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假面 契诃夫
某地社交俱乐部,出于为慈善事业募捐的目的,举办了一次假面舞会。 已是午夜十二点。五个没有跳舞、不戴假面的知识分子,围坐在阅览室里一张大桌旁,看报、打盹。 阅览室里十分安静。突然响起一个低沉而喑哑的声音,“看来这里更舒服!都上这儿来!快点,朋友们!” 门敞开了,一个肩宽背厚的男人闯进阅览室,他穿着马车夫的号衣,一顶宽边帽上插着几根孔雀毛,脸上蒙着假面。在他身后跟进来两个戴假面的女人和一名端托盘的仆役。托盘上摆着几个酒瓶和杯子。
“都别待在这里!现在不是看报和研究政治的时候……把报纸都扔了!” “我请你安静点,”有个知识分子透过眼镜,瞧了瞧那人的假面说,“这里是阅览室,不是喝酒的地方。”
“天下怎么会有这样的聪明人,居然认为报纸比美酒还好,”插孔雀毛的男人给自己 倒了一杯烈性甜酒,开口说,“照我看来,你们这些可敬的先生之所以喜欢看报,是因为 你们没钱买酒喝……你别再装模作样,不如来喝一杯!”
插孔雀毛的男人稍稍挺起身子,从眼镜先生手里一把夺过报纸。 “您竟敢放肆!”眼镜先生发怒了,“您不知道您在跟谁打交道,我是银行经理热斯佳科夫!……” “我啐你这个热斯佳科夫!”男人拾起报纸,把它撕成碎片。 孤儿院会计别列布欣红着脸、耸着肩膀说,“我简直不明白……有个无赖闯到这里……突然说出这种混帐话来!” “什么叫无赖?”插孔雀毛的男人大喝一声,一拳头捶在桌子上,震得托盘上的杯子都跳起来。“你是跟谁说话?快点,给我统统滚蛋!” “我们马上会看到结果!”热斯佳科夫说,他激动得连镜片都冒汗了。“快去把斯皮里多内奇叫来!” 斯皮里多内奇,一个身着警察制服的老头,立刻到来了。 “请您离开这里!”他瞪大可怕的眼睛,耸动着染过的八字胡,声音嘶哑地说。 “哎呀,吓死人了!”男人快活得哈哈大笑,“居然有这么可怕的人,你那小胡子活像猫的触须,眼睛都瞪出来了……嘿嘿嘿……” 斯皮里多内奇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把俱乐部里所有的警察都叫了来。他坐下开始写违警记录。 “写啊,写啊,”假面人用低沉喑哑的声音说,“哈哈!好吧,现在我让你们瞧瞧!一……二……三!” 男人站起来,猛地摘下自己的假面,瞧着大家,快活得纵声大笑。他引起的反响的确非同小可。所有的知识分子都面面相觑,吓白了脸。斯皮里多内奇不安地清着嗓子, 像个无意中做了蠢事的人。
大家认出这个捣乱分子原来是当地的百万富翁、工厂主、世袭的荣誉公民皮亚季戈 洛夫,这人向来以喜欢胡闹、热心公益事业而扬名乡里,另外,正如当地通报里不止一 次所载的那样,他还“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爱”。
知识分子们都哑口无言,踮起脚尖不声不响地走出阅览室。 “你一定早知道他是皮亚季戈洛夫!”过了一会儿,斯皮里多内奇对着那个端酒进阅览室的仆役,声音嘶哑地斥责道:“为什么你一声不吭?我把你这个该死的畜生关起来!” “他老人家不许说,长官!” 知识分子们在俱乐部里走来走去,一个个都垂头丧气,心神不定。 夜里两点钟,皮亚季戈洛夫才从阅览室里出来。他来到大厅,在乐队旁坐下,打起瞌睡……
“请问,要不要把您送回府上,或是吩咐备好马车?”别列布欣俯身凑着百万富翁的 耳朵问。
“我要回……回家……你送我……回去!” 别列布欣高兴得眉飞色舞,赶紧扶起皮亚季戈洛夫。其余的知识分子立即跑过来帮忙,他们愉快地微笑着,七手八脚把这位世袭荣誉公民抬起来,小心翼翼地把他送到马 车上。
送走了皮亚季戈洛夫之后,那几个知识分子便面露喜色,开始安下心来。 “临走时他还向我伸出手来哩,”十分得意的热斯佳科夫说,“这么看来,万事大吉了,他不生气了……”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尤其是对比手法的运用,揭露了几位知识 分子虚假违心、惟权惟势的面目。
B.小说利用铺垫、伏笔、反差等手法,使情节高潮迭起、一波三折,从而体现了皮亚季 戈洛夫荒唐表现背后的正义感。
C.小说标题为“假面”,既指参加假面舞会的人们戴的面具,也包含了小说的作者对人 们“内心的假面”的揭露与讽刺。
D.斯皮里多内奇面对“真面”显露后的皮亚季戈洛夫深感不安,出门后却责骂仆役,小 说以人物行为显现了讽刺的艺术性。
【小题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热斯佳科夫等知识分子的前后表现及心理转变。
【小题3】讽刺在这篇小说中几乎无处不在,请结合小说中的人物,举三例并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21 09:31: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演说家

