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长生传

张惠言

余故居南郊德安里,邻有陈长生者,与兄奉母以居,无妻子,有室一楹,园地以稜计者十。兄偻且病,常给守舍。而长生力治地种菜,卖之得钱,且为人赁佣以充食。

长生为人少言多笑,即有陵之,大恚,辄复笑,即已,未尝。其为佣,勤甚。他佣所苦弗欲,悉任长生,长生皆为之无怠。主人善之,或侈与直,则计其佣之数取之,而反其余,笑曰:“此足矣。”固与之,则又笑委之去。及其于所价直皆然。人谓长生痴也。

余幼时儿嬉,日过其门,门前树瓜瓠之属,夏秋之交,编竹为架,垂垂然。时见长生兄弟奉母坐其下,手一盂饭,蔬一盆,且语且食。长生或时时抗声歌,则格格笑,母与兄皆笑。其后予徙居城中,岁时至旧庐,恒过访焉。

十余年,其母死,其园地之半以敛焉,而葬于其室前。家益贫,兄病益甚。长生晨则其兄,而出力作,暮归,扶持之甚备。兄困,意不当辄怒詈长生,每彻旦。比屋闻者咸不平,而长生未尝有言。年余,兄死,则又鬻其园地以敛,而葬于母旁。数月,长生亦死。邻人鬻其居以葬焉。

论曰,孟子之言曰:人性善。如长生者,其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岂尝知有礼义之说哉?何其鞠躬君子也。长生之事母与兄,乡之人知而善之;然至其取舍退让,则谓之痴,何哉?余故述其事,将以待考风俗者有取焉。

(选自《茗柯文补编》)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给守舍   爨:烧饭B.未尝 校:计较
C.长生晨则其兄 食:吃饭D.其园地之半以敛焉 鬻:卖掉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长生无妻无子,和母亲、哥哥一室生活。由于家境贫寒,加上哥哥驼背患病无法营生,长生只能靠种地种菜和为人赁佣来养家糊口。
B.陈长生沉默寡言,逢人爱笑。这样的性格,使得村里无人欺负他。他还吃苦耐劳,别的佣工不愿做的事情,长生没有怨言,从未懈怠。
C.长生孝顺母亲,敬爱兄长。他曾在门前瓜瓠架下,高声歌唱,格格而笑,以娱乐家人。后来母亲和哥哥相继去世,他把他们安葬在室前。
D.作者在文中塑造了陈长生勤劳淳朴、恪守孝悌的形象,给予了他深切的同情和崇高的敬意,同时也指出了乡人对他的矛盾性评价。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人善之,或侈与直,则计其佣之数取之,而反其余。
(2)兄困,意不当辄怒詈长生,每彻旦。比屋闻者咸不平,而长生未尝有言。
【小题4】结合最后一段,分别概括作者和乡人对陈长生的评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06 04:49: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陈汝咸为好官

(1)鄞县陈莘学,名叫汝成。随父亲讲学证人社中,专力于“慎独”之旨。

(2)康熙辛未成进士,从庶常馆出来后,改任知县。宰漳浦十三年,循绩惠政,不可殚纪。调南靖,浦人相率赴会城吁留,不可,归,收田器,塞县门,昼夜环守。去之日,民扶老携幼,环跪街巷,泣曰:“公毋去,活我百姓。”拥扇與,不得行。陈下與,步入李太学家,夜半,假城守二骑,作巡逻者,间道从北门逸去。民追思不己,即于北门构月湖书院塑像瞻拜,世称月湖先生。

(3)内召,由主事擢御史。疏言闽海挂号之弊,圣祖嘉纳,赏费食物。时海贼陈尚义乞降,自请入海抚之。陛辞,温谕曰:“汝乃近御之臣,风涛不测,不必亲下海。”后随行之千总果遇飓风。事竣,复命,圣祖又谕曰:“汝若同入海,不受惊耶?”

(4)明年,甘肃报荒,复奉使出抚。临行,圣祖谕曰:“穷边恐不得食彼所出内苁容②土参朕亦尝之颇美可啖也。”顿首谢。入境,见野有饿莩,即不复御酒肉,抚慰饥民,尝步行一日喻九岭,至平凉,发贮谷,并移镇原仓米赈之。以劳卒于固原,有司检视其囊,仅衣一袭,钱一缗而已。讣闻,圣祖悯悼,称好官可惜者再。

