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驿传制度是我国古代以“传命”为主旨,融通信、交通、馆舍三位于一体的命令上传下达机制。驿传制度伴随着国家政治及交通的发展而产生并逐渐发展。到了唐代,驿传制度更为严密和完善,树立起新的制度典范,对唐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全唐诗》中有大量与驿传相关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中探析唐代驿传制度的相关内容与特点。

唐王朝“东西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宽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旧唐书》卷三八)。统治者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现有效统治,在中央统一管辖之下建立了各级地方政权及各级交通组织,与此相适应,形成了较完整的文书驿传网。较之于前代,唐代驿馆的数量有了较大的扩充。韩愈在《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中写道“四海日富庶,道途隘蹄轮。府西三百里,候馆同鱼鳞。”用“鱼鳞”来形容唐代驿站的数目繁多,可谓确切而形象。此外,从王周《路次覆盆驿》“曾上青泥蜀道难,架空成路入云寒。如何却向巴东去,三十六盘云外盘”中可以知道,唐代在最为偏远的地区也设置有驿道和驿站。就诗中所提到的驿站驿馆名称而言,我们很容易发现唐代关于水驿、陆驿、水陆兼办驿的驿传设置。例如,韩琮的《题商山店》,商山驿是为陆驿;王建的《汴路水驿》提到的是为水驿;而武元衡《题嘉陵驿》写道:“悠悠风旆绕山川,山驿空濠雨似烟。路半嘉陵头已白,蜀门西上更青天。”可以看出,嘉陵驿属于水陆兼办驿。

不少唐代诗人初仕阶段都曾担任县级职官,主持驿传,并留诗以纪。“云别青山马踏尘,负才难觅作闲人。莫言馆驿无公事,诗酒能消一半春。”(赵嘏《赠馆驿刘巡官》)诗中看来,驿中生活十分清闲,甚至可谓百无聊赖。但这只是对于驿长而言,下层驿使的工作与生活却是另一番景象。驿使的职责主要有三:一是迎接使客;二是管理驿厅,安顿食宿;三是传送文书。其中最为艰辛的必是舟车劳苦传送文书。蒋吉的《大庚驿有怀》中,“一囊书重百馀斤,邮吏宁知去计贫”,几字道尽驿使工作之艰辛。

“驿骑来千里,天书下九衢。因教罢飞檄,便许到皇都。”(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传递文书是驿传最重要的任务。有时,驿使也会传递往来信件。“客思愁阴晚,边书驿骑归”(《边愁》)是崔浞客居他乡凭书传讯的无奈;“乡关若有东流信,遣送扬州近驿桥”(《逢归信偶寄》)是李益对亲人的牵挂和对家乡的思念。除此之外,驿使还会递送一些物品,作为边塞战士与家人沟通的桥梁。

唐代驿传随国势变化而兴衰。中晚唐邮驿普遍衰落,许多曾经盛极一时的大驿站都已荒芜。刘禹锡的《杂曲歌辞·宜城歌》“野水绕空城,行尘起孤驿”,直观地反映出中晚唐驿馆衰败的荒凉景象。

驿站为文人迁客等提供食宿,驿传大大便利了文化的传播、发展和繁荣。驿传制度的存在丰富了唐诗的发展,也成为唐朝文化传承千年的重要载体。

(摘编自王云庆、郭熠程《从(全唐诗)看唐代驿传制度》,有删改)

【小题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驿馆数量众多,分布极广,种类齐全,既巩固了统治,也丰富了唐诗的内容。
B.驿传发挥的传递文书、往来信件,提供食宿的功能,体现了统治者建立驿站的初衷。
C.驿传制度到了唐代变得更加完善和严密,可见唐朝国家政治、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
D.唐诗“日旰山西逢驿使,殷勤南北送征衣”所写内容应属唐代驿使的职责范围。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后介绍了唐朝驿传机构的特点、驿使的职责和驿传制度的衰落,条理清晰。
B.从唐诗中可窥见唐朝驿传制度发展状况,这折射出文学具有反映社会风貌的功用。
C.文章分析了唐朝驿传机构的繁盛与衰落,印证了驿传的发展与国势盛衰息息相关。
D.文章引唐诗作品为证,阐释了唐朝驿传制度与馆驿诗相互促进的关系,论证充分。
【小题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命令上传下达机制,唐王朝驿传机制诸多任务的重中之重是传递文书。
B.唐代较为完整的文书驿传网的形成与疆域的广大及加强疆域控制的需求相关。
C.随着唐代驿传的衰落,中晚唐的国势也日渐衰落,在《宜城歌》中就有反映。
D.许多唐朝诗人曾经主持过驿传,虽然官阶不高,但其工作清闲,可诗酒怡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31 11:59: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麒麟囊》

