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

何家槐

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边走过,母亲亮着眼睛问:

“你们可是看火车去的?”

“是的,阿南婶!”

“我也想去。”

“要去就去,又没有谁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她成年忙碌,尤其是在收豆的时候。这几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妥当以后,她又忙着跑到天井里,扫干净了地,然后取下挂在泥墙上,屋檐下,或者枯树枝中间的豌豆,用一个笨重的木槌打豆。

这几天天气很好,虽则已是十一月了,却还是暖和和的,象春天。

母亲只穿着一身单衣,戴一顶凉帽,一天到晚的捶着豌豆,一束又一束的。豆非常干燥,所以打豆一点不费力,有许多直象灯花的爆裂,自然而然的会裂开,象珍珠似的散满一地。可是打完豆以后,她还得理清枯叶泥沙,装进大竹篓,而且亲自挑上楼去。这些本来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够她了。

催,催,催,催;催,催,……

她一天打豆,很少休息,连头也难得一抬。可是当她听到火车吹响汽笛的时候,她就放下了工作,忘情地抬起头来,倾听,闭着眼思索,有时还自言自语:

“唉,要是我能看一看火车!”

车站离我们家里并不很远,火车经过的时候,不但可以听到汽笛的声音,如果站在山坡上,还能够看见打回旋的白烟。因为附近有铁路还是最近的事,所以四方八面赶去看火车的人很多。

母亲打豆的天井,就在大路旁,村里人都得经过她的身旁,如果要去火车站,一有人过去,她总要探问几句,尤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

“看见了没有?”

“自然看见了,阿南婶!”

“象蛇一样的长吗?”

“有点儿象。”

“只有一个喷火的龙头,却能带着几十节几百节的车子跑,不很奇怪吗?“

“真的很奇怪。”

因为她象小孩子似的,不断地问长问短,有许多人简直让她盘问得不能忍受:

“我们回答不了许多的,阿南婶,最好你自己去看!”

“我自己?”

她仿佛吃了一惊,看火车,在她看来象是永远做不到的事。

“是的,你要去就去,谁也不会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然没有谁阻止。她一生很少出门,成年累月的给钉在家里,象钉子一样。

在这呆滞古板,很少变化的生活中,她对火车发生了很大的兴趣。那悠长的,古怪的汽笛,尤其使她起了辽远的,不可思议的幻想,飘飘然,仿佛她已坐了那蛇一样长的怪物飞往另一个世界。不论什么时候一听到那种声音,她就闭上眼睛,似乎她在听着天外传来的呼唤。完全失神一样地,喂猪她会马上放下麦粥桶,洗衣服她会马上放下板刷,在煮饭的时候,她也会立刻抛开火钳,有时忘了添柴,有时却尽管把柴往灶门送,以致不是把饭煮得半生不熟,就是烧焦了半锅。

“你也是坐着火车回来的吗?”

她时常问从省城回来的人。

“是的,阿南婶!”

“火车跑得很快吗?”

“一天可以跑一千多里路,我早上还在杭州,现在却在这儿跟你说话了。”

“那末比航船还快?”

“自然自然。”

“它是怎么跑的呢?”

“那可说不上来。”

“哦,真奇怪——”她感叹着说:“一天跑一千多里路,如果用脚走,脚胫也要走断了。这究竟是怎样东西,跑得这样快,又叫得这样响!”

“……”

跟她讲话的人唯恐她噜苏,急急想走开,可是母亲又拉住问:

“你想我能坐着火车去拜省城隍吗?”

