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都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日:“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撾,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酸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举茂才,温令。 除:授予官职
B.又能以谲发摘奸伏 数:多次
C.为卒司所抄,恒其半   亡:死亡
D.纠剔奸盗,不得旋 踵:脚跟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太守陈宠功曹 身死人手,天下笑
B.在郡何为理 尝十倍之地,百万之众
C.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   今其智乃反不及,其可怪也欤
D.以剧令勃海任峻补  非蛇鳝穴无可寄托者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永元,是一种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大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且只有一个年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
(2)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12 11:46: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史弼传
①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也。为平原相,时诏书下,令举钩党,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唯弼独无所上,从事责曰:“诏书疾恶党人,青州六郡,其五有党,平原何理而得独无?” 弼曰:“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水土异齐,风俗不同。它郡自有,平原自无,胡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诬陷良善,淫刑滥罚,以逞非理,则平原之人,户可为党。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济活者千余人。
②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通。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楚捶数百,府丞、掾史十余人皆谏于廷,弼不对。遂付安邑狱,即日考杀之。侯览大怨,遂诬弼诽谤,槛车征。吏人莫敢近者,唯前孝廉裴瑜送到崤渑之间,大言于道旁曰:“明府摧折虐臣,选德报国,如其获罪,足以垂名竹帛,愿不忧不惧。”弼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昔人刎颈,九死不恨。”下廷尉诏狱,减死罪一等。
③刑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从事:官名。
【小题1】写出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诏书恶党人(2)乃敕断绝书属
(3)明府摧折虐臣(4)九死不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
(2)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
【小题3】第③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小题4】第①段中史弼反驳从事的理由可概括为:(1) ;(2)  
【小题5】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史弼的主要品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建初三年,率疏勒等国兵一万人攻姑墨石城,破之,斩首七百级。欲因此叵平诸国,乃上疏请兵。书奏,帝知其功可成,议欲给兵。平陵人徐幹素与超同志,上疏愿奋身佐超。先是莎车以为汉兵不出,遂降于龟兹,而疏勒都尉番辰亦复反叛。会徐幹适至,超遂与幹击番辰,大破之,斩首千余级,多获生口。八年,拜超为将兵长史,假鼓吹幢麾。以徐幹为军司马,别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赐大小昆弥以下锦帛。李邑始到于,而值龟兹攻疏勒,恐惧不敢前,因上书陈西域之功不可成,又盛毁超拥爱妻,抱爱子,安乐外国,无内顾心,超闻之。叹曰: “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遂去其妻。帝知超忠,乃切责邑曰:“纵超拥爱妻,抱爱子,思归之士千余人,何能尽与超同心乎?”令邑诣超受节度。诏超:“若邑任在外者,便留与从事。”超即遗邑将乌孙侍子还京师。徐幹谓超曰:“邑前亲毁君,欲败西域。今何不缘诏书留之,更遣它吏送侍子乎?”超曰:“是何言之陋也!以邑毁超,故今遣之。内省不疚,何恤人言!快意留之,非忠臣也。”超在西域三十一岁。十四年八月至洛阳,拜为射声校尉。初,超被征,以戊己校尉任尚为都护。与超交代。尚谓超曰:“君侯在外国三十余年,而小人猥承君后,任重虑浅,宜有以诲之。”超曰:“年老失智,任君数当大位,岂班超所能及哉!必不得已,愿进愚言。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超去后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至数年而西域反罪被征如超所戒
(节选自《后汉书·班超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超去后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至数年/而西域反/乱以罪被征/如超所戒
B.超去后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至数年/而西域反乱/以罪被征/如超所戒
C.超去后/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至数年/而西域反乱/以罪被征/如超所戒
D.超去后/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至数年/而西域反/乱以罪被征/如超所戒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超眼光敏锐。洞悉西域发展形势。班超攻占姑墨石城以后。洞见平定西域各国的大好时机已至。就上书朝廷。请求增兵。得到朝廷的支持。
B.班超胸怀广阔。不与奸佞小人计较。李邑上书陈述西域之功不可成。又大肆诋毁班超。班超只是派遣李邑带着乌孙侍子返还京城。作为惩戒。
C.班超忠诚刚正。深受君主的信任。章帝深知班超忠诚。不仅没有因李邑而怀疑班超。反而严厉责备李邑。命令李邑到班超那里接受他的调度。
D.班超雄才大略。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班超根据塞外更士、西域民族的特点。确定减少约束。简单从事。宽容小过。把握大方向的管理方针。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陵人徐幹素与超同志。上疏愿奋身佐超。
(2)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女,完成小题。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遗之曰:“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亦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自顷征聘之士,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时连有灾异,琼上疏顺帝曰:“陛下宜开石室,案《河》、《洛》,外命史官,悉条上永建以前至汉初灾异,与永建以后讫于今日,孰为多少。又使近臣儒者参考政事,数见公卿,察问得失。诸无功德者,宜皆斥黜。伏见处士巴郡黄错、汉阳任裳,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①。宜更见引致,助崇大化。”于是有诏公车征错等。

三年,大旱。琼复上疏曰:“昔鲁僖遇羊,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 以易民听。尚方御府,息除烦费。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示以好恶。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若改敝从善,择用嘉谋,则灾消福至矣。”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

(节选自《后汉书》,有刪改)

(注)①作者七人:语出《论语》,指七位避世的隐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乃以书遗之曰  逆:迎接
B. 先生弘此远谟  愿:希望
C. 争议朝堂,莫能抗 夺:争夺
D. 如有不,示以好恶 移:改悔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固写信给黄琼,批评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认为有志之士应当积极参政,救助百姓,施展自己的才智。
B. 李固认为,从近来国家召请的人士看,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称道的,所以一般人就认为所谓处士纯粹是一帮欺世盗名之徒。
C. 黄琼跟随父亲在官府时,了解官府办公的准则与惯例,一上任便对官府运作驾轻就熟,议政时无人能够驳倒他。
D. 永建三年大旱,黄琼上书条陈政见,用鲁僖公的事例,劝皇上检査政事得失,改正不足之处,好让世人耳目一新。
【小题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②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
【小题4】文章第一段中,李固是从哪几个方面劝说黄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