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祝英台近·北固亭

[南宋]岳珂

淡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飐,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

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词写景视听结合,鸣榔声、风涛声交汇,淡烟层雾,意境朦胧,烘托了诗人内心的苦闷。
B.“频看剑”,与辛词“看吴钩”的心境相似,而一个“频”字,更能看出词人内心情感的浓烈。
C.词人登临北望,此时有美妙的新声传来,词人的情感因此而由悲转乐,构思巧妙。
D.“历历数西州更点”,可见词人深夜未眠,内心的苦闷久久不能排遣,以景结情,但景语亦情语。
(2)词中写“关河无限清愁”,词人心中有哪些愁?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3)明代杨慎在《词品》中称此词:“与辛幼安‘千古江山’一词相伯仲。”请从多角度简述两词的相同之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8-30 06:43: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寄外舅郭大夫①
陈师道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①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赴蜀任职,陈因家贫,无力赡养家室,所以妻子和三子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长安。此诗是分别后作。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的使者。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说明获知“巴蜀”之地妻子儿女消息的艰难。
B.“妻孥且旧居”一句写妻子儿女仍在外家居住,这既是信使带来的消息,又是作者内心独白。
C.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写作者明知道信使是报消息的,但又不忍心问,将作者想知道家人的消息但又害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D.颈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距离遥远不算什么,亲情不会因此而生疏,关键是家人的身体要健康,这既是作者对妻儿的安慰,也是自我慰藉。
E. 本诗含蓄委婉,慷慨悲壮,情真意切。首联情绪平静,颔联沉抑,颈联欢快,尾联感慨深沉,起伏跌宕,尽显真情之妙。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①
(宋)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③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 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②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③不应:不顾。
【小题1】下列对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片的前两句中,“记得”二字将词带入对往事的回忆。“相见日”三字,虽极平常,但却包含着那次相聚中种种快乐的情事,极为明白而又十分含蓄。
B.“回头双鬓已星星”这句上片是关合前后的过渡句。正因为词人对他们的武陵相会有着美好的记忆,而对分别以来的生活感到很哀伤,所以,他非常希望刚刚重新见面的朋友能长期在一起,以慰寂寞无聊之思,以尽友朋相得之欢。
C.“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通过江上杯酒相倾的细节描写,蕴含了诗人与友人尽情倾诉六年阔别的衷肠的情景,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情怀。
D.“铁马红旗寒日暮”这句,诗人借助意象的描绘表达情感,其中“铁马”表现出了友人久守边城的艰辛,进而表现出诗人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寒日暮”表达了友人思归的急切之情。
E. 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花费较多笔墨回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辛苦劳顿的种种情状,与后文离别形成对比,具有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显示了作者的高超才情。
【小题2】本词的下片为人称赏,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