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意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意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遗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意。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意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意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憙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憙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遣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憙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7-26 06:45: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萧劢,字文约,喜愠不形于色。位太子洗马,母去职,殆不胜丧。每一思至,必徒步之墓。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坐地号恸,起而复前,家人不能禁。景特所钟爱,曰:“吾百年后,岂无此子乎。”使左右节哭。服阕,除太子中舍人。景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劢乃奔波,届于江夏,不进水浆者七日。庐于墓所,亲友隔绝。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
除淮南太守,以善政称。宣城内史,郡多猛兽,常为人患,及劢在任,兽暴为息。又迁豫章内史,道不拾遗,男女异路。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至新淦县岓山村,有一老姥以盘擎鳅鱼,自送舟侧奉上之,童儿数十人入水扳舟,或歌或泣。
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及劢至,纤毫不犯,岁十余至。俚人不宾,多为海暴,劢征讨所获生口宝物,军赏之外,悉送还台。前后刺史皆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自劢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武帝叹曰:“朝廷便是更有广州。”有诏以本号还朝,而西江俚帅陈文彻出寇高要,又诏劢重申蕃任。未几,文彻降附。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敕仍以为高州,以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征为太子左卫率。
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聚书至三万卷,披玩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刘显执卷策劢,酬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失。少交结,唯与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善。卒于道,赠侍中,谥曰光侯。
(选自《南史·萧劢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B.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C.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D.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皆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忧,即“丁忧” 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又称“丁艰”。
B.服阕,服阕,为父母守丧,守丧期满除去丧服。为官者为父母守孝一般要解除官职,“服阕”意味着守丧完毕,可以重新任职。
C.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爵位的大官死了也叫“薨”。“死”按尊卑分为五种不同的称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表示升职的词语还有:晋,拔擢,左迁,超迁,加和拜。
