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璞字道真林子少子也童孺时神意闲审有异于众太祖问林子闻君小儿器质不凡甚欲相识林子令璞进见太祖奇璞应对谓林子曰:“此非常儿。”年十许岁,智度便有大成之姿,好学不倦,善属文,时有忆识之功。尤练究万事,经耳过目,人莫能欺之。弱冠,吴兴太守王韶之再命,不就。张邵临郡,又命为主簿,除南平王左常侍。太祖引见,谓曰:“吾昔以弱年出蕃,卿家以亲要见辅,今日之授,意在不薄。王家之事,一以相委,勿以国官乖清涂为罔罔也。”元嘉十七年,始兴王漆为杨州刺史,宠爱殊异,以为主簿。时顺阳范晔为长史,州事。晔性颇疏,太祖召璞谓曰:“神畿之政,既不易理。濬以弱年临州,万物皆属耳目,赏罚得失,特宜详慎。范晔性疏,必多不同。卿腹心所寄,当密以在意。彼虽行事,其实委卿也。”璞以任遇既深,乃夙夜匪懈,其有所怀,辄以密启。每至施行,必从中出。晔谓圣明留察,故深更恭慎。在职八年,神州大治,民无谤黩,璞有力焉。除秣阳令。时天下殷实,四方辐辏,京邑二县,号为难治。璞以清严制下,端平待物,奸吏敛手,猾民知惧。其闾里少年,博徒酒客,或财利争斗,妄相诬引,前后不能判者,璞皆知其名姓,及巧诈缘由,探擿是非,各标证据,或辨甲有以知乙,或验东而西事自显,莫不厌伏,有如神明。以疾去职。太祖厚加存问,赏踢甚厚。三十年,元凶弑立,璞乃号泣曰:“一门蒙殊常之恩,而逢若斯之运,悠悠上天,此何人哉!”日夜忧叹,以至动疾。会二凶逼令送老弱还都,璞性笃孝,寻闻尊老应幽执,辄哽咽不自胜,疾遂增笃,不堪远迎,世程义军至界首,方得致身。先是,琅邪颜竣欲与璞交,不酬其意,竣以致恨。及世程将至都,方有谗说以墣奉迎之晚,橫罹世难,时年三十八。

(《宋书•沈璞传》)

(注)元凶:指宋文帝刘义隆之子刘劭,刘义隆被刘劭所杀。后文“二凶”指刘劭以及其弟刘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沈璞/字道真/林子少子也/童孺时神/意闲审/有异于众/太祖问林子/闻君小儿器质不凡/甚欲相识/林子令璞进见太祖/奇璞应对/
B.沈璞/字道真/林子少子也/童孺时/神意闲审/有异于众/太祖问林子/闻君小儿器质不凡/甚欲相识/林子令璞进/见太祖/奇璞应对/
C.沈璞/字道真/林子少子也/童孺时/神意闲审/有异于众/太祖问林子/闻君小儿器质不凡/甚欲相识/林子令璞进见/太祖奇璞应对/
D.沈璞/字道真/林子少子也/童孺时神/意闲审/有异于众/太祖问林子/闻君小儿器质不凡/甚欲相识/林子令璞进/见太祖/奇璞应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但体犹未壮。后指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行,意为兼摄,指本职外同时代理其他职务。古文中类似的词语还有“守”“领”。
C.神州是中国的别称,也指京都。在文中,指京都的附近地区——扬州。
D.太祖为庙号,庙号是皇帝、贵族、大臣等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起的名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璞乐读强记,不同流俗。沈璞好学不倦,善写文章,且记忆力超群,只要见过的、听过的事,他就不会被欺骗。
B.沈璞不负重托,善理政务。沈璞不负太程信任嘱托,在职八年,做出了很大贡献,任职之地治理得非常好,百姓没有谤讥轻慢之言。
C.沈璞清严公正,治理有方。沈璞治理京城一带时,对于不能判明的案件,细心追査探究,让事情大白天下,深得百姓信服。
D.沈璞遭人诋毁,死于非命。世程义军到界首,沈璞因病不能远迎,此时,颜竣想与他交友而被拒绝,进谗言导致沈璞被杀。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璞以任遇既深,乃夙夜匪懈,其有所怀,辄以密启。
(2)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魏公子列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20 08:01: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琳之,字彦琳,会稽人。祖沈,晋丞相掾。父曌,光禄大夫。
琳之强正有志力,好文义,解音律,能弹棋,妙善草隶。郡命主簿,不就,后辟本国常侍。桓玄辅政为太尉,以为西阁祭酒。玄好人附悦,而琳之不能顺旨,是以不见知,迁楚台员外散骑侍郎。遭母忧,去职。服阕,除司徒左西椽,以父致仕自解。时司马休之为会稽内史,仍以琳之为长史。父忧,去官。服阕,补太尉主薄,尚书左丞,扬州治中从事史,所居著绩。
迁尚书尚书郎,义熙六年,高祖领平西将军,以为长史,大司马琅邪王从事中郎。又除高祖平北、征西长史,迁侍中。宋台初建,除宋国侍中,出为吴兴太守,公事免。