“自然可以的,阿南婶,谁也不会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她举起木槌,紧紧地捏住一束豌豆,很想一槌打下去,可是一转念她却深深地叹息了。

(原载《文学》一九三四年一月一日第二卷第一号)

【小题1】根据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两个词概括母亲劳作的特点。
【小题2】简析“催,催,催,催;催,催,……”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小题3】母亲和行人的对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小题4】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小题5】联系全文,评价母亲这一人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1:56: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品读韩愈
①中国民俗谚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泉则秀。这儿的山上无仙,江中亦无流泉戏水,但是地处潮州境内的韩山、韩江,却名贯广东大地,成为大海之滨一道奇异的人文风景。只因唐代文人韩愈被贬官离开长安后,曾在这儿当了不足一年时间的地方小官。他似乎比“仙”和“泉”更具有震撼和感召力量,使原本为他姓的山和水,后人将其统统改为韩姓:山易名为韩山,水易名为韩江。一个唐代的文人,在贬官后的失意之时,居然使江河易姓,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为绝无仅有,其本身还是一首千古绝唱。因而在潮州驻足的时日,留给我的不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怀古咏叹,还启迪我从韩愈的曲线人生经历中,又找到一面为文为官之道的明镜。
②昔读《昌黎先生集》时,知道韩愈是河南河阳人,号昌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其诗文磅礴隽永而名扬天下。此外,史书记载他还是一位正统儒理学家。因其一贯以孔孟之道,反对佛门道院之玄学,在唐宪宗十四年,他担任监察御史官爵时,因上书皇权阻谏宪宗皇帝兴师动众去奉迎一块佛骨,而被贬官到粤海之边做潮州刺史。
③纵观古代文人,被贬官者多多,凡是直抒其心意的文人,大都留下仕途失意被贬和流放的历史。但不同的是,他们在人生低谷中的行迹,却有着千差万别。这些文人雅士,大乌纱帽一旦变成小乌纱帽,多表现得心灰意冷,在自舔伤口中,写出些悲悯自怜的诗歌,而韩愈与众不同,尽管他在被贬官的路上,也曾写下“收吾骨瘴江边”的自怜诗章;但到了潮州赴任之后,却将自身伤痛闲置一边,把庶民百姓冷暖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④笔者沿韩江而行时,江边有一座古亭映入眼帘。停车仔细观看,见亭内有一石碑,碑下压着一条鳄鱼石雕。当地友人为我解疑说,这是后人为纪念韩愈带领当地百姓的驱鳄之举,而建立起的功德碑。韩愈初到潮州上任之日,正是潮汕江河鰐鱼成灾之时,当时此地的黎民百姓,因为继承了远古的迷信传说,认知鳄鱼为水中之神灵;每到鳄鱼成灾时,都向江里投下屠杀了的牛羊猪狗等生灵,以求平安。韩愈一向尊重孔孟正统儒理之道,反对神鬼的玄学之说,便不顾疲劳地日夜游说于江水之边,宣扬除鳄才是自我拯救之良策。潮州自古为客家族人之领地,其族人把信奉神灵视为灵魂之全部,因而驱鳄之举步履为艰。但生性执著的韩愈,一直不改初衷,在其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获得了善果,不仅将为害一方的鳄鱼驱之于海,让潮州百姓从“江神”的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还以驱鳄为兴修水利机遇,打开引水浇灌之门,给封闭的沿江大地,带来五谷丰登的年华。因而,后人一直垂念其德政,在江边立起这个临江亭和亭内的功德碑。其影响之大穿越了时空,直到明朝嘉靖年间(1537年),礼部右谏沈伯咸,还特意在韩山写下了“功不在禹下”的碑文,以示对贬官到潮州后韩愈德政的崇敬。此为韩愈在粤东的肖像之一。
⑤之二,尽管大唐时期,还属于帝王世袭的封建社会,但在唐律中已有不许“纳良为奴”的律条。但当时的粤东岭南,处于大唐版图上相对封闭落后的地区,韩愈贬官到此地时,该地盛行贩卖人口之恶习,地方志中留有“其荒阻处,父子相缚为奴”的记载。用白话文解析,就是在饥荒之地,有钱人家能收贫穷人的全家为奴。韩愈到了潮州之后,以大刀阔斧之气势,更改这地区的千古陋习。此举比驱鳄更为艰难,韩愈为此付出了更为艰辛的努力。韩愈早有铭言喻世:“业精于勤荒于嬉。”他就是用这种不知疲惫的执著精神,而完成他解放奴隶的壮举的。据地方史料记载,韩愈此举开花结果后,曾有贫苦奴民称他为粤东岭南的“韩青天”。这是韩愈被贬官到潮州后的肖像之二。
⑥这里必需说明的是,这是韩愈在任八个月内的政绩。不知是他的时运不济,还是唐宪宗余怒未消,也许是二者兼有之故吧,他在潮州为官八个月之后,又被贬官到袁州当“芝麻绿豆官”去了。因而,当笔者登上韩山上巍峨的韩公祠时,不尽百感丛生:天下浪漫文人,多如天上繁星;天下无文采而缚于理性牢笼中者,更是不计其数;但将高度理性和超人文采集于一身者,可谓寥寥无几,而韩愈两者兼备,犹如平地上的高山。以文而论,文史学家评说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以理而说,他是个敢做敢为、荣辱不惊、视庶民百姓为父母的清官。
⑦后人为了纪念他为文为人之德,在韩山绿色环抱中,为他修建了雄伟的纪念祠堂。沿山而上的回廊两侧,皆为唐代之后官人和文人对他的评说。我统计了一下,总共四十块碑文,碑文以各种书体刻下对这位“百代文宗”的盛誉。至于潮州的本土人士,更是以韩愈曾在此地驻足为荣。与我一同登山朝圣的当地文联友人对我说:“千古中的文人至圣,从长安被贬到我们这儿来,成了我们这方水土至高无上的荣誉。”
⑧我说:“愿华夏大地的文人,能有韩文公敢言、敢行的精神风骨;愿那些文官们,都能以韩愈为镜,照一照自己的形神!”
【小题1】文章一开始就引用了一句民俗谚语,有什么作用?
【小题2】本文第三段写了许多其他的贬官者,作者有什么用意?
【小题3】结合全文,说说韩愈一生有哪些成就。
【小题4】阅读全文,结合自己的理解,探究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意蕴。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古村古镇是一个综合的多维空间概念,它既是一个传统的居住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文化载体和文化空间的概念,还是一个经济生产复合体的概念。由于中国古村古镇的地域分布差异大,古村古镇的特点各异,文化内涵的程度不同,保护与传承价值不一,因此,古村古镇的保护必须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和途径。古村古镇的保护可以根据具体规模的大小和相关政策的要求,选用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保护、历史街区保护、重点文物建筑和设施保护等;也可以根据呈现的环境,选择活态博物馆保护、静态博物馆保护、虚拟博物馆保护;也可以根据呈现的方式,选择实体环境保护、文字记录保护、数字化保护、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等。数字虚拟博物馆保护和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是信息化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古村古镇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方向。
