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国际货币论坛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8》指出,人民币国际化面临以下主要障碍:一是全球货币政策酝酿变局,金融市场波动性与溢出效应上升:二是人民币金融产品不够丰富,市场体系有待健全;三是合规审查背景下人民币跨境流动通畅度有待提高:四是CIPS业务不及预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展望2018年,报告指出,尽管贸易摩擦升温,关联储继续加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中国新旧动能转换加速,货币政策灵活有效,减税降费、放管服改善企业营商环境,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平稳,金融风险有效缓解,资本项目及金融市场加速开放。这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德国、法国以及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国际化投下信任票。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中国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A股纳入MSCI、CIPS二期正式运行,这些积极迹象的不断出现,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回归2.0快车道。

(摘编自人民网2018年7月15日《人民币国际化正回归2.0快车道》)

材料二:

近日,建设银行正式对外发布《“一带一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2018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持续推进,人民币作为新兴国际货币的地位逐步稳定,境内外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扩大人民币使用、深化人民币交易能力的兴趣继续提高:2018年人民币参与度预计将进一步提高,63%的境内企业、4716的境外企业和57%的金融机构计划增加人民币跨境结算活动,40%的境外企业和54%的金融机构计划增加人民币存款。

报告指出,在离岸市场上,建设银行积极推进人民币产品创新,不断提高在主要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做市报价能力,人民币综合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17年末,建设银行英国、瑞士、智利人民币清算行运营稳定,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其中英国人民币清算行清算量累计突破20万亿元人民币,继续保持亚洲以外规模最大的人民币清算。

展望未来,建设银行将继续积极把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新趋势和新机遇,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大力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创新,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稳健发展。

(摘编自2018年5月28日《金融时报》)

材料三: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有新的思路。短期应该以稳定汇率为主。“811汇改”之后,人民币持续贬值,引起大量资本外流,这延缓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因此,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汇率市场化改革应暂缓推进。同时,中行要加强短期热钱的进出管制,防止短时间内国际投机资本的大进大出,引起境内居民恐慌性挤兑外币,给人民币汇率下跌造成更大的压力。

中期需有序推进金融改革。目前世界上主要国际货币均是开放资本兑换项目与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必须具备这两个条件。中国在经济形势逐步企稳后,要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汇率市场化改革。具体路径应该是:先推进汇率完全浮动,后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长期要进一步夯实经济基础。决定一国货币国际地位的根本在于该国经济、金融的硬实力。因此,保持中国经济、金融稳步发展,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深度调整期,在这个阶段,国内各项经济、金融改革必须以合理的经济增长为核心,遵循一定的次序,不可为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而急功近利。

(摘编自2018年7月31日《新一代经济学人》)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2018国际货币论坛发布的报告可知,人民币国际化目前客观上存在一些障碍,展望未来不难感知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令人担忧。
B.建设银行发布的报告指出,2017年人民币在离岸市场上综合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建行将要加强创新,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稳健发展。
C.由于“811汇改”后人民币持续贬值、大量资本外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延缓,因此我国当务之急是采取相应措施来稳定人民币汇率。
D.人民币国际化中期目标是有序推进金融改革,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汇率市场化改革,可先推进汇率浮动后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因为举措得当,2018年我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B.德、法与越来越多新兴市场经济体信任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交易等迹象的出现,标志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回归2.0快车道。
C.建设银行英国、瑞士、智利人民币清算行运营稳定,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说明在离岸市场上,建行人民币综合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
D.人民币国际化的近期追求是深入夯实经济基础,因为保持中国经济、金融硬实力,决定人民币国际地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与基础。
【小题3】关于人民币国际化,2018年国际货币论坛与中国建设银行的报告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08 01:43: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以来,作为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城,心态史学将人的精神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拓展了史学研究的视角。但在受访学者看来,不可忽视的是,在肯定心态史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应看到心态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心态史在研究对象上突破传统史学的局限,从以往对经济、政治等的研究扩展到历史上人的精神生活,拓展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毫无疑问,心态史研究拓展了历史研究的视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彭卫告诉记者,心态史研究是历史学与心理学相融合的产物,心态史聚焦历史上各类人物、群体的欲望、价值现念、精神活动,关注这些因素对历史所产生的影响,增强了历史研究的整体性。

