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鹄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弟归浮梁①

辛弃疾

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②得、离人肠断。

诗书事业,青毡③犹在,头上貂蝉④会见。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

(注)①范先之,作者门人。祐之,作者族弟。②更管:哪管。③青毡:指家传旧物,也喻指高贵世家。④貂蝉:即貂蝉冠,指高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啼鸦衰柳”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悲凉气氛,为下面写“离人肠断”作了铺垫。
B.作者怪罪鸦和柳不管离人之愁,这样的表达无理而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C.“莫贪”一句叮嘱族弟不要贪于玩乐而虚掷光阴,文字里面满是兄长的殷切关爱。
D.下阕借典故表达劝勉之意,扭转了上阕的消沉忧伤,使全词呈现慷慨高昂的情调。
【小题2】这首词上阕“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都写到了什么场景?描写时各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的?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6-28 09:16: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贺新郎·赋琵琶
辛弃疾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注)①琐窗:雕花或有花格的窗户。②《梁州》:即《凉州》,唐代乐曲名。③贺老:指贺怀智,唐开元天宝年间善弹琵琶者。④沉香亭:相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此亭观赏牡丹。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凤尾龙香拨”三句用杨贵妃弹琵琶的典故,暗指北宋的繁荣堪比盛唐。
B.“最苦浔阳江头客”两句,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来表情达意。
C.下片写思妇弹奏琵琶思念辽阳征人,词人借此抒发对北国的怀念之情。
D.本词用典虽多,却丝毫不显呆板,虚实结合,令人读后有荡气回肠之感。
【小题2】有评论家评论此词说:“琵琶,好音者看来,乐器也;闺怨者看来,倾诉也;无关者看来,一物也。而稼轩看来却有无限家国之恨!”请结合本词上片和下片的内容,简析辛弃疾是如何用琵琶写出家国之恨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①
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②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③,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辛弃疾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他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和《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热忱。但他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却遭受排挤,经常被调来调去,先后担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地方官。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② 两:liǎng,同“緉”,古代计算鞋的单位,相当于“双”。③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词中“过眼”,是作者江行时对景物的感受;“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往事虽然记得,却模糊,表现久别重逢的感触。
B.“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归隐田园未得实现而形成的。
C.“长为客”,长期客居他乡,不但表现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而身怀忧愤,而且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之感。
D.“吴楚地,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敬仰。
E. “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伤,由己及人,“旌旗”指战旗,意言北伐事业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