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双刃剑”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当然,最吸引眼球的是几次著名的人机对弈。比如,1997年卡斯帕罗夫输于“深蓝”,2016年阿法狗4∶1胜韩国的李世石。

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进行深度学习,甚至极有可能超过人的智能。比如,尽管美国主流媒体没有想到特朗普会在美国大选中胜出,但是,孟买人工智能创业公司通过2000万个社交媒体数据点分析了社交媒体上的情绪,准确地预测了美国大选的结果。

从诞生以来,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著名的信息技术咨询公司加特纳预计,到2018年,全球最大的200家企业大多数都会利用智能应用,并使用大数据的完整工具包和分析工具,来优化自身的产品和改善客户体验。另一咨询公司弗罗斯特预测:2025年之前16%的美国工人将被人工智能系统取代,同时,人工智能可以创造相当于劳动力9%的新工作。艾瑞咨询预测,中国国内人工智能市场将从2015年的12亿元增至2020年的91亿元。

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其有可能出现的场景是“机器排斥人工”。比如,目前,高盛三分之一的员工是计算机工程师,而1名计算机工程师可以取代4名交易员。高盛下一步将使首次公开发行过程中约146个步骤进行自动化。

在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问题上,目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一派是悲观看法,代表人包括: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特斯拉汽车的创始人伊隆·马斯克等。霍金曾在英国《卫报》的一个专栏中写道:“工厂自动化已经让众多传统制造业工人失业,人工智能的兴起很有可能会让失业潮波及到中产阶级,最后只给人类留下护理、创造和监督工作。”马斯克甚至提出:人类要与机器融合成为“半机械人”,否则将被人工智能淘汰。

然而,另外一派则持有相对乐观的观点。如盖洛普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认为,AI和机器人肯定可以代替很多人类初级简单的、服务类的工作,但是,人类由此被吸纳到更多新的领域,人类不必担心大量失业!总的来看,大学以上水平受影响最小。李世石对弈一局,所消耗的机器运行成本达到了3000美元。而在此期间,人类对手可能只消耗了一碗石锅拌饭。

最迫切的岗位是与人工智能直接相关的。随着人工智能日益融入人们的生活,对于人工智能人才的争夺战也日益白热化。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合格的研究人员数量仅为30万,缺口却为100万甚至更多。

传统产业升级后会延伸出新的岗位需求。比如亚马逊已在全球各地的仓库中“雇用”了超过10万台Kiva机器人,大部分执行工作均由其完成。与此同时,又衍生出数千个新型高技术含量的工作机会,亚马逊的人员则更加集中到新的工作岗位上,比如订单配对、货品挑选、消费者行为研究及新品研发。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从日常的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地投入到与美好生活相关的新岗位上去。10年前,我们对形象设计师、比价员、健康顾问等感觉十分新鲜;今天,我们已经逐步接受了网络主播、红人掌柜、网约车司机;10年后,我们将迎来更多的陌生的职业名称。

综上所述,人类必须端正态度,我们坚信,人工智能必然会推动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浪潮,增加新技术的投入,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促使全球经济逐步回暖。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人工智能对劳动就业带来的总量与结构的影响,但是,我们并不因此而悲观,人类应当更加积极面对,适应新的技术变革。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2日)

【小题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买公司对美国大选的成功预测说明,人工智能极有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B.随着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人工智能市场增值也将会有显著增长。
C.高盛将要使首次公开发行过程中约146个步骤进行自动化,体现了机器排斥人工。
D.人工智能的兴起让失业潮波及到中产阶级,最后只给人类留下很少工作。
【小题2】关于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问题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乐观地看,人工智能对人类就业虽有影响,但总的来看,人类不必担心失业。
B.使用人工智能所消耗的机器运行成本相对较高,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C.乐观派认为,人工智能可能替代很多初级简单的工作,但随着产业升级,又会产生新的岗位。
D.亚马逊衍生出新型高技术含量的工作机会,说明人类应积极面对,适应新的技术变革。
【小题3】人工智能带来工作岗位的增加,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26 07:41: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历史与我何干”的心态、诋毁英烈的谣言,背后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危险心态。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否定中国历史和现实,否定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二是宣扬我们民族的文化不及西方文化。

