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自2017年起,我国将每年5月10日设为中国品牌日,并于2018年5月在上海举行了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暨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 2019年的中国品牌日活动主题为“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加快品牌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聚焦国货精品,感受品牌魅力”。

在2019中国品牌日的系列活动举办地上海展览中心的20000余平方米场地中,围绕轻工、纺织、汽车、电子信息等4大消费品领域;有16家行业协会和上海市设置的13个自主品牌消费品体验区,采取实景打造、虚拟影像、名人互动、网红直播、网购体验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观众互动体验活动,让消费者亲身感受国货精品魅力.

品牌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2018年世界品牌500强名单,中国排名全球第五。

2018年世界品牌500强国家排名排

排名

国家

品牌数量

1

美国

223

2

法国

43

3

英国

42

4

日本

39

5

中国

38

 

品牌既是质量的外在表达,也搭载了情感、时尚方面的很多内容。高质量发展阶段,注重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是必选项。高质量增长也为品牌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抓住机遇,推进品牌建设,是促进中国经济上台阶有力抓手。

在“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中,有67%的品牌在国内的价值超过95%。还意味着大部分的中国品牌只是在国内强大,全球化程度远远不够,未来还需要持续突破。品牌全球化的最佳基础,是“真正的”创新。

(摘编自孙韶华、何欣荣《“中国品牌日”向世界发出中国品牌强音》)

材料二:

小米是体验展区一家人气爆棚的中国品牌,很多消费者对它提供的各种智能小家电兴趣浓厚:小米电视机、路由器、人工智能音箱、智能空气净化器……一些上了年纪的消费者这个试试,那个摸摸,再饶有兴趣地和人工智能音葙聊聊天,体验得不亦乐乎。而从现场部分消费者的反应可以看出,一些上了年纪的消费者对小米等新品牌以及它所带来的新产品还不太了解。从这个现象可以看出,打响中国品牌既要让老字号青春常在、吸引年轻的消费者,也要推动年轻的中国品牌为那些有了一定年纪的消费者所了解——其实,这一群体的消费升级需求也很大,他们对“新奇特”产品的兴趣浓厚,只要引导得当,他们就会成为新品牌的新粉丝。

毫无疑问,今年“中国品牌日”活动的自主品牌体验展区是新产品吸引新粉丝的有益尝试。不论是老字号还是新品牌,轻工、纺织、汽车、消费电子四大板块的设计让中国品牌的传统品质和创新精神得到了集中展现,也丰富了人们对中国品牌的理解。同时,对那些新兴的中国品牌,或者带来新产品的老字号、老品牌来说,也可以借鉴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未来的日子里用更多接地气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研发成果,把那些带有“高科技”标签的新产品送到消费者面前,从而为“中国智造”赢得更多的支持者。

(摘编自任翀《“中国品牌日”自主品牌体验展区里为何这些展品让人惊讶?》)

材料三:

5月11日,百度上海分公司携手中华老字号企业共同启动了“老字号·百度品牌焕新计划”。目前,百度已经构建起基于全平台数据捕捉和智能识别引擎,帮助老字号品牌更好地找到用户;基于“线上+线下”、“搜索+稚荐媒体生态”的智能投放引擎,帮助老字号品牌更好地触达用户;基于AI交互以厦视频化沟通的智能交互引擎,帮助老字号品牌更好地打功用户。

(摘编自宁佳彦《中国品牌日,上海老字号企业联手百度开启品牌焕新》)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设置的自主品牌消费品体验区,采取实景打造、虚拟影像等多种形式,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让消费者感受国货精品魅力。
B.中国有38家企业入围2018年世界品牌500强,我国品牌数量与法、英和日本差距小,但与美国差距很大,实现赶超需要长期努力。
C.从“中国品牌日”活动中四大板块的设计及其效果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在积极支持、引导品牌建设,搭建舞台,展示和宣传中国品牌。
D.中国新兴品牌借鉴主题活动的方式展示了研发成果,赢得了更多的支持者;老字号通过智能平台增加了用户。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品牌不仅是质量的外在表达,也搭载了情感、时尚方面的很多内容,因此抓住机遇,推进品牌建设,就会使中国经济再上新台阶。
B.在“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中,有67%的品牌在国内的价值超过95%,这意味着中国品牌全球化程度远远不够,未来还需要持续突破。
C.一些上了年纪的消费者对小米等新品牌以及它所带来的新产品还不太了解,可见中国品牌在消费电子等领域的新成果还有很大的推广空间。
D.百度上海分公司携手中华老字号企业共同启动了“老字号·百度品牌焕新计划”,帮助老字号焕发新机,有利于老字号吸引年轻消费者。
【小题3】提升中国品牌影响力,企业应该做好哪些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22 04:35: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