②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是长期困扰古村古镇永续发展的现实问题。所有专家学者、社会人士、政府管理者和参与企业,必须高度认识古村古镇保护的重要价值,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没有有效的协同保护就不可能有古村古镇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古村古镇的保护不是简单的建筑和文物的静态保护,而是包含原住居民生活的相对活化的协同保护。古村古镇的活化不应局限于旅游和商业的目的。古村古镇文化资源的多方位永续利用是古村古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③古村古镇协同保护的核心是保护乡土文化的原真性及其文化景观基因。保护古村古镇的原真性就是要保护传统村镇中有代表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聚落的整体格局、街巷风貌、民居风格、特殊民俗及原生环境等。保护古村古镇的文化景观基因就是要保护和挖掘各个古村古镇所独有的历史文脉和乡土记忆。保护乡土文化的原真性及其文化景观基因就是为了确保其地域文化传承的独特性和地方感。
④从长远来看,保护古村古镇必须依靠立法,我国目前出台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助于古村古镇保护在法律层面上的推进,但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细节。要加强对有利于古村古镇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加大执法保护的力度。
⑤古村古镇保护与发展的目标是打造历史与现实相辉映且充满乡风乡情的人居环境。这种人居环境始终贯穿着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思想,这种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思想,不仅为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建造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中国未来充满人性关怀与和谐理想的人居环境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应该坚信,关注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现代人居环境建设有机结合的理念与行动,将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大众的期待和欢迎,这既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确保“记得住乡愁”的具体行动,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村古镇是一个综合概念,是一个包含传统的居住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多维空间,是一个文化载体,也是一个经济生产复合体。
B.古村古镇的保护应该与科技紧密结合,数字虚拟博物馆保护和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是信息化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古村古镇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方向。
C.对古村古镇的保护,我们要制定相关的法律,使其有法可依,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执法保护力度。
D.古村古镇的保护应包含原住居民生活的相对活化的协同保护,古村古镇的活化不是以旅游和商业为目的。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列举数字虚拟博物馆保护和空间技术实时监测保护的方式是为了论证古村古镇保护需要与信息化和“互联网+”紧密结合的观点。
B.围绕古村古镇的保护,文章多角度并列式地论证了多样化的保护形式和途径。
C.文章提出了保护古村古镇的原真性的标准,要特别注意保护聚落的整体格局、特殊民俗及原生环境等,其目的是确保地域文化传承的独特性和地方感。
D.文章将协同保护古村古镇分为保护传统村镇中有代表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主要方面,并论证了保护和挖掘古村古镇所独有的历史文脉和乡土记忆。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与现实相辉映且充满乡风乡情的人居环境中蕴含的思想为中国未来的人居环境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B.保护与发展古村古镇,要致力于打造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且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思想的人居环境。
C.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关注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现代人居环境建设的有机结合。
D.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我们保护古村古镇的长远之计。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最近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游戏在网络上走红。游戏主角是一只青蛙,它独自吃饭,读书,外出旅行。玩家能做的,就是在庭院里采摘三叶草“赚钱”,为它准备餐食,给它整理出发的行囊,然后发现它一声不响地离开,再等它悄无声息地归来。游戏设置朴素到寡淡,却让很多人投入其中,原因在于这款游戏对现实生活的深刻“隐喻”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共鸣。

