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祀,益虚心。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备遣子人侍。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到河东,众甚盛。诸将议欲释之去,繇曰:“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援至,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于。语在《既传》。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
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太和四年,繇薨,帝素服临悼,谥曰成侯。子毓嗣。少子会,别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B.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C.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D.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在明朝、清朝也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B.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因此有了“崩”“薨”“不禄”“卒”“死”来表示“人死”的意思,根据《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关右,古代地区名。古人以东为右,亦称“关东”。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王粲《从军》诗:“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相公征关右。”“关右”指的就是函谷关以东。
D.魏太傅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钟繇与王羲之并成为“钟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氏父子对钟繇的政治、军事才能很欣赏,魏文帝称他为“一代伟人”,虽不免过誉,而在曹魏时期颇受尊重是不争的事实。
B.李傕、郭汜等人作乱,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商量谋划,使得被挟持的汉献帝得以逃出长安,这是钟繇尽心尽力的结果。
C.钟繇围攻匈奴单于,受到增援的郭援的军队的威胁。诸将劝其退兵,但他力排众议,巧妙安排,终于大败敌军。
D.钟繇未归附曹操前,就暗中与曹操有交情,劝李傕、郭汜等人为曹操的使者放行,不要拒绝曹操的诚意。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17 07:41: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游学京都,还本郡,举茂才,公府,皆不就,避难江东。孙策创业,遂委质焉。表为正议校尉,从讨丹杨。策身临行陈纮谏曰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建安四年,策遣纮奉章至许宫,留为侍御史。少府孔融等皆与亲善。曹公闻策薨,欲因丧伐吴。纮谏,以为乘人之丧,既非古义,若其不克,成仇弃好,不如因而厚之。曹公从其言,即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曹公欲令纮辅权内附,出绒为会稽东部都尉。后权以纮为长史,从征合肥。权率轻骑将往突敌,纮谏曰:“夫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今麾下恃盛壮之气,忽强暴之虏,三军之众,莫不寒心,虽斩将搴旗,威震敌场,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霸王之计。”权纳纮言而止。绒建计宜出都秣陵,权从之。令还吴迎家,道病卒。临困,授予靖留曰:“自古有国有家者,成欲修德政以比隆盛世,至于其治,多不馨香。非无忠臣贤佐,暗于治体也,由主不胜其情,弗能用耳。夫人情惮难而趋易,好同而恶异,与治道相反。《传》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言善之难也。人君承奕世之基,据自然之势,操八柄之威,甘易同之欢,无假取于人。而忠臣挟难进之术,吐逆耳之言,其不合也,不亦宜乎。离则有衅,巧辩缘间,眩于小忠,恋于恩爱,贤愚杂错,长幼失叙,其所由来,情乱之也。故明君悟之,求贤如饥渴,受谏而不厌,抑情损欲,以义割恩,上无偏谬之授,下无希冀之望。宜加三思,含垢藏疾,以成仁覆之大。”时年六十卒。权省书流涕。

(摘编自陈寿《三国志·吴志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策身临行陈/纮谏曰/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
B.策身临行陈/纮谏曰/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
C.策身临行/陈纮谏曰/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
D.策身临行陈/纮谏曰/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学指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另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行学习的传统学习方式。
B.秀才即入府州县学的生员,可以参加举人考试,因避汉光武帝刘秀讳而称为“茂才”。
C.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的用人制度。
D.笺,是个多义词,故有“笺注”“笺记”“投笺”“笺书”等说,文中指“奏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纮善于洞悉时事,择善而侍。他勤学有才,但是面对可以入仕的机会,却多次拒绝,而后才委身投靠孙策。
B.张纮主张准确定位,各司其责。他劝谏孙策、孙权,希望他们珍惜圣体,不要逞战场之勇,而应重运筹帷幄。
C.张纮尊重传统道义,适时进谏。出使魏期间,恰逢孙策去世,曹操欲发兵攻打东吴,他以道义规劝便止魏出兵。
D.张纮对吴忠心可鉴,死而后已。他临终前进谏吴王,希望其能抑情损欲,求贤若渴,成就伟业,孙权感激涕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曹公欲令纮辅权内附,出纮为会稽东部都尉。
