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采薇》选段,回答下面问题。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点明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这首诗写的是戍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戍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及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07 09:48: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济世,宇石霖,广西全州人。康熙四十七年,举乡试第一。五十一年,成进士。雍正四年,考选浙江道御史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侍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上谕曰:“文镜秉公持正,实心治事,为督抚中所罕见者、贪脏坏法,朕保其必无,而济世於督抚中独劾文镜,朕不知其何心?”夺济世宫,下大学士、九卿会鞠,济世辨甚力。刑部尚书问:“指使何人?”对曰:“孔孟。读孔孟书,当忠谏,见奸弗击,非忠也!”命夺济世官,往阿尔泰军前效力赎罪。济世至军,大将军福彭颇敬礼之,济世讲学著书不稍辍。高宗即位,诏开言路,旋召济世还京师,复补江南道御史。乾隆三年,疏言:“母蒋年七十一,行动艰难,耳目昏愤。臣欲归养,则贫不能供甘旨;欲迎养,则老不能任舟车。乞敕部以州县降授湖南、广东,臣得母子聚首。”上特授湖南粮储道。

八年,济世闻衡阳知县李澎征赋纵丁役索浮费,易服伪为乡民纳赋者以往,察得实,济世详劾。巡抚许容庇澎,以济世荡栓逾闲列状入告。上命解任,交总督孙嘉淦会鞠。容令岳常澶道仓德代济世,布政使张璨附容指,贻书仓德,令更易长沙府详牒。仓德不直璨所为,发其书上嘉淦,嘉淦庇客,寝其事。上命侍郎阿里衮如湖南会嘉淦按治,而仓德以嘉淦寝其事,揭都察院奏闻。上责嘉洤,召还京师、解容、璨任,夺澎官阿里衮寻奏济世被诬劾,请复官,上命奖仓德,调济世驿盐道。

蒋溥代为巡抚,賺济世所著书,斥为离经畔遒,上曰:“朕不以语言文字罪人。”置不问。未几,复言其老病,乃命休致。归家居十二年,卒,年六十有八。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八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
B.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
C.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
D.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又称“春闱”,清代在各省省城举行,中试者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B.御史,古代官职名,汉以后御史的职衔屡有变化,职责却一直以纠察弹劾为主。
C.高宗,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如刘邦的庙号为高祖。
D.休致,指官员年老退休去职,在清代分为官员自请休致和朝廷命令官员休致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济世善学能谋,才智不凡。他科考表现优异,在军队赎罪期间勤于讲学著书,著作后来虽遭蒋溥指斥,却深得乾隆喜爱;他微服私访调查不法官吏,很有智谋。
B.谢济世尽职尽责,刚正守己。他被选任御史不久就履行弹劾的职责,这期间遭到雍正皇帝的反对,被削夺官职,甚至被交给大学士和九卿审讯,但他坚持不改初衷。
C.谢济世尚古尊贤,事亲以孝。他追随孔孟思想,认为理应按照孔孟的要求忠诚进谏,打击奷邪;他为了能到离家近的地方任职以便奉养年迈的母亲,降职也在所不惜。
D.谢济世仕途坎坷,屡起屡落。在雍正和乾隆在位期间,他曾或因坚持己见或因受人诬陷而被削夺官职,虽然在失官后均重新被起用,但终没能任职到规定退休时间。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归养,则贫不能供甘旨;欲迎养,则老不能任舟车。
(2)仓德不直璨所为,发其书上嘉淦,嘉淦庇容,寝其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二十九年,文公卒,太子立,是为易王。易王初立,齐宣王因燕丧伐我,取十城;苏秦说齐,使复归燕十城。十年,燕君为王。苏秦与燕文公夫人私通,惧诛,乃说王使齐为反闲,欲以乱齐。易王立十二年卒,子燕哙立。
燕哙既立,齐人杀苏秦。苏秦之在燕,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燕哙三年,与楚、三晋攻秦,不胜而还。子之相燕,贵重,主断。苏代为齐使於燕,燕王问曰:“齐王奚如?”对曰:“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对曰:“不信其臣。”苏代欲以激燕王以尊子之也。於是燕王大信子之。子之因遗苏代百金,而听其所使。
鹿毛寿谓燕王:“不如以国让相子之。人之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有让天下之名而实不失天下。今王以国让于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燕王因属国于子之,子之大重。或曰:“禹荐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人为不足任乎天下,传之于益。已而启与交党攻益,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于益,已而实令启自取之。今王言属国于子之,而吏无非太子人者,是名属子之而实太子用事也。”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已上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决于子之。
三年,国大乱,百姓恫恐。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将攻子之。诸将谓齐愍王曰:“因而赴之,破燕必矣。”齐王因令人谓燕太子平曰:“寡人闻太子之义,将废私而立公,饬君臣之义,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国小,不足以为先后。虽然,则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要党聚众,将军市被围公宫,攻子之,不克。将军市被及百姓反攻太子平,将军市被死,以徇。因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孟轲谓齐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君哙死,齐大胜。燕子之亡二年,而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燕昭王。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愍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独唯聊、莒、即墨,其馀皆属燕,六岁。
(史记节选,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贵重,主断   主:主决
B.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   顾:只是
C.攻子之,不克   克:攻克
D.子之因遗苏代白金   遗:赠送
【小题2】下列虚词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乃说王使齐为反间 今君乃亡赵走燕
B.欲以乱齐   以故法为其国者与此同
C.因而赴之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D.况贤于隗者   君幸于赵王
【小题3】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市被及百姓反攻太子平,将军市被死,以徇。
(2)人之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有让天下之名而实不失天下。
【小题4】从文中陈述哪两个事件,请简要概括加以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度,字孝节,安陆人也。少倜傥,不拘小节,及长,姿貌瑰伟,嗜酒好博,恒使僮仆屠酤为事。初从梁始兴内史萧介征诸山洞,以骁勇闻。陈武帝在交阻,乃委质焉。侯景之乱,武帝克广州,平蔡路养,破李迁仕,计画多出于度。侯景平后,追录前后战功,封广德县侯。武帝镇朱方,除兰陵太守。武帝遣衡阳献王往荆州度率所领从焉江陵覆亡间行东归武帝东讨杜龛奉敬帝幸京口以度领宿卫并知留府事贼人徐嗣徽等来寇,武帝与敬帝还都,时贼已据石头,使度顿军于冶城寺。明年,嗣徽又引齐寇济江,度随众军破之于北郊坛。以功除郢州刺史,兼吴兴太守。

