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各人有各人的境界,没有两个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人所有的境界,由低到高可以分为 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看见一棵树,但不知道那就是树,今天看见一棵树,明天又看见一棵树,看到一千天, 他才知道那就是树。此时,“树”并不是第一千零一棵树,而是树的概念。如果他进一步了解到 什么是概念,而又自觉其了解,他的精神境界就开始进入概念世界了。有概念而且自觉其有概 念,是人之所以高于其他动物者。一只猫,它知道饿了就吃,累了就睡,看见可怕的东西就跑。 人就不然了。人不但有概念,而且自觉其有概念。

金岳霖曾说“哲学是概念的游戏”,他用了一个似乎自我解嘲的词。人们或许以为这句话 是一个戏论,这是因为他没有把这句话同人的精神境界联系起来。一个人所有的概念就是他的 精神境界;一个人所有的概念的高低,就分别出他的精神境界的高低。例如一个人没有宇宙这 个概念,他就根本不可能有“天地境界”。

明代杨椒山就义时曾作二诗,一曰:“浩气反太虚,丹心照千古。平生未了事,留与后人 补。”二曰:“天王自圣明,制作高千古。平生未报恩,留作忠魂补。”一般看来,两首诗是同等地 位,但其实迥然不同。第一首是就人与宇宙关系而言,是为天地境界中的话。第二首就君臣关 系而言,是为道德境界中的话。

又如张巡、颜果卿死于王事,其行为本是道德行为,人也在道德境界。但正如文天祥《正气 歌》所说,“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此等行为意义又不同,虽本是道德行为,但《正气歌》以之 与“天地有正气”连接起来,则是从天地境界的观点看这些行为,又不止是道德行为了。这些分 别,以前儒家的人似未看清楚。

这里就牵涉到宋明理学中,理学和心学长期争执的一个问题:在修养功夫中“理”的地位。

程颢说:“学者需要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 须穷索。”一方面“浑然与物同体”,这是直觉。一方面又需要“识得此理”,此理是个概念。直觉 所得,须用概念固定,这是概念在哲学中的作用。由此可见,概念在哲学中不可少。没有受益于哲学的人,当然也有他的精神境界,那就是自然境界。

中国传统哲学所说的圣贤,都指人的精神境界而言。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一个人如果 真正了解什么是概念,他就像一个长期被监禁在洞穴中的人,一旦被释放出来,忽然看见天地广 大,日月光明。这个人就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可以当“理想国”的王,所谓“哲学王”。“哲学 王”类似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圣王”。他们所行之道,称为“内圣外王之道”。 