(2)非无忠臣贤佐,暗于治体也,由主不胜其情,弗能用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为涿郡太守,卒。恢年十五,送丧还归乡里,内足于财。恢曰:“世方乱,安以富为?”一朝尽散,振施宗族。州里高之,比之郇越。举孝廉,为廪丘长,鄢陵、广川令,彭城、鲁相,所在见称。入为丞相主簿,出为扬州刺史。太祖曰:“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时济见为丹杨太守,乃遣济还州。又语张辽、乐进等曰:“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于是有樊城之事。诏书召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恢密语潜曰:“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文帝践阼,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数年,迁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道病卒,时年四十五。诏曰:“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朕执事,忠于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如何不遂,吾甚悯之!”赐恢子生爵关内侯。生早卒,爵绝。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郇越:古代的贤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
B.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
C.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
D.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两汉三国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科目之一,目的是推举出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人才,同样是察举科目的还有茂才、贤良方正等。
B.在古代官员体系中,“入”指入朝为官,与此相对的是“出”,即到地方任职。
C.豫州是我国古“九州”之一,“九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后成为中国的代称。
D.践阼,亦称为“践祚”,一般指帝王登基,统治国家,也可指皇子被立为太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恢有正确的财富观。看到国家将要发生变乱,就认为聚集财富是没有用处的,因此他把钱财分给了宗族的人,此举不仅得到人们的好评,还获得太祖的青睐。
B.温恢生逢乱世,官职多次变迁。他曾担任廪丘长、广川令、彭城相、丞相主簿、扬州刺史、侍中、魏郡太守、凉州刺史等官职,最后功业未竟,病逝在赴任途中。
C.温恢富有谋略,深受太祖器重。曹操曾派他出京担任要职,又告诉自己的手下张辽、乐进等人,遇到事情可以多和通晓军事的温恢商量再做定夺。
D.温恢善于体察人心。他能够清楚地知道曹操召集裴潜等人是让他们赶去支援襄阳,但在危难之际却没有急着让众将前往,是不想造成太大惊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
(2)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朕执事,忠于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少为县吏。年十七,与父共载船至钱唐,会海贼胡玉等从匏里①上掠取贾人财物,方于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船不敢进。坚谓父曰:“此贼可击,请讨之。”父曰:“非尔所图也。”坚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贼望见,以为官兵捕之,即委财物散走。坚追,斩得一级以还,父大惊。由是显闻,府召署假尉。坚历佐三县,所在有称,吏民亲附。乡里知旧,好事少年,往来者常数百人,坚接抚待养,有若子弟焉。
中平元年,黄巾贼帅张角起于魏郡,自称黄天泰平。天下响应,燔烧郡县,杀害长吏。汉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儁将兵讨击之。儁表请坚为佐军司马,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愿从。坚又募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许人,与儁并力奋击,所向无前。汝、颍贼困迫,走保宛城。坚登城先入,众乃蚁附,儁具以状闻上,拜坚别部司马。
边章、韩遂作乱凉州。中郎将董卓拒讨无功。中平三年,遣司空张温行车骑将军,西讨章等。温表请坚与参军事,屯长安。章、遂闻大兵向至,党众离散,皆乞降。军还,拜坚议郎。时长沙贼区星自称将军,众万余人,攻围城邑,乃以坚为长沙太守。到郡亲率将士,施设方略,旬月之间,克破星等。汉朝录前后功,封坚乌程侯。
灵帝崩,卓擅朝政,横恣京城。诸州郡并兴义兵,欲以讨卓。坚亦举兵。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吏。遂治兵于鲁阳城。卓兵见坚士众甚整,不敢攻城,乃引还。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②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复进军大谷,拒雒九十里。卓寻徙都西入关,焚烧雒邑。
初平三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一》)
【注】①匏里:地名。②县:通“悬”。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
B.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
C.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
D.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曰/岂将与乃和亲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代理、暂时担任或试充官职。假尉:指暂时代理的县尉或非正式任命的县尉。
B.黄天泰平:张角自称黄天,曾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C.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