王虹莲

读完了博士,又从国外镀了金,她却没有很好的前程,在公司里受到排挤,她整夜难以入眠,甚至,与这个世界说再见,一直是他心里的念头。如果不是念着母亲,她真的就去了,母亲抚养她实在是不容易-母亲那时没有工作,一个人糊火柴盒供她上学,她读到博士,是母亲一分钱一分钱供出来的,她想给母亲一个最好的回报,但是……

母亲文化不高,喜欢听单田芳的评书,粗重沙哑的声音几乎天天响起。那却是她不喜欢的,她觉得那是乡里巴人的东西,她宁愿一个人选择沉默的呆着。一天黄昏,她还是一个人发呆,看着外面的天空,暮色沉沉,好像要下雨了。她就突然又听到了单田芳的评书,在这寂静的黄昏里,那评书显得更沙哑吵闹。她歇斯底里地嚷了一句:“你能不能不听这种东西?”声音马上就没有了,以后几天的黄昏也是寂静的,死了,一样的寂静。她反而又觉得太安静了。她想,真的太没有意思了。

又一个黄昏。她听到外面有人唱京剧。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她婉转婀娜的调子。那现实更吸引了她,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我只道铁富贵一生享定,又谁知福祸事顷刻分明。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今朝只落得旧衣破裙。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她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

她呆住,这么有禅意的戏词,真是美丽得不像样子,她随便对母亲说了一句:“这京剧唱得可真好。”但她知道,母亲并不能懂得。

第二天,那个女人的声音又响起来,她伸出头去,看到一个快四十岁的女人,微胖,在那里认真的唱,而且还穿着戏衣,甩着水袖,还是那段。她站在楼上,看呆了。母亲过来说:“是《麒麟囊》,传统的程派戏,程砚秋先生的,是知识分子的流派,周总理也喜欢呢。”她惊讶地回过头去看着母亲。

程派的调子,倒蛮符合她的心境,那天晚上,她睡得很好。

后来,她几乎都能听到这个女人在楼下唱戏,总是程派,幽咽婉转,婀娜悠扬,非常让人喜欢。是那种禅意的喜欢。

“她活得多好啊!”他对母亲说。

母亲说:“你以为她很快乐吧?其实,她下了岗,丈夫前年出车祸死了,儿子还有痴呆症。你看,人家都活得这么快乐。”母亲没有指责她的意思,但是她觉得真是让母亲跟着自己受了很多苦。

她居然也喜欢了京剧,喜欢了程派,她出去买了好多光盘,都是京剧程派的程砚秋,李世济,张火丁……家里终于又出了动静,而且,有一天她说:“妈,您接着听单田芳吧,我觉得他说的蛮好的。”

日子就这样慢慢的过来了。

她休息了半年之后换了公司,有了新职位,开着自己的车,车里放着她最喜欢的京剧,她正准备做五月的新娘……她觉得所有的日子都甜美芬芳。

她想,她得感谢楼下那个女人。

女人不是常常来楼下唱戏了,有一天她休息了,女人又来了。她出去买了一大束香水百合,然后来到楼下找那个女人。

她讲了半年来的经历,然后说:“大姐,谢谢您的京剧,是您那段《麒麟囊》救了我。”

女人笑了:“别谢我,谢您的母亲吧。”“母亲?”他疑惑了。

“我本来只是心烦的时候偶尔来唱唱你的母亲找到我家里,问我唱的是什么,还请我再去唱……”

