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访也!”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尤隶书    善:擅长。
B.然闻至 信:信使。
C.羲之书为世所 重:看重。
D.而羲之甚之 轻:认为……浅薄。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遂女妻之羲之
自为序申其志
B.闻信至
羲之欣写毕
C.笼鹅
吾尝终日思矣
D.司徒导从子也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兰亭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
(1)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2)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8-30 08:44: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殷仲堪,陈郡人也。祖融,太常、吏部尚书。父师,骠骑谘议参军、沙阳男。仲堪能清言,善属文,每云三日不读《道德论》,便觉舌本间强。其谈理与韩康伯齐名,士咸爱慕之。冠军谢玄镇京口,以为长史,厚任遇之。仲堪致书于玄曰: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玄深然之。领晋陵太守,居郡禁产子不举,久丧不葬,录父母以质亡叛者,所下条教甚有义理。父病积年,仲堪衣不解带,躬学医术,究其精妙,执药挥泪,遂眇一目。居丧哀毁,以孝闻。服阕,孝武帝召为太子中庶子,甚相亲爱。复领黄门郎,宠任转隆。帝尝示仲堪侍,乃曰:“勿以己才而笑不才。”帝以会稽王非社稷之臣,擢所亲幸以为籓捍,乃授伸堪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荆州刺史。将之任,又诏曰:“卿去有日,使人酸然。常谓永为廊庙之宝,而忽为荆楚之珍,良以慨恨!”其恩狎如此。及在州,纲目不举,而好行小惠,夷夏颇安附之。桂阳人黄钦生父没已久,诈服衰麻,言迎父丧。府曹先依律诈取父母卒弃市,仲堪乃曰:“律诈取父母宁依驱詈法弃市。原此之旨,当以二亲生存而横言死没,情事悖逆,忍所不当。今钦生父实终没,墓在旧邦,积年久远,方诈服迎丧,以此为大妄耳。比之于父存言亡,相殊远矣。”遂活之。又以异姓相养,礼律所不许,子孙继亲族无后者,不听别籍以避役也。佐史咸服之。后,桓玄将讨佺期。仲堪急召佺期。佺期率众赴之,直济江击玄,为玄所败,走还襄阳。仲堪出奔酂城,为玄追兵所获,逼令自杀,死于柞溪。
(节选自《晋书.殷仲堪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
B.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
C.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
D.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在中国古代,服丧制度的规格、时间等往往是按照亲疏远近来严格制定的。
B.夷,原是古代我国北部各民族的统称,后也可泛指中国周边少数民族国家。一般与华夏即中国相对而言。
C.衰麻,指古代丧服,衰衣麻绖。古代用麻做的丧带,系在腰上或头上,在头上为首绖,在腰为腰绖。
D.弃市为古代死刑的一种,指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我国古代的死刑还有车裂、腰斩、枭首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殷仲堪事亲至孝,以此闻名。父亲患病多年,他悉心照顾,睡觉不脱衣物,自学医术,还不慎弄瞎了一只眼睛,父亲去世后,哀伤过度,凭孝心闻名于世。
B.殷仲堪深受恩宠,被委重任。在任太子中庶子、黄门郎时,得皇帝恩宠;后被作为社稷大臣出掌三州军事,即将赴任,皇帝下诏后悔让他离开自己。
C.殷仲堪富有才学,得到器重。他能清谈,擅长写文章,喜读《道德论》,精于谈理,为当时士人所羡慕;后被冠军将军谢玄所用,担任长史,受到器重。
D.殷仲堪治理有方,成效显著。担任晋陵太守时,他针对当地实情颁布了一系列有义理的法规教令;荆州刺史任上,他着力施行小恩小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原此之旨,当以二亲生存而横言死没,情事悖逆,忍所不当。
(2)又以异姓相养,礼律所不许,子孙继亲族无后者,不听别籍以避役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吾彦,字士则,吴郡吴人也。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身长八尺,手格猛兽,膂力绝群。仕吴为通江吏。时将军薛用杖节南征,军容甚盛,彦现之,慨然而叹。有善相者刘札谓之曰以君之相,后当至此,不足慕也。”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櫂用焉。稍迁建平太守。时王濬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帝尝从容问曰:“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张华时在坐,谓彦曰:“君为吴将,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惑矣。”彦厉声曰:“陸下知我,而卿不闻乎?”帝甚嘉之。转在敦煌,威恩甚著。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乃彦为顺阳内史,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皆畏惧。畅不能诬,乃更荐之,冀其去职。迁员外散骑常侍。帝尝问彦:“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彦对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之,云曰:“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机乃止。因此每毁之。长沙孝廉尹虞谓机等曰:“自古由贱而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若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并起自寒役,皆内侍外镇,人无讥者。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于是机等意始解,毁言渐息矣。初,陶璜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之。在镇二十余年,威恩宣著,南州宁靖。
《晋书·吾彦传》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帝甚嘉之     嘉:赞许
B.会交州刺史陶璜卒 会:恰逢
C.因此每毁之   每:常常
D.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 毁:毁坏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彦出身贫寒,陆抗为了提拔他,便秘密指示他在众将面前表现自己的勇敢。
B.晋兵攻打吴国,沿江诸城有的投降,有的陷落,只有吾彦坚守建平。
C.吾彦担任顺阳内史时,以自身清正作为下属的表率,严格肃整刑罚,众人都畏惧他。
D.陆机、陆云是陆抗的儿子,因为吾彦回答皇帝问话时说道德名望陆抗不及陆喜,他们便认为吾彦忘恩负义。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
(2)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濬,字士治,弘农湖人也。武帝谋伐吴。太康元年正月,濬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克之,擒其丹杨监盛纪。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获吴间谍,具知情状。濬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余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又作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二月庚申,克吴西陵,获其镇南将军留宪、征南将军成据、宜都太守虞忠。壬戍,克荆门、夷道二城,获监军陆晏。乙丑,克乐乡,获水军督陆景。平西将军施洪等来降。乙亥,诏进濬为平东将军、假节、都督益梁诸军事。濬自发蜀,兵不血刃,攻无坚城,夏口、武昌,无相支抗。于是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皓遣游击将军张象率舟军万人御濬,象军望旗而降。皓闻濬军旌旗器甲,属天满江,威势甚盛,莫不破胆。用光禄薛莹、中书令胡冲计,送降文于濬曰:“吴郡孙皓叩头死罪。今者,猥烦六军,衡盖露次,远临江渚。举国震惶,假息漏刻,敢缘天朝,含弘光大。谨遣私署太常张夔等奉所佩玺绶,委质请命。”壬寅,濬入于石头。皓乃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璧牵羊,大夫衰服,士舆榇,率其伪太子瑾、瑾弟鲁王虔等二十一人,造于垒门。濬躬解其缚,受璧焚榇,送于京师。收其图籍,封其府库,军无私焉。帝遣使者犒濬军。