D.四海:这里指全国各地。古代类似的称说还有九州、八荒、六合、五湖、四夷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坚年少就智勇有为。十七岁时,身为县吏的他遇到贼人抢劫商人财物,独自上岸,以计吓退贼人,并砍掉一个贼人首级,由此声名大显。
B.孙坚关心国事有远谋。在辅佐管理郡县之时他就招揽数百个热心青年,以备为国家效力,后来他们中的一些人追随他讨伐黄巾军张角的起义。
C.孙坚在汉朝立下功劳。中平三年他跟随司空张温平定凉州之乱,随后又在长沙太守任上打败了在此作乱的区星等。孙坚因功被封为乌程侯。
D.孙坚威猛而知晓大义。中郎将董卓趁乱擅权,孙坚跟随各地兴义兵讨伐董卓。董卓的军队惧怕孙坚的军队,孙坚也拒绝了董卓的和亲请求。
【小题4】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坚登城先入,众乃蚁附,遂大破之。儁具以状闻上,拜坚别部司马。
(2)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从白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刺史陶谦举茂才①,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
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②,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尝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然犹不能已,乃作射虎车,为方目,间不置盖,一人为御,由于中射之。时有逸群之兽,辄复犯车,而权每手击以为乐。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寮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
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旨。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权素服临吊,曰文侯。长子承已自封侯,少子休袭爵。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注释: ①茂才:本指秀才,为避讳汉光武帝刘秀改为茂才。②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   逮捕B.权昭曰 感谢
C.非所以优之也   用来D.曾以直言旨    违背
【小题2】下列与本文相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隶书:汉字的一种形体,产生于战国晚期,西汉时发展成熟,两汉时期通行的主要字体。隶书把字形进一步简化,书写变得简化,同时使古汉字的象形程度大为降低。小篆到隶书的转变,是汉字两大阶段(古汉字阶段和隶书楷书阶段)的分野。
B.侯:爵位,早在西周的时候,实行了分封制,就规定了爵位有五级: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爵位是世袭的。它们与官职没有关系。
C.弱冠:《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加冠礼并赐以字。古人二十岁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D.谥:即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昭自幼好学,博览群书,与赵昱、王朗齐名,被推荐为孝廉、茂才均未就任。
B.张昭受孙策委托,辅助孙权,尽心尽责的劝导孙权走出悲伤,履行继承者的职责。
C.孙权骑马射虎因被张昭婉言规劝,他虽立即认可了张昭的话,却没有真正改正。
D.孙权觉得张昭性格不适合担任事务繁多的丞相职位,因而两次都没有任命张昭为相。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后封都亭侯。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材,固辞不受。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进封都乡侯。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於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蜀相诸葛亮卒,权垂心西州,遣仪使蜀申固盟好。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仪嫌二宫相近切,乃上疏曰:“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 但臣言辞鄙野,不能究尽其意。愚以二宫宜有降杀,正上下之序,明教化之本。”书三四上。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
B.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
C.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
D.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业,伟大的功业,这里指帝业。“孙权承摄大业”指孙权在兄长孙策去世后掌管江东。
B.拜,授予某种官职。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还有辟、除、选等,表示提拔可以用擢。
C.侯,古代的一种爵位。古代爵位一般有公、侯、伯、子、男五等,都亭侯是侯爵中较低的一种。
D.素棺,指白色的棺材。古人下葬时都使用棺椁,是仪遗言用素棺,表明了他的节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仪很有自知之明。孙权对他很器重,想要让他做带兵的将领,可是仪拒绝了,因为他认为自己不是带兵的人才。
B.是仪为人实事求是。当吕壹污蔑刁嘉诽谤国家政事的时候,在座的人因为害怕吕壹都附和吕壹,只有是仪据实回答询问。
C.是仪很有外交才能。诸葛亮死后,孙权挂心西州的事务,派遣是仪出使蜀国,是仪成功让蜀国派遣使臣来修订盟约。
D.是仪生活比较俭朴。孙权出行,看见一座大宅子,随从说是是仪家的,孙权表示是仪生活俭朴,不可能修建这么大的宅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
(2)愚以二宫宜有降杀,正上下之序,明教化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