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项羽何以输给刘邦

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是楚国名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不过破落也还是贵族。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

楚汉战争中,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楼烦一箭就把项羽那边的一个人给射死了。项羽大怒,出来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 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每战必胜。而刘邦的本事就是司马迁说的“好酒及色”。在整个战争中,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

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但项羽听不进去,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完全不动脑筋。有人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您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韩信、彭越和英布都按兵不动。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呢?张良说,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现在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来帮助你合围项羽的。刘邦说行,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

韩信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将士有谁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只不过他们是不同的英雄而已。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

(节选自《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
B.项羽的能力是很强的,而且他非常勇敢;而刘邦只喜欢酒色。
C.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不计利害地把它表现出来。
D.就家庭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都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小题2】下列对本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项羽何以输给刘邦”这一话题,结合刘邦、项羽的所作所为,联系史实,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述。
B.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
C.作者认为冷静地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D.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鲁莽骄横,文章由此对项羽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本色英雄失败的反思。
【小题3】项羽进入咸阳后说了句“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充分反映出项羽不听旁人劝告只求衣锦还乡的心理。
B.这句话显示出在待人方面,刘邦豁达大度,项羽气量狭窄。
C.通过项羽说的这句话,与刘邦相比,更显示出他的目光短浅。
D.这句话表现了项羽在胜利面前的那种得意狂妄,这也是他输给刘邦的原因之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09 09:47: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7 年注定要在中国文化产业史册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中共十九大报告将文化战略、文化定位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向民认为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对“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判断,表明社会从追求物质财富的“物质经济时代”,进入了“文化精神时代”,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要“美”还要“好”,要心情舒畅、幸福指数高,且对精神文化产品产生新需求。

这对文化产业发展来说是红利更是机遇,新一轮文化消费能力将积聚和喷发。江西景德镇有两千年的制瓷史,但进入20 世纪 90 年代后,“十大瓷厂”相继关停,逐渐走向衰败 和没落。拒绝房地产的开发,保留工业遗产,景德镇陶溪川文创园横空出世,让“千年瓷都”重焕光彩。7000 多名青年创意人才的加入让瓷都焕发生机。文化创意不仅让创意陶瓷走入现代生活,也让传统制造业获得新生。

智明星通成立之初是一家只有几人的创业公司,到现在已发展成为全球拥有 500 余名员工的游戏“小巨人”,2017 年全年营业收入超过 30 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海外市场。智明星通打开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渠道。

摘编自张玲《2018 年文化产业前瞻:天高任鸟飞》)

材料二

材料三:

以京、沪、苏、粤、浙为代表的第一梯队,今年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北京特色”源于特殊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上海作为文化“大码头”,也在着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出台了"文创 50 条”,“招商一引智一引才”成为上海市发展的新重点。作为文化产业第一方阵、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连续四年位居省域首位的江苏省,其文化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实则是民营文化企业大发展大繁荣的真实写照。融合发展看广东,从 2012 年到 2016 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5 年时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翻倍增长,这就是浙江文化产业的“速度与激情”。但是, 部分省份发展差距仍然相对明显。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河南相对较低的人均 GDP 制约着 河南文化建设的总体投入,文化创意人才紧缺、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等主客观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河南文化建设的发展。

(摘编自《2017 年全国各地文化产业发展大揭底》)

材料四:

2018 年,我国文化产业应走怎样的发展之路?关键是“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良好的大环境。在外部环境的营造过程中,政府就像一名优秀的“管家”一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并非“亲力亲为”,而是要积极搭建平台,建立更好的制度,加强监管,为文化产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还要“练好内功”。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如今,80 后、90 后,甚至 00 后消 费群体不断壮大,其新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对文化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扩大文化消费规模,释放文化产业的新活力,就要坚持内容为王,秉持工匠精神,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提供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国家文物局展出的3D兵马俑、数字敦煌壁画让体验者赞不绝口、直呼过瘾。无疑,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也给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种启示,即文化与创意,二者缺一不可。