——选自《清稗类钞•吏治类》

注 ①鄞yín:浙江鄞县②肉苁容:名贵药材和食物。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漳浦十三年(_____)(2)由主事御史(____)
(3)不可殚(_____)(4)赏食物(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城守二骑
A.给予    B.代理    C.借用   D.假托
(2)圣祖嘉
A.交纳   B.容纳    C.听从    D.收留
【小题3】第④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穷边恐/不得食彼所出内苁容/土参朕亦尝之/颇美可啖也。
B.穷边/恐不得/食彼所出内苁容/土参朕亦尝之/颇美/可啖也。
C.穷边恐不得/食彼所出内苁容/土参/朕亦尝之颇美/可啖也。
D.穷边恐不得食/彼所出内苁容/土参/朕亦尝之/颇美/可啖也
【小题4】把第②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去之日,民扶老携幼,环跪街巷,泣曰:“公毋去,活我百姓。”
【小题5】对第③段划浪线句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借康熙之口从侧面展现陈汝咸的好官形象。
B.运用语言描写展现康熙帝对良臣的厚爱。
C.温和亲切的言语展现一代帝王的侠骨柔肠。
D.陈汝咸是康照近臣所以格外受到青睐和宠幸。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允隆传
【清】戴名世
唐允隆,字吉人,宣城人也。为人倜傥负气,少为诸生,有文名。吴甘来建皆前辈达尊,负海内重望,一见允隆,皆器重之。允隆家故饶于赀而好施,屡散金数千不顾。性刚直,好议论人物,一无所讳忌,以故群小侧目,辄为中伤,往往危而获免。生平排难解纷、拯人于厄者,不可胜数也。尝以事至姑熟。姑熟有富人被诬,官吏利其财,将谋系之狱。允隆闻之,拂袖起诣富人,曰:“吾义不忍视若冤。”富人付允隆金数百,允隆为营救之,事竞解,悉还其金。富人出金谢允隆,允隆不受,疾驰去。
岁乙酉,大兵渡江。总兵方国安自芜湖遁入浙江,取道宣城,兵不戢,所在皆设守与抗。将至允隆里,里人且欲御之,允隆曰:“若是,祸且不测。”乃具壶觞,杀羊豕,往迎谢过。其部将大喜,令军中曰:“过唐秀才里,敢掠者斩!”于是一军肃然去。去之他里,他里与抗者皆遭杀掠,里人始曰:“微存斋,吾侪其不免平,”存斋,允隆别号也。
当是时,盗贼蜂起,丹阳湖尤为盗薮。丹阳湖与允隆里邻,上官下教,居人于湖滨筑楼守望,工程严迫,费且不赀,人皆避去,允隆独慨然任之,不费官帑及民,刻日而板筑就。岁丙辰,丹阳湖盗又窃发,官兵先后至湖滨,居人惊骇,欲散去。允隆遍历诸营,结其将领,供糗粮无缺,居人卒赖以安堵。
允隆少尝从休宁金声游,明亡,声以少司马起义兵死。允隆仇家告允隆实声党被逮至安庆,慬而不死。嗣后屡被奸人连染,家遂毁,而气不为衰止。于朋友亲故时以行谊相切责,往往髯张面发赤。久之,人谅其无他,虽仇家亦多为感化。里中有争讼,必质允隆,片言立断,无不心折去。族人有相仇害,允隆出己囊中金为排解,争遂以息。从兄犯法,破其产,并累允隆,产且尽,赃未尽输。有司知其故,调允隆曰:“吾闻若颇有债未收者,盍列名以闻,为追而代偿之,不亦可乎?”允隆对曰:“生已得祸,而又以祸他人,所不忍也。”卒自称贷,输之有司,皆叹异焉。年七十有二,卒。先是,允隆预知死日。及期,异香满室,端坐而逝
(选自《戴名世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拂袖起诣富人 诣:前往,到
B.兵不戢   戢:检束,约束
C.费且不赀   赀:通“资”,钱财
D.盍列名以闻 盍:何不
【小题2】下列各项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家遂毀,而气不为衰止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丹阳湖尤为盗薮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官吏利其财 其皆出于此乎
D.尝以事至姑熟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里人始曰:“微存斋,吾侪其不免乎。”
(2)不费官帑及民钱,刻日而板筑就。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小题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唐允隆为人方面的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问 说
刘 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非问无以广识 广:广阔
B.所谓交相问难 难:诘问
C.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知:通“智”,智慧
D.夫子贤之     贤:意动用法,认为……有才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好学而不勤问 而耻学于师
B.古人以问为美德 以为轮
C.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  其贤不及孔子
D.然则古人所深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小题3】下面全都属于“是己而非人”的一组是
①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②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③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④学有未达,强以为知 ⑤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
A.①③⑤B.②③④
C.①③④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君子之学必好问”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它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治学者不能缺少问,二是学与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B.作者举孔子、舜等古人的例子,是用来说明“问”是古圣先贤的美德的。
C.作者认为今人不好问的原因是今人所学的并不是“古人之学”,所喜爱的也不是“古人之好”。
D.本文无论在命题、立意、论证方法或语言风格上都可以看出有韩愈《师说》的影子,因而有明显的抄袭的痕迹。
【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
(2)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
(3)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