【小题1】小说主人公他的情绪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小题2】请赏析文中两个画线句子。
【小题3】《麒麟囊》是楼下的女人唱的,为什么小说却以“母亲的《麒麟囊》为题?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魂

袁良才

民国二十六年冬,芜湖沦陷。

太平郑氏在长街经营和茂顺茶庄已十余年了,因茶叶品质优良,色相完美,价格公道,且主人郑爽诚实守信,生意在同行业中一路领先。

日军进占芜城,到处血雨腥风,满目疮痍。和茂顺的买卖自然一落千丈,但郑爽还是苦苦撑持着,只是没了闲时画上几笔的雅趣,他企望嗜茶如命的老主顾们在艰难岁月里还能喝上一口好茶,给生活留点想头。

这天,乌云密布,满楼狂风。顷刻间,大雨如注,不知是风吹雨还是雨夹着风,一浪一浪地卷进门可罗雀的茶庄。郑爽头戴瓜皮帽,身着青布长衫,枯寂如古僧,独自坐在店堂里八仙桌旁的太师椅上,边翻阅茶圣陆羽的《茶经》,边不时地品上一口浓酽的香茶——太平猴魁。

不知过了多久,郑爽听到店外的麻石街道上响起皮靴敲地的刺耳的锐响,接着他又感到眼前的光线更加晦暗了,抬眼处,店门口傲然站立着几个戎装整齐的日本军人。郑爽不惊不慌,冷眼视之,然后依旧观书品茶,如无所见。

为首的日酋走上前来,战靴踩痛了郑爽的耳膜,他手里的《茶经》被蛮横地夺了下来,啪地摔在桌上。

郑桑,我的,田中少佐!听说贵店太平猴魁,大大的好!我今日特来买茶。请多关照!

汉奸翻译官附和道,田中少佐酷爱茶道,圣战前也是一个茶叶商人,故此前来以茶会友!

郑爽面无表情地朗声回答,以茶会友?何须兵戎相见?恕敝号茶叶不能卖与你们!

田中少佐气得仁丹胡抖个不停,为什么?

郑爽轻蔑地笑了笑,将军别忘了,我经营的乃是太平猴魁!你们占我河山,杀我同胞,中华不复太平,处处战火焦土,你还配喝茶之极品太平猴魁吗?

一名日军刷地抽出东洋刀,你的,死啦死啦的有!

郑爽仰脸大笑起来,反唇相稽,难道这就是你们所谓的以茶会友,日中亲善吗?!

田中少佐用手势制止了手下,换了一副笑脸说,约西!郑桑,恕在下无礼。我的,改日再来叨扰!

黄梅雨绵绵不绝,一如郑爽的心绪。店里的生意几近断绝了,他已差人将妻儿老小送回太平猴坑老家了,那里是新四军的防区。他知道,该来的就要来了。

店堂里又晦暗了一下,郑爽放下《茶经》,作起身相迎状。

来人完全是一副商人打扮,但一撮仁丹胡煞是刺目。

郑桑客气了!田中少佐径自在八仙桌旁另一边太师椅上坐下,并摘下礼帽。

郑爽微微一笑道,将军此来真是轻车简从,诚心可鉴啊!

田中少佐哈哈大笑道,我们本是同道中人,以茶会友,自当儒雅有礼。

郑爽点了点头,既然将军是以同道身份诚心而来,在下必当奉若知己。我们还是先听茶,再品茶吧!

大大的好!田中少佐似乎对郑爽前后态度的转变颇感满意。

《茶经》云,南方有嘉木,即茶树也。太平猴魁产于终年云遮雾绕之高山,鲜叶集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品质极佳,加之邑人王公魁成独创猴魁茶制作工艺,从而金相玉质,秀外慧中,舒两刀一枪之形,泛鹅黄翠绿之色,吐兰麝馥郁之香,蕴醇厚绵长之味,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得金奖恰是实至名归啊!