(选自《晋书·王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
B.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
C.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
D.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节,即持节。“节”符节,是朝中大臣的一种凭证,这里指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
B.玺绶,古代印玺上所系的彩色丝带,借指印玺。皇帝的印玺,是封建皇权的象征。
C.石头,石头城,今南京市,古代曾是吴、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都城。
D.舆榇,请降者将棺材用车载着,表示有罪当死;受降者将棺材烧毁,以示赦免其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濬东征伐吴,初战获胜。太康元年正月,王濬率大军自成都沿江而下,率领唐彬攻打吴国丹阳,攻下丹阳,擒获丹阳监盛纪。
B.王濬通晓战法,巧破吴军。王濬制造大筏和火炬顺利突破吴军在长江,上铁锁、铁锥构筑的防线,晋军得以长驱直人,直捣东吴。
C.王濬大败吴军,入城受降。三月,王濬进入石头城受降,亲自给孙皓解开绑绳,接受玉玺,焚烧棺材,并派人将孙皓押送都城。
D.王濬军功卓著,屡获封赏。王濬攻克东吴的丹杨、西陵、荆门等地,最终攻人石头城灭吴,于是被封为平东将军,受到皇帝犒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
(2)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苟晞,字道将,河内山阳人也。少为司隶部从事,校尉石鉴深器之。齐王(司马)冏辅政,晞参冏军事,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廉察诸曹,八坐以下皆侧目惮之。及冏诛,晞亦坐免。惠帝征成都王颖,以为北军中候。及帝还洛阳,行兖州刺史。