游戏中更多的时间,是玩家一人面对空荡荡的房间,等待它的归来。玩家只能凭借它从远方寄来的一张张照片去想象“蛙儿子”过得怎样,现在何方。那份独自思念的寂,那份不知归期的守候,让我们隐约体会到为人父母“空巢”之后的苦楚与不易。反观这只蛙的日常状态,也是背井离乡、独自于远方拼搏的“空巢青年”们的现实侧写。就像游戏里青蛙寄回的照片,不时展现的各种美景,让我们感到愉悦和安心。

两种“空巢”的孤独,凝结在掌间的屏幕,让一款游戏折射出现实的人生。

材料二

诗歌、舞蹈、戏剧、电影之后,电子游戏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九艺术。从最早的示波器乒乓游戏到后来的FC红白机、街机、PlayStation、PC机、智能手机,电子游戏虽然只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却势如破竹,以其独特的魔力成为了电子设备上不可或缺的一种娱乐方式。

现在,电子游戏开始向虚拟现实狂奔。虚拟现实技术的用户不再是那个被隔离在内容之外的观看者,而是参与者、体验者,可以瞬间参与一场激烈的战争,或者踏入一片静谧的丛林,又或者站在一颗遥远荒芜的行星上。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我们可以借助技术手段模拟、仿真、复制、创造外部世界对人类感官的刺激信号时,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已经模糊,甚至真假难辨了,这时人类将更难以区分虚拟游戏与现实生活。

材料三

如今这个时代,未来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驱动之下,意识以数据的形式存在。

数字化生存的远景,意味着人类所向往的终极自由之境建筑在虚拟之上。数据化是一切的归宿,沿着沟通数字化——体验数字化——肉身数字化的路径,人们最终将完成由实入虚的大迁徙。