——(摘选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一棵树”到“树”这个概念的认知过程,必然会带来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
B.“哲学是概念的游戏”被理解为一种自我解嘲,是因金岳霖不会从境界角度看概念。
C.如果一个人有了天地宇宙这个概念,那么他就可能达到高层次的“天地境界”。
D.—个真正的哲学家可以当理想国的“王”,这和“哲学王”的“王”意思一致。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用人认识树的过程形象阐释了人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即形成概念的过程。
B.第四段举杨椒山作诗例,印证了前文概念的高低可以分别出精神境界高低的观点。
C.文章批评理学心学之争并引用程颖语,意在强调概念的形成在哲学中的重要意义。
D.柏拉图所谓“哲学王”和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圣王”,都为精神境界极高的人物。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椒山就义时所作二诗表明,一个人是可以存在于两种不同的境界当中的。
B.若没有文天祥的《正气歌》,张巡、颜杲卿的行为只能是道德行为,体现道德境界。
C.如果一个人不了解哲学,缺乏概念,那么他的精神境界一般停留在自然境界。
D.根据文意,精神境界的达成应该经历“直觉经验一概念固定一哲学思考”的过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13 06:43: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6分)
日前,亚太动漫协会秘书长王六一在评价“《喜羊羊》导演对话《功夫熊猫》导演”活动时说:“‘对话'不对等。‘喜羊羊’对‘功夫熊猫’,为时尚早。”
《功夫熊猫》走的是高投资、高回报、服务全球成熟的高端受众的国际化路线,《喜羊羊》则是以低成本、简单创意、并不十分精致的制作、本土化市场为前提。在这样的背景下,《功夫熊猫》的成功是成熟的美国动漫产业无数成功案例中的一个,而《喜羊羊》的成功则是不成熟的中国动漫产业碰巧遇到的一个成熟的案例。王六一认为:“一个必然,一个偶然,两者的产业落差或者反差是巨大的。这个巨大的空间,从消极的意义上看,是中国动漫产业的市场缺陷;从积
极的意义上看,其实就是中国动漫的机遇。”
饱含中国元素的《变形金刚2》再次印证了这个惨淡的事实。6月28日,该片全球同步上
映5天,在中国市场卷走上亿票房,全球票房逼近4亿元。
近年来,中国动漫发展势头迅猛,动画片年产量超过13万分钟,动画电影年产量达到16
部,网络动漫年产量3000—5000部。然而,年逾八旬的中国动漫却正体味着不小的尴尬。不
久前发布的《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19
个来自海外,本土动漫形象只有“孙悟空”名列其中。在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
本、韩国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原创动漫的比例仅有11%。中国动漫作品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原创形象,已成为制约动漫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原因很简单,中国动漫产业还没有成熟的市场机制,还存在着急功近利的产业缺陷,投资商投入资金后,总是希望很快就能收回成本,但一部优秀动画片的制作周期一般需要4一5年时间,中国的投资商往往不愿意承受如此大的风险。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以及风险系数的高估,直接导致国内动画产业供血不足,难以产生优秀的作品。
(节选自《十问中国动漫》,《人民日报》2009年7月3日)
【小题1】揣摩前两段中王六一说的话,下列不符合他想表达的意思的一项是
A.不久的将来《喜羊羊》可以与《功夫熊猫》平等对话了。
B.从目前看,中国动漫取得的成绩还没达到能与美国竞争的程度。
C.《喜羊羊》的成功让人欣喜,中国动漫产业的市场缺陷使人担忧。
D.从积极的意义上看,中国动漫产业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小题2】(小题2)探究后两段中统计数据背后的事实,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变形金刚2》在全球取得成功,与片中饱含中国元素有一定关系。
B.近年来,中国各种动漫产品的年产量猛增,动漫市场还是有一定需求的。
C.海外动漫形象深受中国青少年喜爱,主要原因是海外的宣传力度比较大。
D.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原创形象,是中国原创动漫受喜爱比例偏低的主要原因。
【小题3】(小题3)根据选文,下列对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动漫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与成熟的美国动漫产业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
B.《变形金刚2》能够从中国市场卷走上亿元票房,说明中国的动漫产业是大有可为的。
C.中国动漫产业要发展,需要更多有影响力的原创形象,这就要求投资商有耐心和信心。
D.近几年迅猛发展的势头,“中国小羊”出色的表现,标志着中国动漫辉煌的时代到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小题1】下面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道的屠夫形象。
B.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的心情。
C.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D.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小题2】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3