历史虚无主义的沉渣泛起,进一步凸显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正因为形势严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要有一种阵地意识。

如何守护好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南京市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等为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加大了对历史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力度。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成倍增加,有效地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的作用。

整个社会应该形成一个保护、开发、传承爱国主义遗产的良好循环。加大公共投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美化、展品创新、纪念品开发等环节,都要突出教育功能,要让参观者在浸润式的环境中感知感受、认知认同爱国精神。

(摘编自蒋芳《守好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

材料二:

您觉得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什么作用?


你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选)


(资料于网络)

材料三:

在讲好爱国故事这一点上,目前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存在困扰。

“看不懂”“靠自悟”的现象,在一些传统的文物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中普遍存在。有的展览多年不变,有的解说艰涩难懂,有的摆放山寨文物,等等。这样,很难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感知爱国故事、历史文化的魅力。

有的爱国主义教育仅停留在参观旧址、实物和照片及其他文献资料,跟不上时代脚步,缺乏深层次的文化探索,很难有时代感;有的爱国主义教育简单拼凑,打造不出品牌特色。

讲解方式千人一面,讲解员队伍建设问题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一大难点。

(摘编自张璇《警惕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失能”》)

材料四:

目前,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较为滞缓的建设速度不相匹配,已成为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我们应该多方位做好延伸和保障工作,提升爱国故事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一方面要加大免费开放的力度,突显其教育价值,并保障经费的投入与使用切实到位,实现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自2008年起,国家要求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记者了解到,免费开放补助经费多年没有增加,而场馆陈展及建设现代化水平高,对科技手段、现代化设备设施依赖程度深,导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金吃紧。

另一方面要丰富基地构成类型,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要使爱国主义教育真正深入人心,就要融入到人们生活中去。文物博物类、革命历史纪念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传统基地构成模式,还可增加风景旅游区类、科学技术观念教育类、劳动实践体验类基地,尤其应该多建设一些改革开放成果教育类基地,如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科研基地,让大家感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摘编自滕军伟《讲好爱国故事,发力何处》)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有人认为“历史与我何干”,有人诋毁英烈,其实质是历史虚无主义在作祟。对这些人更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B.在守护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方面,南京做得不错,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等都发挥了有效作用。
C.既要加强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又要丰富基地构成类型,只有增加风景旅游区类等基地,这样才可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在环境美化、展品创新、纪念品开发等环节突出了教育功能,那么就能够让参观者感知感受、认知认同爱国精神。
B.他人介绍、学校组织参观、媒体宣传是公众了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主要途径,参观人数越多,基地的影响力可能越大。
C.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普遍存在的“看不懂”“靠自悟”现象,使其很难达到对公众的爱国主义教育目的。
D.材料三指出了我国目前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存在的诸多问题,材料四则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小题3】当前,应当怎样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互联网+"固然全面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互联网文化消费异军突起,但由此引发的狂热消费,特别是过度娱乐化现象,也同样值得警惕。

在传统文化产业中,文化消费一直扮演着“软消费"的角色,其弊端是,不仅大众的消费欲难以释放,而且消费也难与生产环节形成有效的互动。但在互联网时代,这一情形得以改变,消费者既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参与到产品的设计、生产、传播等诸环节,生产者也可以精准把握到消费者的“痛点",进而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在这种双向互赢价值链驱动下,互联网文化消费近年来出现“井喷",消费的潜力开始得到极大释放。特别是在“80后"“ 90后''群体 中,互联网文化消费俨然已成为一种日常行为。