契诃夫

一天早上,基里尔·伊凡诺维奇下葬。

他死于俄国广为流行的两种疾病:老婆太凶和酒精中毒。在送殡行列离开教堂前往墓地的时候,波普拉夫斯基坐上出租马车,去找他的朋友扎波伊金。这个扎波伊金,诚如许多读者知道的那样,具有一种罕见的才能,他擅长在婚礼上、葬礼上、各种各样的周年纪念会上发表即兴演说。他任何时候都能开讲:半睡不醒也行,烂醉如泥也行,发着高烧也行。他的演说,好似排水管里的水,流畅、平稳、源源不断。他总是讲得娓娓动听,长而又长,所以有的时候,特别是在商人家的喜庆宴席上,为了让他闭嘴,不得不求助于警察。

“我呀,朋友,找你来了!”波普拉夫斯基正碰到他在家,开始说,“你快穿上衣服,跟我走。要是死个把小人物,我们也不会来麻烦你,可要知道这人是秘书……”

“啊,秘书!”扎波伊金打了个哈欠,“是那个酒鬼吧?”

“没错,就是那个酒鬼。这回有煎饼招待,还有各色冷盘……你还会领到一笔车马费。走吧,亲爱的!到了那边的墓地,你就天花乱坠地吹他一通,讲得比西塞罗还西塞罗,到时我们就千恩万谢啦。”

扎波伊金欣然同意。他把头发弄乱,装出一脸的悲伤,跟波普拉夫斯基一起走到了街上。

“我知道你们那个秘书,”他说着坐上出租马车,“诡计多端,老奸巨滑……”

“得了,格利沙,骂死人可不妥啊。”

“那当然。对死者要么三缄其口,要么大唱赞歌。不过他毕竟是个骗子。”

两位朋友赶上了送殡的行列,就跟在后面。灵柩抬得很慢,所以在到达墓地之前,他们居然来得及三次拐进小酒馆,为超度亡灵喝上一小杯。

在墓地上做了安魂祈祷。死者的丈母娘、妻子和小姨子遵照古老的习俗痛哭一阵。当棺木放进墓穴时,他的妻子甚至叫道:“把我也放在他身边吧!”不过她没有随丈夫跳下去,多半是想起了抚恤金。等大家安静下来,扎波伊金朝前跨出一步,向众人扫了一眼,滔滔不绝起来。

扎波伊金继续说下去,听众却开始交头接耳。他的演说差强人意,也博得几滴眼泪,但是其中许多话令人生疑。首先,大家弄不明白,为什么演说家称死者为普罗科菲·奥西佩奇,死者明明叫基里尔·伊凡诺维奇呀。其次,大家都知道,死者生前一辈子都同他的合法妻子吵架,因此他算不得单身汉。最后,他留着红褐色的大胡子,打生下来就没有刮过脸,故而不明白,为什么演说家说他的脸向来刮得干干净净的。听众都莫名其妙,面面相觑,耸着肩膀。

不久,听众开始发现,就连演说家本人也发生了某种奇怪的变化,他定睛瞧着一个地方,不安地扭动身子,自己也耸起肩膀来了。突然他打住了,吃惊得张大了嘴巴,转身对着波普拉夫斯基。

“你听我说,他活着呢!”他惊恐万分地瞧着那边说。

“谁活着?”

