣之下,但也特别谦抑恭敬,井多次辞让爵位。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融先遣从事问会见仪适,帝闻融先问礼仪,甚善之,以宣告百僚。
(2)后朝罢,逡巡席后,帝知欲有让,遂使左右传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隆字元伯,南阳安众侯宗室也。王莽居摄中隆父礼与安众侯崇起兵诛莽事泄隆以年未七岁故得免。及壮学于长安更始拜为骑都尉。谒归,迎妻子置洛阳。闻世祖在河内,即追及于射犬,以为骑都尉,与冯异共拒朱鲔、李轶等,轶遂杀隆妻子。建武二年,封亢父侯。四年,拜诛虏将军,讨李宪。宪平,遣隆屯田武当。十一年,守南郡太守,岁余,上将军印绶。十三年,增邑,更封竟陵侯。是时,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十五年,诏下州郡检覈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诘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帝怒。时显宗为东海公,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显宗对。于是遣谒者考实,具知奸状。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为庶人。明年,复封为扶乐乡侯,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及大司马吴汉薨,隆为骠骑将军,行大司马事。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三十年,定封慎侯。中元二年,卒,谥曰靖侯。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莽居摄中/隆父礼与安众侯崇起兵/诛莽事泄/隆以年未七岁/故得免/及壮学于长安/更始拜为骑都尉。
B.王莽居摄中/隆父礼与安众侯崇起兵诛莽/事泄/隆以年未七岁/故得免/及壮/学于长安/更始拜为骑都尉。
C.王莽居/摄中隆父礼/与安众侯崇起兵诛莽/事泄/隆以年未七岁/故得免/及壮/学于长安/更始拜为骑都尉。
D.王莽居/摄中隆父礼与安众侯崇起兵诛莽/事泄/隆以年未七岁故/得免/及壮/学于长安/更始拜为骑都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在文中的意思是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它还有表示敬意的礼节,行礼祝贺等意思。
B.“屯田”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民屯为主。
C.“豪右”,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原指西汉时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后指富豪家族、世家大户。
D.“谒者”,始置于春秋战国,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也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隆出身皇室,是南阳安众侯的后裔,因为其参与诛杀王莽的事情泄露,致使其父刘礼和安众侯刘崇都被杀,而刘隆免于死罪。
B.刘隆对世祖忠心耿耿,紧紧追随,他曾在长安求学,后来把妻子、儿女接到洛阳,但听说世祖在河内,就撇下妻子和儿女追随世祖,结果其妻子和儿女被李轶杀掉。
C.东汉初期,天下垦田和户口年纪不符合实际,朝廷要求重新上报,但很多官员偏袒豪强、盘剥平民。
D.建武十七年,刘隆被封为扶乐乡侯,在大司马吴汉死后,行使大司马的职权;建武三十年,被封为慎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一年,守南郡太守,岁余,上将军印绶。十三年,增邑,更封竟陵侯。
(2)明年,复封为扶乐乡侯,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