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女弟素文传

枚第三妹曰机,字素文,皙而长,端丽为女兄弟冠。年幼好读书,既长,益习于诵。针衽之旁,缥缃庋积。雍正元年先君客吴中,闻衡阳令高君清卒,库亏,妻子狱,叹曰:“我高公幕下客也。非我往,则难不解。”遂治装,历洞庭而南,告其弟高八曰:“而兄倾库供上官,吾尝止之,而兄不可;则劝其簿籍而加印焉,亦知正为今日计乎?”高大悟,检箧得印簿,诉制军。制军者,大学士迈柱也;素善先君,兼知高公之冤,为平其事。当是时,簿中贵人隐探高氏孤稚无能为,使人具三千金,啖先君。先君怒而叱之。高八益感谢。临别泣曰:“无以报,闻先生第三女未婚,某妻方妊,幸而男也,愿为公婿。”已而果然。因寄金锁为礼。时妹未周,枚长妹四岁,代系金锁饰项者数年。

乾隆七年,高八执讯来曰:“某子病,不可以婚;愿以前言为戏。”先君犹豫,妹侍侧,持金锁而泣,不食;先君亦泣,亦不食。以其意复高氏。高之族人惊,欢传高氏得贞妇。高八殁,其兄子继祖来曰:“婿非疾也。有禽兽行,叔杖死而苏;恐以怨报德,故言辞婚。贤女无自苦。”妹闻如不闻,竟适高氏。

高渺小,偻而斜视,躁戾佻险,非人所为。见书卷怒,妹自此不作诗;见女工又怒,妹自此不持针黹。索奁具为狎邪费,不得则手掐足踆,烧灼之毒毕具。姑救之,殴姑折齿。输博者钱,将负妹而鬻。妹见耳目非是,告先君。先君大怒,讼之官而绝之。

妹归侍母。母体微不适,妹彻夜立,持粥饮而匕箸进之。长斋,衣不纯彩,不髲剃,不闻乐,有病不治;遇风辰花朝,辄背人而泣。如皋人至,必出问堂上姑安否,寄赠服食甚谨。

前一年,高氏子死,妹亦病,以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死,年四十。枚在扬州,闻病奔归,气已绝矣,目犹也,抚之乃瞑。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库亏,妻子狱 系:牵连
B.而兄倾库供上官   曩:从前
C.时妹未周  晬:婴儿满一周岁
D.目犹也    瞠:瞪着眼睛直视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阳县令高清去世,他的妻儿被关押入狱,袁枚的父亲曾是高清幕府门客,于是前去救助高清妻儿。
B.为了答谢袁枚父亲的义行,高八做主为自己未出生的儿子与袁枚的妹妹袁机定了亲事,并以金锁为信物。
C.高八儿子长大后品行恶劣,行为不端,不愿娶袁机,高八写信以儿子生病为由取消婚约,袁机知道后很伤心。
D.文章重点表现袁机的德能与才华,表现了作者对妹妹遭遇的同情、怜悯以及对邪恶不公的愤怒。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年,一般特指帝王即位的第一年。
B.先君,通常有这样几个义项,一是指前代君主,二是指自己的祖先,三是指已故的父亲。由文中语境来看,文中应该指的是“自己的祖先”。
C.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又称内阁大学士(明及以后)、殿阁大学士等,也有协办大学士。
D.女工,亦作“女功”“女红”。旧时指妇女所做的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善先君,兼知高公之冤,为平其事。
(2)高渺小,偻而斜视,躁戾佻险,非人所为。
(3)母体微不适,妹彻夜立,持粥饮而匕箸进之。
【小题5】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袁机的形象特点,不超过30个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04 09:45: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氏义庄碑记

袁枚

古立大宗,以馀财归之,有不足者资之于宗。后世废宗法,遂有一族而异目相视者。然汉之樊重、魏之杨椿,均能散所有济族人数世之穷。第未尝扁表其庄,绰楔而书,盖行其心之所安,而不以为义也。范文正公修其法,号曰“义庄”。公之心,岂以义自居哉?以为仁事也,而义名之,然后使吾子孙知如是则义,是则不义,方克踵行勿倦,与吾意相终始。而天下之大,人心之同,必有慕义无穷,而奋乎千百世后者。

