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仲文,字次文,髫龀①就学,耽闻不德,及长,偶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隋)高祖为丞相,尉迵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迵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字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赢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息,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迵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于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②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嗓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由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取材于《隋书·于仲文传》)

[注]①髫龀(tiáo chèn):幼年,幼童。②蜀公:指尉迵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毗罗薄宫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B.毗罗薄宫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C.毗罗薄宫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D.毗罗薄宫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小题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家”,古义指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例如,《晋书·杜预传》:“文帝嗣立,预尚帝妹高陆公主,起家拜尚书郎。”
B.“高祖”是皇帝的庙号,庙号是指皇帝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称的唯一名号,再如“太宗”“太祖”“高宗”等。
C.“者”,文言虚词,一般用在句中或句末。“所从骑战死者”中的“者”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D.“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有时也可代指京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字文威攻打他。
B.于仲文击溃了宇文威的军队之后,尉迥又派遣两路大军围击于仲文。于仲文因麻痹大意而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
C.《孙子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握,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因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泅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13 07:46: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皇甫绩,字功明,安定朝那人也。绩三岁而孤,为外祖韦孝宽鞠养。尝与诸外兄弈棋,孝宽以其惰业,督以严训,愍绩孤幼,特舍之。绩叹曰:“我无庭训,养于外氏,不能克躬励己,何以成立?”深自感激,命左右自杖三十。孝宽闻而对之流涕。于是精心好学,略涉经史。
周武帝为鲁公时,引为侍读。武帝尝避暑云阳宫,时宣帝为太子监国。卫剌王作乱,城门已闭,百僚多有遁者。绩闻难赴之,于玄武门遇皇太子,太子下楼执绩手,悲喜交集。乱定,帝闻而嘉之,迁小宫尹。
开皇元年,出为豫州刺史,寻拜都官尚书。后数载,转晋州刺史,将之官,稽首而言曰:“臣实庸鄙,无益于国,每思犯难以报国恩。今伪陈尚存,以臣度之,有三可灭。”上问其故,绩答曰:“大吞小,一也;以有道伐无道,二也;纳叛臣萧岩,于我有词,三也。陛下若命鹰扬之将,臣请预戎行,展丝发之效。”文帝嘉其壮志,劳而遣之。及陈平,拜苏州刺史。
高智慧等作乱江南,州民顾子元发兵应之,因以攻绩,相持八旬。子元素感绩恩,于冬至日遣使奉牛酒。绩与子元书曰:“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金陵百姓,死而复生,吴、会臣民,白骨还肉。唯当怀音感德,行歌击壤,岂宜自同吠主,翻成反噬。卿非吾民,何须酒礼?吾是隋将,何容外交?易子析骸,未能相告,况是足食足兵,高城深堑,坐而待强援,绰有余力。何劳踵轻敝之俗,为虚伪之辞,欲阻诚臣之心,徒惑骁雄之志。以此见期,必不可得。卿宜善思活路,晓谕黎元,能早改迷,失道非远。”子元得书,于城下顿首陈谢。杨素援兵至,合击破之。拜信州总管、十二州诸军事。俄以病乞骸骨,诏征还京,赐以御药,中使相望,顾问不绝。卒于家,时年五十二。
(《隋书·皇甫绩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