永初二年,为御史中丞。明宪直法,无所屈挠。奏劾尚书令徐羡之曰:“臣闻事上以奉宪为恭临下威严为整然后朝典惟明莅众必肃斯道或替则宪纲其颓。臣以今月七日,预皇太子正会。会毕车去,并猥臣停门待阙。有何人乘马,当臣车前,收捕驱遣命去。何人骂詈收捕,咨审欲录。每有公事,臣常虑有纷纭,语令勿问,而何人独骂不止,臣乃使录。何人不肯下马,连叫大唤,有两威仪走来,击臣收捕。尚书令省事倪宗又牵威仪手力,击臣下人。宗云:‘中丞何得行凶,敢录令公人。凡是中丞收捕,威仪悉皆缚取。’臣敕下人一不得斗,凶势辀张,有顷乃散。又有群人就臣车侧,录收捕樊马子,互行筑马子顿伏,不能还台。臣自录非,本无对校,而宗敢乘势凶恣,篡夺罪身。尚书令臣羡之,与臣列车,纷纭若此,或云羡之不禁,或云羡之禁而不止。纵而不禁,既乖国宪;禁而不止,又不经通。陵犯监司,凶声彰赫,容纵宗等,曾无纠问,亏损国威,无大臣之体,不有准绳,风裁何寄。羡之内居朝右,外司辇毂,位任隆重,百辟所瞻。而不能弘惜朝章,肃是风轨。致使宇下纵肆,凌暴宪司,凶赫之声,起自京邑,所谓己有短垣,而自逾之。又宗为篡夺之主,纵不纠问,二三亏违,宜有裁贬。请免羡之所居官,以公还第。宗等篡夺之愆,已属掌故御史随事检处。”诏曰:“小人难可检御,司空无所问,余如奏。”羡之任居朝端,不欲以犯宪示物。时羡之领扬州刺史,琳之弟璩之为治中,羡之使璩之解释琳之,停寝其事。琳之不许。璩之固陈,琳之谓曰:“我触忤宰相,正当罪止一身尔,汝必不应从坐,何须勤勤邪!”自是百僚震肃莫敢犯禁。高祖甚嘉之,行经兰台,亲加临幸。又领本州大中正,迁祠部尚书。不治产业,家尤贫素。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五。追赠太常。
(选自宋书列传第十六谢瞻 孔琳之)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A.臣闻事上以奉宪为恭/临下威严为整/然后朝典惟明/莅众必肃/斯道或替/则宪纲其颓
B.臣闻事/上以奉宪为恭临/下威严为整然/后朝典惟明/莅众必肃/斯道或替/则宪纲其颓
C.臣闻事/上以奉宪为恭临/下威严为整/然后朝典惟明/莅众必肃/斯道或替/则宪纲其颓
D.臣闻事上以奉宪为恭/临下威严为整然/后朝典惟明/莅众必肃/斯道或替/则宪纲其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掾”是指丞相府所设的属官,掾是古代属官的统称。
B.“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如果自请退职则称乞骸骨。
C.永初,年号。中国封建王朝常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可能有多个年号。
D.追赠,追加赠送之意,多指对因公殉职或对朝廷有贡献的死者在死后赠送财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琳之维护朝法,不畏权势。弹劾权臣徐羡之纵容属下,请求免除徐羡之的官职,以彰显公平。
B.徐羡之为政有为,不谟私利。在主簿、尚书左丞、扬州治中从事史任上官绩显著,但不制产业,家里特别贫困。
C.孔琳之人格独立,不攀附权贵。权臣桓玄喜欢别人依附,孔琳之不愿讨好他,因此不被赏识。
D.孔琳之为官正直,不徇私情。他的弟弟孔璩之是徐羡之属下,徐羡之叫孔璩之去替自己求情,遭到孔琳之拒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纵而不禁,既乖国宪;禁而不止,又不经通。
(2)我触忤宰相,正当罪止一身尔,汝必不应从坐,何须勤勤邪!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晔,字蔚宗,顺阳人,车骑将军泰少子也。母如厕产之,额为砖所伤,故以砖为小字。出继从伯弘之,袭封武兴县五等侯。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年十七,州辟主簿,不就。高祖相国掾,彭城王义康冠军参军,随府右军参军,入补尚书外兵郎,为荆州别驾从事史。寻召为秘书丞,父忧去职。服终,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司马,新蔡太守。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顷之,迁尚书吏部郎。元嘉元年冬,彭城太妃薨,将葬,祖夕,僚故并集东府。晔弟广渊,时为司徒祭酒,其日在直。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宿广渊许,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为乐。义康大怒,左迁晔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在郡数年,长沙王义欣镇军长史,宁朔将军。兄皓为宜都太守,嫡母随皓在官。十六年,母亡,报之以疾,晔不时奔赴;及行,又携妓妾自随,为御史中丞刘损所奏。太祖爱其才,不罪也。服阙,为始兴王浚后军长史,领南下邳太守。及浚为扬州,未亲政事,悉以委晔。寻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晔长不满七尺,肥黑,秃眉须。善弹琵琶,能为新声。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晚,终不肯为上弹。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时晔与沈演之并为上所知待,每被见多同。晔若先至,必待演之俱入;演之先至,尝独被引,晔又以此为怨。晔累经义康府佐,见待素厚,及宣城之授,意好乖离。谢综为义康大将军记室参军,随镇豫章。综还,申义康意于晔,求解晚隙,复敦往好。

