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再上龚舍人书

王安石

安抚舍人阁下:

前日所与某言者,不过欲计校仓廪,诱民出栗,以纾百姓一时之乏耳。某之所欲言者,非此之谓也。愿毕其说,阁下其择焉。

某尝闻善天下计者,必建长久之策,兴大来之功。当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谓苟且一时之利,以邀浅鲜之功而已。夫水旱者,天时之常有也。仓廪财用者,国家常不足也。以不足之用,以御常有之水旱,未见其能济焉,甚非治国养民之术也。

伏自庆历以来,南北饥馑相继,朝廷大臣,中外智谋之士,莫不恻然不忍民之流亡殍死,思所以存活之。其术不过发常平(宋粮仓名)、敛富民,为鱣粥之养,出糟糠之馀,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某其活者,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已被野矣。此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者也。昔者梁惠王尝移粟以救饥馑,孟子论而之,所谓“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若夫治不由先王之道者,是徒善、徒法也。且五帝、三王之世,可谓极盛最隆,亦不能使五谷常而水旱不至。然而无冻之民者,何哉?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之备也。某历观古者以还,治日常少,而乱日多。今宋光百有馀年,四境之透者至万馀里,其同可桑之野,民尽居之,可渭至大至庶矣。此诚旷世不可逢之嘉会,而贤者有内之时也。今朝廷公卿大夫不以此肘讲求治具,思所以富民化俗之道,以来起太平,而一切惟务苟且,见患后虑,见史而后救。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某于阁下无一日之好,论其相知,固巳疏矣。然自阁下之来,以说阁下再矣。某固非苟有觊阁下者也。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木オ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今阁下势在朝廷,不可谓时不遭矣;居可言之地,不可谓言不用矣。某故感激而屡干于左右者,以此。阁下共亮之。某再拜。

(逃自《王文公文集》,有刪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司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思所以存活之   所以:……的原因
B.某其活者,百未有一   原:本来,原本
C.孟子论而之   非:错误
D.以说阁下再矣 干:干谒,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某尝闻善天下计者,必建长久之策   父母宗族,皆戮没
B.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     焉用亡邦陪邻
C.见患后患,见灾而后救     有怠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D.某固非荀有觊阁下者也     以勇气闻诸侯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B.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C.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D.此传/所谓既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小题4】以下句子全都属于王安石认为的“非治国养民之木”的一组是(   )
①发常平、敛富民,为饐粥之养
②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巳被野矣
③出糟糠之馀,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
④移粟以救饥馑
⑤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之备也
⑥见患而后虑,见灾而后救
A.③④⑥B.①②⑤C.①④⑤D.②③⑥
【小题5】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龚舍人曾给王安石写信陈述他的救灾方略,王安石认为那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法,因此在给龚舍人的回信中详细陈述了自己的观点。
B.作者认为三王五帝之世,也有灾荒饥馑,但却能保证百姓的生存,是因为有完善的政策和充足的储备。
C.作者在文中明确地指出目前国家应对灾情的办法只能解燃眉之急,不是长远之法,同时强调了自己倡导的新法的积极意义。
D.作者认为现在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好时代,龚舍人位居高位,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小题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不足之用,以御常有之水旱,未见其能济焉,甚非治国养民之术也。
(2)此诚旷世不可逢之嘉会,而贤者有为之时也。
(3)尝谓大丈夫有学术才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27 10:01: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者,何可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观:观看
B.而人之所至焉 罕:少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者  名:动词,指识其本名
D.何可道也哉   胜:尽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夫夷近 ③不随止也
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相之 ⑤然力足至焉  ⑥又悲夫古书之不存
A.①④/③⑤/②/⑥B.①⑥/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D.②③④/①⑤/⑥
【小题3】对选文第一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段揭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从与前面内容的联系来看,还是在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需要有坚定的意志的道理。
D.作者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