【小题3】下列有关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劢为子至孝,守丧尽礼。他在为母亲守孝时由于悲痛伤心几乎难以操办丧事,常常到母亲墓前表达哀思;父亲萧景去世后,他在墓旁结庐而居,并与亲友们隔绝。
B.萧劢为政有方,深受爱戴。他因善于治政而被称颂,其治所豫章郡民风淳朴,路不拾遗,男女守礼;做广州刺史离任之时,官民皆至情相送。
C.萧劢为官清廉,不谋私利。他到广州任职后,一除此前官员贪得积弊,外国商船来往频繁;他征讨做海盗的俚族人并把战利品向朝廷进奉,供给国家军政所需。
D.萧劢为人大度,博闻强识。他读书勤奋,裴子野曾经拿着书提问他,他对答如流,甚至卷次和行数都不出错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
(2)未几,文彻降附。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英烈夫人祠记
去扬州西北三十里有得胜山,故韩蕲王讳世忠破金兵处也,有英烈夫人祠,土人谓之异娼庙。内供英烈夫人戎装像、旌旗、剑印,其位曰“英烈杨国夫人五军都督梁”。
英烈夫人者,韩蕲王妾梁氏也。梁氏祖池州,父祖皆行伍。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以父罪连坐没入教坊,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流寓京口为伎,有侠气,以角抵技闻。
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梁氏异之,询左右,知是独擒方腊之韩校尉也。梁氏乃自赎以妾之。
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反,囚高宗,改元明受。时世忠在秀州,以兵少不得进,乃修器械,以疑叛逆。傅等恐惧。梁氏与子亮时在临安,为傅所质,防守严密。太后用平章事朱胜非计欲召四方勤王。胜非谓傅曰:“秀州方疑惧不前,为未得明诏,无封赏故今白太后,遣梁氏慰抚世忠。”于是太后召梁氏入,封安国夫人,速其勤王。即领命,梁氏疾驱一日夜会世忠于秀州。面陈临安虚实利害,固言必勤王者三。世忠挥军急进,乱乃平。高宗复辟,梁氏以殊勋进护国夫人。
梁氏数战金军于山阳,宿迁,皆胜。于是意少懈。八月丁卯,率轻骑袭金人粮道,遇伏。金以精兵铁浮图①十倍围之。梁氏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肠流三尺,忍痛纳回,以汗巾裹腹。知不免,乃顾左右曰:“今日报国”。语毕再突敌阵。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金人相蹂践争其首级,裂其五体,后得其首者进两阶,得其四肢者进一阶。
梁氏既死,金人曝其胴于淮市三日,函其首以报北国,金帝命悬于都门。兀术闻之,感其忠勇,敛梁氏遗体,遗世忠。拼合之际,验梁氏全尸,创伤数十,致命者七,皆在身前也。世忠大恸。朝廷闻讯大加吊唁,诏赐银帛五百匹两,追封“英烈杨国夫人”。立祠。
(选自《英烈夫人祠记》,有则改)
(注)①铁浮图:铁浮屠又称为铁浮图,浮屠是佛语中铁塔的意思。根据记载,属于具装重骑兵,即人马俱披重型盔甲,对敌阵发起冲击的骑兵。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B.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C.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D.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尉,古代武官官职名称,汉朝时已有此官,其职位仅次于将军。后世其地位虽有降低,但还是一直作为高级军官的称号。
B.改元,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也称“建元”。有些帝王在位而多次改用新年号的,亦称“改元”。
C.勤王,指为王事尽力;也指君王有难,而臣下发兵救援君王,文中即为此意。
D.丁卯,在文中属于干支纪日;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古人拿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京口的酒席上,韩世忠在众人中显得格外威武,不同于其他参加宴会的官员,后来韩世忠就为梁氏赎身并娶她为妾。
B.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谋反,囚禁了宋高宗,改年号为明受。当时韩世忠在秀州,认为兵力不够而没有进攻临安叛军。
C.太后为了能够安抚韩世忠,让他出兵救驾,封梁氏为安国夫人;宋高宗在韩世忠平定叛乱后重新恢复了帝位,因梁氏勤王有功,封她为护国夫人。
