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水龙吟1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2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3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4。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注释:1.此词写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辛弃疾53岁,闲居11年后被起用,又受到主和派诬陷而落职。2.燃犀:点燃犀牛角。传说点燃犀牛角能照见水中鬼怪。3.元龙:陈元龙,三国时人,为人忠亮高爽,有扶世济民大志。4.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隐居自适的生活。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A.“西北浮云”既可能是“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中真实的浮云,也可能是大宋沦陷的北国江山。
B.“斗牛光焰”与苏轼《前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斗牛”都指斗宿和牛宿。
C.“我觉山高,潭空水冷”与陆游《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空”均是空荡的意思。
D.词最后三句与开篇战云密布的形象不同,夕阳中航船卸落白帆,在沙滩上抛锚,渲染一派和平景象。
E.本词开篇从一把宝剑起笔。“长剑”,其实不过“三尺龙泉”,而作者却通过奇妙的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倚天万里须长剑”这一壮观的词句。
【小题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反问,上面这首《水龙吟》中,也有“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的慨叹。这两句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说明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0-10 03:45: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小题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小题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