崔立

老人真的是老了。有点迫不及待地老了。

早上,阳光缓缓地照射在马路上,老人佝偻的背影,缓步地前行中。微风从老人的身边轻轻滑过,都像比老人的速度要快。老人,是要从人行道的一端,走到人行道的另一端。看起来,距离并不是很远,甚至用眼睛去看,应是触手可及的。但老人的眼睛,无法真切地触及到那里,只能迈开着她的脚步,艰难地往前走。有一个年轻人,急急地走过老人的身边。人行道并不宽,老人走在稍偏中间的位置。年轻人走过去时,带起了一阵风,也碰触了老人柔弱的肩膀一下,是风要刮倒了老人,还是年轻人撞到了老人。老人的身子踉跄地顺势往前仰了一下,像是要摔倒,摇摇晃晃地要倒下了,还是艰难地撑住了。老人很不容易地站在那里。匆匆而过的那个年轻人,在老人的眼睛里早已不见了踪影。

又一天,老人走着同样的路,缓缓地,在那条人行道上蹒跚着步子。老人走得还是很慢,慢慢悠悠地,看起来像在走,看起来又不像在走。有阳光照射在老人的头上,照出一头黑白相间的老人的鬓发。老人缓缓行走在人行道的中间。一个女孩,原本是在离老人身后很远的距离,接着是越来越近,直至女孩已经到了老人的跟前。老人站在人行道的中间,挡住了女孩前行的路线,女孩几次想走过去,但空间太窄,还是走不过去。女孩咬了咬牙,想说什么,又憋了回去。反复犹豫,女孩终于是忍不住开了口。女孩说,阿姨,你能让我一下吗?有好几秒的停顿,老人缓缓转过了身,看向女孩。顺势地,女孩在老人转身时多出来的空档,匆匆忙忙地走了过去。女孩真的是太匆忙了,连一声“谢谢”也忘记说出口,人已走出去好远。

……

再一天,老人还在那里行走,缓缓地,若你说她停在那里,其实也未尝不是真的。老人却是在行走,继续缓慢地行走在这条路上。这条路很漫长吗?老人披了一件外套,天是有些冷的,哪怕阳光是高高挂着的,也难以抵挡冬日的寒冷。老人的脖子上,是围着一条围巾的,围巾有些老旧,像老人漫长的年华。老人缓缓地在行走,不知不觉间,本来围得就有些松的围巾悄无声息地滑落。老人毫无察觉,老人丝毫感觉不到因围巾掉落后的寒冷,老人本来就很冷,冷与再冷之间差异不大。老人走了有几步路了,老人的那几步路,已经走了好久。老人在往前走时,身边是一个女人的声音。不知什么时候,女人已经到了老人的身旁。老人注意过,原来她身边是没有人的。女人喊了声:阿姨!老人听到了,老人是有几秒钟的停顿,老人缓缓地转过身,老人以为还是要让开路,然后有一个人会像阵风般匆匆忙忙地从她身边走过。这次,没有风,要是风,也是空气中的寒风。女人停在了老人面前,女人说,阿姨,这围巾,是您掉的吗?老人看到了女人手上的围巾,习惯性地摸了摸自己的脖子,脖子间空荡荡的。无疑,眼前的这条围巾是老人掉的。老人从女人手上接过了围巾,说,谢谢。老人轻轻地摸索着往脖子里围,老人围得很艰难。女人说,阿姨,我帮您围吧。女人为老人围上了围巾,围得很严实,让那寒风吹不进脖子里。女人还说,阿姨,您是要往前面走吗?我送您过去吧。老人脸上挂起笑容,说,谢谢你。女人扶着老人缓慢地往前走,天还是冷,冷中却跃动着一丝暖意。是春天快要到来的暖意。

