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祀,益虚心。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备遣子人侍。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到河东,众甚盛。诸将议欲释之去,繇曰:“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援至,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于。语在《既传》。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
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太和四年,繇薨,帝素服临悼,谥曰成侯。子毓嗣。少子会,别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B.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C.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D.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在明朝、清朝也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B.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因此有了“崩”“薨”“不禄”“卒”“死”来表示“人死”的意思,根据《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关右,古代地区名。古人以东为右,亦称“关东”。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王粲《从军》诗:“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相公征关右。”“关右”指的就是函谷关以东。
D.魏太傅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钟繇与王羲之并成为“钟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氏父子对钟繇的政治、军事才能很欣赏,魏文帝称他为“一代伟人”,虽不免过誉,而在曹魏时期颇受尊重是不争的事实。
B.李傕、郭汜等人作乱,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商量谋划,使得被挟持的汉献帝得以逃出长安,这是钟繇尽心尽力的结果。
C.钟繇围攻匈奴单于,受到增援的郭援的军队的威胁。诸将劝其退兵,但他力排众议,巧妙安排,终于大败敌军。
D.钟繇未归附曹操前,就暗中与曹操有交情,劝李傕、郭汜等人为曹操的使者放行,不要拒绝曹操的诚意。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17 07:41: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也。少以骁勇为小将,属甘宁、陆逊、潘璋等。数随征伐,战斗常冠军。每斩将搴旗,身被创夷。稍迁偏将军。
魏遣诸葛诞、胡遵等攻东兴,诸葛恪率军拒之。诸将皆曰:“敌闻太傅自来,上岸必遁走。”奉独曰:“不然。彼动其境内,悉许、洛兵大举而来,必有成规,岂虚还哉?无恃敌之不至,恃吾有以胜之。”及恪上岸,奉与将军唐咨、吕据、留赞等,俱从山西上。奉曰:“今诸军行迟,若敌据便地,则难与争锋矣。”乃辟诸军使下道,帅麾下三千人径进。时北风,奉举帆二日至,遂据徐塘。天寒雪,敌诸将置酒高会,奉见其前部兵少,相谓曰:“取封侯爵赏,正在今日!”乃使兵解铠著胄,持短兵。敌人从而笑焉,不为设备。奉纵兵斫之,大破敌前屯。魏将文钦来降,以奉为虎威将军,从孙峻至寿春迎之,与敌追军战于高亭。奉跨马持矛,突入其陈中,斩首数百,获其军器。进封安丰侯。
孙休即位,与张布谋,欲诛孙綝,布曰:“丁奉虽不能吏书,而计略过人,能断大事。”休召奉告曰:“綝秉国威,将行不轨,欲与将军诛之。”奉曰:“丞相兄弟友党甚盛,恐人心不同,不可卒制,可因腊会,有陛下兵以诛之也。”休纳其计,因会请綝,奉与张布目左右斩之。迁大将军,加左右都护。
宝鼎三年,皓命奉与诸葛靓攻合肥。奉与晋大将石苞书,构而间之,苞以征还。建衡三年,卒。奉贵而有功,渐以骄矜。或有毁之者,皓追以前出军事,徙奉家于临川。
(《三国志·吴书·丁奉传》)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斩将搴旗,身创夷     被:遭受
B.诸葛恪率军之  拒:拒绝
C.帅麾下三千人进 径:直接
D.奉与晋大将石苞书,构而之 间:离间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A.少骁勇为小将B.奉为虎威将军
C.有陛下兵诛之也D.皓追前出军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奉字承渊,是庐江安丰人。年少时即骁勇善战,跟随甘宁、陆逊、潘璋等征战,作战勇敢。