文帝即位,度累迁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天嘉元年,以平王琳功,改封湘东郡公。及太尉侯瑱薨于湘州,以度代瑱为都督、湘州刺史。秩满,复为侍中、中军大将军。文帝崩,度预顾命,许以甲仗五十人入殿省。废帝即位,进位司空。,赠太尉,谥曰忠肃。太建四年,配享武帝庙庭。子敬成嗣。

敬成幼聪慧,好读书。起家著作佐郎。永定元年,领度所部士卒,随周文育征王琳,于沌口败绩,为琳所絷。二年,随文育得归。父度为吴郡太守,以敬成监郡。光大元年,为巴州刺史。寻为水军,随吴明彻平华皎。太建二年,以父忧去职。寻起为南豫州刺史,袭爵湘东郡公。五年,除吴兴太守。随都督吴明彻北讨,出秦郡,别遣敬成为都督,乘金翅自欧阳引埭溯江由广陵,齐人皆城守,弗敢出。自繁梁湖下淮,克淮阴、山阳、盐城三郡,仍进克郁洲。进号壮武将军。镇朐山。寻除安州刺史,镇宿豫。卒,谥曰思

(节选自《南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帝遣衡阳献王往荆州/度率所领从焉/江陵覆亡/间行东归/武帝东讨杜龛/奉敬帝幸京口/似以度领宿卫/并知留府事/
B.武帝遣衡阳献王往/荆州度率所领从焉/江陵覆亡间/行东归武帝/东讨杜龛/奉敬帝幸京口以度/领宿卫/并知留府事/
C.武帝遣衡阳献王往荆州/度率所领从焉/江陵覆亡间/行东归/武帝东讨杜龛/奉敬帝幸京口以度/领宿卫/并知留府事/
D.武帝遣衡阳献王往荆州/度率所领从焉/江陵覆亡/间行东归/武帝东讨杜龛/奉敬帝幸京口以度/领宿卫/并知留府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帝是谥号,帝王的谥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用以褒贬善恶的称号。“武”这一谥号总体上是倾向于褒扬的。
B.领是指担任职务,特指兼任职务。文言文中同样表示兼任职务的词语还有“兼”等,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的“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C.秩满意为官吏任期届满。中国古代官员多是以三年或六年为一周期。“秩”的本意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D.父忧,是父亲去世的委婉说法。古代官员父亲或者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孝,守孝期必须是三年,守孝人期间绝对不准为官,并且禁绝饮宴歌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孝节投身军伍,作战骁勇足智多谋。他一开始从军出征少数民族,就勇敢善战;追随陈武帝后为其出谋划策;作战时屡立战功,多次受到封赏。
B.徐孝节忠心耿耿,受到多位皇帝重视。他侍奉武帝等三代皇帝,武帝非常重用他,文帝驾崩时让他参预顾命之事,他死后还被允许配享皇帝庙庭。
C.徐敬成喜欢读书,曾经代替父亲监政。他从小非常聪颖,因为读书好被朝廷任命为著作佐郎;父亲担任吴郡太守时,他曾代替父亲监督吴郡政事。
D.徐敬成多次出征,率军击敌威名赫赫。他多次随军出征;自己担任都督领兵出战,齐人被吓得不敢出城作战;他先后攻克多地,被封为壮武将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倜傥,不拘小节,及长,姿貌瑰伟,嗜酒好博,恒使僮仆屠酤为事。
(2)永定元年,领度所部士卒,随周文育征王琳,于沌口败绩,为琳所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