郑爽如数家珍,滔滔不绝,田中少佐听得一惊一乍,如醉如痴。

终于,听得郑爽发话,将军,下面我们可以品茶了。田中大喜。

只见郑爽从卧房里捧出两个早放好茶叶的玻璃茶杯,置于八仙桌上,然后以沸水冲泡之,但见杯中茶叶根根直立,舒展成朵,色泽悦目,暗香浮动,整个店堂仿佛霎时浸泡到山野的春光里。

将军请用茶!太平猴魁将把您带到妙不可言的极乐世界里。

田中少佐金鱼眼骨碌碌转着,一欠身,说,你的,先用。

郑爽哈哈大笑起来,将军的武士道精神哪去了?何以这般杯弓蛇影?

田中少佐脸上红一阵、紫一阵、白一阵,见郑爽连喝几口茶水,浑然无碍,这才同郑爽交换了茶杯,慢条斯理地啜饮起来。

田中少佐一副极受用的模样,伸出大拇指,迭声称赞,朋友,大大的!贵国茶仙卢仝《七碗茶歌》,尽得其妙啊!日本茶道亦由此而来。

郑爽陪田中把盏品茗。田中突然问,郑爽,猴魁茶现在可以卖给皇军了吧?金票大大的有!

郑爽摇手道,将军,好事不在忙中起,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我说过,先听茶后品茶,同理,先懂茶后卖茶。这是我郑氏祖上定下的规矩!

田中少佐强压心头不快,到底没有发作,金鱼眼满是狐疑地问,郑桑,你的认为我还不懂茶道?

郑爽猛地一掼八仙桌角的那本线装书,正色道,早着呢!不能倒背如流、融会贯通《茶经》,焉能侈谈懂茶?!

田中少佐大冬天竟额头冒出汗来,双手接过《茶经》,郑桑,这本奇书我的寻觅多年,今日才有幸睹其真容。三日后,请郑爽考我!

几天后,一队荷枪实弹的日军团团围住了和茂顺茶庄。

汉奸翻译官叫嚣道,姓郑的良心大大地坏了!在书页翻口暗暗涂了氰化钾,田中太君已魂归东瀛了!

待日本人冲进店堂,只见郑爽气定神闲地俯身八仙桌旁,头戴瓜皮帽,身着青布长衫,正在画一幅墨梅图,题诗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一把东洋刀刺进了郑爽的胸膛,霎时间万千红梅怒放……

八仙桌角放着一铁盒猴魁,下面压着一纸信笺,漂亮的蝇头小楷:送田中的母亲品尝。她也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受害者!

