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焉。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子路曰:“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知津矣。”桀溺谓子路曰:“了为谁?”曰:“为。”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耨而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抚然曰:“鸟兽不可与同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他日,子路行,遇荷蓧丈人,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复往,则亡。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子路问 路口B.而谁以之   替换
C.耰而不 停止D.植其杖而   通“耘”,播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者,隐士,隐居不仕的古代知识分子,往往有着独立的人格和超凡的才德学识。
B.子路,名子路,字仲由,孔子的弟子,曾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孔门十哲”之一。
C.夫子,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犹今之所谓“先生”“老师”,此处指孔子。
D.四体,人的四肢。五谷,五种谷物,常指稻、稷、麦、菽、、麻,后来也泛指谷物.
【小题3】把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彼执舆者为谁   译文:那个拉着车的人是谁
B.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译文: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的人呢
C.子路以告孔子   译文:子路就告诉了孔子
D.复往,则亡 译文:再到那里去看看,老人已经走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09 10:38: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上,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矐其目:弄瞎他的眼睛。矐,熏瞎。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B.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
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诸侯,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天子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
(2)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3)翻译《鸿门宴》里的句子:“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于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尧问可用者,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黑,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舜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

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

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节选自《史记·五帝本纪》,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B.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C.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D.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嗣子,作为继承人的嫡长子的称谓,后来泛指嫡长子。也用来称呼过继者。这里指嫡长子。
B.朕,第一人称代词,意为“我,我的”,本文中作皇帝的专称。
C.崩,古代帝王或王后的死。诸侯或有爵位的大臣死称“薨”,大夫或相当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死称“卒”。
D.朝觐,在中国古代指附属国向中央政权朝贡和拜谒,以表示对帝王的尊拜和臣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帝能征善战,他先后在阪泉,涿鹿郊野与炎帝、蚩尤作战,杀了他们,取代了神农氏,做了天子。
B.尧在用人上不避亲疏,唯贤是举。他认为丹朱愚顽共工好讲漂亮话,不能用,把帝位禅让给舜。
C.舜德行高尚,尧的女儿嫁给了舜后恪守为妇之道,尧的九个儿子与之相处后也更加笃诚忠厚。
D.尧逝世后,舜躲到了南河的南岸,把帝位让给丹朱,可是诸侯朝觐者,狱讼者讴歌者纷纷选择了舜,舜认为这是天意,才登上天子之位。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舜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2)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
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
昭王七年,樗里子死,而使泾阳君质于齐。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请以魏冉为秦相。仇液将行,其客宋公谓液曰:“秦不听公,楼缓必怨公。公不若谓楼缓曰‘请为公毋急秦’。秦王见赵请相魏冉之不急,且不听公。公言而事不成,以德楼子;事成,魏冉故德公矣。”于是仇液从之。而秦果免楼缓而魏冉相秦。
欲诛吕礼,礼出奔齐。昭王十四年,魏冉举白起,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魏冉谢病免相,以客卿寿烛为相。其明年,烛免,复相冉,乃封魏冉于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
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魏献河东方四百里。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馀。昭王十九年,秦称西帝,齐称东帝。月馀,吕礼来,而齐、秦各复归帝为王。魏冉复相秦,六岁而免。免二岁,复相秦。四岁,而使白起拔楚之郢,秦置南郡。乃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
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言客卿灶,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于是魏人范睢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以攻齐也,以此时奸说秦昭王。昭王于是用范睢。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馀。
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
(选自《史记》,有删改)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
(2)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
(3)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且相如贱人( ) (2)吾念之( )
(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 ) (4)相如车避匿(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如每B.大王必欲
C.而相如叱之D.盘游
【小题3】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振之以威怒B.其制稍异于前
C.相如闻,不肯与会D.拜送书于庭
【小题4】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对蔺相如的这一举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是文臣,自感不如老将军廉颇的功劳大,因而不好意思与廉颇“争列”。
B.这一举动表明蔺相如的忍辱、退让,他宽宏大量,以国家大事为重。
C.蔺相如害怕见廉颇,担心受到他的羞辱。
D.蔺相如自知自己是一个门客,地位低下,因而没勇气跟廉颇见面。
【小题5】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军士。沛公又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案堵”:安居,“案”通“安”。
【小题1】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堵:安居
B.争持牛羊酒食献军士 飨:犒劳
C.沛公又不受 让:责备
D.沛公其计,从之    然:认为……是对的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B.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C.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D.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先于其他诸侯进入咸阳,他本来想留在秦宫中休息,后经樊哙、张良劝阻,下令封好秦宫财物和库府,退军霸上。
B.刘邦、项羽两大阵营中都有私通对方的奸细,但两人对己方奸细却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刘邦是严惩,而项羽是采信。
C.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如写刘邦入关与民“约法三章”,而项羽入关烧杀屠戮,暗示了后来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失败。
D.刘邦有政治才能,并且能以“柔”来得民众之心;项羽有军事才能,以“刚”(武力)进行征服,但百姓不服从项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