这是电视台做的一个节目,老人不是真的老人,老人是电视台请的一位知名演员。演员表演得很到位。演员在这条短短的人行道上行走了一个星期,没有人怀疑老人是假的老人。也没有人关注过老人。女人是这个星期的最后一天出现的。电视台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找到了愿意帮助老人的女人。

这个节目很快就在电视台播出了。

同时播出的,是近期发生的一个诈骗故事:一个未经证实的儿童募捐,竟引发了全市高达数十万的捐款,若不是警方的及时介入,捐款数额还在不断地增长。为什么我们市民的防范意识是如此的薄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发出善心善念踊跃捐款呢?如果需要捐款的不是孩子,是老人呢?

两个故事放在了一起播放,是刻意,还是无心之举?

节目的末尾,还贴出了两份截然不同的寻人启事:一份是关于老人的,一个是关于孩子的。是对比,还是有别的什么意思?

这个节目什么都没表达,只是原生态地作了采集。

节目播出的第二天,这个城市一下子多了许多主动帮扶老人的年轻志愿者们。

(选自《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三次写老人在马路上缓步行走时,都写到了阳光,这既是写自然界的阳光,也暗指老人心里需要阳光。
B.既然人们都认为老人是真的,但却没有人关注过,可见这里的人普遍冷漠,与鲁迅笔下的人物没有多大区别。
C.本文写“老人过马路”的遭遇在电视台播出后,人们帮扶老人蔚然成风,既呼应了前文,也传播了正能量。
D.小说中有像“是对比,还是有别的什么意思?”之类的议论,有人说是画蛇添足,但正是这些议论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小题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1自然段的作用。
【小题3】小说第2—4自然段为什么反复大致相同的内容?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苹果商店,一根长1米的数据线售价为19美元,而在美国电商亚马逊的网站上,功能、长度相同,排在第一名的产品是来自中国生产的安克,售价只有7.99美元,亚马逊上用户评分最高星级为5星,有3363位用户为它打出了4.5分的高分。很多美国民众认为,一旦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这些来自中国、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子产品价格将上涨,“美国政府这样做,最后埋单的是美国普通消费者”。特朗普政府对产自中国的钢铝产品额外征税决定公布后,美国全球贸易伙伴咨询公司算了一笔账:外征税将会给美国相关行业增加26346个就业岗位,但对航空、汽车、建筑业、电子元器件等下游产业来说,关税提高了钢铝价格,导致成本增加,企业裁员,从而减少495136个工作机会,最终结果是468790个岗位的净流失,也就是说,每创造一个就业,将损失18个就业。
(摘编自《人民日报》章念生 高石 郑琪《“每个美国家庭都离不开‘中国制造’”》)
材料二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