随之而来,互联网文化消费也对传统理性、节制的消费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它依托强烈的浸入感、消遣性与便捷性,劝诱人们尽情消费、享受消费,鼓吹“消费的增长就是幸福的增长”,在这里,物欲的满足不是首要目的,重要的是时刻在线及刷屏过程中那令人陶醉的快感,越是消费便越让人“欲罢不能”。很多人警觉地发现,使用短视频等互联网产品本来是要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消遣,结果却发现自己的时间越切越碎,本来是要消费文化,实际却被文化“消费"。

互联网文化消费强调娱乐作为文化消费的首要性。在一些人看来,互联网应成为人们在饱受现实世界束缚、压抑之外的另一个轻松、自由与愉快的新世界。于是,个性、接地气、时尚、新 潮、更酷、有范等开始成为互联网文化产业形象塑造中的关键元素,表情包、弹幕、微视频、直播等众多新的娱乐形式扑面而来。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没有太多的阶层、性别、收入、学历等现实条件的制约,只要有网络和手机或电脑,就可以随自己的审美趣味进行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娱乐作为一种现代文化消费产业链的组构元素早就成为互联网文化企业发 展的共识性理念。在网络购物、网络社交、网络教育等培养下的新一代消费群体,逐渐淡化“代际''符号,通过拼贴、挪用主流文本和商业话语中的符号,用戏谑、恶搞等方式塑造娱乐的狂欢盛宴,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而恰恰是看到了新一代消费群体的这一转变,商业资本才瞄准文化市场,将此作为一种吸引消费者的噱头,继续进行“商业收编通过感官沉浸、交互式参与、情感体 验等方式,娱乐开始与资本紧密结合,互联网文化消费的娱乐狂欢似乎已不可避免。

互联网文化消费的娱乐化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大众文化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对文化产业的 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过度娱乐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因此亟需重构互 联网文化消费新生态。

(摘编自柴冬冬《重构互联网文化消费新生态》)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文化消费异军突起,得益于消费和生产环节的有效连通,更好地满足了消费需求。
B.互联网的浸入感、消遣性与便捷性,已让今天大多数文化消费者丧失理性,沉迷消费。
C.互联网文化消费不再受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没有“代际”差异,是个性化的审美消费。
D.受“80后”“90后”等群体消费习惯的影响,娱乐成为了互联网文化消费的终极目标。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针对互联网文化消费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B.在与传统文化消费的对比论证中,文章全面地分析了互联网文化消费的弊端。
C.文章用人们的消费感受来论述当前互联网消费带来的新问题,增强了说服力。
D.四、五两段针对互联网文化消费娱乐化这一问题展开论述,侧重点各不相同。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激活了传统的文化产业,是时代进步的标志,应该合理利用,积极促进。
B.解决互联网文化消费狂热和过度娱乐化的问题,需要消费者有理性有节制地参与。
C.过分的商业化造成了当前互联网文化消费的各种乱象,因此应限制商业资本进入。
D.促进互联网文化消费积极而健康的发展,消费者、企业和政府部门都责无旁贷。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4月25日发布消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日前通过了工艺验收。

专家组经过听取报告和现场考察,认为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按期全面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所有性能指标达到验收要求,其中灵敏度(L波段)和指向精度两项关键技术指标优于验收指标。望远镜系统整体性能稳定可靠,已在调试阶段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学数据,取得了阶段性科学成果。专家组同时对FAST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成果进行了鉴定,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FAST在结构工程及力学、大尺度工业测量、接收机系统研制等多个领域的五项相关技术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显著提高了我国相关领域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专家组一致认定望远镜的灵敏度水平已经显著领先国际上其它望远镜,实现了我国射电天文望远镜由追赶到领先的跨越,对促进我国在相关学科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FAST已经开始利用试开放的形式向国内天文学家开放观测时间。FAST试开放观测意义重大,是FAST进入正常运行及全面开放的必要阶段。在此过程中,运行团队可以进一步了解科学家的需求,也让科学家熟悉望远镜的性能。

