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二十四日夜梦

陆游

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致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诸公请予赋诗,记江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

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

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蘋汀下钓筒。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蜒弱不禁风。

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

注:这首诗是宁宗庆元二年陆游在故乡山阴时,据梦中所得而补写,他时年七十二岁,已在家乡闲居多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写诗人驾着用露箬和霜筠织成的短篷小舟,在淡烟缘绕的江河湖泊中飘然来往。
B.“偶经”“却拣”二语前后呼应,用语灵动自然,补足了首联“飘然来往”之意。
C.诗人问诸公吴中近事你们知道吗?这写出了诗人在家乡闲居多年后不知国事的苦闷。
D.陆游的诗作大多抒写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此诗却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趣。
【小题2】本诗的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0-31 11:23: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浣花女
陆 游
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
当户夜织声咿哑,地炉豆秸煎土茶。
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
青裙竹笥何所嗟,插髻烨烨牵牛花。
城中妖姝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
青骊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抱琵琶。
(1)关于这首诗歌,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诗歌通过农村少女与爱慕虚荣的城市女子的对比,歌咏了农家少女勤劳、愉快的生活。全诗着墨素淡,语言平浅,是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画。
B.诗歌的前四句是对浣花女子的侧面描写,表现浣花女小时在家的生活片段;“双髻丫”一句,写浣花女子质朴单纯,不事铅华,有一种真淳自然的风致。
C.夜阑人寂,浣花女子正对着窗门摆弄着织机;机旁不远处,豆秸燃烧,炉上的土茶散发出阵阵清香。这幅画面,突出形貌,静态展示出安然自得的欢乐。
D.“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是说浣花女子与邻里男子成婚,彼此家门相对,不需要车马远道来迎接,就可以过家为妇,显示出爱情的真挚纯朴。
E.“城中妖姝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中,“争嫁”写世俗的追逐,寓示了追逐者轻薄浮艳的性情,语气中明显带有诗人的鄙薄之情,与浣花女形成对比。
(2)简要赏析本诗的主题与艺术手法。

同类题5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大风登城书雨
陆游
风从北来不可当,街中横吹人马僵。
西家女儿午未妆,帐底炉红愁下床。
东家唤客宴画堂,两行玉指调丝簧。
锦绣四合如坦墙,微风不动金猊香。
我独登城望大荒,勇欲为国平河湟
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注)①金猊:又称狻猊,也作香炉的代称。②河湟:黄河和湟水,这里指中原沦陷地区。
【小题1】(小题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前两句落笔点题,紧扣“大风”而来。“不可当”“横吹”“僵”形象描写了寒风凜冽,北风吹得街上的人马都发僵了的画面;同时,这两句诗也象征敌人猖狂、国家处于危急之中。
B.第三、四句承接一个“僵”字,由室外转写到室内。通过描写西家的女儿屋里生着炉子,仍然怕冷不愿下床,到中午都还没有梳妆的细节,侧面烘托出天气的严寒。
C.第六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玉指”代指东家女儿的手指,“丝簧”代指音乐。第七、八句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精美的丝织品合抱在四周就像围墙一样,连细小的风也吹不进来。
D.第九、十句笔锋再转,且呼应标题中“登城”二字,由室内转到室外,由街上转到城头,由他人转到自己。“独”字显其寂寞和孤独,“望”字和“欲”字则暗含了诗人“登城”的缘由。
E. 该诗巧妙运用双关、对比、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如第五句到第八句与三四句形成鲜明对比;寒风中自己的行动和周围之人形成对比。
【小题2】(小题2)结合诗歌并联系作者生平,谈谈你对“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一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