沟通的数字化,现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实现了,我们平就习惯了在网上购物,用微信社交。关于体验数字化,除了电子游戏的真实感和浸入感更加逼真强烈以外,现实世界里人类的一切真实感受,都可以在网络中得到完美模拟,甚至可以做到试吃试用。肉身的数据化,是现实世界的尽头。社交、购物、健康,人类的一切行为与感知都将迁移到互联网上,人类将离开肉身,进入自己所制造的虚拟世界,一去不复返。这样一来,现实世界终将成为虚拟世界的能量,就像空疏寥落的矿场。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旅行青蛙”游戏走红的原因是青蛙能够时时与玩家互动,一张张美景照片,不仅让玩家了解青蛙的旅行生活,而且感到愉悦和安心。
B.玩家“养蛙”的情境,让人联想到父母对子女的思念和寂寥;而青蛙独自在外的生活,就像“空巢青年”一样孤独落寞。
C.电子游戏已进入千家万户,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虚拟现实技术为人的大脑营造极近真实的幻觉,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
D.人们最终将完成由实入虚的大迁徙,人类的一切行为与感知都将迁移到互联网上,意识将以数据的形式存在。
【小题2】材料二中关于虚拟现实技术带给玩家的体验,如果用诗句来形容,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小题3】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要回答电子游戏创造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有哪些联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棋逢对手

符浩勇

左宗棠喜好对弈,平日闲暇必找人对弈一番,其棋风泼辣细密,行棋大胆果断,与同僚中人对弈胜多负少。他对自己的棋艺颇为自负,年过六旬高龄,仍被朝廷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874年5月,他出征新疆途经兰州城,适逢天泻暴雨,路途险恶,只得暂时扎营。帐中劳顿之余,左宗棠闲来技痒,乃命亲信去城里物色棋坛好手,以礼相邀到大营对弈遣兴。

只稍片刻,便有帐下亲信回营票报:兰州城北有一名头发花白老翁,自命不凡,高悬一条写着“天下第一棋手”的长幌,并在一家客栈摆下阵势,恭候弈客。左宗棠在慵倦中听罢精神为之一振,威严的眼眸闪动光芒,不顾左右劝阻,微服直赴客栈而去。

进了客栈旅馆,左宗棠施礼完毕,但见白发老翁精神矍铄。刚一落座,他匆匆执红军先行,起手就架起当头炮,老翁跟入飞马迎阵,开启了首局之战。

两人对弈十余回合,左宗棠抓住白发老翁险走恶手之机,全线压赴,攻势如潮,白发老翁左支右绌,见大势已去,垂手败阵。

第二局,左宗棠依然主动进攻,炮轰马踏,双车左右策应,红兵步步为营,白发老翁周旋招架,往来五十余回合,无奈再败。

第三局,局势僵持,一度不下。左宗棠调集主力于右,弃卒入势,以破竹之势劈开战局,继而前仆后继,造势一气呵成,直捣黄龙。左宗棠最后笑评:“高手谋势不谋子。高屋建瓴,登泰山而小天下,方不愧男儿本色。”

临了,左宗棠指着门外长幌说:“棋艺不过如此,你摘下它吧。”白发老翁双手作揖说:“久仰将军大名,早已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备感荣幸。将军花甲之年犹率军出征,收复国土,心志可昭日月。三局对弈完胜,足见将军用兵神妙。老朽自愧不如,不敢狂妄!恭祝挥师入疆,胜利而归。”

左宗棠待见白发老翁依言摘下长幌,遂带亲信回营,当夜拔帐出征。

转眼,半年过去。左宗棠出征大获全胜,收服新疆。凯旋回京,又经兰州城停顿,正待差人去恭请白发老翁,却听帐下亲信又报:原先对弈三局皆输的白发老翁仍在客栈高悬“天下第一棋手”长幌,摆出不可一世阵势,坐待弈客。左宗棠听罢极为不快,白发老翁怎可出尔反尔?于是命亲信请来老翁,免去礼节,双方再度布阵交战。