B.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
C.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
D.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庭训,指父亲的教导。出自孔子在庭院中训导儿子伯鱼学《诗》《礼》的故事
B.太子,是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预定为继承君位的人,也称东宫,历朝历代都以长子为太子
C.开皇,隋文帝杨坚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主动请求退职,意为乞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甫绩很小就失去了父亲,由他的外祖父韦孝宽抚育他。犯了错误,虽然外祖父没有过多指责,但他却严于律己,自请杖责三十。
B.卫剌王作乱的时候,皇甫绩没有像其他大臣一样逃走,反而奋勇赴难,因此受到文帝的嘉奖。
C.皇甫绩在隋朝曾历任豫州刺史、都官尚书、晋州刺史、苏州刺史,后来在打败叛军后又出任信州总管和十二州诸军事之职。
D.顾子元一向感激皇甫绩的恩典,在两军相持之时,送上酒肉。后来在收阅皇甫绩书信后,在城下向皇甫绩谢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词语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诸外兄弈棋,孝宽以其惰业,督以严训,愍绩孤幼,特舍之。
(2)“臣实庸鄙,无益于国,每思犯难以报国恩。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行本,沛人也。每以诵读为事,精力忘疲,虽衣食乏绝,晏如也。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进攻怀州。行本率吏民拒之,拜仪同,赐爵文安县子。及践祚,征拜谏议大夫。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陛下少宽假之。”上不顾。行本于是正当上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臣所言非私。”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雍州别驾元肇言于上曰:“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三百文,依律合杖一百。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行本驳之曰:“律令之行,并发明诏,与民约束。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上嘉之赐绢百匹
在职数年,拜太子左庶子。时左卫率长史夏侯福为太子所昵,尝于阁内与太子戏,福大笑,声闻于外。行本时在阁下闻之,待其出,行本数之曰:“殿下宽容,赐汝颜色。汝何物小人,敢为亵慢!”因付执法者治之。数日,太子为福致请,乃释之。太子尝得良马,令福乘而观之,太子甚悦,因欲令行本复乘之。行本不从,正色而进曰:“至尊置臣于庶子之位者,欲令辅导殿下以正道,非为殿下作弄臣也。”太子惭而止。复以本官领大兴令,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未几,卒官,上甚伤惜之。及太子废,上曰:“嗟乎!若使刘行本在,勇当不及于此。”
(选自《隋书》卷六二,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上/嘉之赐绢百匹
B.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上嘉之/赐绢百匹
C.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上/嘉之赐绢百匹
D.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上/嘉之赐绢百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后为臣子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谦辞。
B.不肖,可以指不才,不贤;品行不好,没有出息。后来常用此词来表示自谦。
C.下车,古代可以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来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D.弄臣,中国古代称“优”,是指古代宫廷中以插科打诨来为国君消烦解闷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行本读书刻苦,治学十分勤奋。背诵读书,聚精会神、不知疲倦,即使穿衣吃饭都缺乏的时候,也能像以往一样宴请宾朋。
B.刘行本正直敢言,遇事坚持正见。在处理一个犯错的郎中时,与国君发生龃龉,他劝之以理,谏之以行,终使皇帝改变主意。
C.刘行本性情刚烈,心中永记正道。夏侯福与太子在阁内嬉戏,被刘行本听到,刘行本将他交付执法者处置,因太子求情才释放。
D.刘行本深得器重,皇帝感怀不忘。后来当太子杨勇被废弃时,高祖认为如果刘行本还在人世的话,太子就不会落到如此地步。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陛下少宽假之。
(2)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士彦等狱,赐物三百段、奴婢十口、马二十匹。每有奏谳,正色侃然,上嘉之,渐见亲重。