论述类文本阅读
灶神,也被称为灶君、灶王爷,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专门司管民间饮食的神。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如果赶上灾年,那么饥饿的阴影就会浮在绝大多数靠劳动力生活的平民百姓头上,因此最初人们供奉灶王爷,就是祈求能够获得丰足、可口的食物。由于灶王爷关系的是平民百姓平常生活最需要的,所以也成了最接近百姓的神。
在《庄子》中记载:“灶上有鬓。”“鬓 ”在古代是女性的代称,由此可以知道最初的人们已经将灶神定性为女性,这也和当时为母系社会有一定关系,钻木取火成灶,是要最强壮的男性钻木,但是掌握火的大多是女性,而灶最离不开火。掌握火,这也看出女性地位更高,“主”字造字之初就是掌火之人的意思。起初灶神没有特定的名字,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比如隋朝记载了名为“苏吉利”的女神,清代记载了名曰“张子郭”的男神。
在民间传说中,灶神是厨房之神、饮食之神。由于灶神起源很早,所以早在商朝的时候民间就已经开始供奉灶神了。到了秦汉的时候,灶神更是同门神、厕神、井神并称为家庭的保护神,传说灶神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敬重,不仅是因为它能掌握人们的饮食,为人们带来富足的食物,还要为玉皇大帝考察一个家庭的善恶。在灶神的身边还有两位跟班的小神,各捧着一个罐子,一个称为“善罐”,另一个称为“恶罐”。而这一家人,无论是善行还是恶事都会毫无掩饰地保存到这两个罐子里,等到年终的时候灶神就会带着这两个罐子到玉皇大帝那里去汇报,这让人们对灶神又敬又怕。
灶王爷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人们既然惹不起他,又躲不起,只好在上供时想办法,希望灶王爷能够“上天言好事”,所以送灶神的贡品一般都用一些又甜又粘的东西,如糖瓜、汤圆、麦芽糖等。用这些又粘又甜的东西,目的是要塞灶神的嘴巴,让他回到天上时“嘴甜”而多说些好话,另外黏住灶神的嘴巴,让他难开口说坏话。也有人用酒作为供品为王爷送行,认为这样就可以让灶王爷喝醉,让他头脑不清,少在玉帝面前打小报告。
民间认为农历12月24日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就是灶神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作所为的日子,所以在这时,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也有的人选择在除夕当天“送灶神”取吉利富贵的意思。祭灶神的时候,要摆齐供品,焚香祭拜,接着饮下第一杯酒,此时要向灶神诚心祷告,完毕后再饮下第二杯酒,第三杯酒之后,将旧有的灶神像撕下,连同各种祭祀之物一起焚烧,代表送灶王爷上天,同时也就意味着仪式顺利完成……“送走”灶神后,人们还要在正月初四把灶神接回来,称为“接灶”。接灶的仪式很简单,只要在灶台上贴一张新的灶神像即可。
【小题1】下列对于“灶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灶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专门司管民间饮食的神,他之所以成为最接近百姓的神,是因为他关系着平民百姓生活中最需要的东西。
B.古代百姓生产力低下,他们害怕饥饿,希望管民间饮食的灶神能让他们获得丰足、可口的食物,所有他们供奉灶王爷。
C.传说中灶神最初是女性,这也和当时为母系社会有一定关系,因为火多为地位高的女性掌握,而灶是最离不开火的了。
D.灶神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敬重,因为它不仅负责人们的饮食,还为人们带来富足的食物,并且在玉皇大帝面前只是报告一个家庭的善行。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说中因为女灶神先于男灶神出现,这就决定了现实社会中母系社会先于父系社会出现。
B.魏晋以前灶神无姓名,有姓名的灶神是之后才出来的。隋朝记载中出现了名为“苏吉利”的女灶神,清朝记载中也有名为“张子郭”的男灶神。
C.秦汉四个家庭保护神分别是指“灶神”“门神”“厕神”“井神”,而其中灶神起源很早,受供奉也早,在商朝就已经受供奉了。
D.人们对灶神又敬又怕的原因是善行恶事都无法逃脱灶王神的明察,而且它还能到达玉帝处汇报。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人们的理解中,神仙是不能免俗的。可以从人们给灶神供奉又粘又甜的东西看出,希望神仙吃了甜食嘴会甜,喝供献的酒会少打小报告。
B.按民间的说法,如果送灶神时间是12月24日,那么他在天上汇报的时间(含来回时间)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11天。
C.送灶神的时间只有12月24日,送灶神时要有祭灶神的仪式,要摆齐供品,焚香祭拜,三杯酒后焚烧灶神像及祭祀之物。
D.人们还要在正月初四把灶神接回来,称为“接灶”。接灶的仪式很简单,只要在灶台上贴一张新的灶神像即可。