《太平县志》载:邑人郑爽巧与日寇周旋,赢得宝贵时间,将库存数千斤太平猴魁茶秘密运往岩寺新四军军部,杀己身以成大义,毁家业而纾国难。先人郑爽的遗训被制成牌匾,悬挂在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和茂顺分店里。云:太平猴魁有茶魂,善恶忠奸辨分明。精忠报国何惧死,诚实守信莫乱真。天生尤物净似禅,种茶即种菩提心。勿以怨怼玷美誉,冰清玉洁冠群伦。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两次关于“雨”的场景描写,都是为了展示了人物活动的“舞台”,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并为故事发展做铺垫而着笔。
B.“光线更加脚暗了”“店堂里又的暗了一下”,“暗”一词出现两次,既指来人挡住了视线,也暗示郑爽心情微妙的变化。
C.篇末郑爽气定神闲地画墨梅图,题《梅花》诗,通过神态、动作的刻画,展示郑爽面对死亡毫不畏惧、从容淡定的内心世界。
D.最后田中太君因翻看涂了氰化钾的《茶经》后死去,情节发生了突转,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也展现郑爽的智慧与谋略。
【小题2】请结合文本探究文中反复出现《茶经》的用意。
【小题3】小说为何在结局之后加上一段《太平县志》的相关记载?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意的横峰
徐可
①“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宋人王观的这两句诗简直是为横峰而写。苏东坡的诗句也触及横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峰本名“兴安”,后因本地名山横峰而改为现名。但我固执地认为,横峰就是从古人的诗句中走出来的。
②横峰是江西省东北部的一个小县,地处闽、浙、皖、赣四省要冲。踏进横峰,我就疑心自己踏进了一个古老的时代。亭子上,梧桐畈,莲荷乡,上畈村,新篁乡,龙门畈,葛源村,枫林坞,月光洲……古色古香的地名,哪一个不带着唐诗宋词的意境?横峰的诗意,写在每一寸土地上。
③亭子上。一座小村庄。清一色的粉墙黛瓦,明朗素雅,大红的剪纸透着喜气。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麦子,像绿色的地毯一样。一畦畦蔬菜鲜翠欲滴,体态丰满的鸡妈妈带着一群小鸡在菜地里觅食,高傲的大白鹅优雅地踱着方步,小黄狗在温煦的阳光下眯着眼睛慵懒地打盹。清澈的河水潺潺地流着,几只鸭子浮游水中,不时扎到水中去觅食,水面泛起一圈圈气泡。两岸都是茂密的树木,树木吮吸着大地的乳汁,郁郁葱葱,枝叶扶疏。竹林边,成群的笋争先恐后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秋千架,老水车,悠然亭,古驿站……几近消失的田园风光,如同被时光遗忘的世外桃源。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村民的生活像村边的河水一样悠悠地流淌。
④莲荷乡,莲荷的家乡。莲叶并不罕见,奇的是这千亩荷园,真实呈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观。沿着木质步道走进荷塘深处,极目四望,视线所及尽是亭亭玉立的莲叶。晶莹的水珠在莲叶上滚动,小鱼小虾在莲叶间嬉戏,黑天鹅在池塘里悠闲地游弋。荷塘边建起了一排排灰黄色小木屋,那是为外来的游客们准备的栖息之所。古人吟咏莲荷的诗文多矣,我最爱的是两首出自无名诗人之手的民歌,一首是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还有南朝《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还有辛稼轩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些诗句都鲜活灵动,清新可喜,充满生活情趣。虽然还没到莲子成熟的季节,但我仿佛看到了采莲时节鱼虾嬉戏、男欢女爱的动人场景。
⑤走近葛源村,村口的那棵老树令我为之一震。那是一棵樟树,树干粗大需数人方可合抱,树身黝黑铁青峥嵘沧桑。这棵树太老了,也许几百岁,也许上千岁,主干已经从中间裂开一分为二,一支歪倒触地,而另一支依然挺立,依然枝繁叶茂,依然浓荫覆地。一棵树站在那里,就站成了一部历史,即使倒下了,仍然顽强地活着。据说,此地民间习俗,女儿一出生就种一棵樟树,到出嫁时伐木制箱盛嫁妆,因此到处可见樟树的身影。
⑥樟树下,一位年轻女子坐在长条石凳上看书。只见她双手捧书,头颈微垂,看得入迷,一袭红色长裙格外醒目。自然披落的秀发遮住了她的面庞,然而她的侧影仍然显出婀娜的身姿,远远看去,宛如一幅美丽的剪影。年轻与古老,鲜红与翠绿,对比如此强烈,相处又如此和谐。时光仿佛在这里静止。一瞬间,我竟有了莫名的感动。
⑦徜徉在横峰大地上,仿佛在一幅水墨画中行走。月光洲,梦一样的名字,梦一样的小岛,轻轻地泊在信江上,绿树成荫,水禽翔集。石桥村,大片的紫云英正在盛放,层层的梯田像翻卷的大海,乡间绿道曲径通幽……横峰人爱美,他们致力于建设秀美乡村。秀美者,秀丽而美好。有内涵有品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聪明的横峰人,在“秀美”二字上做足了文章。亭子上的传统民俗剪纸,莲荷乡的千亩荷园,石桥村的高山梯田,都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和经济。横峰在走向富庶,而山水依旧美丽如诗。
⑧“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我还是固执地认为,古人的诗句就是为今天的横峰而写的。
(选自201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横峰有着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引得宋代诗人王观、苏轼对她情有独钟,留下千古名句大加赞赏。
B.横峰的地名都带着历史的温度,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挟着古典诗词的韵律,鲜活在生动的现实当中。
C.葛源村是横峰最有文化品味的村落,那樟树下石凳上聚精会神地看书的年轻女子令作者莫名地感动。
D.本文采用游记笔法,移步换景,点面结合,饱含情素,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横峰美丽如诗的乡村风光。
【小题2】作者为什么固执地认为,“横峰就是从古人的诗句中走出来的”?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归纳理由。
【小题3】“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同类题4