“普罗科菲·奥西佩奇呀!瞧他站在墓碑旁边呢!”

“他本来就没有死!死的叫基里尔·伊凡诺维奇!”

“可是你刚才亲口说的,你们的秘书死了!”

“基里尔·伊凡诺维奇是秘书呀。普罗科菲·奥西佩奇,这没错,是我们的前任秘书,但他两年前就调到第二科当科长了。”

“咳,鬼才搞得清你们的事!”

“你怎么停住了?接着讲,不讲可不妙!”

扎波伊金又转身对着墓穴,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继续致中断了的悼词。墓碑旁果真站着普罗科菲·奥西佩奇。一个脸刮得干干净净的年老文官。他瞪着演说家,气呼呼地皱着眉头。

“不好呀,年轻人!”回去的路上,普罗科菲·奥西佩奇埋怨道,“您的那些话说死人也许合适,可是用来说活人,这简直是讽刺挖苦,先生!天哪,您都说了些什么话?什么无私呀,不被收买呀,不受贿赂呀!这些话用来说活人简直是侮辱人格,先生!”

【小题1】小说中的“扎波伊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2】结尾部分画线句说“他瞪着演说家,气呼呼地皱着眉头”。普罗科菲·奥西佩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赏析。
【小题3】小说要讲虚构,而对于本篇小说,有人认为它构思奇特,立意深刻,也有人认为它故事荒诞,主旨多面,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同类题2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小公务员的死

契诃夫

在一个挺好的傍晚,有一个同样挺好的小公务员,名叫伊凡·德密特里奇·切尔维亚科夫,坐在正厅第二排,用望远镜看戏——《歌纳维勒的钟》。他定睛瞧着,觉得幸福极了。可是忽然间——在小说里,人常常遇见这个:可是忽然间。作家是对的,生活里充满多少叫人惊奇的事啊!可是忽然间,他的脸皱起来,他的眼睛没有了光,他的呼吸止住了……他从眼睛上摘掉望远镜,弯下腰去,于是……“啊嚏!”诸君看得明白,他打喷嚏了。不管是谁,也不管是在什么地方,打喷嚏总归是无可责难的。乡下人固然打喷嚏,警官也一样打喷嚏,就连枢密顾问官有时也要打喷嚏。大家都打喷嚏,切尔维亚科夫一点也不慌,他拿手绢擦了擦脸,而且照有礼貌的人那样,往四下里看一看他的喷嚏究竟搅扰了别人没有。可是这一看,他却慌起来了。他看见坐在他前面正厅第二排的一位老先生正在拿手套小心地擦自己的秃顶和脖子,而且在自言自语地嘟哝着。切尔维亚科夫认出来那位老先生是卜里斯哈洛夫,在交通部任职的一位退伍的将军。

“我把唾沫星子喷在他身上了,”切尔维亚科夫想,“他不是我们的衙门的官,不过那也还是叫人不过意。我得道个歉才对。”

切尔维亚科夫咳了一声,把整个身子向前探出去,凑着将军的耳根小声说话。

“对不起,大人,我的唾沫星子溅在您身上了……一不小心……”

“不要紧,不要紧。”

“看在上帝的面上,原谅我,我……我不是故意要这样。”

“哦,请不必再说,坐好!让我听!”

切尔维亚科夫窘了,他傻头傻脑地微笑,又定睛看着

舞台。他看啊看的,可是不再觉得幸福了。他开始给不安困住了。在休息时间,他走到卜里斯哈洛夫跟前,在他身旁走着,压下自己的羞怯,喃喃地说:

“我的唾沫星子喷在您身上了,大人,原谅我……您明白……我原本无意……”

“唉,够啦……我已经忘了,你却说个没完!”将军说,不耐烦地撇他的下嘴唇。

“他已经忘了,可是他的眼睛里有一道凶光啊,”切尔维亚科夫暗想,怀疑地瞧着将军。“而且他不愿意多说,我应当对他解释一番才对……说明我真无意……说明打喷嚏是自然的法则,要不然他就会认为我有意唾他了。现在他固然不这么想,往后他一定会这么想!”