D.梁氏在山阳、宿迁两地多次与金兵交战,全部取得胜利,思想上有些松懈轻敌,在一次率轻骑攻取金兵粮道时,遭遇埋伏遇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父罪连坐没入教坊,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
(2)秀州方疑惧不前,为未得明诏,无封赏故。今白太后,遣梁氏慰抚世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罗彦,清苑人。父纯臣,由武进士历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生六子:罗俊、罗彦、罗士、罗善、罗喆、罗辅。举崇二年进士。累迁吏部文选郎中。杨嗣昌数借封疆事引用匪人,罗彦多驳正。帝疑吏部行私,厂卒常充庭,曹郎多罹谴者,罗彦独无所染。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总兵官马岱谒罗彦曰:“贼分两道,一出固关,一趋河间。吾当出屯蠡县扼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罗彦曰:“诺。”诘旦,岱果杀妻孥十一人,率师去。罗彦等纠乡兵二千分陴守。罗俊守东城,罗彦西北,罗辅为游兵。公廪不足,出私财佐之。贼遣骑呼降,罗俊顾其下曰:“欲降者,取我首去。”后卫指挥刘忠嗣挺剑曰:“有不从张氏兄弟死守者,齿此剑。”怒目,发上指。闻者咸愤厉,守益坚,贼为引却。已,闻京师变,众皆哭,北向拜,又罗拜相盟誓。而贼攻益急,城中多异议。罗彦曰:“小民无知,非鼓以大义,气不壮。”乃下令人缀崇祯钱一枚于项,以示戴主意。贼谓罗彦主谋,呼其名大诟,且射书说降,罗彦不顾。贼死伤多,攻愈力。李建泰亲军为内应,城遂陷。罗俊犹持刀欲贼,刀脱,两手抱贼啮其耳,血淋漓口吻间。贼至益众,遂遇害。罗彦见贼入,急还家,大书官阶、姓名于壁,投缳死。
(节选字《明史·张罗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
B.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
C.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
D.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彦为人正直,做官清廉。任职吏部文选司郎中期间,他多次对杨嗣昌用人不当进行批驳纠正;吏部许多官员因办事徇私而受到谴责,只有他没有受到牵连。
B.罗彦出身军门,颇懂军事。他的父亲曾任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他少年时便随父在边塞,熟悉军事,曾辅佐家乡官员御敌,立下功勋。
C.罗彦积极防守,抵抗敌军。他集合民兵两千人分守城墙,积极抵御流贼的进攻;当官府仓库中钱粮不足时,他们兄弟取出自家私财进行资助。
D.罗彦忠君爱国,为国捐躯。在流贼攻城猛烈,将士人心思降之时,他以每人颈上挂一枚崇祯钱币的方式鼓舞士气;后流贼破城,他宁死不屈,上吊自杀。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目,发上指。闻者咸愤厉,守益坚,贼为引却。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方密之先生传
方先生讳以智,号曼公,巡抚孔炤长子。崇祯十三年进士。未授官,而巡抚为杨嗣昌劾罢下狱。先生怀血疏膝行,号泣长安门外。阅两载,疏无由达。上寻释巡抚而授先生翰林院检讨。
会李自成破潼关,先生自请效力行间,范公景文复疏荐之,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以忤执政意,不果用。俄,京师陷,先生哭临殡官东华门,被执,加刑毒,至两髁骨见,不屈。贼败,南奔。值马、阮乱政,修怨,欲杀之,遂流离岭表。自作《序篇》,上述祖德,下表隐志,变姓名,卖药市中。
顺治三年,桂王称号肇庆,以与推戴功擢右中允。扈王幸梧州,擢侍讲学士。明年拜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旋罢相。固称疾,屡诏不起。
尝日:“吾归则负君,出则有亲,吾其缁乎!”未几就絷平乐。其帅欲降之,令冠服置左,白刃置右,惟所择。先生辞左受右。帅更加敬礼,解其缚,始听为僧。先生既隐于禅,名日宏智,居浮山称愚者。 
先生生有异禀,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背诵,博涉多奇。著书数十万言,名流海外。先生所著书日《<易>余》二卷,《切韵声源》一卷,《通雅》五十二卷,《物理小识》十二卷,《药地炮庄》九卷,《诸子燔痏》若干卷,《畿表》若干卷,《浮山前后集》二十二卷,《前后编》十六卷。
马其昶日:《通雅》、《物理小识》诸书,文渊阁皆著录,提要称其援据奥博,明一代考据之书罕与并;而山阳汪文端公亦尝语徐六襄先生:“浮山愚者学博而精,其所著书,实开本朝经师门径。”嗟呼,先生躬豪杰之才,遭逢季运,以占毕称,岂其志哉! 
