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臧宫君翁,颍川郏人也。少为县亭长,后率宾客入下江兵中为校尉,数从光武征战,诸将多称其勇。光武察宫忠少言,甚亲信之。及至河北,以为偏将军,从破群贼,数陷陈却敌。十一年,将兵至中卢,屯骆越。是时,公孙述将田戎、任满与征南大将军岑彭相于荆门,彭等战数不利,越人谋畔从蜀。宫兵少,力不能制。会属县送委输车数百乘至,宫夜使锯断城门限,令车声回转出入至旦。越人候伺者闻车声不绝,而门限断,相告以汉兵大至。其渠帅乃奉酒以劳军营,宫牛酾酒,飨慰之,越人由是遂安。宫与岑彭等破荆门,别至垂鹊山,通道出秭归,至江州。岑彭下巴郡,使宫将降卒五万,从涪水上平曲。公孙述将延岑盛兵于沈水时宫众多食少转输不至而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复更保聚观望成败宫欲引还,恐为所反,会帝遣谒者将兵诣岑彭,有马七百匹,宫矫制取以自益,晨夜进兵,多张旗帜,登山鼓噪,右步左骑,挟船而引,呼声动山谷。岑不意汉军卒至,登山望之,大震恐。宫因从击,大破之。敌斩首溺死者万余人,水为之浊流。遂乘胜追北,降者以十万数。十三年,拜宫为广汉太守,增食邑,更封酂侯。十九年,妖巫维汜弟子单臣、傅镇等,复妖言相聚,入原武城,自称将军。于是遣宫将北军及黎阳营数千人围之。贼谷食多,数攻不下,士卒死伤。帝召公卿诸侯王问方略,皆曰“宜重其购赏”。时,显宗为东海王,独对曰:“妖巫相劫,势无久立,其中必有悔欲亡者。但外围急,不得走耳。宜小缓,令得逃亡,逃亡则一亭长足以禽矣。”帝然之,即敕宫围缓贼,贼众分散,遂斩臣、镇等。宫还,迁城门校尉,复转左中郎将。击武溪贼,至江陵,降之。宫永平元年卒,谥曰愍侯。子信嗣。信卒,子震嗣。震卒,子松嗣。永宁元年,邓太后诏封松弟由为郎陵侯。

(《后汉书·列传第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光武察宫忠少言  勉:勤勉
B.与征南大将军岑彭相于荆门 距:离,距离
C.宫牛酾酒,飨慰之 击:杀,搏杀
D.帝然之,即敕宫围缓贼     彻:通“撤”,撤除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述将延岑盛兵于沈水/时宫众多食少/转输不至/而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复更保聚/观望成败
B.公孙述将延岑/盛兵于沈水时/宫众多食少/转输不至而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复更保聚/观望成败
C.公孙述将延岑/盛兵于沈水时/宫众多食少/转输不至/而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复更保聚/观望成败
D.公孙述将延岑盛兵于沈水/时宫众多食少/转输不至而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复更保聚/观望成败
【小题3】下列对文中以及课本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字又叫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及笄礼和女子弱冠礼之后称字,大部分人的名与字在意义上有关联。
B.“迁”在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本文的“宫还,迁城门校尉”;也指贬谪,放逐,如《琵琶行》中的“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C.《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由南朝宋的范晔主持编写。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D.永平是古代的年号纪年。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臧宫忠诚勇敢。臧宫跟多次随光武帝出战,攻破各处贼兵,多次冲入敌阵击退敌人,将领们多称赞他勇敢,光武帝也很欣赏他的忠诚持重。
B.臧宫很有谋略。与越人交战时,臧宫夜间派人锯断城门门槛,让车子发出响声往返出入城门一直到天亮,以此迷惑敌军,最终取得了胜利。
C.臧宫冷静机智。与公孙述的部将延岑交战时,臧宫面对极为不利的形势,冷静地抓住时机,假托圣旨补充自己,最终扭转了不利的战局。
D.臧宫深受倚重,福泽后代。臧宫去世后,他的爵位一直由子孙相继承继。邓太后更下诏封臧宫的孙子臧由为郎陵侯。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人候伺者闻车声不绝,而门限断,相告以汉兵大至。
(2)宫与岑彭等破荆门,别至垂鹊山,通道出秭归,至江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7 01:01: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难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弟:堂弟。
B.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既可指帝王之死,也可指诸侯之死。
C.大忧:忧,本指父母的丧事,文中“大忧”指皇帝的丧事。
D.丰穰: 丰收。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B.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C.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D.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
B.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娇宠。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父母亲入宫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
C.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殇帝即位之初,宫里丢了一箧大珠,她不想严刑逼问导致伤害无辜,而是亲阅宫人,察颜观色,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
D.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她成为太后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用以救济灾难困苦,天下恢复了太平。
【小题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见文中划线处)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3)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刺秦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候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傳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衛善术学,公车特征郎中,再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乌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九,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阁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谚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遊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小题1】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
B.(苏武)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房/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C.(范晔)袭封武兴县五等侯/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年十七/州辟主簿/不就
D.(候风地动仪)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这里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这里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B.“阳嘉”是汉顺帝的年号,“永和”是他的另一个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种名号,古代每个皇帝都有两个年号。
C.“下车”文中指官吏初到任,“视事”文中指官员到职工作,“乞骸骨”是封建社会里大臣老了请求辞职的意思。
D.“辟”即征召,“征”也是征召的意思。“迁”这里指升任,“转”指转任,“出”这里指调离京城或离开朝廷,即出京。【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介绍了张衡一生的主要经历、科技方面的历史性贡献以及文学成就、政治表现等,反映出他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质。
B.张衡创造的候风地动仪是用精铜铸成的,由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形状像个酒樽,外面用篆字和山龟、鸟、兽的图形装饰。
C.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个个紧张,都给他递眼色,张衡便没有对皇帝说实话。
D.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还有很多豪门大户,和他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威风凛凛,整顿法制。【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邓鹭奇其オ,累召不应。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祭遵字弟孙,颍川颍阳人也。少好经书。家富给,而遵恭俭,恶衣服。