(摘编自丁佳《FAST通过工艺验收 向国内天文学家试开放》,科2019年4月25日)

材料二:

2016年9月,FAST竣工后即进入试运行、试调试阶段。2017年10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晒出了FAST的首张成绩单。研究员李菂在这次发布会上介绍,FAST调试进展超过预期,探测到数十颗优质脉冲星候选体,有两颗通过国际认证。其中首颗被认证的新脉冲星,是中国望远镜发现的第一颗新脉冲星。

“没有一流的观测设备,拿不到一手的观测数据,相关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就很难产生大的影响。”长期从事脉冲星相关研究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教授徐仁新说。

搜寻和监测射电脉冲星是FAST的核心科学目标。银河系中有大量脉冲星,但由于其信号暗弱,易被人造电磁信号干扰淹没,目前只观测到它们中的一小部分。具有极高灵敏度的FAST望远锐是发现脉冲星的理想设备。由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发产生的脉冲星,因发射周期性脉冲信号而得名。脉冲星的本质是中子星,具有在地面实验室无法实现的极端物理性质,是理想的天体物理实验室。研究脉冲星,有望得到许多重大物理学问题的答案。徐仁新举例道,可以加深我们对于自然界当中引力、强力等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解,并且脉冲星也是探测宇宙极低频引力波的工具。

不只是寻找脉冲星,FAST还将探寻早期宇宙的蛛丝马迹——中性氢云团的辐射。徐仁新介绍,中性氢云团是宇宙中未被引力塌缩成恒星的氢原子气体,通过观测中性氢辐射,能获知星系之间互动的细节,还可能发现早期宇宙中形成的氢原子的分布状态,帮助科学家更精确地描绘出早期宇宙的图景。

(摘编自唐婷《FAST望远镜将正式开放 有望描绘早期宇宙图景》,《科技日报》2019年3月12日)

材料三:

为保障FAST的安全运行,贵州省近日在FAST电磁波宁静区启动遥感监测;遥感监测的范围以FAST射电望远镜台址为圆心,30千米为半径区域,一年四次被告遥感监测,确保FAST支行不受周边电磁环境影响。

据了解,遥感监测可及时掌握FAST宁静区无线电台和电站、通信设备、110千伏以上高压变电站等无线电设施的拆除进程及建设搬迁情况,为FAST的安全运行提供大数据支撑。

有“中国天眼”之称的FAST对周边电磁波环境要求极高,为确保“中国天眼”的宁静,贵州省专门制定了《贵州省500O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电磁宁静区保护办法》,规定以射电望远镜台址为圆心,半径5公里区域内,严禁设置、使用无线电台,严禁建设产生辐射电磁波的设施;在半径5到30公里区域内,经论证对射电望远镜正常运行构成干扰的设施不得建设。