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说到光伏发电,人们往往会想到的是那些巨大的太阳能电池阵列,年轻的朋友们也许会联想到美国电影《变形金刚》中那些具有“超能力”的“汽车人”所配备的能量块。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伏效应就是太阳光射在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使其能量达到最佳转换的效果。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业内称之为光伏产业。光伏效应的重要条件就是离不开太阳能资源,而太阳能资源则具有永不枯竭的优势。
光伏发电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由于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光伏发电在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发展较快。自1969年法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发电的比例在欧美国家逐渐提高,太阳能光伏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
在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并网发电和独立式发电应用系统已经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在很多大中型城市、甚至一些偏远地区,太阳能路灯的使用已经很普及,还有住宅区的照明、机场照明、医院照明、公交站牌指示灯等,都可以不依赖城市电网供电,只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光能直接转换成了电能,多余的电量被储存在蓄电池里,待需要时再释放出来。
在特殊天气和自然灾害来临时,光伏发电的独特优势更是显现无遗。由于各个组成部分相对密闭,且在生产时大都进行了抗强风、暴雨、地震、雪压等极端恶劣天气的试验,在面对灾害时,光伏独立发电产品往往能够平安度过。当传统电力系统无法供电时,这些太阳能发电设备却可以迅速恢复供电,成为救命的能源。
实践证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势,非常适合在偏远山区或牧区应用。其既可以为农牧民提供家庭用电,又可以驱动水泵灌溉农田。这些地方光照强、遮挡少、太阳能资源丰富,独立式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中国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太阳能资源大国,具备了广泛应用光伏发电技术的地理条件。我国的光照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1平方公里可安装100兆瓦光伏阵列,每年可发电1.5亿度。我国有荒漠面积108万平方公里,如果开发利用1% 的荒漠,就可以发出相当于2003年全国一年的用电量。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能源。
值得欣慰的是,为鼓励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国家近年内出台了一些关于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其中《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已公布实施,2013年更是加快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和相关基础能力建设的步伐。体现了国家政策对正在起步阶段的光伏发电技术的扶持和鼓励。
(取材于2013年《科技生活》陈雷博的文章)
链接材料:
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部件是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其特点是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不污染环境、能独立发电又能并网运行,受到各国企业组织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小题1】下列是为第一段横线处补写的句子。其中最能够使文意完整,贯通的一项是(3分)
A.光伏发电是能形成产业规模的B.光伏发电是光伏效应的另一种说法
C.光伏发电的原理是很容易理解的D.光伏发电是光伏效应的一种应用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含链接材料)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光伏发电系统属于新兴的能源产业。有传统的煤电水电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受到很多国家高度重视。
B.光伏发电系统中并网发电应用广泛。所以城市住宅区、机场、医院的照明都可以不依赖城市电网供电。
C.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构成。拥有抵御灾害的能力,被称为救命能源。
D.我国荒漠面积非常广阔,太阳能资源丰富,这为光伏发电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地理条件和基础能源。
E.我国的光伏发电技术十分成熟,可靠性高,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小题3】下列为本文所拟的标题,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后来居上的光伏发电B.光伏发电纵横谈
C.光伏发电与太阳能D.光伏发电在中国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各题。

写意艺术体现人文精神

颜锋

①中国传统绘画是世界画苑里的一朵奇葩。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传统绘画形成了民间画、宫廷画和文人画三大支流,产生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门类,演变成工笔、写意两大表现形式,创造了以线条、笔墨为主的绘画语言,凝结成讲求意境、气韵的艺术风格。在世界美术史上,中国传统绘画可谓独树一帜,犹如一座巍然耸立的高峰,令人仰止。

②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洋绘画相比,虽有某些相同之处,但也明显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在于二者有不同的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更在于二者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大体上说,西洋绘画较多地融入了科学精神,在绘画理论中渗透着物理学知识的成分;中国传统绘画则更多地蕴含着人文精神。中西绘画差异的本质,正是在于中西文化传统的这种差异。