及光武破王寻等,还过颊阳,遵以县吏数进见,光武爱其容仪,署为门下史。从征河北,为军市令。舍中儿犯法,遵格杀之。光武怒,命收遵。时,主簿陈副谏曰:“明公常欲众军整齐,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也。”光武乃贳之,以为刺奸将军。谓诸将曰:“当备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

涿郡太守张丰执使者举兵反,自称无上大将军,与彭宠连兵。四年,遵与朱祜及建威大将军耿介、骁骑将军刘喜俱击之。遵兵先至,急攻丰,丰功曹孟宏执丰降。初,丰好方术,有道士言丰当为天子,以五彩囊裹石系丰肘,云石中有玉玺。丰信之,遂反。既执当斩,犹曰:“肘石有玉玺。”遵为椎破之,丰乃知被诈,仰天叹曰:“当死无所恨!”诸将皆引还,遵受诏留屯良乡拒彭宠。因遣护军傅玄袭击宠将李豪于潞,大破之,斩首千余级。相拒岁余,数挫其锋,党与多降者。及宠死,遵进定其地。

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身衣韦裤,布被,夫人裳不加缘,帝以是重焉。及卒,悼之尤甚。遵丧至河南县诏遣百官先会丧所车驾素服临之望哭哀恸还幸城门过其车骑涕泣不能已。丧礼成,复亲祠以太牢,如宣帝临霍光故事。诏大长秋、谒者、河南尹护丧事,大司农给费。至葬,车驾复临,赠以将军、侯印绶,朱轮容车,介士军陈送葬,谥曰成侯。葬,车驾复临其坟,存见夫人室家。其后会朝,帝每叹曰:“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 !“遵之见思若此。

(节选自《后汉书·祭遵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为门下史    署:提拔
B.丰功曹孟宏执丰降 执:逮捕
C.愍悼之尤甚    愍:怜悯
D.既葬,车驾复临其坟    既:在……之后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遵丧至河南/县诏遣百官先会丧所/车驾素服/临之望哭哀恸/还幸城门/过其车骑/涕泣不能已
B.遵丧至河南县/诏遣百官/先会丧所/车驾素服/临之望哭哀恸还/幸城门/过其车骑涕泣不能已
C.遵丧至河南县/诏遣百官先会丧所/车驾素服临之/望哭哀恸/还幸城门/过其车骑/涕泣不能已
D.遵丧至河南/县诏遣百官/先会丧所/车驾素服临之/望哭哀恸还/幸城门过/其车骑涕泣不能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遵家境很好,但是他为人恭顺俭朴,厌恶穿华丽的衣服。
B.祭遵杀了刘秀身边的童仆,因人说情没有获罪,但刘秀告诫他人出事要躲着祭遵。
C.张丰因听信自己能当天子的话而造反,到被捕临杀前才知道是受人欺骗。
D.祭遵死后,刘秀亲自用太牢祭祀他,像汉宣帝祭祀霍光一样。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曾祖霸,元帝时为侍中。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成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惟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郡多氐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击共为表里。贼窘惧逼急,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弟奇,游学洛阳。奋奇经明当仕,上病去官,守约乡闾,卒于家。奇博通经典,作《春秋左氏删》。奋晚有子嘉,官至城门校尉,作《左氏说》云。