国家统计局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費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段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材料三
人民币原油期货日前成功上市,首周总成交额近1160亿元,成交量超过27万手,日均5.4万手,合5400万桶原油。这一日均数量超过800万桶的迪拜商品交易所(DME),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和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WTI)原油期货。值得指出的是,人民币原油期货的看点其实是人民币,这是继加入特别提款权(SDR)之后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个里程碑,将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周颖刚《人民币国际化再上台阶》)
材料四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中国的市场潜力是其他经济体不可比肩的。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人富起来、强起来了,“买买买”的消费能量让全世界刮目,任何聪明的商人都会垂涎,失去了中国这个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经济必将遭受重创。
近五年来,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成为主引擎。去年中国经济总量跨过80万亿元大关,已从当年的“小个头”成长为今天的“新巨人”,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和话语权与日俱增,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再是高个子欺负矮个子,而是两个世界级巨人的博弈。
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中国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移,中国经济颜值高气质好,经济增长由原来更多依赖出口转向消费主导,国内消费连续多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不断增强。
(摘编自余柯《这场贸易战,中国有底气打赢!》)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从美国全球贸易伙伴咨询公司的计算可以看出,征税将导致美国航空、汽车、建筑业、电子元器件等产业成本增加,出现了岗位的净流失现象。
B.根据材料二可知,2017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1)环比下降0.3%同比上涨0.9%。
C.材料二显示,2018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9%涨幅稳中有升,跨人“2时代”,而3月份则较2月份有所回落。
D.根据材料二可知,从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和环比呈现正比变化趋势。
E. 中国的巨大市场潜力是其他经济体不可比肩的,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中国已经富强起。
【小题3】北京时间2018年4月4日15时30分许,针对美方开出的征税清单中国正式亮剑。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亮剑”的底气有哪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飞入芒花
林清玄
母亲蹲在厨房的大灶旁边,手里拿着柴刀,用力剁香蕉树多汁的茎,然后把剁碎的小块茎丢入灶上大锅中,与潲水同熬,准备去喂猪。
我从大厅穿过后院跑进厨房时,正看到母亲额上的汗水反射着门口射入的微光,非常明亮。
“妈,给我两角钱。”我靠在厨房的木板门上说。
“走!走!走!没看到忙着吗?”母亲头也没抬,继续做她的活儿。
“我只要两角钱。”我细声但坚定地说。
“要做什么?”母亲被我这异乎寻常的口气触动,终于看了我一眼。
“我要去买金啖。”金啖是三十年前乡下孩子唯一能吃到的糖,浑圆的、坚硬的糖球上粘了一些糖粒。一角钱两颗糖。
“没有钱给你买金啖。”母亲用力地把柴刀剁下去。
“别人都有,为什么我们没有?”我怨愤地说。
“别人是别人,我们是我们,没有就是没有!”母亲显然动了肝火,用力地剁香蕉茎,柴刀砍在砧板上咚咚作响。
我那一天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冲口而出:“不管,我一定要!”说着就用力踢厨房的门板。
母亲用尽力气,将柴刀咔的一声立在砧板上,顺手抄起一根竹管,劈头盖脸地就打了下来。
我一转身,飞也似的奔了出去。平常,我们一旦忤逆母亲,只要一溜烟跑掉,她就不再追究。
那一天,母亲大概是气极了,并没有转头继续工作,反而快速地追了出来,像一阵风。我心里升起一种恐惧,想到脾气一向很好的母亲,这一次大概是真的生气了,万一被抓到一定会被狠狠打一顿。母亲很少打我们,但只要她动了手,必然会把我们打到讨饶为止。
边跑边想,我立即选择了那条有火车道的小径,那是家附近比较复杂而难走的小路,整条路都是枕木,通常母亲追我们的时候,我们就选这条路逃跑,母亲往往不会继续追来,而她也很少生气到晚上。
那一天真是反常极了,母亲提着竹管,快步地跨过铁轨的枕木追过来,好像不追到我不肯罢休。
“哎哟!”我跑过铁桥时,突然听到母亲惨叫一声,一回头,正好看到母亲扑跌在铁轨上面,砰的一声,显然跌得不轻。
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想:一定很痛!因为铁轨上铺的都是不规则的石子,我们这些小骨头跌倒都痛得半死,何况是母亲?
我停下来,转身看母亲,她一时爬不起来,用力搓着膝盖,我看到鲜血从她的膝上汩汩流出,鲜红色的,非常鲜明。母亲咬着牙看我。
我不假思索地跑回去,跑到母亲身边,用力扶她站起来,看到她腿上的伤势实在不轻,我跪下去说:“妈,您打我吧!我错了。”
母亲把竹管用力地丢在地上,这时,我才看见她的泪从眼中急速地流出,然后她把我拉起来,用力抱着我,我听到火车从很远的地方开过来。
这是我小学二年级时的一幕。每次一想到母亲,那情景就立即回到我的脑海,重新显影。
另一幕是,有时候家里没有了青菜,母亲会牵着我的手,穿过屋前的一片芒花地,到番薯田里去采番薯叶,有时候到溪畔野地去摘鸟莘菜或芋头的嫩茎。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地的时候,我发现她和新开的芒花一般高。芒花雪一样的白,母亲的发丝墨一般的黑,真是非常美。那时感觉到能让母亲牵着手,真是天下最幸福的事儿。
还经常上演的一幕是,父亲到外面喝酒彻夜未归,如果是夏日的夜晚,母亲就会搬着藤椅坐在晒谷场说故事给我们听,讲虎姑婆,或者孙悟空,讲到孩子们都睁不开眼而倒在地上睡着。
有一回,她说故事说到一半,突然叫起来:“呀!真美。”我们回过头去,原来是我们家的狗互相追逐着跑进前面那一片芒花地,栖在芒花里无数的萤火虫霍然飞起,满天星星点点,衬着在月光下波浪一样摇曳的芒花,真是美极了。我再回头,看到那时才三十岁的母亲,脸上流露出欣悦之情,在星空下,我深深觉得母亲是那么美丽。
于是那一夜,我们坐在母亲的身旁,看萤火虫一一飞入芒花地,最后,只剩下一片宁静优雅的芒花轻轻摇动。
不久前,我回到乡下,看到旧家前的那一片芒花地已经完全不见了。现在那些芒花仿佛都飞来开在了母亲的头上,母亲的头发已经花白了,我想起母亲年轻时候走过芒花的黑发,不禁百感交集。
童年时候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情景,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已不再清晰,只有当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如何从芒花中霍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缩放的光泽,想起在这广大的人间我唯一的母亲。
(选自《散文选刊》2009年第1期)
【小题1】开头一段写母亲在大灶旁边劳作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小题2】赏析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
【小题3】“芒花”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概括。
【小题4】文中描写了母亲的三幕镜头,简析本文在结构安排上的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砸壶