(摘编自刘坤《靠质量吐芳华>)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从追求物质财富的“物质经济时代”,进入了“文化精神时代”,这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B.国家把文化战略提高到全新的高度,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新需求,将促使文化消费能力的积聚与喷发。
C.7000 多名青年创意人才的加入让传统瓷器制造业获得新生,于是保留工业遗产,这才 使得景德镇陶溪川文创园横空出世。
D.人均 GDP 相对较低,文化创意人才紧缺,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 着河南文化建设的发展。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与其他文化产业相比,2017 年文化信息传输服务的发展增长速度是一枝独秀,是文化艺术服务增速的两倍多。
B.2017 年我国规模以上各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增速不尽相同,其中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与文 化专用设备的生产的差距最大。
C.2017 年我国规模以上各文化及相关产业中,服务类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显然低于生产 类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要引起重视。
D.江苏省的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连续四年位居省域首位,得益于当地民营文化企业与国有文化企业相互融合发展。
【小题3】从材料中来看,要从哪些方面着手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痴李老三

韦名

城不大,如一大铁锅平放地上,锅沿四周是高高的山,锅底略略平缓的地方便是城。城里人戏称为锅城。

锅城人好戏,由来已久。城志载曰:“梨园婆娑,无日无之……举国喧阗,昼夜无间。”

早年,大凡城里庙会、祭祀或富人家红白喜事,无不搭台唱戏,热热闹闹。当年的锅城,戏是无日不演,看戏呢,则是通宵达旦。

可自锅城人热衷于办企业挣大钱,过上快节奏的生活,锅城演戏几近销声匿迹。慢节奏的戏也几乎无人问津。

城南李老三却是热衷依旧,不仅爱听,更爱唱。

李老三,原名李阿山,独喜潮剧《柴房会》,因钦敬戏里正直、善良、诙谐、幽默的李老三而改名。《柴房会》是一出经典潮剧,讲的是小商人李老三夜宿客栈柴房,半夜遇鬼魂莫二娘,正直善良的李老三怜悯莫二娘的悲惨遭遇,毅然助其复仇的故事。

年轻时,李老三唱《柴房会》,身兼二角。一会是声音洪亮朴实、字正腔圆的男声念白,一会又是悲戚戚、哭啼啼的女声唱。爱戏的李老三早年听遍了四邻八乡演出的《柴房会》,每每听完看完,回家又学又评,十足一个戏痴。

戏痴李老三足足等了30年,找了一个同样是戏痴的女人。女人喜听喜看却不会唱。闲暇时,李老三一字一句教女人学念学唱。低矮的泥砖房里,常常传出《柴房会》精彩片段。清汤寡水的日子里,女人和李老三夫唱妇随,常引来邻居伫足听戏。夫妻俩纵然艰辛,生活却因戏而精彩。日子就在这一唱一和中悄悄流逝。

一日,农闲在家的李老三夫妇又在家拉开架势。

女声:不怕,奴自藏于大哥伞下,便能去得。

男声:天地不公,世道崎岖,恶人自在,屈死无事,我老三越思越想,就是身无盘缠,一路上我求爹爹拜奶奶,忍饥受饿当花子,哪怕是剥破脸皮风霜苦,定教冤魂吐气把贼诛。

女声:大哥仗义恩德难忘,等候来生做马报还。

……

夫妻二人边走边唱。走着,唱着,女人忽然软绵绵地靠在了李老三的肩臂上。女人走了。

李老三右手持着一把红伞,一直为女人撑着。送走了女人,李老三收藏了红伞和黑戏包。伞是女人先前买的道具,戏包是李老三和女人手牵手逛街时一起看中买的。李老三相信,女人自藏于伞下。李老三自此只听戏不唱戏。

在锅城,李老三靠着录音机,一个人孤零零地听了几年戏后,经不住儿子劝说,进城了。那是一个锅城根本无法比拟的真正的城。在城里,李老三先是靠录音机听《柴房会》。录音带换成了光盘,李老三不仅有声听,还有得看。