B.魏国派诸葛诞、胡遵等攻打东兴,诸葛恪率军抵抗。将领们都认为敌人会望风而逃,只有丁奉以为不然,认为应该积极备战。
C.魏将文钦来投降,朝廷任命丁奉为虎威将军,跟随孙峻到寿春去迎接,与敌人追兵在高亭作战,丁奉手持长矛,冲入敌阵,杀敌数百,缴获无数,因而被封大将军。
D.孙休即位,召丁奉谋划杀孙綝,丁奉认为孙綝兄弟党羽很多,要利用腊会来诛杀孙綝,后来孙休采纳了丁奉的建议,除掉了孙綝。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丁奉虽不能吏书,而计略过人,能断大事。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课内)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课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余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石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出陈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余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从讨袁绍于官渡。时常从士徐他等谋为逆,以褚常侍左右,惮之不敢发。伺褚休下日,他等怀刀入。褚至下舍心动,即还侍。他等不知,入帐见褚,大惊愕。他色变,褚觉之,即击杀他等。太祖益亲信之,出入同行,不离左右。从围邺,力战有功,赐爵关内。从讨韩遂、马超于潼关。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褚乃扶太祖上船。贼战急,军争济,船重欲没。褚斩攀船者,左手举马鞍蔽太祖。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嗔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太祖崩,褚号泣呕血。文帝践阼,进封万岁亭侯,甚亲近焉。明帝即位,进封牟乡侯。褚薨,曰壮侯。
(节选自《三国志·许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
B.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
C.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
D.太祖将北渡/临济河/先渡兵/独与褚及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超将步骑万余人来奔/太祖军矢下如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围,两臂合抱或两手拇指、食指相合为一围,一般形容树木或人腰身的粗大,在文中指许褚腰身粗壮。
B.太祖,古人对开国皇帝的通称,例如司马昭是晋太祖,后有宋太祖、明太祖、清太祖等,文中指的是曹操。
C.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爵位制度是古代的一种封赏制度,常用来赏赐皇亲功臣。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等死后朝廷赐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褚智勇双全。 汝南葛陂率领万余贼人攻打他所在的壁垒,许褚掷石杀敌,敌人不敢前进,他还假装与敌人议和,获取食物。
B.许褚官运亨通。许褚投靠太祖后,受到太祖赏识,当天就被任命为都尉,做了近身侍卫,后来因征讨张绣,以军功升任校尉。
C.许褚为人心细。常从士徐他等人想要刺杀太祖,许褚提前察觉而守在太祖帐中,击杀了徐他等人,太祖更加亲近和信任许褚。
D.许褚谨慎重义。许褚生性谨慎,奉守法度,持重话少,太祖去世时,许褚哭泣吐血,以报答太祖的知遇之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
(2)船工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溯船,仅乃得渡。是日,微褚几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和洽字阳土,汝南西平人也。举孝廉,大将军辟,皆不就。太祖定荆州,辟为丞相掾属。时毛䚸、崔琰并以忠清干事,其选用先尚俭节。洽言曰:“天下大器,在位与人,不可以一节俭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魏国既建,为侍中。后有白毛玠谤毁太祖,太祖怒甚。洽陈䚸素行有本,求案实其事。太祖克张鲁,洽陈宣以时拔军徙民,可省置守之费。太祖未纳,其后竟徒民弃汉中。出为郎中令。文帝践阼,为光禄勋,封安城亭侯。明帝即位,进封西陵乡侯,邑二百户。太和中,散骑常侍高堂隆奏:“时风不至,而有荒废之象,必有司不勤职事以失天常也。”诏书谦虚引咎,博咨异同。洽以为民稀耕少,浮食者多。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故废一时之农,则失育命之本。是以先王务蠲烦费,以专耕农。自春夏以来,民穷于役,农业有废,百姓嚣然,时风不至,未必不由此也。消复之术,莫大于节俭,太祖建立洪业,奉师徒之费,供军赏之用。吏士丰于资食,仓府衍于谷帛,由不饰无用之宫,绝浮华之费。方今之要在固在息省劳烦之役损除他余之务以为军戎之储三边守御宜在备豫。料贼虚实,蓄士养众,算庙胜之策,明攻取之谋,详询众庶以求厥中。若谋不素定,轻弱小敌,军人数举,举而无庸,古人之诚也。转为太常,清贫守约,至卖田宅以自给。明帝闻之,加赐谷帛。薨,曰简侯。子离嗣。

