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三日登楼有怀金陵宣城诸友(注)

范成大

百尺西楼十二栏,日迟花影对人闲。

春风已入片时梦,寒食从今数日间。

折柳故情多望断,落梅新曲与愁关。

诗成欲访江南便,千里烟波万叠山。

(注)范成大在二十九岁中进士之前,曾一度游学于金陵、宣城等地,这首诗写于诗人回到家乡苏州之后。
【小题1】本诗前三联从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序不断变化方面进行构思,请简要分析。
【小题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7-13 11:49: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宋词,完成小题 。
水调歌头 题斗南楼和刘朔斋韵
李昴英
万顷黄湾口,千仞白云头。一亭收拾,便觉炎海豁清秋。潮候朝昏来去,山色雨晴浓淡,天末送双眸。绝域远烟外,高浪舞连艘。
风景别,胜滕阁,压黄楼。胡床老子,醉挥珠玉落南州。稳驾大鹏八极,叱起仙羊五石,飞佩过丹丘。一笑人间世,机动早惊鸥
【注】①斗南楼:在诗人家乡广州府治所,在此可观海山之景。②晋朝庾亮曾于秋夜登武昌南楼,坐胡床与诸人谈咏,高兴地说:“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胡床老子此处借指刘朔斋。③指五羊化石和五石化羊两个典故。④《列子·黄帝》载:古时海上有好鸥鸟者,每从鸥鸟游,鸥鸟至者以百数。其父说:“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次日至海上,鸥鸟舞而不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词起笔四句,视界宏阔,气势非凡,词人登高望远,览尽海涛云山,心神俱爽,逸兴遄飞。“万”、“千”等字力有千钧。
B.“绝域”二句,写词人远眺万顷烟波外往来穿梭的商船。一“舞”一“连”实写出海上中外通商贸易活跃繁忙的盛大景观。
C.“风景别”三句,写词人认为斗南楼的风景远胜于闻名古今的滕王阁和黄楼,表达了雄视天下的自信和无限的自豪感。
D.“胡床”句借用庾亮的典故称誉刘朔斋在斗南楼意兴盎然,醉中挥笔,在南国留下美好的词章。“珠玉”比喻其优美的诗文。
E. “稳驾”三句想象瑰奇,词人放怀抒发豪情:腾驾大鹂,唤醒已化为石头的五只仙羊,遨游仙境。这暗示作者有归隐仙游之意。
【小题2】这首词结尾两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请简要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贺新郎·送陈子华赴真州
刘克庄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兵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空目送,塞鸿去。
【注】①宝庆元年(1225)四月、陈子华奉命前往真州就任知州。当时真州靠近抗金前线。②章:商议。③太行兵百万、曾人宗谷驾驭:南宋爱国将领宗泽通过收编太行山农民义军充实了抗金队伍。④投戈、下拜真吾父:义军领袖张用在江西起事,岳飞以书信晓渝,张用见书信后说“真吾父也”,随即投降。⑤祖生:祖逖,东晋人,曾收复黄河以南土地。⑥新亭挥泪:西晋灭亡后,西晋士大夫们曾因思念故国而对泣新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词人开篇便提出怎样抗击金人、收复失地这一问题,邀陈子华一起商讨,词人如此安排,使词作起势突兀,引人注目。
B.词人将宗泽团结太行山农民义军积极抗金与如今的当权者对金人畏如蛇虎进行对比,强调了词人的抗金策略与抗金决心。
C.“君去……真吾父”几句化用典故,写京东豪杰将像当年张用投降岳飞那样归顺陈子华,表现了沦陷区义军的抗金热情。
D.“应笑……新妇”几句写权贵们胆怯得像躲在车中不敢见人的新娘子,不敢上前线,流露出词人对他们的鄙夷之情。
E. 一般的送别词注重渲染离愁别绪,这首送别词与众不同,全词没有渲染离愁别绪,且正面写送别的只有末尾两句。
【小题2】下片中画横线句子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苏武慢
(南宋) 蔡伸
雁落平沙,烟笼寒水,古垒鸣笳声断。青山隐隐,败叶萧萧,天际暝鸦零乱。楼上黄昏,片帆千里归程,年华将晚。望碧云空暮,佳人何处,梦魂俱远。
忆旧游、邃馆朱扉,小园香径,尚想桃花人面。书盈锦轴,恨满金徽,难写寸心幽怨。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栏倚遍。尽迟留,凭仗西风,吹干泪眼。
(注)①北宋末南宋初诗人。②邃馆:深院。③书盈锦袖:苏惠织锦作回文诗寄夫,回环诵读,皆成诗句。④金徽:金饰的琴徽。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片结尾三句写傍晚时分,主人公在孤独中眺望远方,然暮云已合,却伊人未在。“梦魂俱远”则更进一层,写有情人不仅关山阻隔,连梦中也难相会。
B.下片有对“旧游”的回忆,记忆中“邃馆朱扉”,“小园香径”“危阑倚遍”等美好时光与眼前的秋风落叶、古垒、哀笳声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锦袖”,“金徽”,“寸心幽怨”,笔触纤细,皆从女方着笔,锦中字,琴中音,总道不出别恨之万一。而寸心之小,其中幽怨却非书琴所能表达。
D.词中三次用典,除“书盈锦轴”,尚有“烟笼寒水”和“青山隐隐”,分用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句意和“青山隐隐水迢迢”诗意。
E. 全词铺叙委婉,抒情真切,颇有柳七风味。开篇处与柳词“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竹马子》)颇为相似,铺叙背景,为全词增色。
【小题2】本词的前六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并结合词作上片内容简析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