首一局,白发老翁躬礼执黑队后行,却见守得滴水不漏,使左宗棠无从下手;继而也攻得中规中矩,丝毫不露破绽,始终主动,凭借多卒优势进入残局,左宗棠见大势已去,遂推盘认输,以求再战。

第二局,左宗棠挥军猛攻,白发老翁却柔中克刚化解劣势;左宗棠猛攻之际忽视后方空档,又被白发老翁抓住战机,奇袭踏平大营。

第三局,左宗棠飞相取稳,守反戈之势,白发老翁则架中炮,巧取攻势;双方在平稳对弈中进入酣局。不料,左宗棠取胜心切中了白发老翁诱敌之计,便作决战决胜之斗。于是棋盘上战火四起,双方兵来将往,二十余回合后,白发老翁损失惨重而左宗棠则伤亡殆尽,最后大营无兵可守,被白发老翁伺机攻克。

左宗棠连失三局,疑惑不解,却见白发老翁童颜鹤发,气势压人,问:“时隔六月,棋艺飞跃神速!真乃奇迹!?”白发老翁从容不迫,说:“前番将军初到边地,故连负三局,乃敬将军为人,且为将军出师造势,平添锐气!这次小胜,无非为左公奉献棋艺而已。棋乃娱乐之雕虫小技,虽胜何足道哉。将军长于下大棋,半年下来收复新疆失地,将军光照日月,岂不是下完了光照青史的好棋呀!”

左宗棠听罢,脸带愧色,感叹不已,说:“棋逢对手呀,你不止长于下棋,谋略过人,连老夫的国家大事,也成你眼里的一局棋了。”顿悟棋中哲理,揖手拱谢,不由仰天长叹:此乃天下第一棋手!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善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左宗棠对白发老翁态度的变化,白发老翁棋艺的变化都有助于人物形象塑造。
B.文章较为详细地描写了两次弈棋的过程,可谓惊心动魄,体现了作者精准的生活观察力和高超的文字表现力。
C.小说标题“棋逢对手”内涵丰富,既指二人弈棋水平不相上下,也暗指二人能在各自战场运筹帷幄,谋略过人。
D.小说通过左宗棠与白发老翁的两次对弈过程的对比,主要表现了强中更有强中手,不能一味自命不凡的主题。
【小题2】左宗棠对白发老翁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小题3】“天下第一棋手”在文中出现三次,在情节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睡神

江乙

韩六爷是睡神。

韩家庄的人都这样说,包括柳叶屋里的祖六奶奶。

祖六奶奶说韩六爷左脸上的疤就是睡出来的。每到过小年的时候,祖六奶奶就会告诉大家,有一年,他们家在炸麻花时,韩六爷一边炸,一边打瞌睡,那口水一不小心溅到了油里面,结果韩六爷的左脸就有了现在的疤。听的人,看着祖六奶奶那半认真的神情,心里难免会想起韩六爷家麻花那股子哈喇子味,再也不敢在他家留饭了。

于是,“睡神”越叫越响,而“韩六爷”倒让人给忘了,就连小朋友们也都有样学样地喊他“睡神”。每到这个时候,韩六爷都乐啊地应着,花眉毛还一抖一抖的。

可是,下棋的老支书却说韩六爷是大智若愚,大睡若醒。

据老支书说,韩六爷年轻时可是健旺得很,一人能干三人的活。

祖六奶奶也说:“死老头这睡病是后来得的,就是老大出生那年得的。”

“老大”名叫韩要武,属马,算起来都快五十岁了。

要武出生那年,年成还不错,队上竟然给每家分了五斗小麦子,韩六爷心里很是畅快。可是,乐极难免生悲,甘苦常常相幸。

韩六爷年轻时学过些昆曲小生的段子,在开批斗会时一不小心溜了嘴,被革命小将们逮了个正着。结果,被抓进村子里的小学审讯了半小时,又被小将们逼着扫了二十八家厕所——小将们还要他一边打扫,一边唱“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后来,谁要是在韩六爷面前提起厕所,他就喷唾沫到别人的脸上。

幸好老支书搭了一句话,小将们的头头在韩六爷的屁股上踢了一脚,骂了一句:“滚!封建主义的乏走狗!”要不然,韩六爷恐怕要将整个村子一百五十户人家的厕所打扫一遍!