(节选自沈约《宋书·范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
B.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
C.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
D.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史,经主要指儒家经典,史主要指各种正史。经史子集,是我国传统图书的四大部类,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B.服阕,指守丧期满。古代守丧分五服,以亲疏关系规定服丧时间长短和穿不同丧服,期,是指服丧期一年。
C.太守,原称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自行任免所属掾吏。
D.古代职官变动有专用动词,如“领”指兼任;“加”指任用、加封;“转”“迁”均指官职升迁;“出”指京官外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晔博览群书。年少好学,涉猎广泛;善为文章,删削各家《后汉书》史料,编成《后汉书》。
B.范晔精通音律。擅弹琵琶,能作新曲;皇帝在一次宴饮畅快之时,自己唱歌,请范晔伴奏。
C.范晔待人真诚。对同僚沈演之以真诚相待;与刘义康虽有嫌隙,但经谢综调和,能冰释前嫌。
D.范晔不拘礼法。彭城王母亲去世,范晔却以听挽歌为乐;知道母亲生病,仍携带妓妾去探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蔡兴宗,济阳考城人也。年十岁丧父,哀毁有异凡童。父廓罢豫章郡还,起二宅。先成东宅,与兄轨;廓亡而馆宇未立,轨送钱五十万以补宅值。兴宗白母曰:“一家由来丰俭必共,今日宅价不宜受也。”母悦而从焉。轨有愧色,谓其子淡曰:“我年六十,行事不及十岁小儿。”寻丧母。世祖践祚,迁尚书吏部郎。时尚书何偃疾患,上谓兴宗曰:“卿详练清浊,今以选事相付,便可开门当之,无所让也。”每正言得失,无所顾惮,由是失旨。竟陵王诞据广陵城为逆,事平,兴宗奉旨慰劳。州别驾范义与兴宗素善,在城内同诛。兴宗至广陵,躬自收殡,还豫章旧墓。上闻之,甚不悦。庐陵内史周朗以正言得罪,锁付宁州,无敢瞻送;兴宗在直,请急,诣朗别。上知尤怒。坐属疾多日,白衣领职。时诸方并举兵反,国家所保,唯丹阳、淮南数郡,其间诸县,或已应贼。东兵已至永世,宫省危惧,上集群臣以谋成败。兴宗曰:“今普天图逆,人有异志,宜镇之以静,以至信待人。比者逆徒亲戚,布在宫省,若绳之以法,则土崩立至,宜明罪不相及之义。物情既定,人有战心,六军精勇,器甲犀利,以待不习之兵,其势相万耳。愿陛下勿忧。”上从之。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初,吴兴丘珍孙言论常侵兴宗。珍孙子景先,人才甚美,兴宗与之周旋。及景先为鄱阳郡,值晋安王子勋为逆,转在竟陵,为吴喜所杀。母老女稚,流离夏口。兴宗至郢州,亲自临哭,致其丧柩家累,令得东还。在任三年,迁会稽太守。会稽多诸豪右,不遵王宪,兴宗皆以法绳之。兴宗幼立风概,家行尤谨,奉宗姑,事寡嫂,养孤兄子,有闻于世。泰豫元年,薨,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宋书·蔡兴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
B.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
C.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
D.三年春/出为郢州刺史/坐诣尚书切论以何始真为咨议参军/初不被许后/又重陈/上怒贬号/平西将军寻又复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豫章,最初为古代行政区划名称,即豫章郡,后来作为南昌的别称,不再用作行政区划名称。
B.践祚,指登上祚阶。祚阶是古代庙寝堂前东边的台阶,其上为主位,因此皇帝即位或登基称“践祚”。