(选自《后汉书·孔奋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率妻子   躬:亲自
B.奋之而已 谢:拒绝
C.当退却   冀:希望
D.善疾非   甄:表扬
【小题2】下列每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是(   )
A.士多不修节操,奋力行清洁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B.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   积土成山,风雨兴
C.贼窘惧逼急,推奋妻子以置军前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奋奇经明当仕  故为之文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元帝时,孔奋担任待中。他年轻时随从刘歆学力《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的赏识,刘歆对门人说:“我已经从君鱼那里学得了道理。”
B.姑臧是一个富裕县,每天有四次集市。孔奋担任姑臧长官期间,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深得太守梁统的敬重。
C.河西太守县令等被召进京时,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共同凑集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想送给孔奋。
D.孔奋施政清明果断,是非分明。对品德高尚的人,爱之如同亲人;对品行不增的人,则视之如仇人,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晚年著书《春秋左氏删》。
【小题4】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郡多氐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击共为表里。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
(2)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升字辩卿,代郡人也。少孤,依外家居。九岁通《论语》、《孝经》,及长,习《梁丘易》、《老子》,教授后生。
王莽大司空王邑辟升为议曹史。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方春岁首,而动发远役,藜藿不充,田荒不耕,谷价腾跃,斛至数千。吏人陷于汤火之中,非国家之人也。如此,则青、徐之寇在于帷帐矣。升有一言,可以解天下倒县,免元元之急,不可书传,愿蒙引见,极陈所怀。”邑虽然其言,而竞不用。升称病乞身,邑不听,令乘传使上党。升遂与汉兵会,因留不还。
建武二年,光武征诣怀宫,拜议郎,迁博士,上疏让曰:“臣与博士梁恭、山阳太守吕羌俱修《梁丘易》。二臣年并耆艾,经学深明,而臣不以时退,与恭并立,深知羌学,又不能达,惭负二老,无颜于世。诵而不行,知而不言,不可开口以为人师,愿推博士以避恭、羌。”帝不许,然由是重之,数诏引见,每有大议,辄见访问。
时,尚书令韩歆上疏,欲为《费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诏下其议。四年正月,朝公卿、大夫、博士,见于云台。帝曰:“范博士可前平说。”升起对曰:“《左氏》不祖孔子,而出于丘明,师徒相传,又无其人,且非先帝所存,无因得立。”遂与韩歆及太中大夫许淑等互相辩难,日中乃罢。时难者以太史公多引《左氏》,升又上太史公违戾《五经》,谬孔子言,及《左氏春秋》不可录三十一事。诏以下博士。
永平中,为聊城令,坐事免,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B.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C.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D.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元,古时用以称庶民百姓,杜甫诗句“穷年忧黎元”中的“黎元”与此意思相同。
B.乘传,古文中指朝廷派出官员乘车发布文书、命令等,也有传檄、移书等说法。
C.博士,古代一种官职,任职者往往在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有教授生徒的职责。
D.耆艾,古以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泛指老年人,相关词语还有耄耋、期颐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升心忧国事,有志匡救。王莽之时,战争频仍,赋税繁重,他上奏朝廷,历数国家的种种乱象,表达了自己献计献策、拯救危难的愿望。
B.范升研习经典,治学授业。他虽年少丧父,寄居于外家中,却早通经典。成年后教授后生以及为官经历也与其精通经史的特点不无关系。
C.范升为人谦逊,礼让贤者。光武帝提拔他为博士,他上疏推让。在奏疏中,他赞美同僚梁恭、吕羌才学过人,希望让博士之位于他们。
D.范升富有见解,不随俗流。在如何看待《左氏春秋》的问题上,他并没有因为太史公司马迁多引书中之语就轻易认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人陷于汤火之中,非国家之人也。如此,则青、徐之寇在于帷帐矣。
(2)《左氏》不祖孔子,而出于丘明,师徒相传,又无其人,且非先帝所存,无因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