(选自《三国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今之要/固在息省劳烦之役/损除他余之务/以为军戎之储/三边守御/宜在备豫/
B.方今之要固/在息省劳烦之/役损除他余之务/以为军戎之储/三边守御/宜在备豫/
C.方今之要/固在息省劳烦之/役损除他余之/务以为军戎之储/三边守御/宜在备豫/
D.方今之要固/在息省劳烦之役/损除他余之/务以为军戎之储/三边守御/宜在备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B.太祖,先祖称谓,后多指开国帝王的庙号,后世以祖为庙号渐趋泛滥。
C.掾属,佐治的官吏汉代自三公自郡县都有掾属,人员曾由主官自选。
D.谥,专指王公贵族死后由皇帝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评价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洽屡被征召,相机出仕。他曾被举孝廉,又曾受大将军征辟皆不就任;后接受太祖征召,成为一名属官。
B.和洽见解独到,直言敢谏。毛玠、崔琰选官惟尚节俭;和洽认为凡事过犹不及,不可以节俭,应通达人情。
C.和洽心系国民,劝课农桑。他认为“民稀耕少,浮食者多”,主张应减免苛捐杂税,减轻劳役,让百姓专心耕作。
D.和洽为官廉洁,清贫守约。他身无长物,竟至于变卖田宅以供给生活,皇帝听闻此事,便加赐他粮食和布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克张鲁,洽陈宜以时拔军徙民,可省置守之费。
(2)若谋不素定,轻弱小敌,军人数举,举而无庸,古人之诫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琰字季圭,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时士卒横暴,掘发丘陇。琰谏曰:“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憎怛之爱,追文王之仁。”绍以为骑都尉。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惟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色。
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琰书谏曰:“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经国之高略。唯世子燔翳捐褶,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
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徵事。魏国初建,拜尚书。时未立太子,临淄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惟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节选自《三国志·崔琰列传》)
注:①翳,华盖。褶:骑服。②五官将,指五官中郎将,曹丕时任此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B.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C.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D.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B.别驾,汉朝设置的州刺史佐吏。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一车随行,因而得名。
C.干戈,本来是类似矛的武器,因此以“干戈”作兵器的通称,后引申为战争。
D.露板,亦作“露版”,这里指不缄封的奏章。文中意在说明崔琰的公正无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琰能文能武,才华出众。年少时喜爱击剑,热衷武事。长大后,他发奋读书,研读《论语》、韩诗,后随名师学习,战乱发生后才被迫中止。
B.崔琰刚直敢言,体恤民生。曹操占据冀州后,先考察户籍,计算军队数量。崔琰指责他不关心民生疾苦,辜负了百姓的期望,曹操向他道歉。