周天红

山茶湾一个村子突然就炸开了锅。九爷要砸茶壶。那把茶壶可不是一般的茶壶,那可是九爷的命根子。一把茶壶,进山的老板最高开了三万元的价钱,九爷都没舍得卖,这下居然要砸了?

山茶湾满山遍野是茶树,家家户户都有,少说也有一两亩地。开春时节,一挑一背地往观音桥那场镇上送,比年关赶过年场的人气还旺。山茶湾最出名的不是茶树也不是茶叶,而是茶壶。山茶湾制壶的手艺,那可是老传统。村子口门前一条小河顺湾顺水流过,那满滩满沟的泥巴,真是制壶的好料。山茶湾后沟那几个老窑,可不是一般的窑,是官窑。官窑能烧制不出好货色吗?
九爷祖上三四代人都有操作烧窑制壶的手艺。那手艺,也是炉火纯青了。就说九爷吧,经他的手制作出来的壶,泡上了茶,汤色和香味都是一绝。

九爷手里真有宝贝。那宝贝就是一把茶壶。茶壶不大,精致得很,手柄上雕有龙纹,左右两侧还有两株兰草花饰。一把茶壶冲一回茶,能够两人对聊一杆叶子烟的功夫。那壶泡出的茶,汤色可是最正宗了。冲上水,一股子浓郁的茶香味扑鼻而来,不爱吃茶的人都要来上一杯或品上一壶。那壶,就是不泡茶,一把空壶拿起来闻闻,那茶香余味儿,都能沁人心脾。九爷干了大半辈子的手艺,最满意的活儿就是那把壶了。

进山来的老板要找他把壶拿出来看一看。亲戚来了要他把壶拿出来瞧一瞧。有朋友几十里外一二十年没见面了,翻山越岭地从观音桥走进山茶湾,口里冒着粗气呢,进门就喊九爷拿出来壶聊一聊。
九爷会聊呀,从自己祖上是怎样制壶的聊到自己是怎样学制壶的,在学制壶那些年又是怎么吃苦用功的,屁股和手板儿又是怎么被楠竹片打得啪啪直响的,现在这山茶湾前山后坡哪些地方的泥巴又是最适合制壶的,都聊开了,都聊透了。听得每一回来的人都是意犹未尽,品一口茶,看一眼壶,早就忘了归途。九爷的家里,天天都是人来人往,热闹着呢!
九爷烦聊呀,来一回人要聊一回,心里能不烦吗?九爷终于决定要把那茶壶砸了。九爷说,就是这把壶,烦死人了。知道这把壶是怎么制出来的吗?自己在家里耗了小半年时间,全靠心静呀。现在还能心静吗?自从九爷得了这把壶之后,再没能制出一把好壶了。制一把好壶!还有时间空得下来吗?九爷真把那壶给砸了,砸个稀烂,就在你坐的这砣大石头上,当着满村人的面,一把甩下去,全是碎片子。
九爷砸壶的故事早已过去了好些年。最近这些日子,山茶湾一整个村子,就数李大才是个话题的焦点了。李大才在村子里也算是个人物,卖过茶叶,倒腾过茶壶,他是村子里最早一个把生意从山茶湾做到观音桥又一直做到城里去的。生意红火的时候,不要说山茶湾了,就是在县城都有着响当当的名气。

