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明教”只不过是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一个神秘宗教而已。小说结尾暗示说,一个存心不良的明教教徒朱元璋篡夺了明教的领导权,并且最后利用明教的力量赶走了元朝皇帝,建立了明朝。“明教”创建大明帝国?这并不是金庸先生凭空虚构,历史上大明帝国的建立恐怕的确不能排除“明教”的影响。

历史上真实的明教,源于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所创立的摩尼教。在其创立后的1000多年里,从大西洋西岸,横跨整个欧亚大陆,直到我国的东南滨海地域,都曾有过大量的摩尼教徒活动。因为摩尼教宣扬光明,传入中国后,逐渐被称为“明教”,又因为明教的教义很容易诱发教徒们的叛乱,唐朝时明教被明令禁止,甚至连名称也由“摩尼教”讹传为“魔教”。

五代十国以后的很多次民间起义都与明教有关。《水浒传》中,与梁山好汉遥相呼应,后来被宋江剿灭的方腊起义就是其中之一。《岳飞传》中,岳飞也曾经专程从抗金前线上跑回洞庭湖镇压明教的钟相杨么起义。

到了元朝末年,明教的一支白莲教掀起红巾军起义。教主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被拥为“小明王”,建立龙凤政权。朱元璋参加红巾军起义之后,其实也是小明王的部将。当然他从来不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他故意特别尊奉小明王。可是后来小明王在坐船时落水,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掉了。有史家认为,这可能是朱元璋安排的。从此起义军中的明教力量全都归朱元璋所有,在他的指挥下击败其他各路起义军,最后将蒙古统治者赶回了蒙古草原。

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是承继小明王而来。朱元璋手下的将领大都是明教的教徒,因此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自然顺理成章,而且这样还意味着朱元璋就是明王降世,其他人都不具有合法性,社会上再也不应出现其他的明王了,这也有助于稳定人心。当他登上九五至尊之后,便下诏严禁白莲教、明教等教派,并把取缔“左道邪术”写进《明律》,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清朝嘉庆年间还曾经爆发过一场席卷五省,持续九年的白莲教大起义。清王朝损失惨重,消耗的军费相当于当时清政府5年的财政收入,从此,清王朝从所谓“隆盛之世”陷入了武力削弱、财政紧张的困境,迅速跌入没落的深渊。有些学者认为,清朝末年的义和团组织其实也是白莲教的一个支派。可见这个来自波斯的“魔教”对我们的古代历史影响颇为深远。