汲桑之破邺也,东海王越出次官渡以讨之,命晞为前锋。陷其九垒,遂定邺而还。后讨吕朗,破汲桑故将公师藩,败石勒于河北,威名甚盛,时人拟之韩白。封东平郡侯,邑万户。

晞练于官事,文簿盈积,断决如流,人不敢欺。其从母依之,奉养甚厚。从母子求为将,距之曰:“吾不以王法贷人,将无后悔邪?”固欲之,晞乃以为督护。坐法,晞杖节斩之,从母叩头请救,不听。既而素服哭之,流涕曰:“杀卿者兖州刺史,哭弟者苟道将。”其杖法如此。

晞见朝政日乱,惧祸及己,而多所交结,每得珍物,即贻都下亲贵。兖州去洛五百里,恐不鲜美,募得千里牛,每遣信,旦发暮还。初,东海王越以晞复其仇耻,甚德之,引升堂,结为兄弟。越司马潘滔等说曰:“兖州要冲,魏武以之辅相汉室,晞有大志,久令处之,则患生心腹矣。若迁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藩卫本朝。此所谓谋之于未有,为之于未乱也。”越以为然,乃迁晞青州刺史。

越疑晞与怀帝有谋使游骑于成皋间获晞使果得诏令遂大构疑隙永嘉五年,怀帝恶越专权,复密诏晞讨越。越与徐州刺史裴盾共讨晞。晞使骑收河南尹潘滔,滔夜遁,及执尚书刘会、侍中程延,斩之。会越薨,盾败。诏晞为大将军大都督,督六州诸军事,增邑二万户。

(选自《晋书•苟晞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越疑晞与怀帝有谋使/游骑于成皋/间获晞使/果得诏/令遂大构疑隙/
B.越疑晞与怀帝有谋/使游骑于成皋/间获晞使/果得诏令/遂大构疑隙/
C.越疑晞与怀帝有谋使/游骑于成皋间/获晞使/果得诏/令遂大构疑隙/
D.越疑晞与怀帝有谋/使游骑于成皋间/获晞使/果得诏令/遂大构疑隙/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国殇》中:“左骖殪兮右刃伤。”左骖,左边的骖马。古代战车由四马驾驭,中间两匹马驾辕叫“骖”,辕外两匹马助力叫“服”。
B.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C.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体制不一,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等数种。
D.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乘,车辆。如“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苟晞治理政事有才华。他先后担任过司隶部从事、尚书右丞、尚书左丞、北军中候、兖州刺史、青州刺史等官职。
B.苟晞带兵打仗有谋略。东海王司马越以苟晞为前锋征讨并平定汲桑,后讨吕朗,破公师藩,败石勒,时人把他比作韩信、白起。
C.苟晞治人执法很严明。其弟做督护时被砍头,之后他穿丧服去哭丧,吊祭时称杀弟弟的是我兖州刺史,哭弟弟的是我苟道将。
D.苟晞为人处事较圆滑。在朝廷政事混乱时,他担心遭到祸患,广泛结交朋友,每次得到珍贵物品,都快速运送,拿去送给京城中的权贵和亲友。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冏诛,晞亦坐免。惠帝征成都王颖,以为北军中候。
(2)若迁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藩卫本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