浔阳陶氏之迁于吴也,距文正公六百年矣。族落落大满,不能无窭人子。征仕郎世魁,闻范氏之风而悦之。其子员外筿,尊父志以继先贤,割沃佘置庄,鸠厥宗支,廪同食,月会而旬计之。吴之人以为今之陶、昔之范也。

今夫江、河之大,绵亘万里,而世不能无断港潢者,非其本支故也。若夫岷山之旁流,昆仑之馀波,而淤塞就枯焉,人能无于江、河乎?惟其能以九里之润,灌溉百川,而江、河乃愈增其大。然则陶氏之以仁为富也,乃其善于持富也。《传》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易》曰:“何以聚人曰财。”聚即收之之谓也。天下人非财不收,而况于本族乎?

余与筿之子振声戊午同试京兆,别二十二年,相见吴下。持此颠末,属余为记。余喜故人重逢,遽闻高义,而又私念袁氏族党,零落难收,匪徒力有所让,盖亦自伤其闻之之晚焉。

(选自《袁枚全集》)

注:①窭人:穷苦人。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则不义    悖:违背B.康同食     振:整治
C.而世不能无断港潢者  绝:断绝D.人能无于江、河乎   憾:遗憾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设义庄,使子孙知道如何做才仁义,并且让他们继承这种做法而不懈怠。
B.陶民父子继承先贤范仲淹的义行,划出肥沃的土地来设置义庄,得到了吴人的称赞。
C.长江黄河灌溉百川,越发壮大,作者以此设喻,表明散财济人、壮大宗族的重要性。
D.袁氏族人零落四处难以聚拢,作者为不能在袁氏宗族中力行义庄之举而难过。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浔阳陶氏之迁于吴也,距文正公六百年矣。族落落大满,不能无窭人子。
(2)余与筿之子振声戊午同试京兆,别二十二年,相见吴下。持此颠末,属余为记。
【小题4】陶氏设义庄有哪些意义?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儿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归有光《项脊轩志》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zhà)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①,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哽,如影历历,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yī ní)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犹尚殗殜②,无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袁枚《祭妹文》

注①九原:指九泉,黄泉等    ②殗殜(yè dié)病得不太厉害,但还没有痊愈。

【小题1】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迨诸父爨 (分开) 适先生(zhà)户入 (打开)
B.已为墙,凡变矣。 (两次) 如影历历,取便逝。(靠近)
C.后五年,吾妻来。 (回娘家)   后虽小(病愈)
D.吾家读书久不效   (奏效)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打听,探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某所,母立于兹。 一家瞠视
B.儿成,则可待乎! 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
C.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闻两童子音琅琅
D.吾妻死之年手植也 犹尚殗殜,无娱遣
【小题3】下面有关两段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一中“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有过渡之用,“然”字转折,承前文“多可喜”引出下文可悲之事,诸如叔父分家、回忆已故母亲和祖母,均以“悲”贯串,但描述与妻子在轩中生活有欢喜之色。
B.选文一结尾作者睹物思人,以含蓄深情的笔法,结束全篇,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C.选文二中,作者回忆童年与妹妹一起生活的琐事时,信手拈来,清灵隽妙;悲悼妹妹的遽然长逝时,又字字玑珠,句句血泪,真挚动人,感人肺腑。
D.两篇选文共同的特点是“寓真情于家常琐事的娓娓叙述之中”,两位作者都以白描式的笔法描述了最令自己感动的那些言语与细节,让自己的忆中人跃然纸上,赢得了读者的感情共鸣。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
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蕾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处,数日亦死。

②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宠之,怒而贬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③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袁枚《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

(注)①鄂韡:花蕾繁盛。②赀:财货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矣B.焉C.哉D.也
【小题2】第①段画线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②段中“客”举“善种花者”这一例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自然规律,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移植,结果导致原有的牡丹枯死。
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
C.客人认为主人处理不当,使旧牡丹死去。如今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
D.作者认为导致原有的牡丹的死亡的根本原因在于主人自身的修养、性情、见识有问题。
【小题5】纵观全文,简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山东巡抚白公墓志铭