莫二娘:(入室,见室中有异,又闻蚊帐内鼻鼾之声,揭帐探视。)啊!是何方狂汉,酣睡在帐中?(莫二娘用手一拂,老三翻身下床。)

李老三:哎呀!怎么静静跌落眠床下?(老三坐地搔首狐疑。)

……

看着电视里李老三初遇鬼魂莫二娘,戏中的李老三在二丈高的竹梯上蹿下跳,欲逃无路,惊恐万状……李老三目不斜视,看完,想唱又不张口,一动不动,呆呆坐上半天,恍若隔世。

一日,李老三在报上看到城里大戏院请了一著名潮剧团,连演三天,戏目有《柴房会》。看到《柴房会》三个字时,李老三的眼直了。《柴房会》开演那晚,李老三收拾齐整,带着收藏多年的红伞和黑戏包,一人持两票早早到大戏院。“还有一位呢?”李老三进场时,服务员问。李老三看了看年轻的服务员,笑笑没吭声,径直入场往戏院中间走。偌大的戏院,李老三第一个进场。走到8排正中1、2号位置——那是看戏的最佳位置。李老三在1号位坐下,把红伞和黑戏包小心翼翼地放在2号位置。红伞和黑包在空无一人的大戏院里格外显眼。

戏开演了。“为生计,走四方……”,戏里,李老三朗朗上口的开场白震慑了满满一戏院的“潮粉”。李老三在座位上身体微微前倾,聚精会神,竖耳聆听,右手却不忘抚着2号座位的红伞黑包。

莫二娘:尊一声,我的我的……大恩人!

李老三:叫一句,我的我的……冤鬼魂。

……

台上,李老三和莫二娘边走边唱。台下,李老三听着看着身子忽然一软,斜靠在了2号位上。

戏痴李老三走了。李老三是伴着他带来的红伞和黑包里自己画的一张工笔老妇人像安详走的。

戏还在唱。 

(节选自2017年2期《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戏痴李老三”,有揭示主人公形象特点的作用,同时“戏痴”二字又暗示了小说的主要情节,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开头描写锅城的地理形势,介绍锅城人喜爱演戏、看戏的民间风俗,这些环境描写有力地增强了这个李老三人物形象的真实性。
C.李老三在妻子去世时一直为她撑着红伞,他相信妻子就藏在红伞下,戏院看戏时仍带着红伞,这样写的目的是表现他思想很迷信。
D.李老三夫妇热爱潮剧《柴房会》,妻子是演此戏时离开了人间,李老三是看此戏时离开了人间,可见小说歌颂的是重情重义的爱情。
【小题2】小说中三处戏文的呈现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为什么把戏里角色李老三与戏外戏痴李老三对照着写?请结合作品内简要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心”,包括志、意、情等在内,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含义,但基本上一个意思,是中国传统哲学、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无论书法、音乐、绘画还是诗歌,中国艺术基本都是从“心”字出发。由此,这些艺术形式虽然不能相互替代,却可以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沟通。

②西汉文学家扬雄在《扬子法言》中提出“书,心画也”。他当初所说的“书”,原本指书籍。但后人以书法解释“心画”,已被普遍认可,可表达为人的“心灵活动的轨迹”。那么,书法心灵活动的轨迹是什么?是点画,是线条,是笔法。侧、勒、努、趯、策、掠、啄、磔,无论哪一笔都是从最基本的点开始,正所谓“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一点一画。都包含创作者的心灵活动,成为规范化后的“心”的一种美化。

③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是中国人的人文心胸,主要用来表达情感。有些诗虽格律正确,却缺少真情实感;有些诗看似华丽规整,却是套用前人陈词,或是胡乱堆砌词语,令人读之无味。反之,有些诗虽不工整,但自有情怀真意,令人回味无穷。据传宋代诗人潘大临一日见窗外雨打秋林,风涛阵阵,遂诗兴大发,写下“满城风雨近重阳”。这句诗刚落笔,突然被收租人打断兴味,无以为继。所以只要不做作,抒真情,明其志,即便没有名篇传世,也不失为一名合格的诗人。