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陛下行尧、舜之道,多存宽宥。况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忻然纳之,因谓绰曰:“若更有闻见,宜数陈之也。”迁大理少卿。故陈将萧摩诃,其子世略在江南作乱,摩诃当从坐。上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所逼耳。”因赦摩诃。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上曰:“大理其为朕特赦摩诃也。”因命左右释之。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裤,俗云利于官,上以为厌蛊,将斩之。绰曰:“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绰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熲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得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而入,良久乃释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

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侯执以闻,上令悉斩之。绰进谏曰:“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撼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耶?”绰拜而益前,诃之不肯退,上遂入。治书侍御史柳彧复上奏切谏,上乃止。

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阁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前后赏赐万计。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二十七·赵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
B.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
C.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
D.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旧帝主动把帝位让给新皇帝,此指北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朝文帝杨坚。
B.“大理正”原为廷尉正,北齐以大理寺为署名,廷尉正亦改称大理正,管理天下刑狱。
C.“厌蛊”厌胜和巫蛊的总称。古人以言语诅咒或法术等方式使仇敌受到祸害的巫术。
D.“恶钱”是对流通功能极差、铸造工艺粗糙、质量低劣、变轻变薄的钱币的笼统称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绰性格正直刚毅。在北周为官时赵绰就恭敬勤恳,做了隋朝的大理丞后,按法律办事,公正适当,考察成绩接连排名第一,被提升为大理正。
B.赵绰受帝器重赏识。赵绰给皇上送案件时,严肃的态度和刚直的性格得到高祖的赏识,因而受到亲近和器重,因此被提升为大理少卿。
C.赵绰断案执法严明。隋文帝执意要杀辛亶时,赵绰认为依据法律不应当判死刑,强行劝谏,几招杀身之祸,仍坚持己见,最终皇帝不得不退让。
D.赵绰对朝忠诚正直。面对皇帝的责问,赵绰说“臣希望感动天心,更不必说摇撼大树了”,皇上因赵绰有忠诚正直的胸怀,经常引入阁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所逼耳。
(2)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韦鼎,字超盛,京兆杜陵人也。高祖玄,隐于商山,因而归宋。祖睿,梁开府仪同三司。父正,黄门侍郎。鼎少通脱,博涉经史,明阴阳逆刺,尤善相术。仕梁,起家湘东王法曹参军。遭父忧,水浆不入口者五日,哀毁过礼,殆将灭性。服阕,为邵陵王主簿。
初,鼎之聘周也,尝与高祖相遇,鼎谓高祖曰:“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黄贵则天下一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公相不可言,愿深自爱。”及陈平,上驰召之,授上仪同三司,待遇甚厚。上每与公王宴赏,鼎恒预焉。高祖尝从容谓之曰:“韦世康与公相去远近?”鼎对曰:“臣宗族分派,南北孤绝,自生以来,未尝访问。”帝曰:“公百世卿族,何得尔也。”乃命官给酒肴,遣世康与鼎还杜陵,乐饮十余日。鼎乃考校昭穆,自楚太傅孟以下二十余世,作《韦氏谱》七卷。时兰陵公主寡,上为之求夫,选亲卫柳述及萧瑒等以示于鼎。鼎曰:“瑒当封侯,而无贵妻之相,述亦通显,而守位不终。上曰:“位由我耳。”遂以主降述。上又问鼎:“诸儿谁得嗣?”答曰:“至尊、皇后所最爱者,即当与之,非臣敢预知也。”上笑曰:“不肯显言乎?”
开皇十二年,除光州刺史,以仁义教导,务弘清静。州中有土豪,外修边幅,而内行不轨,常为劫盗。鼎于都会时谓之曰:“卿是好人,那忽作贼?”因条其徒党谋议逗留,其人惊惧,即自首伏。自是部内肃然不言,威称其有神,道无拾遗。寻追入京,以年老多病,累加优赐。顷之,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隋书·韦鼎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速也/不久必大贵/贵则天下一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
B.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贵/贵则天下一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
C.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贵/贵则天下一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
D.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贵/贵则天下一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鼎和其祖父担任的“上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都是高级官位,韦鼎父亲任职的“黄门侍郎”是皇帝的近侍之臣。
B.“父忧”是父亲病重的婉辞。“遭父忧“又称“丁父忧”,指遭遇父亲病重。古代做官的人在“父忧”期间,要回乡守孝。
C.“谱”,族谱,不仅记录着一个家族的、迁徙的轨迹,还包罗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D.“遂以主降述”一句中的“降”指帝王之女出嫁。因帝王位处至尊,故称降。有时也指宫女出嫁或富家女子下嫁寒士。
【小题3】对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鼎博学多才,尤其擅长相面术。年轻时就广泛涉猎经书和史书,通晓阴阳,能预测福祸,后来受到隋高祖厚待,与他曾为高祖相过面不无关系。
B.韦鼎对亲至孝,不排斥世俗礼节。为父守丧,五天不进滴水,因哀痛损毁身体超过了通常礼节,甚至将要毁灭自己的生命。服丧期间没出任官职。
C.韦鼎事君谨慎,说话懂得分寸。皇上每次设宴犒赏王公,韦鼎总能参与其中。对皇上为兰陵公主求夫一事,直言相告;对立嗣之事,却笑而不答。
D.韦鼎重视教化,判案如有神助。任光州刺史时,用仁德礼仪教育人,力求光大清静的品行,集会时揭发土豪偷盗之事。辖境内安定平静,路不拾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对曰:“臣宗族分派,南北孤绝,自生以来,未尝访问。”
(2)因条其徒党谋议逗留,其人惊惧,即自首伏。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梁彦光,少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累迁岐州刺史。后数岁,转相州刺史。

②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颜,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州,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③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夭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甚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

④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相州人情险诐,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

(节选自《隋书》)

注释:①邺都:邺城,相州治所。②饧:饴糖。③发摘:揭发。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当吾宗(__________) (2)其俗颇(__________)
(3)臣自废黜(__________) (4)聪有闻者(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儿有风骨B.称其不能理化
C.无复衣冠之望D.招致山东大儒
【小题3】把第④段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4】第③段中的画线部分反映了梁彦光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