(清)袁枚

皇上御极之十有七年,奸民构逆语假吏部尚书孙嘉淦谏章,流传山东。巡抚准公获一纸,交臬司某穷其事,务得主名再奏。适滇省以闻,臬司惧,越奏之。上疑公欺,致公于理。公之狱词曰“未得伪造者姓名,遽妄奏,臣不敢也。且缓之,则易于钩考,罪人斯得;暴章之,则彼或闻风窜伏,平民转罹于辜,故隐忍不发。此臣罪也。拟大辟固当。”上怜其愚,赦之,发香山监工,以老病卒。

公由笔帖式内府主事,受知世宗,累官福建将军。乾隆元年,改官巡道,公以疾辞。上怒,其家。无长物,得簿:自出使迄入都,公私出入,纤毫如列眉。上以为廉,授长芦盐院,调两淮。公辜较引课,辨其赢缩,不忸忲小利,不责奇羡,分忖节度,有不便辄弛利民。九年,巡抚安徽。

先是,庐、凤地硗狭,多遨民,饥即避宅盘游,矠鱼擉鳖,挈其孥,捶小朄,野歌匄钱。或请禁之公怃然曰本之不清末胡能治命守令电画郊折课民耕贷给犁锄。外延染人机工,教蹑丝法。畜蚕,树桃、麻、桑、柘,朝夕程督。未期年,民恋其业,驱之不行。今凤、颍、滁、亳所织绢带丝布,转鬻苏、杭数州。加兵部侍郎,抚广东,调山西,再调山东。十六年,上南巡,自德州至红花埠凡十三营,公修扦督治惟敬。或劝拘虎豹,备弹弦踮躧为供奉者,公大惊曰:“皇上为观河省稼巡狩,玺书如日。为大臣者,耳目未愦,其可违诏以非道悦耶?”除方物外,无所贡。泰山、林外,不置供顿,清跸除道而已。

公貌不逾中人,而举止严重,暗室坐未尝跛倚。人目微斜。遇大事,虚已集议。既定,屹不可动。抚广时,西洋人某诱澳门民夷言,服其国服,连惠、潮诸州。公怒,毁天主堂,惩治之,洋人大创。安南国王为其臣郑杠弑,国乱,群姓角争,互乞天朝兵为援。公欲奏以一旅师深入诛篡弑者,为设郡置吏,仍归汉、唐版图。会与总督议不合而罢。论者惜之。

公姓白,名准泰,字健斋,号雪村,正黄旗人。赐姓他喇氏。先世为高丽人。子某。葬某。

铭曰:药先尝而后进之父,言先择而后告于天。观形者似乎逆,而原心者觉其贤。以是归田,以是获全,又何瞢?而况乎七十有二之高年!

(注)①辜较引课:查对税收。②忸忲(niǔ shì):遵从既定的规定行事。③矠(zé)鱼獨(chuò)整:用叉矛刺取鱼和鳖。④朄(yǐn):古代敲击用以引乐的小鼓。⑤匄(gài:同“丐”,乞讨。⑥踮躧(diǎn xǐ):拖着鞋子,脚尖轻轻着地而行。指跳舞。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臬司某穷其事   :追究
B.上怒,其家 :登记册
C.除方物外,无所贡   方物:本地特产
D.人目微斜  (shùn):使眼色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平民转罹于辜 弃甲曳兵
B.有不便辄弛利民   作师说贻之
C.安南国王为其臣郑杠弑 公之逮由使也
D.以是获全,又何瞢   有鱼,其广数千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白准泰在山东巡抚任上被无辜下狱,最后老病而死的不幸事迹,为这位办事周全、体恤百姓的官员的一生,首先渲染了一层悲壮色彩。
B.白准泰巡抚安徽时,劝民耕桑,使地方经济状况有所好转,社会风气发生变化。巡抚,又称抚台,是清代主管一省军政、民政的封疆大吏。
C.当安南国发生叛乱,向清廷求救之际,白准泰建议马上出兵平乱,此举却受到广州总督的阻挠,以致白准泰为此愤而罢官,令人唏嘘。
D.本文骈散结合,记叙和议论相得益彰;以散文形式叙写白准泰的生平,突出他的政绩;以韵文形式赞扬白准泰品德高尚、得享高寿。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或 请 禁 之 公 怃 然 曰 本 之 不 清 末 胡 能 治 命 守 令 申 画 郊 圻 课 民 耕 贷 给 犁 锄。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大臣者,耳目未愦,其可违诏以非道悦耶?
(2)药先尝而后进之父,言先择而后告于天。观形者似乎逆,而原心者觉其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