③中国传统绘画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沃土中,融会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感、思维方式、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展读千百年间流传下来的国画珍品,你会为周肪的仕女、李公麟的鞍马人物之风采神韵所倾倒,会被范宽山的雄浑气势、朱耷山水的拙朴奇崛所折服;你会陶醉于赵佶的芙蓉锦鸡之 ,会惊叹郑板桥的兰竹之 ;齐白石的草虫游虾会使你 ;徐悲鸿的奔马雄狮会使你 。这些优秀的画作所以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不仅仅是由于它们显示出精湛高超的绘画技巧和艺术水平,更在于它们闪耀着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积极向上、正直高洁的人文精神。正是这种人文精神,赋予了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魅力。在代表中国传统绘画主流的文人画中,这种人文精神发挥得尤为淋漓尽致。

④中国传统绘画蕴含的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和表现手法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具有一种统一性。人文精神是贯穿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条主线,是它的生命和灵魂。而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和表现手法既是这种人文精神导引所产生的结果,又是这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和表达方式。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人文精神正是通过“神似”、“写意”的审美追求、笔墨的运用、比兴的手法及完美和谐的形式呈现出来。

⑤对于绘画的目的和审美标准,中西方在早期的认识大致是相同的。例如,我国的“画,形也”。古希腊的“描绘出酷似原物的形象”。苏格拉底则说:“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可见,在绘画史的早期,中西方都认为绘画史写形状物,但在其后的发展中,中西方绘画就各行其道了。

⑥西方绘画仍沿着写实主义的道路继续前进。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坚持“绘画是自然界一切可见事物的模仿者”,并且身体力行坚持绘画实践。直到20世纪以前,西方绘画基本上是以精心描绘客观对象为主。当然,西方绘画的写实也并非简单的模拟,而是也要求表达对象的思想感情,描绘出对象的美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安格尔的“里维耶夫人肖像”就是描绘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典型。

⑦中国传统绘画则从魏晋开始,由“形似”逐步转向“神似”,又进一步发展成为“写意”。

⑧写意是中国绘画传统独具的特征。它既是一种表现方式,也是一种艺术观念,一种审美追求。即使是工笔重彩画,也只是表现技巧上有所不同,在本质上,其艺术观念也具有极强的写意性。

⑨“写意”与“神似”密切相关。“写意”是中国绘画传统的出发点和目的。“神似”则是“写意”的目标和最高境界。二者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和审美追求。这种艺术观使中国画家可以摆脱时空限制,超越客观物象,获得更大的艺术表现的自由。他可以融会自己的修养、学识、个性和表现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把所见、所知、所感、所想综合成一种创作意识,从而创造出物我交融的作品。显然,与西方写实主义艺术观相比,中国的写意艺术观更能体现强烈的人文精神。

——选自《新华文摘》

【小题1】联系下文,第①段中的“奇葩”在文中的含义是
【小题2】第③段列举周舫的仕女等例子,用意是
【小题3】选出下面四组词语中填入第③段横线中最合适的一项(  )
A.清新灵动   遒劲淡雅  心目一爽    豪气顿生
B.遒劲淡雅    清新灵动  豪气顿生    心目一爽
C.心目一爽   遒劲淡雅  豪气顿生    清新灵动
D.清新灵动   心目一爽  遒劲淡雅    豪气顿生
【小题4】选出符合文意的一项:(    )
A.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洋绘画的差别表现在二者有不同的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
B.中国传统绘画通过“神似”、“写意”的审美追求、笔墨的运用、比兴的手法及完美和谐的形式呈现出人文精神。
C.中国传统绘画优于西洋绘画,是因为西洋绘画一直走写实主义道路,停滞不前。
D.西方写实主义绘画是不讲究人文精神的。
【小题5】苏轼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根据本文文意,以高中语文第五册中学习的诗词三首(《月夜》、《夜雨寄北》、《水调歌头.中秋》)中的任意一首为例,解析其中体现的中国画传统独具的特征。(8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