在受访学者看来。在肯定心态史学价值的同时,也应看到心态史学所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误区。

在彭卫看来,心态史研究存在先天性困难,心态史研究中对古人的心理分析实际上是回溯法,即以寻因法。在历史进程中,人的心理因素与非心理因素往往交织在—起,心理分析方法实际上有一定的风险,并不能说明所有问题。在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周立红看来,心态史研究获得发展后也暗藏着使历史研究走向碎片化和片面化的危险。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史的复兴也恰恰证明,心态史的研究离不开对社会结构的分析。在河南师范大学教授苏全有看来,心态史研究面临的问题,其一是理论根据匮乏与研究方法单一。很多研究成果只是史料的堆积与平铺直叙,缺乏比较与综合,学科理论的运用问题上更是捉襟见肘。其二是研究状况不平衡。以近代中国心态史为例,存在着研究区域、内容、时段不平衡现象,甚至存在“研究空档”。

心态史研究应该如何拓展与深化?“研究历史上人们的心态要遵循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即必须严谨。”在彭卫看来,心态史研究,首先,必须遵循严谨和揭示历史真相的一般要求;其次,要借鉴心理学研究的理念、方法去探索研究以往传统史学中不太重视的心态问题,从一个方面探索一定时代的基本精神面貌。苏全有对此表示认同。他说,要注意跨学科理论综合运用问题,研究心态史可借鉴运用人类学、计学、社会学等理论。此外,他还认为,研究史朴需要进一步发据与剖析,新兴的心态史领域的现成史杵微乎其微,并非此领域缺乏史料,只是缺乏细致入微的搜集与整理。史料中除了卷帙浩繁的正史外,志书、笔记、家语、档案,甚至小说、戏曲、文物等无不透露着心态史的信息,亟待加强搜集整理。

(摘编自张杰《心态史:探索心态观念的历史变迁》)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态史的研究领城包括对经济、政治及历史上人的精神生活的研究。
B.心态史研究将历史学与心理学相融合,从而增强历史研究的整体性。
C.周立红认为,心态史研究暗藏着使历史研究走向碎片化和片面化的危险。
D.彭卫与苏全有都指出心态史研究要注意跨学科理论综合运用的问题。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心态史学的研究价值、存在的问题与误区、解决方案三个维度层层深人完成论证过程。
B.文章引用彭卫、周立红、苏全有等相关专家的言论分析问题、说明道理,论证有理有据。
C.文章第四段从先天困难后天发展风险及当下研究困境三方面展现心态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D.针对第四段心态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第五段一一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上各类人物、群体的欲望、价值观念、精神活动都对历史产生了影响。
B.苏全有认为,心态史领域史料不足,亟待通过细致入微的搜集与整理来弥补。
C.肯定价值,看到不足,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这些对心态史学的蓬勃发展意义重大。
D.通观全文,作者认为理论根据匮乏、研究方法单一是心态史研究存在的最大不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赝品

詹文格

鉴宝大师许振君,在圈内远近闻名,他见多识广,眼光毒辣,是个令人敬畏的人物。不知有多少心怀鬼胎的造假高手,费尽心机,最终都没能瞒过他的法眼。那些生财有道的古董贩子,恨得牙根发痒,巴不得许振君早死。

许振君真的要死了。他在鉴宝现场掉了一跤,起不来了。送进医院,竟然查出了大事——脑癌。

人们纷纷涌向许家。有去取经拜师,求学绝活儿的;有假心假意,看他笑话的;有携自家藏品,请大师鉴定真伪的……

许振君知道门外有许多求见者,但他一个也不想见。现在他最惦记的只有一件事,就是那幅《仙溪图》。这是他一生中唯一走眼的古画。在那场秋季鉴定拍卖会上,许振君和其他两名专家一起作了结论,认为《仙溪图》是北宋范宽的真迹,与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名画《溪山行旅图》风格一致。结果,这幅来路不明的《仙溪图》最终拍出了一千万的天价。

发现问題是三年之后,他参加完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会,到台北故宫博物院见到了《溪山行旅图》,回来与册页上的《仙溪图》反复比对,又查了相关史料,才知道当时的确是走眼了。他脸上火辣辣的,有种无地自容之感。