C.白衣,本是古代平民的衣服,用来指称平民百姓或无功名的士人,这里指蔡兴宗被贬为平民。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的死亡,与“崩”“卒”“不禄”等对死亡的不同称法一起体现了宗法等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兴宗家行恭谨,顾全大局。他幼时就懂家族要同甘共苦,提议母亲拒收伯父房屋补偿款,成年后尽心照顾亡兄家人。
B.蔡兴宗为官正直,敢于忤逆权贵。他直言进谏,不惧得罪皇上;在会稽太守任上,他将不守国法的豪门贵族绳之以法。
C.蔡兴宗颇有韬略,长于应对。叛军危及皇宫,他主张安抚叛军亲戚,稳定人心;丘珍孙排挤他,他与其子周旋,缓解矛盾。
D.蔡兴宗颇重情义,真诚待人。范义遭株连被杀,他亲往收殓并将其灵柩归葬;周朗因言获罪,他也不避嫌疑,告假赶去相送。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庐陵内史周朗以正言得罪,锁付宁州,无敢瞻送;兴宗在直,请急,诣朗别。
(2)今普天图逆,人有异志,宜镇之以静,以至信待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人。秀之少孤贫,有志操。十许岁时,与诸儿戏于前渚,忽有大蛇来,势甚猛,莫不颠沛惊呼,秀之独不动,众并异焉。东海何承天雅相知器,以女妻之。景平二年,除驸马都尉。后出为无锡、阳羡、乌程令,并著能名。元嘉十六年,迁建康令。性纤密,善纠摘微隐,政甚有声。吏部尚书沈演之每称之于太祖。世祖镇襄阳,以为襄阳令。襄阳有六门堰,良田数千顷,堰久决坏,公私废业。世祖遣秀之修复,由是大丰。二十五年,除梁州刺史。时汉川饥俭,境内骚然,秀之善于为政,躬自俭约。先是,汉川悉以绢为货,秀之限令用钱,百姓至今受其利。氐贼杨高为寇,秀之讨之,斩高兄弟。元凶弑逆,秀之闻问,即日起兵,求率众赴襄阳,司空南谯王义宣不许。事宁,迁益州刺史。益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秀之为治整肃,以身率下,远近安悦焉。南谯王义宣据荆州为逆,遣参军王曜征兵于秀之,秀之即日斩曜戒严。以起义功,封康乐县侯,食邑六百户。大明元年,征为右卫将军。明年,迁丹阳尹。时秀之从叔穆之赊市百姓物,不还钱,市道嗟怨。秀之以为非宜,陈之甚切,虽纳其言,竟不从用。广陵王诞为逆,秀之入守东城。其年,迁尚书右仆射。五年,雍州刺史海陵王休茂反,为土人所诛,遣秀之慰劳,分别善恶。事毕还都,出为安北将军。上车驾幸新亭视秀之发引,将征为左仆射,事未行,八年卒,时年六十八。上甚痛惜之,赠侍中、司空,谥为忠成公。上以其莅官清洁,家无余财,赐钱二十万,布三百匹。

(节选自《宋书·刘秀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都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益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
B.益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
C.益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
D.益州土境丰富/前后刺史/莫不营聚蓄/多者致万金/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康,即现在的南京,是孙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陈朝六代京师之地。
B.吏部,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侍郎。
C.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皇帝的庙号,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
D.从叔,指的是祖父亲兄弟的比父亲年幼的儿子,也就是父亲的堂弟,自己的堂房叔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秀之治理地方政绩显著。任梁州刺史时,善于纠正指摘隐藏的微小错误,声名卓著,受到上级称誉;任建康令时,厉行改革,以钱易绢,百姓受益。
B.刘秀之积极参与平乱并有战功。氐族贼人杨高侵犯,刘秀之率兵讨伐,斩杀了杨高兄弟;元凶弑君叛逆,刘秀之听到消息后当天就起兵请求赶赴襄阳。
C.刘秀之为官清廉,力纠敛财之弊。益州物产富饶,上下官员无不聚敛钱财,刘秀之就任益州刺史后,为政整肃,以身作则,深受人们拥戴。
D.刘秀之深受器重,逝后备极哀荣。他历任县令、刺史、右仆射等官职,赴任安北将军时,皇上亲自送别;去世后,皇上追赠官职、赐予谥号、赏赐钱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海何承天雅相知器,以女妻之。
(2)上车驾幸新亭视秀之发引,将征为左仆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