一回到家,切尔维亚科夫就把自己的失态告诉他妻子。他奇怪他妻子对这件不幸的事竟看得全不在意;她先是有点惊吓,可是等到明白了卜里斯哈洛夫是在别的部里任职,她就放心了。

切尔维亚科夫这么想着,走回家去;他没给将军写信,他想了又想,写不成那封信。他只好第二天亲自去解释。

“昨天我斗胆冒犯大人,”他喃喃地说,这时将军抬起问询的眼睛来望着他,“那不是如您所说的那样开您的玩笑。我来赔罪,因为我在打喷嚏的时候喷了您一身唾沫星子……我做梦也没想到过拿您开玩笑。我哪儿敢拿您开玩笑?要是我们沾染了开玩笑的习气,那就会失去对别人的尊敬心,那就会……”

“滚出去!”将军叫道,脸色忽然变紫,周身打抖。

“什么?”切尔维亚科夫低声问道,害怕得周身麻木。

“滚出去!”将军又说一遍,顿脚。

切尔维亚科夫的胃好像翻了个身。他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蹒蹒跚跚走到门口,出去,上了大街,一路摇摇晃晃地走着……他身不由己地到了家,也没脱掉制服,就往沙发上一躺,死了。

【小题1】第1节中描写切尔维亚科夫看戏时“凝神注目,飘然欲仙”,对下文有什么作用?
【小题2】小说详细描写了切尔维亚科夫打喷嚏的情况,其作用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
【小题3】画线句子是作者发表的一段议论,其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叙述中插入这段议论,作者是借题发挥,表明生活本身就有不少意外事情。
B.叙述中插入这段议论,只是作者的随意生发之笔,没有什么深义。
C.叙述中插入议论,作者的目的是画龙点睛,点明切尔维亚科夫悲剧的意义。
D.叙述中插入这段议论,是作者有的放矢,以此表达对切尔维亚科夫悲剧的见解。
【小题4】第8自然段中写切尔维亚科夫“又定睛看着舞台。他看啊看的,可是不再觉得幸福了”。对此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打喷嚏使他在公众场合失了礼。
B.因为官场一片黑暗。
C.因为官场等级森严。
D.因为他认为自己冒犯了上司,没有得到上司的原谅,因而心中惴惴不安。
【小题5】切尔维亚科夫因为打了一个喷嚏而死了,你认为这可信吗?试结合人物性格特点来分析。
【小题6】本文的心理描写十分细腻,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了主人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举例说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彩 票
契诃夫
伊凡•德米特里奇是个家道小康的人,向来对自己的命运十分满意。晚饭后,他往沙发上一坐,开始读起报来。
“今天我忘了看报,”他的妻子收拾着饭桌说,“你看看,那上面有没有开彩的号码?”
“阿,有”,伊凡•德米特里奇回答。
“多少号?”
“9499组,26号。”
“好的,太太……让我来查一查……9499—26。”
伊凡•德米特里奇伸出食指,从上而下逐一查对彩票的组号。在上面数起的第二行,9499号赫然跳入眼帘!他不急着看票号,也没有再核对一遍,立即把报纸往膝头上一放。而且,像有人往他肚子上泼了一瓢冷水,他感到心窝里有一股令人愉悦的凉意:痒酥酥,颤悠悠,甜滋滋!
“玛莎,有9499号!”他闷声闷气地说。
妻子瞧着他那张惊愕的脸,明白他不是开玩笑。
“是9499号吗?”她脸色发白,忙问,把叠好的桌布又放到桌上。
“没错,没错……有的!”
“那么票号呢?”
“啊,对了!还有票号。不过,先别忙……先不看,怎么样?反正我们的组号对上了!”
伊凡•德米特里奇望着妻子,咧开嘴傻笑着,像一个小孩子在看一样闪光的东西。
“行了,你快看看票号吧!”妻子也是笑容满面,抱着能交上好运的希望。
“忙什么!这号从上而下是第二行,这么说彩金有七万五呢。这不是钱,这是实力,是资本!”
夫妇二人开始笑逐颜开。可能交上好运的想法弄得他们晕晕糊糊。
“要是我们真的中了彩,那会怎么样?”伊凡•德米特里奇说,“这可是时来运转!彩票是你的,如果是我的,那么我首先花上二万五买下一份类似庄园的不动产;花一万用于一次性开销:添置新家具,再外出旅游,还债等等。余下的四万五全存进银行吃利息……”
于是他开始浮想连翩,那画面一幅比一幅更诱人。在所有这些画面中,他发现自己都大腹便便,心平气和,身强力壮。瞧他,刚喝完一盘冰冷的杂拌浓汤,便挺着肚子躺在小河旁热乎乎的沙地上,或者花园里的椴树下……他舒舒服服地打着盹。等到太阳西下,他就拿着浴巾和肥皂,慢悠悠地走进岸边的更衣房洗澡,然后跳进水里,在那些暗银色的肥皂波纹附近,有小鱼游来游去,有绿色的水草摇摇摆摆……