李大才倒霉了,一心想吃成个大胖子,没想到满满的两车货翻下公路倒进了大河里, 货没了,车没了,钱,全都赔进去了。他回到山茶湾,成天眯着头瞌睡,昏天黑暗的,把人都睡软了,全身都象瘫了一样。才大下午呢,李大才瘫坐在村子口前的大石头上,两只眼睛睁不开,半软着身子,就想睡觉。钱没了,老婆把娃也带跑了,大半辈子了,还是一个人的日子,心里苦呀,就只有瞌睡的念头。

老爹指了指,说,大才呀,当年,九爷砸那把壶,就是在你现在坐着的这砣大石头上砸的。你知道九爷为什么要砸那把壶吗?老爹问了句。李大才摇了摇头。老爹说,砸壶,砸掉过去的,一切就都好了。李大才一惊,被老爹的话震住了。老爹说话从来都是大着声的,在山茶湾谁不知道。老爹说,九爷那壶多值钱呀,他都舍得砸了,就是想制一把更好的壶呢。你能把过去的事儿砸了,还怕以后没有好日子过吗?李大才又是一惊,被老爹说激动了,随口说道,砸,一定砸,还要从心底里砸!说着说着,李大才突然从大石头上站起来,瞌睡全没了。

西边的山上,已是夕阳染红了半边天空。这些,老爹看见了,李大才看见了,也许, 一个村子里的人都看见了。

(节选自《短篇小说》2017 年 31 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通过对茶壶特征及诸人对茶壶喜爱程度的相关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九爷制壶手艺的高超。
B.众人先后来观赏那把宝贝茶壶时,九爷聊的都是同样的内容,这使得九爷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即由开始的得意到最终的厌烦。
C.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壶”不仅是一种品茶器具,更是一种代表着传统手艺传承有序的物象,而“砸壶”的出现会导致传统手艺的失传。
D.小说中无论是塑造群体形象,如进山的老板、亲戚等,还是塑造个体形象,如九爷、李大才等,都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引人思考。
【小题2】九爷为什么能制出好茶壶?请结合小说分析原因。
【小题3】小说后半部分有关李大才的情节可否删去?请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作品主题三个方面简要说明理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因为非洲大片地区史无前例地遭到埃博拉病毒的侵袭,很多人提出是否该允许未经测试的药物和疫苗投入使用。因为这种病能让高达90%的感染者致死——死亡率甚至超过鼠疫——因此,在这样的特例下放松临床医学规范似乎不是坏事。但这项建议诱发了复杂的伦理问题——而局势的紧迫性又不让人有太多时间考虑。

埃博拉出血热之所以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或疫苗,是因为传染性疾病大多非常狡猾。病毒的传播起源于动物种群,而动物体就像蓄水池一样,病原体在其中不断发展变异,研究人员因此很难跟上传染病的变化速度。但另一个原因是制药企业对生产疫苗越来越失去兴趣。事实上,今天生产疫苗的企业只有4家,而50年前,共有26家疫苗生产企业。这些企业知道生产疫苗的投资回报率较低,因为缓慢的制造过程造就了漫长的疫苗导入期。

公众对疫苗的不信任也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疫苗生产的衰退。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对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的反对情绪甚嚣尘上就是一例。

英国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最近宣布正和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学院一道开展埃博拉疫苗的试验工作。因为还要完成两个阶段的试验,疫苗无法在2015年之前面世。

试验过程引发了人们对类似的临床过程过于繁琐的攻击。但这样的批评其实缺乏依据,因为接受试验药物的志愿者可能造成严重疾病甚至死亡。事实上,I期试验既危险又在道德上非常棘手,这意味着必须秉承极度的小心谨慎行事。