④中国画讲求形神兼备,早期重形。如《尔雅》所云:“画,形也。”战国韩非子的画鬼魅易犬马难,重形似;到南齐谢赫将“气韵生动”列为“六法”之首。宋代文人介入绘画者多。我以为,从文人画开始,更讲“心”,“本自心源,想成形迹,迹与心合,是之谓印”。也就是说,作画最重要的是形与心要相合。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曾说,“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可见,中外艺术传统虽有差别,但亦有共通之处。即以“有意味的形式”来说,形是直觉可视的,但必须有意味。有意味就要联系到心灵活动、心灵感受。如果没有这一点的话,形式不就单纯成为视觉活动了吗?所以从“意味”这一角度来做研究,与我们所说的“心”虽不尽相同,但还是有相通的。

⑤情,乐本情性。古人曾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也就是说“声”要加以规范化和美化才算“音”,由此才能形成“乐”。就艺术的纯粹性来说,一般认为书法与音乐最为相近。有一天,我吃早饭时,看到报纸上有句话,“嗓门大的人不见得会唱歌”。我认为这话说得很对。有的人嗓门很大,唱歌却跑调,徒有“声”而没有“乐”。或说那“声”本来就缺少美的素质。从声到音再到乐的过程,需要无数次的规范化和美化,最终抒发情性才足以动人。