(摘编自李平《贵州在FAST电磁波宁静区启动遥感监测》,《中国科学报》2018年11月27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如期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FAST所有性能指标均达到验收要求,系统整体性能稳定可靠,调试阶段即取得阶段性科学成果。
B.正是由于FAST的应用,结构工程及力学、大尺度工业测量、接收机系统研制等多个领域的五项相关技术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C.FAST已探测到数十颗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首颗被国际认证的新脉冲记的发现。更是结束了中国望远镜从未发现新脉冲星的历史。
D.贵州省在FAST电磁波宁静区启动固定范围和固定频次的遥感监测,为FAST安全运行提供大数据支撑,以确保其运行不受周边电磁环境的影响。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FAST要正常运行及全面开放,须经过试开放观测阶段。此过程可以达到两个目的,即运行团队进一步了解靠科学家的需求,科学家熟悉望远镜的性能。
B.脉冲星是理想的天体物理实验室,研究脉冲星,可以加深人类对自然界力的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解,还可以成帮助我们探测宇宙极低频引力波。
C.银河系中大量发射周期性脉冲信号的脉冲星,因其信号暗弱易被人造电磁信号干扰淹没,如不借助灵敏度极高的FAST,就无法观观测到它们。
D.FAST对周边电磁波环境要求极高,所以贵州省规定,以射电望远镜台址为圆心的一定区域内,严禁建设对射电望远镜正常运行构成干扰的设施。
【小题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建设FAST的重要意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东坡肉
季明
四十多岁的老楚,是炊事班的头儿。
这老楚,可不简单,曾见过大世面,曾是南京著名酒楼——品世阁的掌勺大厨。
鬼子攻南京,一发炮弹,品世阁就变成了瓦砾。同时,也有炮弹飞到老楚家中,妻儿老小连同家产,一起消失在战火里。老楚逃了出来,手里掂着一把菜刀。这把菜刀,跟随他多年,切鱼剁肉,血腥味浓,但那一刻,老楚迫切希望这刀,能沾染上鬼子的血,然而,炮火连天,遍地都是逃难的人群、溃败的军队,老楚不知道去哪里找小鬼子拼命。
于是,老楚投了36师。
老楚年纪大,又当过厨师,被分到炊事班。老楚也很乐意,他觉得,凭自己的手艺,让兵们吃饱吃好,上战场跟鬼子拼命时,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也算是报仇。
等到了炊事班,老楚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士兵们吃的,无非是稀饭馒头就咸菜,好的时候,也只是青菜豆腐一锅烩,多加勺油而已。只有在大战前夕,部队才买几头猪,杀倒,改善生活。
兵们称之为——吃断头饭。
过去,猪杀了,剁碎,兑上萝卜,放进大锅里一炖,完事儿。但老楚一来,就不同了,他使出看家本领,煎炒烹炸焖煮炖,变着花样做,当菜一样样端上桌,兵们的眼睛都直了。
老楚做的菜,不仅好看,更好吃。
兵们吃得狼吞虎咽,个个脑袋上腾起一片汗雾。
兵们说,吃了老楚做的菜,脑袋掉了,也值!
这时候,忙活罢的老楚,在旁边坐下来,掏出旱烟袋,抽烟。过去,大厨老楚,是抽纸烟的人,但现在不行了,只能抽旱烟。
老楚坐在那里,眯缝起眼,静静地吧嗒着烟袋锅儿,透过迷迷蒙蒙的烟雾,看着兵们吃得欢天喜地、心满意足的样子,突然想起自己在品世阁,为达官贵人做的那些丰盛而奢华的宴席,倏地很心酸。
兵们吃高兴了,就问:老楚,你最拿手的菜是啥?
老楚说,东坡肉。
东坡肉,是老楚的招牌菜,地道而正宗,在品世阁时,客人们每席必点。
兵们不解:东坡肉?是啥东西?
老楚说,一道名菜,苏东坡创制的。
苏东坡是谁?