韩六爷感激老支书。

可是走支书第二天就犯了一个“天”字号的错误。

那天老支书倚着梯子在韩牛蛙家的外墙上画宣传画,一不留神他将标记位置的符青标在了毛主席的画像上。结果,站在街边袖手晒太阳的副支书韩成训马上就大声喊了起来:“韩芥园,你給毛主席他老人家画个日本太君胡,你是何居心!”

那晚上,雪下得很急,批斗会开得很在猛。在韩成训的动员下,大家一个接一个上台发言,深挖支书韩芥园的反动思想。会一直开到凌晨一点,还没有要结束的意思。

“韩齐园一贯思想反动,对毛主席他者人家心怀不满。不信大家看看他脚上的鞋!他那双胶鞋的底子上印着一个‘毛’字图案,他是要将毛主席他老人家踩在脚下啊!”妇女主任郭彩娥大声控诉道。

韩六爷鄙夷地看了郭彩娥一眼,故意起哄说:“哎,彩娥,你咋知道支书鞋底的用案?你和支书是啥关系啊?”

大家哄堂大笑。

郭彩娥急红了脸,恨恨地給了韩六爷一个白眼。

韩成训大声喊道:“严肃点!注意阶级立场!”

会继续往下开,韩芥园颤巍巍地戴着纸帽子,脸上挨了郭彩娥一口浓痰。

时间实在太晚了,大家有一声没一声地应和着热情的韩成训和郭彩娥。

郭彩娥为了活跃气氛,还重新做了一个紙帽,上面用浓墨写了一行字:油炸反革命分子韩芥园的狗头!”

韩六爷靠着炉子上的烟囱,炉子上有一盆热水。他冷眼看着郭彩娥的表演,心里很是厌恶。他于是闭上了眼睛,炉子上水盆里冒出来的水汽环绕着他。

“油炸反革命分子韩芥园的狗头!”郭彩娥高喊了一声口号。

站在郭彩娥身后的韩六爷被这猛一激灵,肩膀没靠稳,身子向前一扑,打翻了炉子上的热水盆,一下子全溅在郭彩娥的大腿上去了。

郭彩娥大哭大闹起来,脏话全向着韩六爷飚了出来,韩六爷也趁机乱飚脏话,泼妇、下贱之类的字眼全放了出来。批斗会一下子笑了场,闹得韩成训不得不宣布散会。

那晚,韩六爷觉得郭彩娥的脏话听起来好舒服。

那晚,韩芥园在出会场时感激地看了韩六爷一眼。

那晚,韩六爷得了个“睡神”的雅号,并且,他也从此爱上了睡觉。

再后来,韩六爷一开批斗会就睡觉,再没人要站在他旁边,也再没人逼着他发言了。

韩六爷觉得心里畅快得紧。

再后来,已经进入了没有批斗会的时代了,可韩六爷这开会就睡觉的毛病再也改不过来了。

如今,祖六奶奶常常对人叹口气说:“他是睡神……”

【小题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老支书说韩六爷是大智若愚,大睡若醒,由此可见,他明白当年批斗会上韩六爷和郭彩娥的对骂是为了救人而故意为之的。
B.文中“雪下得很急”,暗示了韩六爷内心的焦躁;而“炉子上水盆里冒出来的水汽环绕着他”,则暗示了韩六爷内心的平和。
C.韩成训指责老支书对毛主席心怀不满,这反映出他是一个卑贱无耻,下流龌龊,只想通过斗争他人往上爬的政治投机分子。
D.为了将韩六爷塑造成一个特殊年代里的平凡而不失善良的小人物形象,小说共用了动作、外貌和心理描写三种描写手法。
【小题2】作品主人公韩六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睡神”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