“对,买上一座庄园就好,”妻子说,她也在幻想着,她想得都痴迷了。
“我,你知道,玛莎,想出国旅行去。”他说。
“那我也得出国,”妻子说,“行了,你快看看票号吧!”
“别忙!再等一等……”他在房间里踱来踱去,继续暗自思量。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一个人出国旅游那才惬意,就是不能跟那种一路上只惦记儿女、花一个小钱也要心惊肉跳的女人一道出门。
于是他平生第一次注意到,妻子老了,丑了,浑身上下有一股子厨房里的油烟味。而他却还年轻、健康、精神勃勃,再结一次婚也不成问题。 “她一拿到钱,就会加上六道锁……她会周济娘家的亲戚,对我则计较每一个小钱。”他立即想起她的那些亲戚们,听说她中了彩,保准会上门,像叫花子样死乞白赖地缠着要钱。
伊凡•德米特里奇又想起了自己的亲戚。以前他见到他们还心平气和,此刻却觉得他们面目可憎,令人讨厌。
此刻他连妻子也感到面目可憎,令人讨厌。
这时他已没了笑容,而是怀着憎恨望着妻子。她也抬眼看他,同样怀着憎恨和气愤。她也有着自己的七彩梦幻,她十分清楚丈夫梦想着什么。她知道,谁会第一个伸出爪子来夺她的彩金。
“拿人家的钱做什么好梦!”她的眼神分明这样说,“不,你休想!”
丈夫明白她的眼神,憎恨在他胸中翻滚。他要气一气他的妻子,故意跟她作对,飞快瞧一眼第四版报纸,得意洋洋地大声宣告:
“9499组,46号!不是26号!”
希望与憎恨二者顿时消失。伊凡•德米特里奇和他的妻子立刻感到:他们的住房那么阴暗、窄小、低矮,他们刚吃过的晚饭没有填饱肚子,腹部很不舒服;而秋夜漫长,令人烦闷……
一八八七年三月九日
(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从最平常的生活现象中揭示出时代的本质和人性的弱点,短小精悍,心理描写十分传神。
B.这篇小说表现了伊凡夫妇由相爱到互相猜忌、互相憎恨,乃至最后夫妻感情产生了裂痕。但最后“中彩”的幻想破灭,让夫妇二人回到现实,产生了裂痕的感情也得到了修补。
C.“拿人家的钱做什么好梦!”她的眼神分明这样说,“不,你休想!”属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活画出妻子对丈夫的洞察和鄙视,表现了在金钱面前,她的贪婪自私,吝啬凶狠,决绝无情。
D.小说开头写男主人公“向来对自己的命运十分满意”,最后又写“秋夜漫长,令人烦闷”,这两句话并不矛盾。因为开头写向来对命运满意,而到最后感到痛苦烦闷,正是由于彩票的影响,人性的自私和贪婪凸显了出来。
【小题2】小说多处写到查对数字组号这一细节,对情节和结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分析。
【小题3】请概括小说主题,并联系现实谈谈小说给你的最深刻的启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美女
俄契诃夫
记得还是在做中学五年级或六年级学生的时候,我和爷爷到顿河区罗斯托夫去。那是八月里的一天,天气闷热,令人烦闷不堪。由于热、干燥,以及把尘雾吹到我们身上的热风,眼睛困得睁不开,嘴巴发干;不想看,不想说,不想思索,当那睡意朦胧的车夫乌克兰人卡尔波扬鞭打马,鞭子甩到我的制帽上的时候,我既不抗议,也不出声,只是从半睡中清醒过来,无精打采地瞥一眼远处透过烟尘能看到的村庄。我们停在亚美尼亚的一个大村庄巴赫契——萨拉赫爷爷熟识的富裕的亚美尼亚人家里﹣﹣喂马。
在这个亚美尼亚人的房间里,没有漆过油漆的木墙啦,家具啦,红褐色的地板啦,都散发出一股被太阳晒过的干木料的气味。无论你往哪儿看,到处是苍蝇、苍蝇、苍蝇……爷爷和亚美尼亚人正在谈论放牧啦,牧场啦,羊群啦……听着他们俩嘟嘟囔囔的谈话声,我开始对草原、太阳、苍蝇等产生了怨恨的情绪。
亚美尼亚人不紧不慢地走进门厅,喊叫道:“玛霞!过来斟茶!你到哪儿去啦?玛霞!”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走进屋子,穿一身普通的花布连衣裙,戴着白头巾。她洗碗、斟茶的时候,背对着我站着,我只看见她腰身纤细,光着脚丫,裸露的小后脚跟被下垂的长裤脚盖住了。
主人请我过去喝茶。我坐到桌旁,姑娘给我斟了一杯茶,我看见她的脸,忽然感到,仿佛有一阵清风掠过我的心灵,把一天来的种种苦闷和灰尘通通吹散了。我看见了一张在青天白日下或梦里神游时从未见过的俏丽无比而神韵非常的脸。正如理解闪电一样,我一下子便意识到了:我面前站着个美女。