老楚怔了―下,才记起这些兵们,大多是文盲,就没再提苏东坡的那些陈芝麻烂谷子,接着说,这道菜,也叫红烧肉,用猪肉炖制而成,最好是五花肉,做好后,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诀窍就是:慢火,少水,多酒。
老楚见过大世面,兵们喜欢听他侃古。
老楚说,据说啊,乾隆爷也好这一口,百吃不厌,因为爱吃这道菜,他还收藏了一个宝贝,是块天然的奇石,酷似东坡肉,镶上黄金底座,摆在案头,随时欣赏和把玩哩。
士兵们咂咂嘴,听得直流口水。乾隆爷,他们知道,连皇帝佬儿都爱吃的菜,肯定是人间极品美味!
兵们无限向往地说,啥时候做道东坡肉,让咱们也尝尝。
老楚苦笑着说,难,这菜,费时费工不说,炊事班也没那些必不可少的作料哇。
兵们就很失望。
武汉会战,36师奉命开到富金山,打阻击战。
战况惨烈,八天之后,—万多人的36师,兵员已不足两千,主阵地丢失。
师长挑选了二百名士兵,组成敢死队准备发动突袭。攻击定在夜间,离天黑,还有大半天时间,师长知道,这些兵上去,九死一生,于是,他决定为敢死队改善生活。
师长找到老楚,说,敢死队的兵,要求吃顿东坡肉,抓紧做。
老楚苦着脸,手一摊,说,师长,啥都没有,咋做?
师长咬咬牙,说,就是日破天,也要找到材料!
师长牵过自己的战马,交给老楚,命他带上几名骑兵,去七十里外的镇上,采购食材,速去速回。
但直到第二天上午,老楚才赶回来。好不容易办齐东西,却碰上了鬼子,那几名骑兵阵亡,老楚绕了很远的道,才赶回驻地。
敢死队,早已在昨夜攻了上去。见到师长,老楚放声大哭,师长哇,我回来晚啦……
师长说,不晚,待敢死队撤下来,就用东坡肉犒劳他们。
老楚赶紧回到炊事班,开做。
将猪肉刮洗干净,切成一寸见方的块,在沸水里煮去血水,然后,在一口大锅里,用竹箅子垫底,铺上葱、姜,再将猪肉块整齐地排在上面,加入冰糖、酱油、黄酒、葱结,盖上盖,密封,旺火烧开,之后,用文火焖酥……
几小时后,大功告成。当二百碗红润油亮的东坡肉摆上桌,老楚眼前一黑,摔倒在地。
人们这才发现,老楚身上,有枪伤。
老楚让人将他扶到一块巨石旁,背倚石壁,坐下,睁大双眼,眺望富金山主峰阵地,那里,枪声正烈,硝烟弥漫。
恍惚间,老楚看见敢死队员们,蜂拥而至,端起东坡肉,狼吞虎咽……
老楚咧开嘴笑了。
时至黄昏,敢死队的兵,却一个也没能下来。
老楚已死去多时,笑意僵在脸上,而双眼,依然圆睁,紧盯着富金山的方向。
残阳如血,映在那一碗碗东坡肉上,天地一片红光。
(2016年第12期《小说月刊》)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具体详细叙写老楚做“东坡肉”这一细节,突出表现了老楚厨艺精湛,同时也有力烘托出老楚当时的“战斗”心理。
B.“老楚做的菜,不仅好看,更好吃”“兵们吃得狼吞虎咽,个个脑袋上腾起一片汗雾。”直接写出了“老楚”作为厨师,手艺精湛。
C.小说整体情节合理紧凑,但老楚带上几名骑兵,去采摘食材,“碰上了鬼子,那几名骑兵阵亡”老楚却无事,安然回来,这一情节安排不太合情理。
D.小说结尾“残阳如血,映在那一碗碗东坡肉上,天地一片红光。”属于景物描写,渲染了老楚牺牲的悲剧气氛。
【小题2】小说的主人公“老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写的是抗日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要表达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战的大主题,却以“东坡肉”为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读小说就是为了读故事?故事与叙事是不同的,叙事才更接近小说的本质。正如托马斯•曼所说,小说家既要通晓现实,也要通晓魔力。故事所描述的是一种现实,而叙事则是一种语言的魔力。应该说,从先锋小说发起叙事革命开始,小说写作就不仅是再现经验、讲述故事,它还是一种形式的建构、语言的创造。写作再也不是简单的“讲故事”了,只有建构起自己的叙事方式的作家,才称得上是一个有创造性的作家。可是,这个经过多年探索所形成的写作难度上的共识,开始被文学界悄悄地遗忘。更多的人,只是躺在现成的叙事成果里享受别人的探索所留下的碎片,或者回到传统的叙事道路上来;故事在重获小说核心地位的同时,叙事革命也面临着停顿。