这事让许振君煎熬了很久,那段时间他寝食不安,这样的败笔,真的不可原谅。他最担心的是误导他人,以讹传讹,扰乱市场。他想立即挽回这个过错,还收藏界一个公道。可是反复考虑,担心自己经不起那么大的社会舆论,弄不好还会结怨成仇,闹出人命。于是他在痛苦中放弃了这个想法,把真相藏进了心里。

这-藏就藏了十几年,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可谁知道那幅《仙溪图》有了魔性,反复倒腾,一路飙升,最后一次竟拍到了三千五百万。

许振君躺在床上,心里直透冷风,他不希望那幅赝品再在市场上坑人。怎么办?他想到了弟子谢德才。

谢德才赶来时,许振君已昏迷不醒。谢德才非常伤心,懊悔自己没早点过来探望,他伏在老师床前,不停地叫着恩师,许振君在弟子的呼喊中竟然有了知觉,两行清泪从眼角滚落下来。

满脸悲伤的师母颤抖着双手,从许老师枕头下摸出一个信封,递给谢德才,告诉他,这是许老师叮嘱他代办的大事。

当晚,许振君安详地走了。

看过信后,谢德才明白了恩师的心愿,但又不知如何是好。那幅《仙溪图》刚刚签过协议,在即将到来的秋季拍卖会上又将出现。而且,作为资深拍卖师,谢德才要亲自主持这场拍卖。如果狠下心来,把恩师的信付之一炬,这个真相就永远无人知晓了。可是谢德才做不到,那样恩师会死不瞑目,自己也会愧对良心。但是如果把信件交付新闻媒体,也不妥。一是许老师的名声将毀于一旦,二是拍卖行也会招来非议,甚至面临倒闭破产的可能

好在一个优秀的拍卖师具有掌控场面的能力,秋拍会开幕,走上台去的谢德才自信从容,好像他不再是拍卖师,而成了魔术师。没有人知道他是通过什么方法让《仙溪图》流拍的。

原来,秋拍会前,有人发现广州某收藏市场上出现了《仙溪图》,不久上海某拍卖会上再次出现《仙溪图》。这样一来,圈内人士全都恍然大悟,所有竞拍者心知肚明了:赝品从此退出了市场。

一个深秋的周末,谢德才带着纸钱和香烛去到恩师墓前,他摸出火机,把两张临摹的《仙溪图》点燃,然后供了一炷香,轻轻地说:恩师,您交交办的难题弟子已经解决了,您在九泉之下安息吧。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有些古董贩子对许振君“恨得牙根发痒”,这从侧面表现了许振君鉴宝水平之高和他品格的正直不欺。
B.《仙溪图》拍卖价—路飙升的情节,照应了前文许振君病倒后的心理,也引出了谢德才受命破解难題的情节。
C.“许振君安详地走了”―句,表明他临终前不想再理会赝品《仙溪图》在市场上害人的事,他已经心无挂碍。
D.结尾暗示了谢德才迫使《仙溪图》退出市场所用的手段,解除了读者对《仙溪图》流拍的原因的猜测和疑惑。
【小题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心理描写。
【小题3】小说中许振君发现《仙溪图》是赝品的情节采用了插叙的方式,这种方式有何好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街三怪

贾大山

城里西街上,居住着三位老人,人称“西街三怪”。他们是于老、杜老和黄老。于老外号“药罐子”,杜老外号“火锅子”,黄老外号“神算子”。

药罐子

于老今天上火,明天肠干,伤风感冒不断,三天两头抓药、熬药,于是得了“药罐子”的外号。

晚上,尤其是冬天的晚上,李先生的小诊所里总是歇半屋子人,十分热闹。

一天晚上,大家正谈得热闹,于老来了。他说不行了,喉咙发干,四肢无力,浑身冷紧紧的。

李先生赶忙让他坐下,给他倒了一杯开水,然后打开药橱,用小勺取出一粒药,放在桌上让他吃。

于老相面似地瞅着那粒药说:

“这是什么?”