【小题1】关于“明教”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在结尾处描写了朱元璋篡夺了“明教”的领导权。
B.“明教”创建大明帝国,这并非金庸先生凭空虚构的,历史上,朱元璋立明朝也确实受“明教”的影响。
C.真实的明教,是波斯人创立的摩尼教在其后1000多年间传入中国后改名而成的。
D.摩尼教宣扬光明,传入中国后,因很容易诱发教徒们的叛乱,在唐朝后被明令禁止,甚至连名称也由“摩尼教”讹传为“魔教”。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源于公元3世纪中叶的摩尼教,其教徒在大西洋西岸,欧亚大陆地区,我国的东南滨海地域都有分布。
B.五代十国以后的多次民间起义都与明教有关,在一些作品中记载,宋江和岳飞都曾和与明教有关的起义力量交战过。
C.由于朱元璋从来不是一个虔诚的教徒,所以他将义军中的明教力量全都归己所有,并利用其消灭了蒙古统治者。
D.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手下的将领大多数都是明教的教徒。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一般的中国人来说,对“明教”的了解并不多,只是在一些武侠作品中得以接触,不过,在这些“肤浅”的文字里也可能真的得到一些历史的真相。
B.如果明教的教义不诱发教徒们叛乱,那么各朝的统治者不会耗费巨额的财政收入来剿灭他。
C.朱元璋下诏严禁白莲教、明教等教派,并把取缔“左道邪术”写进《明律》,有利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力量。
D.这个来自波斯人的摩尼教,即人们称之为“明教”抑或“魔教”的教派对我们的古代历史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11 03:28: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多余一句话
秋林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
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睛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
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 ,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
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可大爷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
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 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可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 ”还没说呢。“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狐狸精似的!”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
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锅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声音很快平息下来,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瓜,和她计较什么呢?”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以对话为主,也存少许议论,中间穿插人物外貌、神情、动作 等描写,突出了不同人物的身份特点。
B.小说中的人物基本上前一句是好话,后一句却让人反感,这说明人们既有讲理的一面,也有修养缺失的一面。
C.小说开头“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能够表现出乘坐公交车时乘客无 聊的心态,为下面的争吵埋下了伏笔。
D.“我”本是旁观者,而在结尾的时候也成为事件的参与者,读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 情理之中;既幽默有趣,又引人深思。
【小题2】从小说中看,你觉得造成“多余一句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小题3】情节中每当事情要解决时却被“多余一句话”所打破,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轴心时代”的概念是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在《历史的起源及目标》一书中提出的,指公元前8至2世纪这六百年间,印度、中国、古希腊、伊朗和以色列地区不约而同出现了一大批伟大的哲学家或宗教家,由他们提出或在其手中成形的思想观念,奠定了各大文明之后两千多年的走势。按照这一论说,“轴心时代”思维方式一直在深刻影响我们,或者说我们的精神生命一直为其所塑造。。
这种论说虽提供了学术话语上的一些便利,却不乏局限性和束缚性。因为它很可能遮蔽或淡化了“轴心时代”之前人类文明的漫长发展。例如埃及文明崛起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3500 年,两河流域文明大约也在同一时期兴起。不仅有大量文献,而且有大量的出土文物和遗址,来证明这两个文明的存在和演进以及当时文化之高度发达。中国文明的诞生相对较晚,但也早在公元前8 世纪之前就相当发达了。夏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至11世纪黄河中下游一带存在过的商,有大量青铜器传了下来,也有不少相关文献流传至今; 公元前11到公元前8 世纪之间的周是更伟大的一个历史发展阶段。
历史上的“西方”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并非现在欧洲和北美等地所能涵盖。现代西方文明有两个源头,即古希腊和希伯来文明,都属于“轴心期”文明。但西方文明最终的起源还可往前追溯到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这两个文明都是希腊和希伯来文明的祖先。
古希腊和希伯来文明均非原生文明,而是因毗邻埃及和两河流域这两个原生文明,利用其技术、理念成果崛起的后发或次生的文明。众所周知,亚非大陆产生了四大原生文明,即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黄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四大文明”有一个共同特点,都诞生于大河流域的大平原或水网密布的大河中下游及三角洲地区,而非诞生在希腊或巴勒斯坦那样的千旱、贫瘠且交通不便的土地上。
古希腊曾是一片荒蛮之地,只是在大量引进东方元素,在宗教、哲学、文学、艺术和技术等方面发生“东方化革命”以后,才发展壮大起来。同样的,希伯来人的先祖在两河流域学到了很多东西,《圣经》中的创世纪、大洪水、诺亚方舟等故事便是最明显的例子。再后来,游牧的希伯来人又客居埃及几百年,学会了农业和定居。
完全可以说,没有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便没有古希腊和希伯来文明; 同样地,中国文明在“轴心时代”之前,已有夏商周的丰厚积累。我们不能因为一个时兴的学术概念,便有意无意夸大其重要性。那几百年里产生了老子、孔子、佛陀、以色列先知和希腊哲学学家,的确非常重要,但之前的文明历程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同样居功至伟。“轴心时代”概念的确给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话题,但我们不能受其束缚,跟在西方学者后面亦步亦趋,过分夸大“轴心时代”的重要性,仿佛之前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
(阮炜《如何看待“轴心时代”? 》,有刪改)
【小题1】下列对“轴心时代”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轴心时代”是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在他的论著《历史的起源及目标》中提出的一个学术概念。
B.“轴心时代”是指公元前8 至2世纪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其间世界四大文明都涌现了许多杰出人物。
C.在“轴心时代”,先后诞生了一大批伟大的哲学家或宗教家,包括老子、孔子、佛陀、以色列先知和希腊哲学家。
D.“轴心时代”学说认为,“轴心时代”的思维方式影响十分深远,我们的精神生命一直为其所塑造。
【小题2】下列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世界四大文明是指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和古印度文明,它们无一例外地都是原生文明。
B.大量文献、出土文物和遗址可以证明,远在“轴心时代”之前的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就已高度发达。
C.中国文明的“轴心时代”出现较晚,但在“轴心时代”之前,夏商周时代就已经有了相当丰厚的文明积累。
D.古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都属于“轴心期”文明,它们是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后发或次生的文明。
【小题3】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河流对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尼罗河、两河、黄河和印度河是世界四大文明的母亲河。
B.古希腊曾经发生过“东方化革命”,在宗教、哲学、文学等方面大量引进两河、中国、印度等东方文明的元素。
C.《圣经》中的创世纪、大洪水等故事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它们可以证明两河流域文明是希伯来文明的源头之一。
D.“轴心时代”的重要性被过分夸大,导致此前人类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被这一时兴的概念人为地遮蔽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5月3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发布会上,寒武纪科技公司宣布:等效理论峰值达到每秒166.4万亿次、峰值功耗不超过110瓦的中国第一款云端智能芯片CambriconMLUIOO诞生。

