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傅青主善书画

[清]徐珂

傅青主以书画著,不轻为人作。尝有友求画,傅谓:“画虽末艺然必须笔补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下笔。今重违君意,约以中秋夕为期,如天气晴爽,风定月明,当准备纸笔。”

至日,果晴爽,友大喜,知其嗜酒,乃与痛饮,自晡至昳,始罢席。命侍者为研浓墨,骈两几,铺丈长玉版纸于上,又取铁界尺镇纸四角,谓俟月上东向,秉烛为之。少焉,月出,乐甚,命侍者取所研浓墨一巨钵,置旁几,屏退诸人,独自命笔。友远立窃窥,但见舞蹈踊跃,其状若狂,友径趋至背后,力抱其腰。傅狂叫,叹曰:“孺子败吾兴,奈何!”遂掷笔搓纸辍。友见其满头皆墨,汗下如雨,急取水之浣濯,遣人送归。

京师打钟庵落成,僧慕傳名,丐书庵额,僧无行,不许,僧谂某与傅善,啖以重金,令转乞。甲不敢遽达,又虑无以报僧,既思得一法,乃沽佳酝招饮,又预作五绝诗一首,以打钟庵三字嵌诗中,乘微醺,自握笔书此诗,屡书,屡自拉弃之。傅睨之而笑,甲:“家有屏,欲书此诗刻其上,顾不善涂鸦。”时傅醉矣,曰:“我为汝代笔如何?”甲喜曰:“幸甚。”遽索纸,纵笔为之,甲请曰:“既赐书,即求署款。”傅笑而许之。甲刓三字授僧,榜于门。

一日,傅偶过庵前,讶额署己款,笔意确是,注视之,沉思良久,忽忆前为甲书屏中有此三字,始悟为甲所卖,遂与绝交。

(节选自《清稗类钞·艺术类》)

[注]①重违:难违,②昳;太阳偏西。③谂:通“审”,详细了解。④刓:剜,挖。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画/虽末艺然/必须笔补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下笔
B.画虽末艺/然必须笔补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下笔
C.画/虽末艺然/必须笔补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下笔
D.画虽末艺/然必须笔补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下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命侍者为研浓墨 今其智反不能及
B.遂掷笔搓纸辍 小学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急取水之浣濯 宁越、苏尚、苏秦、杜赫之属之谋
D.僧无行 斧斤时入山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青主对创作有严格的要求,每次创作都必须先选择时机,遇到了良辰才肯下笔。
B.友人为了求得傅青主的画,置酒与之痛饮,因此败坏了傅青主的清兴而没能如愿。
C.甲为了回报和尚,设计骗取了傅青主的真迹,最后却因此断送了与傅青主的交情。
D.本文通过对傅青主的动作和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位富有鲜明个性的书画家形象。
【小题4】把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远立窃窥,但见舞蹈踊跃,其状若狂,友径趋至背后,力抱其腰。
(2)啖以重金,令转乞。甲不敢遽达,又虑无以报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30 11:11: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维城传(清)张惠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女,李氏也。

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母不觉其烦。李氏女又能顺之。母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

丰年四十二,时未有子,病几死。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引其手指之曰:“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当有子。富寿康宁,自今始矣。”丰贾致富, 有子三人、孙六人。子沅、濂,孙恺、恒皆补学官弟子。丰年八十四卒,如相者言。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义,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水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选自《茗柯文二编》卷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虽  剧:繁多,繁忙
B.母有不当意     脱:如果
C.留肆中饮食之,水息 俟:靠着,挨着
D.置其户中 嘿:同“默”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富阳县的高傅占处非常全面具体地了解了周维城的事迹,为他作了传,以留给后来修志的人。
B.周维城祖先有些资产,但到他父亲一代,遭遇火灾,家道中落。父亲放荡不羁,不过问家中的生计,于是周维城开始学做生意。
C.一日,有位老人路过和他交谈,认为他奇异出众,立刻把女儿许配给他。周维城一生对他的岳父能了解他非常感激。
D.文章结尾部分引用周维城感佩吴翁、焦翁的话,目的是使周维城的形象更加丰满。也为作者感叹民间并不缺少仁义之士张本。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
(2)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
【小题4】文中周维城有哪些美好的品德,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传是楼记
(清)汪琬
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斲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馀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
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
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缃帙(zhì):浅黄色的函套。②彝(yí):古代盛酒的器具,也泛指祭器。③斝(jiǎ):古代盛酒的器具。④裒(póu)聚:聚集。⑤呻占(zhān):诵读。⑥柢(dǐ):树根。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所认为的正确的读书方法的一组是
①部居类汇,各以其次
②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
③采其华而忘其实
④始乎博,终乎约
⑤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
⑥尊所闻,行所知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⑤D.④⑤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