⑥“写心”是中华民族悠久的艺术传统。书法与其他艺术都讲求写心,都讲求志、意、情的表达。书法最强调“心”的重要性,所以中国其他艺术都可以从书法的美学原则中寻根,从而得到启发。当下我们要“写心”,就要发挥创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心”应该是天赋、精力和体验的积累,只有不断学习、行动、体会,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人格力量和独立个性,最终才能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扬子法言》提出“书,心画也”观点,就是指书法是人的心灵活动的轨迹,是规范化后的“心”的美化。
B.中国画讲求形神兼备,宋代文人画讲求“形与心相合”,这与西方美学追求的“有意味的形式”内涵相同。
C.由“声”到“音”继而到“乐”的过程,既是规范化和美化的过程,也是学会表达心灵、抒发情感的过程。
D.“写心”是中华民族的艺术传统,书法最具代表性,其他艺术只能从书法的美学原则中寻根,而得到启发。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运用对比手法,阐释“表达情感”是诗歌的重要特征。用潘大临的事例说明诗歌创作需要灵感,灵感是心灵的即兴发挥,要一气呵成。
B.第④段运用了引证法,引用毕加索的话来阐明:写实的绘画技巧易于学习,很容易达到一定高度,但纯熟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却非常困难。
C.第⑤段使用例证法,以现实生活中的鲜活事例说明必须是饱含“情性”的声音才是悦耳的音乐,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写心”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共同特征,并通过书法、诗歌、绘画、音乐四个门类进行具体论证说明。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与“书,心画也”两种说法,都明确地指出了文艺创作与主观思想感情的关系,都把文艺创作看成是作者内在思想感情的表现。
B.“心”可理解成是志趣、意念、情感,是艺术家内在主观因素的总和,“心”在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文艺作品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外在表现。
C.艺术创作的境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方面强调要取法于自然,在自然现实中汲取灵感和力量;另一方面是学会“写心”,抒发艺术家的内在情思。
D.中国古代出现过许多诗书画共通的艺术大师,如王维、苏轼等,一方面得益于中国文化重“心”的共同的艺术传统,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艺术形式相通。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如果你没有听说过区块链,至少应该听说过比特币,它是区块链的一个应用。
那什么是区块链呢?其实它是一种特殊的“账本”,这个账本是以分布式的方式存储在整个网络上,通过密码学的原理,保证它不会被篡改,也不会被伪造。区块链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甲需要向乙发起一笔交易,于是甲先发起请求,创建一个新的区块,然后这个区块就会被广播给网络里的所有用户,当所有用户验证同意之后,这个新创建的区块就会被添加到主链上,而在这条链上所有的交易记录都是永久和透明可查的。
区块链的技术应用极其广泛,甚至被很多人称为“下一代互联网”,但是非常复杂,我们只需要知道区块链的三个核心特点: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全程追溯。
——搜狐网《当区块链遇上汽车,会发生什么?》
材料二:
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之后,下一代颠覆性的核心技术。区块链作为构造信任的机器,将可能彻底改变整个人类社会价值传递的方式。
区块链将如何重新定义世界?
区块链的诞生替代了“第三方机构”避免了因记录不详、信息丢失,而发生的不公正现象。区块链其核心意义和价值在于,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能够从技术层面建立信任关系。正是基于此,人类将因此开启从信息传递到价值传递的过程。当价值互联网逐步形成后,区块链的优势——快速、高效、低成本、透明、相对公正等,都将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优势也将被放大。届时人们能够在网上像实时聊天传输信息一样即时传递价值,这些价值可以表现为资产、资金、资源等。仅这点,就已经令无数科技企业为之兴奋,腾讯、阿里巴巴、百度、IBM、英特尔、微软等知名企业均已纷纷加入区块链行业。
——百家号“媒介360”
材料三
随着比特币大涨,许多人将比特币与区块链混为一谈,但两者之间并不能画等号。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围绕区块链技术,业内存在浓重的炒作风气,长此以往并不利于该项技术应用的务实推广。
2017年11月13日,港股上市公司坪山茶叶发布公告,将公司原名“坪山茶叶集团有限公司”更改为“区块链集团有限公司”,至今该公司主业仍未明显涉足区块链业务,但股价却有一定幅度上涨。
比特币热炒之下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蹭热点”。目前这种疯狂不仅仅局限在将公司名字简单地加上“比特币”或者“区块链”字眼上,只要能与比特币有一点关系,该公司就很可能融到大笔资金并迅速提高价值,这样的不良风气有扩散的迹象。
部分非正统应用“吸金”能量凸显,形成负面示范效应。在区块链现实应用推进艰难的同时,部分虚拟应用却显现出巨大的“吸金”能量。坐不住的区块链研发者也跟进“赚快钱”,进一步影响了现实应用的展开。
——新华社《区块链:误解有多少,泡沫就有多大》
材料四:
“截至2018年1月初,比特币、以太坊和莱特币等区块链数字资产的总市值已经超越了我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腾讯。”谈到今年提案的背景,全国政协委员王鵬杰如是诠释。
