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读老杜诗集

王令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鑱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来江滨。

(注)①镌鑱(juān chán):雕刻,刻画。②杜甫在代宗大历五年(770年)避乱往郴州依其舅氏崔伟,行至耒(lěi)阳,因贫病交加,卒于舟中,当时草草葬于耒江边。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令认为杜甫虽然有堪与《诗经》比肩的诗才,但却平生碌碌,怀才不遇,不被时人所重。
B.杜甫生逢乱世,国家危难使他在情感上受到巨大的触动,他的诗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
C.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道出了“诗道”的规律。
D.“三千”与“四百”都是约数,颈联极言杜甫诗篇牵涉的内容广阔,意象丰富,成就卓异,流传久远。
【小题2】请从诗人“读”的角度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09 04:16: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感兴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①王禹偁: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曾贬为黄州,又迁蕲州(今属湖北),后病死。②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③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雨恨云愁”一句词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以表现词人的心绪。
B.“江南依旧称佳丽"一句表明词人眼中的江南仍有着美丽的景象。“依旧”暗寓了今昔之感,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C.“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两句抓住江南水乡最富地方特色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抒发了词人欢快愉悦之情。
D.“天际”两句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向空中。词人用“天际征鸿”来衬托自己的高远志向,以物衬人。
E. 词人遥见“天际征鸿”触发了“平生事”的联想,并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夭际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
【小题2】(小题2)词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瓜洲夜泊
郑燮
苇花如雪隔楼台,咫尺金山雾不开。
惨淡秋灯鱼舍远,朦胧夜话客船偎。
风吹隐隐荒鸡唱,江动汹汹北斗回。
吴楚咽喉横铁瓮,数声清角五更哀。
(注)①郑燮,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以多才多艺、为官清明、心系百姓著称于世。②铁瓮,指铁瓮城,京口(今江苏镇江,与瓜洲隔江相对)北固山前的一座古城。
【小题1】(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诗人夜泊江上,船边苇花如雪,远处楼台被隔;江上雾气弥漫,本来近在咫尺的金山隐在雾中,不见了踪影。
B.颔联所写情景一远一近,远处有惨淡的点点渔火;邻船也是羁旅之人,诗人想与对方说说话,但听不懂对方的语言。
C.颈联景物更有动感,江风吹拂,江涛汹涌;北斗星运转一周又回到原处,鸡鸣之声隐约传来,长夜将尽,天近拂晓。
D.尾联写五更时分,长江对岸传来几声凄厉的号角声,诗人想起那里是京口这个吴楚咽喉要地,油然而生苍凉之感。
E. “雾起江面、惨淡秋灯、荒鸡啼鸣、北斗星回、五更清角……”诗中的这些画面既是诗人秋夜的所见所闻,又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小题2】(小题2)这首以写景为主的诗昭示着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