2006年,新药TGN1412的I期试验被迫暂停,因为本来健康的志愿者表现出多器官功能衰竭,有些人险些丧命,很多受试者可能永远无法彻底康复。

但如果受试者本来已经患病呢?1996年,在尼日利亚北部脑膜炎大规模流行期间,辉瑞制药公司向医务人员提供了口服抗生素特洛芬(Trovan),目的是与另外一种药物头孢曲松进行对比。

特洛芬试验期间有11名儿童死亡,其余的人留下了终身残疾。但特洛芬试验的死亡率还是比脑膜炎未经治疗低得多,这为今天人们服用未经试验的埃博拉药物提供了依据。

事实上,世卫组织已经宣布,在对抗埃博拉病毒时使用实验性血清“Zmapp”合乎伦理——这是一组混合基因工程抗体,旨在协助患者对抗埃博拉病毒。Zmapp还从未进行过人体试验,也从未获得过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认证。

目前仅有极少量Zmapp存在,就连小规模生产也需要等上几个月。这使人们在道德上陷入两难境地:这样的稀缺资源该分到谁的手里?

起初的三剂Zmapp被用于治疗美国传教士医生肯特·布兰特利和南希·怀特博尔,两人最终都得以康复,余下的一剂用于治疗西班牙神父米格尔·帕哈雷斯,而帕哈雷斯现在已经去世。为何选择对布兰特利和怀特博尔用药,这曾经一度引起广泛争议,而有人从实用角度给这一做法给出了解释:理应先治疗医务工作者,这样他们才能继续为他人提供帮助。但这一说法却无法解释为何选中75岁高龄的帕哈雷斯。

后来,为3名非洲医生提供治疗的决策在某种程度上恢复了实用主义选择标准的可信赖度。但无论如何,现有的Zmapp资源已经耗尽。

需要注意的是,从实用主义出发配给稀缺医疗资源的做法具有极大的争议。二战期间,当军医被迫配给有限的青霉素时,他们决定优先治疗性病患者,因为这些人可以更快地重返战场。但不少人提出异议,认为在战斗中负伤的士兵更有资格得到药物。

如果把类似的道德因素加入到埃博拉病毒的治疗,我们可以说非洲人比西方人更有备选资格,因为非洲的医疗系统抵御埃博拉病毒的能力较弱。但你也可以说西方医务工作者有资格得到优先救治,因为他们主动去往疫区,救治那些别无选择的民众。

(选自《南风窗》2015年第1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埃博拉出血热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或疫苗”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病毒的传播起源于像蓄水池一样的动物体,病原体在其中不断发展变异。
B.漫长的疫苗导入期致使生产疫苗的投资回报率低,从而制药企业越来越失去兴趣。
C.人们参照对待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的经验,在使用埃博拉疫苗上的反对情绪也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疫苗生产的衰退。
D.伦理道德致使还未经检测的药物投入使用产生了无法达成一致的争论。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紧迫的局势让“允许未经测试的药物和疫苗投入使用”这项建议所诱发的伦理问题没有太多争论的必要。
B.接受试验药物的志愿者可能造成严重疾病甚至死亡,合理应对了试验过程引发的人们对临床过程过于繁琐的攻击。
C.特洛芬试验死亡率比脑膜炎未经治疗低得多,能够为今天人们服用未经试验的埃博拉药物提供依据。
D.因为实验性血清“Zmapp”是一组混合基因工程抗体,旨在协助患者对抗埃博拉病毒,所以世卫组织宣布它的使用合乎伦理。
【小题3】根据全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非洲大片地区史无前例地遭到埃博拉病毒的侵袭的特例下,允许未经测试的药物和疫苗投入使用是可行之举。
B.实用主义虽然不能完全解释Zmapp用于帕哈雷斯的原因,但为3名非洲医生提供治疗的决策使之恢复了选择标准的可信度。
C.从伦理道德讲,实用主义暂时还不能解释任何一项配给稀缺医疗资源的做法。
D.埃博拉引起的伦理道德争论要想达成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用实用主义配给治疗机会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