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独游记
①余读书马迹乡之山寺,望其北,一峰崒然高,尝心欲至焉,无与偕,弗果。遂一日奋然独往,攀藤葛而上,意锐甚;及山之半,足力倦止。复进,益上,则涧水纵横草间,微径如烟缕,诘屈交错出,惑不可辨识。又益前,闻虚响振动,顾视来者无一人,益荒凉惨栗,余心动,欲止者屡□。然终不释,鼓勇益前,遂陟其巅。至则空旷寥廓,目穷无际,自近及远,洼者隆者,布者抟①者,迤者峙者,环者倚者,怪者妍者,去相背者,来相御者,吾身之所未历,左右望而万有皆贡其状,毕效于吾前。
②吾于是慨乎其有念也。天下辽远殊绝之境,非先蔽志②而独决于一往,不以倦而惑且惧而止者,有能诣其极者乎!是游也,余既得其意而快然以自愉,于是叹余向之倦而惑且惧者之几失之,而幸余之不以是而止也,乃泚③笔而记之。
(注释)①抟:聚集。②蔽:断、定。③泚:以笔蘸墨。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是A.也 |
B.哉 |
C.矣 |
D.乎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
C.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
A.第①段写“虚响振动”,巧妙借助心理活动表现山路险峻崎岖。 |
B.登山过程一波三折,作者身心感受可概括为“倦”“惑”“惧”。 |
C.作者以亲身经历证明独游更能体会到登临绝顶的得意快然之情。 |
D.本文以游踪为线索,用简练的语言写景,写出了境界的变化,引人入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