同类题4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6分)
BCI技术:读懂你的心
在过去的30年里,科学家一直在开发一种被称为BCl(Brain-Computer Interface)的人机交流界面,这是一种试图连接人脑和机器的技术,被认为在未来有不可限量的应用价值。在这种技术的帮助下,只要人的大脑能够思维,哪怕他们无法动弹或不能说话,意念也能帮助他们交流信息,发出指令和控制机器。现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种技术的应用前景已经日益显现。
目前,全世界有很多瘫痪病人处于“闭锁综合症”的状态中,即他们完全失去了自理和交流能力,肌肉萎缩、口不能言,甚至可能连眨眼这样简单的事都做不了。现在,BCI技术为这些病人带来了希望。利用BCI技术,微电极能采集病人大脑中的电信号,机器尝试识别这些电信号的含意,语音合成器则将病人内心的语言转变成语音。
科学家们在一位癫痫病志愿者的脑部植入了一种名为“微皮层脑电图”的装置,它们被分别植入大脑中控制面部运动和语言理解的区域。研究人员让志愿者反复诵读一些词语,如冷、热、是、否、饿、渴等,电脑同时将志愿者的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科学家们相信,这些脑信号的不同特征与志愿者读出的词汇是有联系的,解读这些信号便能将病人内心想说的话语“翻译”出来。实验的结果证明这个想法是可行的,尽管科学家们目前的解读正确率只有28%~48%,但已高于完全没有根据的猜测。研究人员认为,随着电极数量的增加,“翻译”的准确率可提高到90%。
现在,科学家们又发现,神经细胞还能控制电脑屏幕上的图片。科学家们要求一些接入了BCI神经电极的癫痫病志愿者观看电脑屏幕上重叠的图片,然后用意念将其中的一幅凸显出来,同时让另一幅从屏幕上消失。他们发现,只要志愿者将注意力集中在相应的图片上,他们就能做到这一点。这件事让志愿者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快便能娴熟控制屏幕上的图片了。一旦病人学会了娴熟地运用自己的神经细胞,他们接下来便可以控制屏幕上的光标了。科学家们相信,BCI技术将最终成为残障人士的好帮手。在未来,这些人不仅能利用BCI技术操作电脑,还能用它控制代步装置和仿生手臂等。
而且,BCI技术会将测谎术带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现今的测谎仪测的是人的心跳、呼吸、血压等由心理状态引发的生理反应,由此推断被测者是否在说谎,但BCI测谎要捕捉的是被测者代表谎言的大脑波形,这种波形被科学家命名为“P300”。科学家们通过分析P300波形的强弱,可判断出被测者是否说谎。
BCI技术是一项正在发展的技术,它将为人类的未来带来什么,人们正在拭目以待。
(摘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6期)
【小题1】下列有关“BCI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BCI技术是一种试图连接人脑和机器的技术,它的应用前景已日益显现。
B.利用BCI技术,将可解读处于“闭锁综合症”状态的病人内心想说的话。
C.BCI技术将帮助残障人士用意念操作电脑、控制代步装置和仿生手臂等。
D.BCI技术通过直接测量人的思想,进行分析比较,判断被测者是否说谎。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BCI技术是一种新的人机交流界面,其主要任务是利用思维脑电信号实现人脑与计算机或其它外部机电设备的交流和控制。
B.科学家们通过微电极采集病人大脑中的电信号,并识别出含义,尽管目前解读的正确率不高,但已可读懂病人内心的语言。
C.在BCI技术的帮助下,人们可熟练地运用自己的神经细胞去控制屏幕上的光标,进而控制屏幕上的图片,实现与他人交流。
D.BCI技术是一项正在发展的技术,正逐步应用于实际事务中,虽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其必将不断完善,造福于人类。