这种云端芯片可以支持各类深度学习和经典机器学习算法,充分满足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经典数据挖掘等领域在复杂场景下的云端智能处理需求。

寒武纪目前拥有终端智能处理器IP和云端智能芯片两条产品线。2016年推出的寒武纪IA处理器是国际首款商用终端智能处理器,现在推出的MLUIOO芯片是中国第一款云端智能芯片。因而,寒武纪就成为中国第一家(也是世界上少数几家)能够同时拥有终端和云端智能处理器产品的商业公司。

(摘编自李大庆《“中国芯”站上云端》)

材料二:

与国外领先水平相比相差十余年甚至更多,在追赶巨头时遭遇生态壁垒等诸多阻碍的传统芯片行业,初创型AI芯片企业显然并无这样“输在起跑线”的压力。不少声音认为,AI芯片领域蕴藏着“中国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新老”国产芯片势力迥异的境况,与前者提早开始生态布局不无关系。寒武纪透露,其芯片研制从核心指令集、架构到软件生态,都建立在自有知识产权基础上。在去年寒武纪首次公开亮相的发布会上,除了介绍自身的芯片产品,寒武纪花了很长时间介绍一长串的合作企业。“我们不光是卖芯片,还会把基于我们指令集、开发库、编译库的一整套解决方案交给用户。”地平线副总裁贾志鹏说。

人工智能产业对大数据的渴求也给中国初创企业创造了机会。曾在老牌半导体企业工作十余年的地平线副总裁张永谦认为,国外无论是算法公司还是芯片公司,都很难获得中国的大数据,市场、数据、应用场景都扎根在中国本土。以自动驾驶为例,国外与中国的路况差异极大,这意味着需要进行大量数据训练、深度学习的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巨头并无优势。“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本土企业显然更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资本争相投入的领域之外,我国在芯片设计、制造领域还存在不少盲点、弱点区域。例如,由于金融IC芯片认证等问题,我国国内银行IC卡芯片基本上被NXP等国外芯片厂垄断;芯片设计领域迎来华为、阿里等巨头争相重金布局,但芯片设计软件等基础工具仍然被美国垄断。

(摘编自孙奇茹《人工智能芯片的中国机会》)

材料三:

什么叫体系质量?为什么必须重视体系质量?艾丰举两个例子来予以阐述。第一个例子是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劣质奶粉把孩子们害苦了,也把中国的乳品企业害苦了。问题出在哪里?有人认为,不就是石家庄三鹿奶粉厂的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嘛。但艾丰认为,根子还是出在体系质量上。因为,当时的中国乳业还没有形成整个产业链的完整的体系质量,所以,奶源一出问题,后面肯定出问题。三鹿出了问题,别的企业同样也会出问题。因此认为,这是中国乳业普遍的问题,属于体系质量问题。而现在,为什么中国奶粉成了国人最放心的产品之一,也是因为体系质量上去了。

针对近日的中美贸易战及“中兴事件”等,艾丰运用体系质量理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说,美国商务部以中兴公司违规为由,停止向中兴供应芯片,可谓厉害之举。中兴高端芯片几乎全靠进口,“美国一掐,你咋办?这是什么问题?我看还是体系质量存在问题。上游原材料,高端芯片,全捏在别人手里,这不就是体系问题吗?怎么办?自己干!”艾丰认为,反过来想,也算好事,也许这么一逼,还真把中国高端芯片给逼出来了呢。他建议一定要着力从体系质量建设入手,以开放合作的心态,艰苦奋斗,实实在在地把国产高端芯片产业做起来!