我敢起誓,玛莎,或照她父亲的叫法,玛霞,是真正的美女,但我不能证明这一点。往往有这种情况,大家都看晚霞,人人都说晚霞真美,但究竟美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出。
并非只我一个人发现那亚美尼亚姑娘美。我爷爷是个快80岁的老人,为人古板,对女性和自然美一向漠不关心,现在却温存地看着玛霞足有一分钟,随即问道:“这是你的女儿吗,阿维特•那扎雷奇?”
“女儿!这是我女儿……”主人回答说。
“多好看的闺女呀!”爷爷称赞说。
亚美尼亚姑娘的这种美,艺术家或许会称作古典的或端庄的吧。也正是通过对这样的美的观察,天晓得是怎么回事,才会使人深信:您见到的容貌是端正的。头发、眼睛、鼻子、嘴、脖子、胸脯以及青春肌体的每一个动作,都交织在一起,融会成一个完整的、和谐的旋律,在这旋律中大自然的音韵不差一个音符。您完全觉得,一个理想的美女就应该有玛霞那样笔直而略微凸起的鼻子,那样大大的黑眼睛,又黑又长的睫毛,那样令人神魂颠倒的目光,她那黑黑的卷发和眉毛,就像翠绿的芦苇依恋静静的小溪,飘拂在温柔而白嫩的额头和面颊上。您看着她,不由自主地便会产生一种愿望,即跟玛霞说点什么,说点极愉快、真诚、美丽得跟她本人一样美丽的话。
对这种美,我的感受却很怪。玛霞在我心中激起的不是欲望,不是欣喜,不是快乐,而是一种愉快却痛苦的忧伤。这忧伤飘忽不定,朦朦胧胧,像一场梦。不知什么缘故,我为我自己,为我爷爷,为那亚美尼亚人感到惋惜,我有这样一种感觉:仿佛我们几个人都失去了对生活来说很重要、很必要的东西。爷爷也忧愁起来。他已不再谈起牧场和羊群,而是默默不语,若有所思地望着玛霞。
喝完茶,爷爷躺下午睡了,我走出屋子,坐在台阶上。我坐的台阶被晒得滚烫;太阳把我的头、胸、背晒得火辣辣的,可我并不以为怎样,我只觉得我身后的门厅里和房间里有一双赤脚踩在木制的地板上发出窸窣的声音。收拾完茶具,玛霞跑下台阶,我身边像有一股轻风吹过,然后她又像鸟儿一样跑进了一间被熏黑的小房里(大概是厨房),从那里飘出了烤羊肉的香味和亚美尼亚人的说话声。她在黑暗的门道里消失了,不大工夫玛霞在门口露面了,厨房的热气弄得她满脸通红,她肩膀上扛着一大块黑面包;面包很重,她便优美地拱起腰身,穿过院子跑到打谷场,跳过篱笆,钻进残麦秸金色的云雾,消失在大车后边。
她极其美丽的身影越是经常在我眼前闪现,我便越感到忧伤。我为自己、为她、为乌克兰人感到遗憾,她每次穿过谷壳的云雾向大车跑去的时候,乌克兰人总要满怀惆怅地目送她。或许这是我对美丽的嫉妒吧,或许我为这女孩不属于我,也永远不属于我,对于她是个陌生者而感到遗憾吧,或许我隐约感觉到她的罕见的美是偶然现象,毫无用处,就像大地上的一切没有永恒一样,或许我的忧伤是人在观察真正的美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感觉吧,只有天才知道!
两三个钟头之后,我们坐上大车,走出院子。我们坐在车上,都一声不响,仿佛在互相怄气似的。远远地可以看到罗斯托夫和那希切万了,一直默默不语的卡尔波突然回头看了看,说道:“亚美尼亚人的那个女孩真讨人喜欢!”他朝着马背抽了一鞭子。
(有删节)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集中笔力从正面描写了一位有着姣好容颜、美妙身材、优雅气质的美女,这样的构思更能紧扣题目。
B.“大家都看晚霞,人人都说晚霞真美,但究竟美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出”,这句话表明,美是只可意会的,对美的感受因个体的不同而不同,这正好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C.“我爷爷是个快80岁的老人,为人古板,对女性和自然美一向漠不关心,现在却温存地看着玛霞足有一分钟”,这句话是为了说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受年龄、身份的限制。
D.“我”是贯串小说的线索式人物,作者主要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展现“我”对美的感受,在“我”的心里,玛霞就是美的化身。
(2)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表现玛霞的美?请简要分析。
(3)小说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何特点?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演说家