“‘康泰克’,一种西药。”李先生告诉他。

“我不吃西药!”他说,“我这辈子,凡是挂‘西’字的东西都不吃,西药治标不治本!”

外号“火锅子”的杜老也在这里歇着。当仁不让地说:

“老于,西瓜,吃不吃?”

“吃!”

于老知道上了当,不再言语。

大家笑了。

李先生也笑了,给他讲了一番道理。李先生说中、西两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能妄加褒贬;又说中医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并非千古不变。所以,医家和病家,也应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不可拘泥一法,死认一门……

杜老笑着说:“我们不能迷信旧东西,但也不能盲目崇拜新东西。盲目崇拜新的,就会迷信旧的。李先生说是不是?”

“极是!”李先生说,“天下万物,无旧不成新,无新不变旧嘛!——老于,吃了么?”

于老看看桌子上说:

“吃了!”

李先生笑了说:

“好好睡一觉,效果更好。”

李先生送他回来,呆呆望着桌子底下,好像发现了什么重要情况,怅然一笑说:

①“唉,我在他心目中,也不过是一粒‘康泰克’!”

说着,从桌子底下捡起一个什么东西,让大家看。

大家看清了,哈哈笑了——于老喝水的时候,那粒药滚到地下去了,根本就没吃到肚子里。

火锅子

于老爱吃药,杜老爱吃饭。

可是,一到春节,他便有些反常。整天少言寡语,食欲也明显下降。

女婚怀疑他得了什么病症,便到诊所去问李先生。李先生听了,朝给病人扎针的小床上一指,笑着说:

“这得请教黄老先生!”

黄老先生就是“神算子”。他闭着眼睛坐在小床上问:

“你们平常吃什么饭呀?”

“家常便饭呗。”

“他呢?”

“他老了,我们做小的总得给他弄点差样儿的东西吃,也就是炒个鸡蛋、买个猪爪子什么的……”

“正月里,还给他炒鸡蛋吗?”

“不啦。”

“还买猪爪子吗?”

女婿摇头笑了说:

“正月里,又是鱼又是肉,又是鸡又是鸭的,还炒什么鸡蛋,买什么猪爪子呀?”

“问题就出在这儿了。”黄老说,“你那老泰山,有一种心病:口说知足常乐,心想高人一等。平常和你们吃的不一样,他就高兴;现在一样了,他就不高兴了。”

李先生哈哈笑了说:

“黄先生有什么妙方不?”

“有。”黄老睁开眼睛,对杜老的女婿说,“你们吃饭时,不要叫他。你们吃饱了,把剩下的莱呀、肉呀,朝锅里一倒,热了给他吃,记住,得说‘折罗’!”

正月十五晚饭,闺女、女婿如法做了,杜老果然吃得高兴!晚上观灯,于老碰见他问:

“老杜,吃了么?”

“吃了!”他呵呵一笑,说,“‘火锅子’!‘折罗’!”

于是,“火锅子”的外号就叫起来了。

神算子

黄老读过不少古书,到了“不惑”之年,人们说,黄先生开了“慧眼”啦,能看到未来的事情,他便得了“神算子”的美名。

黄老真正受到人们的重视,是在人们刚刚分到责任田的时候。人们穷怕了,一举一动都想卜个吉凶,都要问问他。他开始说自己不善此道。人们便说时代不同了,我们需要你。他心里一高兴,便“开放”了:玄门真言、禅门偶语、毛主席教导、阴阳八卦,熔百家于一炉,给人们指示方向,解难析疑。先是无偿服务,后来变成有偿服务了。

自从变成有偿服务,人们常常望着他的背影说:

“别理他,半疯子!”

首先对他发生怀疑的,竟是于老。一天晚上,大家正在李先生的诊所里歇着,他来了,于老便问:

“老黄,你什么时候学会算卦了?”

“哪个算卦了?”他说,“我那一套,全是哲学!”

大家哈哈笑了,杜老说:

“哲学家,你看我的晚运如何?”

“你三十挨刀,四十挨炮,五十遭雷打,六十被火烧!”

“哎哟,我今年都六十四了!”

在一片笑声中,他灰灰地走了。大家想起昔日的黄老,觉得很惋惜。

于老皱着眉头想了一下,说:

“我看都怨大家!”