(摘编自段曙东《从体系质量建设入手发展高端芯片产业》)

【小题1】下列对我国智能芯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第一款云端智能芯片等效理论峰值达到每秒166.4万亿次,并且其峰值功耗不超过110瓦。
B.Cambricon MLUIOO支持各类深度学习和经典机器学习算法,可满足很多领域在复杂场景下的云端智能处理需求。
C.推出云端智能芯片后,寒武纪成为中国第一家能够同时拥有终端和云端智能处理器产品的商业公司。
D.我国在芯片设计、制造领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我国企业的IC卡芯片都被国外芯片厂垄断。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武纪推出的MLUIOO芯片,其研制从核心指令集、架构到软件生态,都建立在白有知识产权基础之上。
B.寒武纪拥有终端智能处理器IP产品,其中2016年推出的IA处理器是国际首款商用终端智能处理器。
C.在国际上的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方面,中国企业比外国企业更有优势,因为中国企业更方便进行大量数据训练和深度学习。
D.艾丰认为,以前中国奶粉业体系质量上存在问题,当时三鹿奶粉存在的问题也是中国乳业普遍的问题。
【小题3】为什么说中国企业在AI芯片领域有弯道超车的好机会?怎样才能使我国的高端芯片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保护非遗,最根本的是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一个非遗项目是否得到有效保护,可以主要从以下六点加以判断:实践活动是否持续并富有活力;基本实践方式,如手工技艺之于某些传统工艺项目,是否得到保持;基本文化内涵是否得到尊重;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是否得到弘扬;相关社区、群体和传承人的保护、传承及再创造权利是否得到尊重;传承人群是否得到保持乃至扩大。

非遗保护工作有一个重要理念:见人见物见生活。中国剪纸技艺列入非遗代表作名录,不是因为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剪纸图案,而是因为剪纸深深融入了中国老百姓的社会生活和情感表达,成为很多地方社区和民众生活的部分。厘清了这一点,就不难把握非遗保护的对象,以及政府在剪纸项目保护中的角色定位,即保护和培育这种大众文化生态,支持开展剪纸活动的习俗和社会实践,让剪纸传统及其技艺在当代生活中得到延续和发展。至于是沿用过去的图样,还是创作新的题材,是传承人或爱好者在公序良俗规范下的文化表达权利。

(摘自项兆伦《用大历史观看非遗》)

材料二:

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少数民族非遗名录的统计情况

图1:少数民族非遗类型

图2:少数民族非遗分布情况

(改编自肖远平、王伟杰《中国少数民族非遗名录及传承人统计分析》)

材料三:

非遗保护传承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自下而上”的。我国137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大多是先辈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对忧乐,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非遗虽然被称为“遗产”,但又不像别的已经“固化”的遗产,它是仍然存活在我们当代生活中的传统,也许已经老迈,却不是朽木;也许已见式微,却从未消亡。非遗保护传承的另一条线索是“自上而下”的。随着对非遗的重视,国家的政策、财政的资金为非遗的保护、传播,传承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和支持。

除了政府的引导,还需要更多的力量加入进来。我国的春节、泼水节,以及西方的圣诞节之所以风行,就在于产业的力量,让商家广泛参与。圣诞树和圣诞老人的形象符号,圣诞歌和圣诞礼物的仪式营造,都成为商家“圣诞大餐”的内容,既调动起人们参与的兴趣,也让商家赚得盆满钵满。

在互联网时代,非遗也要与时俱进,用好网路传播工具,让“传播”与“传承”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活态存在的生命力。首先,互联网可以为民间工艺提供广泛的销售平台。互联网的链接功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销售平台的建立——使消费者、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实现无时空障碍的沟通。其次,民间工艺线上推广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线下体验机会。再次,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心态也随之发生改变,个性化消费需求显著提高。互联网时代,商家可以利用消费数据的积累分析出商品的市场反响情况,对不同的消费者有的放矢,实现更精准的营销策略。