【小题3】(小题3)在脑部植入“微皮层脑电图”装置,是一项怎样的工作?它给你未来可能从事这一项工作以怎样的启示? (6分)
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玻璃门
陈树龙
明天工程要竣工验收了。
早上,我起床后,没吃早餐就匆匆赶往工地,我第一个到达,保安开了门,我往里面走去。突然,“砰”的一声,我的头撞上什么东西,一阵晕,定下神一看,撞上玻璃门了,这门什么时候装上的?再一看,眼镜掉地上了,还撞坏了,没法戴了。
我用手摸摸刚才撞到的额头和脸,咦,流血了。我开始感觉脸有点疼了,捡起眼镜赶紧往洗手间去,透过镜子一看,天哪,满脸是血,用水洗了洗,血还在流,这得找医生去。
刚走到门口,碰到小李,我赶紧说,我刚才给玻璃门撞到了,你小心啊。小李一听,紧张地说,是哪一道玻璃门?我说,好像是昨天才装上的。小李二话没说,跑了过去。我也紧跟着过去。
小李看了看地上,还看了看玻璃门,说,还好,玻璃门没砸到地上的抛光砖,要不,可要影响明天的验收了。
小李说完走开了。
我用手按着脸上的伤口,准备走。小张来了,我又赶紧说,我刚才给这道玻璃门撞到了,你小心啊。小张一听,紧张地说,怎么撞上了?把门锁撞坏了吗?我说,不知道。小张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高兴地说,还好,没坏,不影响明天的验收。小张说完走开了。
血还在流,我忍着疼。小王来了,我又赶紧说,我刚才给这道玻璃门撞到了,你小心啊。小王说,昨天下午我可是在玻璃上贴了标示的,是不是给昨晚搞卫生的人撕掉了?我说,这可不行,估计以后还有人会撞到。小王说,你打电话给现场工程师黄工吧,让他把这问题转告设计师郑工。他说完又走开了。
我拨通了黄工的电话。黄工说,怎么?把玻璃门给撞坏了?你是怎么走路的?那么大块的玻璃门,亏你还戴了眼镜!
我急忙说,没坏。只是撞了一下,这个位置,玻璃门迟早要给人撞的。黄工说,你先别走,我马上赶过去!
我用手一抹,脸上都是血,我想再去洗手间洗一下,但担心别人撞到,我在边上拉过一架梯子放在玻璃门的前面。
等我从洗手间回来时,黄工和郑工都到了。黄工说,是谁把梯子放在这里的?他示范着说,如果一不小心,从这里反推玻璃门,岂不是把玻璃门撞坏了?岂不是影响明天的验收?
我说,是我,我怕别人撞到,放在那里的。黄工瞪了一眼,怎么又是你!
郑工开口了,是谁说这设计不好的?是门撞你,还是你撞门?一个大活人,走路不长眼。我忍着疼,不敢出声。
过了一阵子,我说,黄工,我可以走了吗?我要去看医生和配眼镜。黄工说,明天验收,今天全体加班,快去快回,不来要扣工资的!我说,好的。
我以最快的速度看完医生和配好眼镜后回到工地,刚走到门口,听到里面有人在喊:赵总撞到玻璃门啦!
我进去一看,真是甲方的赵总撞上了玻璃门!郑工说,赵总啊,工地这么乱,怎么不提前给我们打声招呼呢?
赵总满脸是血,指着玻璃门说,把它拆掉!
黄工和郑工异口同声地说:马上把玻璃门拆掉!说完,两人扶着赵总上医院去了。
(摘自《羊城晚报》)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第二天工程要竣工验收,既为后文作铺垫,也与小张、小李、小王、黄工等人的表现相呼应。
B.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小说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生动地写出小李、小王、黄工等人的特点。
C.小说语言形象,如“怎么不提前给我们打声招呼呢?”“马上把玻璃门拆掉!”等刻画出郑工等人的谄媚之态。
D.“我”与赵总都撞上了玻璃,但两事件的结局大相径庭,作品以鲜明的对比反映深刻的主题,给读者以启示。
【小题2】小说以“玻璃门”为题构思谋篇,“琉璃门”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小题3】“我”在小说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