“我看不能怨大家,首先得怨他自己!”杜老说,“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嘛!李先生说是不是?”

李先生点点头,看看于、杜二位,也笑了说:

②“唉,咱街上净出怪人,又净出哲学家!”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塑造了三个普普通通而又个性鲜明的小人物,作者以幽默诙谐的笔调辛辣地讽刺了他们人性中的劣根:观人时精明,看己时糊涂。
B.“火锅子”里的杜老患有一种心病——“口说知足常乐,心想高人一等”,这正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极富代表性。
C.给人物起外号来体现人物特点是民间文学常用的技巧,如《水浒传》中108位梁山好汉就各有外号,本文的人物外号也有这样的作用。
D.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目光和笔触从显意识层面深入到潜意识层面,让读者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获得心灵的深层触动,催人警醒。
【小题2】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
①“唉,我在他心目中,也不过是一粒‘康泰克’!”
②“唉,咱街上净出怪人,又净出哲学家!”
【小题3】请结合有关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小诊所的李先生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橘子
李培俊
他上衣破了,裤子也撕开了一道不小的口子。脸上还有几条浅色的灰道子,其中一条越过眉梢,在腮帮上拐了个S形的小弯,一直延伸到嘴角那里。他显得异常狼狈。天快黑时,他出现在卖橘子的小摊前。橘子又香又甜的滋味,对于又渴又饿的他具有致命的诱惑力,他恨不得立即拿起一个,剥去外皮,塞进嘴里!但他没有。他用力咽下一口口水,手下意识地伸进上衣空无一物的口袋,他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
这时,摊主拿起一只又圆又大的橘子递到他手上,那只橘子是摊子上最为鲜亮的一只。摊主笑笑说:忘记带钱了吧?以后记住,男人出门,口袋可不能空。吃吧,吃吧,自家树上结的。
他说了声谢谢,拿着橘子离开了。
两天后,他又一次出现在那个卖橘子的小摊前。没等他开口,摊主就拿起橘子塞给他,不是一只,而是四只。他张张嘴,想对摊主说些什么的,可他欲言又止,终于什么也没说,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走了。晚上摊主收摊,发现了那份报纸,打开一看,摊主惊呆了,上面有一则公安部门的悬赏通缉令,照片上那个通缉犯,竟是他!自己竟两次送橘子给他吃!几经犹豫之后,摊主还是拨通了报警电话。
公安部门调集警力,在小摊周围设伏,静等着逃犯的再次出现。三天后的中午,逃犯果然出现了。他没有马上进入警方的埋伏圈,而是远远站着,朝四周张望一阵之后,做出了一连串令人费解的动作:他先从裤袋里掏出一把尖刀,举得高高的,在空中晃动几下,然后五指一松,尖刀在阳光下划出一缕寒光,哐当一声落到地上。随即,他举起双手,走进警察的埋伏圈。警察一拥而上,给他戴上手铐,推向远处的警车。他说,请等一下,能让我和卖橘子的老板说句话吗?带队的警长犹豫片刻答应了,两个警察架着他,来到卖橘子的摊主面前。他对摊主说:那张报纸是我故意放在你这里的。说完,逃犯如释重负地吐出一口长气,跟着警察上了警车。
摊主连忙找出那份报纸,发现背面有几行用铅笔写下的小字:长期以来,我像一只被猎人追赶的兔子,东躲西藏,白天钻进不见天日的密林,晚上睡在阴暗潮湿的山洞,吃没吃的,喝没喝的,我都快疯了……当我为选择怎样结束自己的生命犹豫不决时,你送给我橘子吃,还对我微笑。老实说,是你的善良感动了我。对你,我无以为报,举报不是有2万元的赏金吗?权作是我对你善良的报答吧。
公安部门按照通缉令的承诺,第三天便把2万元赏金送给摊主。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
8年之后,劳改农场的储油仓库发生火灾,危急关头,他冲进火海,搬出了8桶汽油,避免了一次灾难性的事故发生,又因一辆失控的卡车冲向一个狱友的时候,他及时推开狱友,却永远失去了左腿。
他获准减刑4年。出狱那天,他没有回家去见妻子儿子,而是拄着双拐去了那个小镇,去找送他橘子的摊主。摊主的妻子红着双眼告诉他,丈夫已经在两年前去世了。说着,她递给他一个沉甸甸的纸包,对他说,临死前让我把这包东西交给你,说你用得着。他让你也摆个水果摊,挣钱虽然不多,可那是自己挣的,花着踏实。他打开纸包,里面是那2万元钱的赏金,分文未动。包钱的报纸,也是他当年留给摊主的那张。几年时间,纸张已经发黄,通缉令上的照片也已有点模糊不清。
他捧着钱和报纸哭了,跪在摊主的遗像前,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选自《小小说精选》)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个逃亡者粗略的形象轮廓,同时这段肖像描写也暗示读者这个逃亡者的身份和经历,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B.第一段中的对“他”动作的细致刻画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下意识”和“犹豫着”这两个细节可以看出“他”心中的矛盾和挣扎。
C.两天后,“他”又来到水果摊前想对摊主表示感谢并想再要几个橘子,但顾忌到自己的身份只能欲言又止。
D.8年后,为了立功减刑,在劳改农场服刑的他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避免了一场灾难性事故的发生。
【小题2】文章中的“他”在摊主善良的感召下做了哪些事?
【小题3】作者的初稿里,小说的结尾原来还有这样一句话:“他卖起了橘子,在摊主原来摆摊的地方。”这句话是否应该保留?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的进化是非线性的,是可以断裂和迅速消亡的。历史上一些伟大文明的消亡就是明证。所以,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抵御单极化和文化整合效应,也是我们应当积极支持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文化整合效应,已经导致许多传统文化的消亡,导致许多文明形态的边缘化。以某些大国为代表的强势文化的统摄力和冲击力,引起了全球许多国家的高度警觉。这两年我们常常听到关于“文化安全”的讨论,就是一种防御策略和姿态。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才有了关于文化多样性的倡导。