(摘自杨文博《民间工艺如何与互联网结合》张玉玲《活态传承需全民参与》)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遗项目的有效保护,有具体而明确的评判标准,其中包括实践活动,基本实践方式、传承人群等方面。
B.保护非遗必须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融入民众的社会生活和情感表达,顺应时代不断创新题材。
C.材料二图1显示,我国少数民族非遗名录中,国家级非遗的项目类别呈现形式多样、数量不一的特点。
D.互联网时代,做好非遗保护需要更多的力量加入,非遗项目本身也要与时俱进,利用好网络传播工具。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厘清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理念,有利于把握非遗保护的对象,以及政府在非遗项目保护中的角色定位。
B.国家级少数民族非遗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地区,与这些地区少数民族集中居住有着密切的关系。
C.非遗保护传承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线索,二者平行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D.有些传统节日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性的节日,完全得益于产业的力量,最终达成双赢的良好效果。
【小题3】互联网时代,政府应当如何做好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土地的密码

①一块土地在那儿,它不因主人的改变而改变了自己的成色。春种秋收,老了一代又一代人,四季轮回中,它依旧认真地供种子萌芽、生长,让庄稼结出一茬又一茬的果实。

②一片泥土被利器撕裂时,意味着又一场播种开始了。耕牛拉着木犁不停地奔走,大地被犁铧一梗一梗地翻起,阳光像母亲温暖的手掌,抚摸着大地被弄伤的肌肤,把和煦的晨风吹拂在伤口上,让鸟儿为大地的阵痛歌唱。

③敬畏生命般我敬畏所有的土地。家里曾有一份地契,早已发黄变朽,是从前我们家购买土地的契据。买的这块土地是板结的褐土,属于三类田,可就是这么一个被村民称为“鸭子屎”的土地,竟在地契上堂皇地写上了一级黄土。是卖地人的瞒骗,还是父亲的疏忽?要么是卖家与证人合伙欺骗父亲?后来我听母亲说,从前买卖土地都是这么写,不管是一级地二级地还是三级烂田,一律写成一级黄土,一是为了将来传给子孙时,显得上辈人有面子,家业殷实;二是为将来出卖土地留下好处,遇到不懂土地的,能多卖几个钱。听了母亲的话我哭笑不得。

④从此,再到这块田里收种,心里便生出许多不舒服的感觉。村里曾有几户人家放弃了在这里种粮食,只培育花椒树和杨树苗,收歉随天罢了。有一年,我在这里栽种了黄烟,没想到烤出的烟叶全是二级以上的金黄色的叶片,因为黄烟不喜大肥大水,越是旱田薄地长出的叶子才水分少、色发黄。这一年收获颇丰,让全村人羡慕眼红。我想,父辈们根本没必要装成财大气粗的模样哄骗后人,那究竟不是点石成金的幻术。说到底,他们还是没有读懂土地。

⑤土地就像一本厚厚的书,神秘而又充满力量。村里最懂得土地的要数郭其文,“种地首先要学会养地”,这是他经常挂在嘴上的话。每到冬季,河里的水下去了,郭其文就带着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到河里挖河泥。稀薄的河泥被他们一筐筐抬到岸上,散发出一种烂鱼糟虾的腥臭。大约半个冬天的时间,别人不是打牌喝酒,就是赶集听戏,郭其文一家人就在河里抬河泥。直到河里完全结了冰,他们才结束。

⑥郭其文家翻地从来不像其他人家那样使用耕牛,他认为只有让人的汗水掺进泥土里,庄稼才会长得茁壮。他经常说,种地不能图省事,没有汗水的土地还叫土地?春天刚到,郭其文就让家人用铁锨把土地翻起来。铲起来的泥土也不敲碎,就一锨一锨地排在那里,远看非常壮观,像张着翅膀就要起飞的大雁。然后,他们就把铲碎的河泥撒在翻起的土地上。直到大地回暖,那些泥土被春阳晒酥了,这时他们全家上阵,如同船夫背起纤绳,拉起一个大耙,从这头拉到那头,几个来回,把整个土地耙平了。整平的土地喧乎乎的,像发面馒头。他们这才开始整畦播种。村里人常谈论此事,怎么种个地就像伺候老娘一样,你再有功夫,还能种出金子来?奇怪地是,他家的地不光庄稼长得好,连野草也比别人家的壮实。他们家养了一群山羊,就用这草当饲料,个个膘肥体壮。结果就是郭其文家成为村里最殷实的人家。