这种停顿,表明艺术惰性在生长,写作和阅读耐心在日渐丧失。讲述一个有趣而好看的故事,成了多数作家潜在的写作愿望。然而,文学一旦丧失了语言冒险的乐趣,只单纯地去满足读者对趣味的追逐,它还是真正的文学吗?说到底,文学的独特价值,许多时候正是体现在语言的冒险、叙事的探索上;这样往往能开辟出一条回归文学自性的道路。可是,在这样一个喧嚣、躁动的时代,有谁愿意去做那些寂寞的叙事探索?

短篇小说艺术在近年的荒芜,或许可以作为讨论这个问题的另一个旁证。以前的作家,常常将一个长篇的材料写成短篇,现在却恰恰相反。如今,长篇小说盛行,短篇小说则已退到文学的边缘,核心原因还是故事与叙事之间的较量。长篇小说的主题词是故事和冲突,读者对长篇的毛病是容易原谅的,篇幅长了,漏洞难免会有,但只要故事精彩,就能让人记住。对短篇,要求就要严格得多。叶灵凤说,现代的短篇小说“已经不需要一个完美的故事”,写短篇就是要“抓住人生的一个断片,爽快的一刀切下去,将所要显示的清晰地显示出来,不含糊,也不容读者有呼吸的余裕”。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没有生活的丰盈积累,没有在叙事上的用心经营,再好的断片,一些作家也是切割不好的。因此,在这个长篇小说备受推崇的时代,中短篇其实更能见出一个作家的叙事功底和写作耐心。

如今,翻开杂志等出版物,举目所见,艺术、叙事、人性和精神的难度逐渐消失,读者也慢慢习惯了在阅读中享受一种庸常的快乐——这种快乐,就是单一阅读故事而来的快乐。或许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英国文学批评家迈克尔•伍德才有了这样的论断:“小说正在面临危机,而故事开始得到解放。”很多人都会感到奇怪,小说的主要任务不就是讲故事么,为何要将小说与故事对立起来?按照德国文化批评家、哲学家本雅明的说法,小说诞生于“孤独的个人”,而故事的则是生活在社群中、有着可以传达经验的人——故事的旨归是经验和社群,所远离的恰恰是“孤独的个人”。故事并不一定就是小说。但在这个崇尚经验、热衷传递经验的当代社会,故事正日渐取代小说的地位。

(摘编自谢有顺《当代小说的叙事前景》)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描述一种现实,叙事则是一种语言魔力;为了使读者享受到故事带来的阅读乐趣,小说家就要构建自己的叙事方式。
B.尽管如今多数作家力图去讲述一个有趣而好看的故事,但是许多时候,文学的独特价值还是体现在语言的冒险、叙事的探索上。
C.与侧重故事和冲突的长篇小说相比,短篇小说虽然更能见出叙事的功底,但如今在故事和叙事的较量中日显颓势。
D.短篇小说创作要达到叶灵凤所提到的境界,即透过人生的一个断片清晰地显示作家的写作意图,必须在叙事上用心经营。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小说创作需要形式的建构,语言的创造,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作家要建构自己的叙事方式,而不能简单地再现经验、讲述故事。
B.现成的叙事成果、传统的叙述模式助长了作家的艺术惰性,叙事革命面临停顿,文学的独特价值难以显现。
C.当下故事之所以重获小说的核心地位,是因为作家对叙事艺术的追求会增加创作的难度,尽管叙事艺术更能体现小说的本质。
D.在喧嚣躁动的时代,人们迫求单一阅读故事所带来的庸常快乐,缺少了对艺术、叙事、人性和精神的深度思考。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独特价值往往体现在语言的冒险、叙事的探索上,如果单纯地追求故事的有趣和好看,那么小说写作的意义值得怀疑。
B.叙事艺术正经受时代的考验,放弃对它的探索,把故事的趣味和吸引力奉为创作的旨归,必然会引起短篇小说创作的危机。
C.短篇小说的创作要有丰盈的生活积累,要有较强的叙事功底;若断片切割不好,语言若无创造性,就无多少文学价值。
D.小说不一定是故事,小说诞生于“孤独的个人”,故事的旨归是经验和社群,所以小说被故事取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