C.崔琰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他告诫曹丕不要沉溺于个人享乐,而应遵循正道,端正言行,思考治国的道理,毁弃游乐的东西,不要让大家失望。
D.崔琰做事公正,不徇私情。虽然曹操内心已经认定曹植为太子,可崔琰依然坚持礼制要求,公开建议曹操让曹丕继承正统,为此甚至不惜一死。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2)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孙和字子孝,少以母王有宠见爱,好学下士,甚见称述,赤乌五年,立为太子,时年十九。阚泽为太傅,薛综为少傅,而蔡颍、张纯、封俌、严维等皆从容侍从。

是时有司颇以条书问事和以为奸妄之人将因事错意以生祸心不可长也表宜绝之又都督刘宝白庶子丁晏晏亦白宝,和谓晏曰:“文武在事,当能几人,因隙构薄,徒相危害。岂有福哉?”遂两释之,使之从厚。和常言:“当世士人宜讲修术学,校习射御,以周世务,而但交游博奔以妨事业,非进取之谓。”后群寮侍宴,言及博弈。和以为“妨事费日而无益于用,劳精损思而终无所成,非所以进德修业,积累功绪者也。且志士爱日惜力,君子慕其大者,高山景行,耻非其次,”乃命侍坐者八人,各著论以矫之。于是中庶子韦瞻退而论奏。和以示宾客。时蔡颖好弈,直事在署者敩①焉,故以此讽之。

王夫人与全公主有隙。权尝寝疾,和祠祭于,和妃叔父张休居近庙,邀和过所居,全公主使人觇视,因言太子不在庙中,专就妃家计议,又言王夫人见上寝疾,有喜色。权由是发怒,夫人忧死,而和宠稍损,惧于废黜。鲁王霸觎滋甚,陆逊、吾粲、顾谭等数陈嫡庶之义,理不可夺,全寄、扬竺为鲁王霸支党,谮诉日兴。粲遂下狱诛,谭徒交州,权沈吟者历年,后遂幽闭和。于是骠骑将军朱据、尚书仆射屈晃率诸将吏泥头自缚,连日诣请和。权登白爵观见,甚恶之,敇据、晃等无事忩忩②。权欲废和立亮,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上书,称引晋献公杀申生、立奚齐,晋国扰乱。权大怒,族诛正、象,竟徙和于故郫,群司坐谏诛放者数十,众成冤之。大元二年正月,封和为南阳王,遣之长沙。

(选自《三国志·吴书·孙和传》有删节)

(注释)

①敩:xiào,效仿xué;古同“学”,学习。②忩:cōng cōng,纷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有司颇以条书问事和/以为奸妄之人将因事错/意以生祸/心不可长也/表宜绝之/又都督刘宝白/庶子丁晏晏亦白宝。
B.是时有司颇以条书问事和/以为奸妄之人将因事错意/以生祸/心不可长也/表宜绝之/又都督刘宝白庶子丁晏晏亦白宝。
C.是时有司颇以条书问事/和以为奸妄之人/将因事错意/以生祸心/不可长也/表宜绝之/又都督刘宝白庶子丁晏晏亦白宝。
D.是时有司颇以条书问事和以为奸妄之人将因事错/意以生祸/心不可长也/表宜绝之/又都督刘宝白庶子丁晏/晏亦白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赤乌,是传说中的瑞鸟,亦指太阳,这里是指孙权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元狩。古代纪年的方法还有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
B.太傅,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的老师,位尊职虚,如西汉的司马相如就曾做过长沙王太傅、梁怀土太傅。
C.射御,古代六艺中的两种,指射箭御马之术,都属于尚武的技艺,另外四种技能是礼、乐、书、数。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即指此六艺。
D.庙,本是供奉祖宗的地方,古代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礼记》中说:“天了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七一庙。”“太庙”是帝王的祖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孙和反对朝臣互相攻讦构祸。在刘宝和丁晏相互状告之时,他说,因有矛盾就相互攻击,都企图坑害对方,这怎么会有福运呢?于是对双方进行劝释调解。
B.孙和好学下士,对博亦妨害事业颇有微词。认为博弈耗劳精神费尽思而一无所获,有志之士爱惜光阴珍惜精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并用这样的话规劝蔡颍。
C.孙和之母与全公主有矛盾,孙和因全公主诬陷而被孙权疏远,全公主说孙和不在太庙祭祀,而专往妃子家去谋划事情,又说王夫人看到呈上病重,脸上落出高兴的神色。
D.在孙和与孙霸的争斗中,孙和虽有陆逊、吾粲、顾谭等人多次向孙权陈述区分嫡庶的道义,但最终仍然难免太子之位被废的命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蔡颍好弈,直事在署者颇敩焉,故以此讽之。
(2)权大怒,族诛正、象,竟徙和于故鄣,群司坐谏诛放者数十。众咸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