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是这么表述的:“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宣言》还说,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我国各民族在文化上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主流社会和管理阶层所关注的。以前人们多从进化论的角度去评判其高下雅俗,并分别予以对待,这有其历史的理由。现在从文化相对论的角度看,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各有自身的特色和存在的价值,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它们是守法的、文明的,其文化权利都是平等的。目前我国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不仅有深厚的文化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树立文化多样性的观念,建立信仰之间的互相尊重,这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必要条件。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提倡对民族文化作同情的理解和增强文化包容精神,提倡民族理性,防止伤害民族感情的行为,抑制民族主义的狂热与偏激,以利于民族平等和团结和睦。社会主义社会绝不是一个在思想文化上清一色的社会,而应是文化领域多元和谐的社会。一方面,社会在政治原则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维护国家法律法规的统一和尊严;另一方面,社会又能把主导性与多样性、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给各族人民的特色文化提供自由健康发展的宽松环境,使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尊重差异”,从广义文化的视角看,并不是遵循文化相对主义或倡导多元文化主义而固化、甚至扩大差异;“包容多样”,也不意味着容忍、放纵任何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因素。如果我们只看到表象差异的多样性和普遍性,就会陷入否定人类统一性的泥萍;如果我们只追求形式统一的同一化和普同化,就会落入否定人类多样性的陷阱。

(摘编自商文莉《从民族平等看文化相对观》)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些伟大文明的消亡,促使我们积极支持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B.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必不可少,因此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C.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以前人们多从进化论的角度去评判民族文化,并加以区别对待。
D.要实现民族的平等,就必须树立文化多样性的观念,建立信仰之间的互相尊重。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历史和现实两个不同角度,阐述了倡导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B.文章用引证法论证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及其价值,增强了论述的权威性。
C.文章将文化相对论与进化论进行了对比,以突出人类观念的发展进步。
D.文章论证了倡导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和方法,以提醒人们不要误入歧途。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强势文化的巨大冲击和威胁,只有倡导文化多样性才能保护各国的文化安全。
B.从文化相对论角度看,民族文化各有自身的特色和存在的价值,各种文化应享有平等权利。
C.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文化整合效应对传统文化的杀伤力,是倡导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背景。
D.在社会主义社会,各族人民的文化都能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获得自由同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