俄契诃夫

早上,八等文官基里尔˙伊凡诺维奇˙瓦维洛诺夫下葬。在送殡行列离开教堂前往墓地的时候,死者的同事,一位姓波普拉夫斯基的人,去找他的朋友格里戈里˙彼得罗维奇˙扎波伊金。这个扎波伊金,具有一种罕见的才能,他擅长在婚礼上,葬礼上,各种各样的周年纪念会上发表即席演说。

“我呀,朋友,找你来了!”波普拉夫斯基正碰到他在家,说快穿上衣报,跟我走。我们有个同事死了,这会儿正打发他去另一个世界,要是死个把小人物,我们也不会来麻烦你,可这人是秘书——某种意义上说,是办公厅的台柱子。给这么一个大人物举行葬礼,没人致辞是不行的。”

“啊,秘书!”扎波伊金打了个哈欠,“是那个酒鬼吧?”

“没错,就是那个酒鬼。这回有煎饼招待,还有各色冷盘……你还会领到一笔车马费。走吧,亲爱的!到了那边的墓地,你就天花乱坠地吹他一通,到时我们就千恩万谢啦。”扎波伊金欣然同意。

“我知道你们那个秘书,”他说着坐上出租马车,“诡计多端,老奸巨猾,但愿他升天,这种人可少见。”

“得了,骂死人可不妥啊。”

“那当然。对死者要么三缄其口,要么大唱赞歌,不过他毕竟是个骗子。”

为死者做了安魂祈祷,等大家安静下来,扎波伊金朝前跨出一步,向众人扫了一眼,开口了:

“能相信我们的眼睛和听觉吗?这棺木,这些热泪涟涟的脸,这些呻吟和号哭,岂不是一场噩梦?唉,这不是梦,视觉也没有欺骗我们!眼前躺着的这个人,不久前我们还看到他是如此精力充沛,像个年轻人一样活泼而纯洁,这个人不久前还在我们眼前辛勤工作,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把自己酿的蜜送进国家福利这一总的蜂房里。如今却已变成一堆骸骨,化作物质的幻影。不可弥补的损失啊!现在有谁能为我们取代他呢?好的文官我们这里有很多,然而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却是绝无仅有的!他直到灵魂深处都忠于他神圣的职责,他不吝惜自己的精力,通宵达旦地工作,他无私,不收受贿赂。他疾恶如仇,那些想方设法损害公共利益的人,那些利用种种诱人的生活福利来拉扰他,让他背弃自己职责的人,统统遭到他的鄙视!由于他忠于职守,一心行善,他不知道生活的乐趣,甚至拒绝享受家庭生活的幸福。你们都知道,他至死都是一个单身汉!就在此刻我也能看到他那张刮得干干净净的、深受感动的脸,它对我们总是挂着善意的微笑,就在此刻我也能听到他那柔和的、亲切友好的声音。愿你的骸骨安宁,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安息吧,诚实而高尚的劳动者!”

扎波伊金继续说下去,可是听众却开始交头接耳。首先,大家弄不明白,为什么演说家称死者为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死者明明叫基里尔˙伊凡诺维奇呀。其次,大家都知道,死者生前一辈子都同他的合法妻子吵架,因此他算不得单身汉。最后,他留着红褐色的大胡子,为什么演说家说他的脸向来刮得干干净净的。

“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演说家眼睛望着墓穴,热情洋溢地继续说道,“你总是愁眉苦脸,神色严厉,可是我们大家都知道,你有一颗正直而善良的心!”

不久,听众开始发现,演说家本人发生了某种奇怪的变化。他定睛瞧着一个地方,不安地扭动身子,自己也耸起肩膀来了。突然他打住了,吃惊得张大了嘴巴,转身对着波普拉夫斯基。

“你听我说,他活着呢!”他惊恐万状地说。

“谁活着?”

“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呀!瞧他站在墓碑旁边呢!”

“他本来就没有死!死的叫基里尔˙伊凡诺维奇!”

“可是你刚才亲口说的,你们的秘书死了!”

“基里尔˙伊凡诺维奇是秘书呀。你这怪人,都搞乱了!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是我们的前任秘书,他两年前就调到第二科当科长了。”

“咳,鬼才搞得清你们的事!”

“你怎么停住了?接着讲,不讲可不妙!”

扎波伊金又重新对着墓穴,凭他三寸不烂之舌继续致中断了的悼词。墓碑旁果真站着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一个脸面到得干干净净的年老文官。他瞪着演说家,气呼呼地皱着眉头。

“不好呀,年轻人!”行完葬礼跟扎波伊金一道返回时,普罗科菲˙奥西波维奇理怨道,“您的这些话说死人也许合适,可是用来说活人。这简直是讽刺挖苦,先生!天哪,您都说了些什么话?什么无私呀,不被收买呀,不受贿呀!这些话用来说活人只能是侮辱人格,先生!”

一八八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波普拉夫斯基没有反驳扎波伊金私下对死者表达的看法和评价,这既暗示死者与其前任具有共同特点,又为后文扎波伊金的失误埋下伏笔。
B.小说详细描写扎波伊金在葬礼上即席所致的悼词,主要目的在于与题目“演说家”相照应,突出其所具有的杰出的语言才能。
C.在作者笔下,听众只对扎波伊金所致悼词的对象是谁暗自怀疑,却没有怀疑悼词中对死者品格不切实 际的称颂,这样写饱含着作者的深意。
D.契诃夫的小说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这篇小说讽刺的对象几乎是文中涉及的所有人物,包括听众,而不只是“演说家”扎波伊金。
【小题2】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大师,请分析这篇小说对当时的现实作了哪些批判。
【小题3】小说极具喜剧效果,这种效果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