(选自马其昶《桐城耆旧转》,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两载,疏无由达     阅:经历
B.明年拜礼部侍郎 明年:第二年
C.未几就絷平乐   就絷:被拘捕
D.群经子史略能背诵 略:略微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自成攻破潼关后,方以智向朝廷请求到军中效力,皇上立即就召见了他,但因为得罪权臣没有被任用。
B.顺治三年,桂王在肇庆登基,方以智因为参与拥戴桂王有功,被提拔为右中允。跟随王驾到了梧州,被提拔为侍讲学士。
C.清兵在平乐抓住方以智后,让他选择做官还是就刑,他选择了死,清军解开了捆绑他的子,听任他当了和尚。
D.方以智天资禀赋卓异聪颖,涉猎广泛,学问广博而且精深,他所著的书,开创了明朝经学的路径。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先生怀血疏膝行,号泣长安门外。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谷永字子云,长安人也。永少为长安小史,后博学经书。建昭中,御史大夫繁延寿闻其有茂材,除补属,举为太常丞,数上疏言得失。
建始三年冬,日食、地震同日俱发,诏举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太常阳城侯刘庆忌举永待诏公车。对曰:“明王即位,正五事,建大中,以承天心,则庶征序于下,日月理于上;如人君淫溺后宫,船乐游田,五事失于躬,大中之道不立,则咎征降而六极至。凡灾异之发,各象过失,以类告人。”天子异焉,特召见永。
阳朔中,凤薨。凤病困,荐从弟御史大夫音以自代。上从之,以音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而平阿侯谭位特进,领城门兵。永闻之与谭书曰愚窃不为君侯喜宜深辞职自陈浅薄不足以固城门之守收太伯之让保谦谦之路阖门高枕为知者首。愿君侯与博览者参之,小子为君侯安此。”谭得其书大感,遂辞让不受领城门职。
永远为郡吏,恐为音所危,病满三月免。音奏请永补营军司马,永数谢罪自陈,得转为长史。
成帝性宽而好文辞,又久无继嗣,数为微行,多近幸小臣,皇太后与诸舅推永等使因天变而切谏,劝上纳用之。上大怒,使侍御史收永,敕过交道厩者勿追,御史不及永,还,上意亦解,自悔。明年,征永为太中大夫,迁光禄大夫给事中。
元延元年,为北地太守。时,灾异尤数,永当之官,上使卫尉淳于长受永所欲言。永对曰:“臣永幸得免于言责之辜,有官守之任,当毕力遵职,养绥百姓而已,不宜复关得失之辞。忠臣之于上,志在过厚,是故远不违君,死不忘国。”
永于经书,泛为疏达,其于《天官》《京氏易》最密,故善言灾异。
征入为大司农。岁余,永病,三月,有司奏请免。故事,公卿病,辄赐告,至永独即时免。数月,卒于家。
(选自《汉书·列传五十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闻之/与谭书曰/愚窃不为/君侯喜宜深辞职/自陈浅薄不足以固城门之守/收太伯之让/保谦谦之路/阖门高枕/为知者首/
B.永闻之/与谭书曰/愚窃不为/君侯喜宜深辞职/自陈浅薄不足/以固城门之守收太伯之让/保谦谦之路/阖门高枕/为知者首/
C.永闻之/与谭书曰/愚窃不为君侯喜/宜深辞职/自陈浅薄不足以固城门之守/收太伯之让/保谦谦之路/阖门高枕/为知者首/
D.永闻之/与谭书曰/愚窃不为君侯喜/宜深辞职/自陈浅薄不足/以固城门之守收太伯之让/保谦谦之路/阖门高枕/为知者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书,一般指儒家经典著作,如《春秋》《论语》,是研究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
B.公车,汉代以公家车马接送应征的人,后以“公车”为举人应试的代称。
C.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为薨,不适用于皇帝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D.元延元年,元延是皇帝的年号,元年,即第一年,新君即为,一般会改变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谷永通宵经典。他广博地学习经书,对很多经典能够通晓明达,对《天官》《京氏易》等书,最为精通,善于谈论灾变异象。
B.谷永敢于直言。他建言皇帝“正五事”“建大中”,认为皇帝如果过分地沉溺于后宫,安于享乐出游打猎,显示惩戒的六种灾异就会出现。
C.谷永忠于朝廷。他赴任北地太守前,上书皇帝表达忠心,表示会尽职尽责安抚百姓,虽离朝廷遥远,却不会背叛,即便死去,也不会忘记国家。
D.谷永善于观察局势。他在远地担任郡官,害怕被王音陷害,称病足有三月,得以被免职;任营军司马后,他多次谢罪,自己陈述罪状,得以转任长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凡灾异之发,各象过失,以类告人。
(2) 上大怒,使侍御史收永,敕过交道厩者勿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