⑦泥土所富有的力量,令长年陪伴它的人也常常始料不及,还会让能量在最需要的时候爆发,给无奈的生活以希冀。一位傍山而居的农夫,在一场洪水中毁掉了所有的土地,他望着满坡砾石伤心欲绝。这时,他看见了一株长在石缝中的高粱,它像一位执着的精灵,挺立在山洪肆虐的山野中,碧绿的叶片伸展着,仿佛要拥抱整个世界。老农被这株高粱惊呆了,多少年来,他耕种的一直是坦荡如砥的大田,对石缝里那么一点点可怜的泥土从来不屑一顾,更不会在那里下一粒种子。然而,偏偏就是这株在石缝中无意长出的高粱,给了农夫以昭示,他快乐地把一把把种子在空中高高地扬起,像挥写着一个个祈盼,让种子从空中落下的一瞬间,在砾石上跳跃着,到石缝中去寻找接纳它们的泥土。几天后,那些石缝中星星点点的泥土在砾石滩上捧出了绿油油的庄稼。要知道,庄稼是泥土最诚实的子民,从不敢辜负大地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只要有生的希望,就无所畏惧地生长,这也是泥土赋予庄稼的品格。

⑧当农夫在秋天收获成熟的高粱时,他用嶙峋的手指从石缝中抠出一捧泥土,孩子般地哭了。他双膝跪在砾石上,虔诚地给那些泥土磕了响头,说自己种了一辈子的地,却从没想到过泥土,总是认为种瓜结瓜种豆结豆,那是泥土应该做的,更看不起那些藏在石缝中东一碟子西一碗的泥土了,总认为那是派不上用场、上不了台面的杂碎。他现在明白了,一捧泥土与一片广袤的泥土一样的伟大啊!

⑨一位住在城里的老人,多年远离泥土,但他深知泥土的力量。退休后,他每天带着工具到马路上、楼道里收集通过多种渠道带进来的泥土。他把这些泥土装到花盆里,种上各种花草。他的做法渐渐被这个城市的人所知,于是,人们悄然形成了一股收集泥土热。当那些泥土在这个城市的阳台上、花圃里安家落户,由这些泥土供养的红花绿草就装点了整个城市,使大街小巷流溢着由泥土升华出的芳香。这些乘着风儿或沾附在行人、车辆上走进城市的泥土,莫非也像浪迹天涯的游子一样寻找自己的梦想?抑或如一位乡下老母亲想念城里的儿女,用这种方式来探望?

⑩一捧泥土能长出五谷,同样也可收获花香。有人把土地比喻为庄稼人的命根子,我不喜欢这个说法,应该说“泥土是人类的命根子”!没有谁能说得清泥土里蕴藏着的力量,如果一个人舍得花时间用心去理解土地的意义,并深深地热爱土地,那么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取材于孙成凤的同名散文)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不因主人的改变而改变了自己的成色 成色:土地原有的特点
B.那些泥土被春阳晒酥了    晒酥:晒得松而易碎
C.他用嶙峋的手指从石缝中抠出一捧泥土 嶙峋:坚硬并且强壮
D.上不了台面的杂碎 杂碎:不受重视的泥土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类田在地契上被写成一级田,买卖双方心照不宣,既为面子好看,又为今后出手方便。
B.“像张着翅膀就要起飞的大雁”既写出土地形状,还暗示其蕴蓄能量,为丰收做了铺垫。
C.村里的人感慨郭其文一家种地就像伺候老娘一样尽心尽力,觉得自己对待土地也应如此。
D.受长在石缝中高粱的启发,老农在砾石满地的地方播下种子,收获了粮食,度过了荒年。
【小题3】第②段描写大地的语言十分富有感染力,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赏析。
【小题4】第⑨段写人们收集泥土种花有何意蕴?请简要分析。
【小题5】本文题为“土地的密码”,文中通过多个事件揭示了它丰富的内涵。这些密码不仅体现在土地上,也体现在我们生活中。请解读文中的一条,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体会。要求:写出对密码的理解及在现实生活获得的体验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