“但是,由于我国区块链领域发力较晚,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缺乏成熟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被市场广泛接受的数字资产,长期来看不利于我国金融安全;国内一批互联网企业如迅雷、暴风影音、中网在线等虽然也在积极布局区块链数字资产领城,却因为这种数字资产在法律上的地位并不明晰,导致上述企业不能放开手脚,影响了自身的创新活力;一般消费者对区块链数字资产的认识不足,不能准确认知区块链资产的优劣,容易被不法分子披着‘区块链’外衣进行诈骗,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对此,王鹏杰提出开展区块链数字资产项目“核准制”监管,推行个人区块链账户“实名制”认证,做好区块链数字资产投资者教育工作等建议。
还要探索建立国家层面的区块链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王鹏杰建议,在健全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后,在央行和证监会等部门的统一协作下,成立受监管的、高效廉洁的区块链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为企业募资和投资者资产增值提供正规渠道。
——“人民政协网”2018.3.3
【小题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区块链以分布式的方式存储于整个网络上,密码学原理保证了它不会被篡改和伪造,其交易记录公开透明。
B.现有交易方式中存在的“第三方机构”可能由于记录不详和信息丢失而产生不公正的现象,区块链让人类首次建立起了信任关系。
C.主业未明显涉足区块链业务的“坪山茶叶集团有限公司”更改为“区块链集团有限公司”,反映了区块链领域浓重的炒作风气。
D.区块链数字资产总市值超越腾讯市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王鹏杰关于引导区块链数字资产规范发展及有效监管的提案的必要性。
【小题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甲向乙发起交易的请求,会创建为区块并广播到网络里的所有用户,经所有用户验证同意后添加到主链,过程中所有用户参与,因而具备“去中心化”的特点。
B.区块链作为新一代颠覆性的核心技术,将消除“第三方机构”可能带来的不公正现象,彻底改变人类社会价值传递的方式。
C.区块链将可能凭借快速、高效、低成本等优势在未来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众多科技企业已经敏锐地感知到其中的商机。
D.围绕区块链技术产生的各种炒作,主要是为了在资本市场提升股价或者融资,打压这种不良风气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力。
E. 针对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王鹏杰提出了开展区块链数字资产项目监管,推行个人区块链账户认证,做好区块链投资者教育等建议。
【小题3】根据原文,说说在区块链的变革浪潮之下,国家、企业和个人应该如何应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罗丹的雕刻
熊秉明
雕刻的发生源自一种人类的崇拜心理,无论是对神秘力的崇拜,对神的崇拜,或者对英雄的崇拜。把神像放在神龛里,把英雄像放在广场的高伟基座上,都表示这一种瞻仰或膜拜的情操。雕刻家把神与英雄的形象具体化。他的创作是社会交给他的任务。所以雕刻家在工作中,虽然有相当的自由,可以发挥个人才华,但是无论在内容上,在形式上,还要首先服从一个社会群体意识长期约定俗成的要求。有时,我们在庙宇装饰、纪念碑细部也看到日常生活的描写,有趣而抒情,然而那是附带的配曲。
罗丹的出现,把雕刻作了根本性的变革,把雕刻受到的外在约束打破。他不从传统的规格、观众的期待去考虑构思,他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作为创造的出发点。雕刻首先是一座艺术品,有其丰富的内容,有它的自足性,然后取得它的社会意义。所以他的作品呈现的时候,一般观众,乃至保守的雕刻家,都不免惊骇,继之以愤怒、嘲讽,而终于接受、欣赏。他一生的作品,从最早期的《塌鼻的人》《青铜时代》,一直到他最晚年的《克列蒙梭》《教皇伯诺亚第十五》都受到这样的遭遇,只不过引起的波澜大小不同而已。
欣赏罗丹毕生的作品,我们也就鸟瞰了人的生命的全景。从婴孩到青春,从成熟到衰老,人间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爱和欲,哭和笑,奋起和疲惫,信念的苏醒,绝望的呼诉……都写在肉体上。
他说“忠于自然”,而在他的手中,人体已经开始扭曲,破裂;他说“尊重传统”,然而他已经把雕刻从纪念碑功能中游离出来。他所做的不是凯旋门,而是“地狱之门”。这是一大转变。凯旋门歌颂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而“地狱之门”上没有英雄。“地狱之门”其实也可以称作“人间之门”,而罗丹所描述的人间固然有鲜美和酣醉,但也弥漫阴影和苦难,烦忧和悲痛,奋起和陨落。罗丹用雕刻自由抒情,捕捉他想象世界中的诸影,诸相。雕刻是他恣意歌唱的语言。在罗丹手中,塑泥变成听话的工具,从此,在他之后的雕刻家可以更大胆地改造人体,更自由地探索尝试,更痛快地设计想象世界中诡奇的形象。现代雕刻从此可能。
说他的雕刻是最雕刻的雕刻是可以的,因为雕刻本身取得意义;说他的雕刻破坏雕刻的定义,已经不是雕刻,也是可以的,因为雕刻不仅具有坚实的三度实体的造型美,而且侵入诗,侵入哲学。说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见雕刻的源起是可以的;说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到雕刻的消亡也是可以的。因为他的雕刻在生命的波澜中浮现凝定,生命啄破雕刻的外壳又一次诞生。
他说:“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做一个人。”每天有那么多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从世界的
各个角落来到巴黎罗丹美术馆,在他的雕像之间徘徊,沉思,因为那些青铜和大理石不只是雕刻,那是,用他自己的话说,“开向生命的窗子”。
(有删改)
请简要概述第一段的论述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