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完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苏轼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注:①上党:上党近辽,偏远险要。学官:负责地方文教,职位不显。②弹铁为无鱼:战国冯谖嫌生活清苦弹剑作歌。③鲁连:即战国鲁仲连,擅长外交,梅庭老也有此才华。
【小题1】请简要概括上阕的内容。
【小题2】下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1 08:02: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赤壁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白露江  ②槊赋诗
B.①举酒客  ②举匏樽以相
C.①七月既  ②美人兮天一方
D.①浩浩乎如凭御风  ②盈者如彼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②下江陵,顺流而也③况吾与子樵于江渚之上④鱼虾而友麋鹿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代的散文诗。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赤壁赋》即属文赋。
B.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明白畅达、汪洋恣肆。其词豪迈奔放,开创豪放派一代词风。
C.壬戌,是我国古代纪年法中的年号纪年法。
D.美人,代指有才德的人。古诗文多用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感情线索而言,全文表现出作者“悲—乐—悲”的感情变化。
B.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C.文章描写形象优美,善于取譬,如对箫声的描写,作者借助比喻和想像将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D.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⑵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同类题3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潮州韩文公庙碑

(宋)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③。”是 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④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⑤之衰,而道济天下之 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 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 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元丰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琪略》,有删改) 注①申、吕:申伯,周宜王时功臣。吕侯,辅周穆王有功。岳降:指他们是四岳所降生。②傅说(音悦):商朝大臣。③浩然之气:即正气,刚正至大的气概。④良平:张良、陈平,西汉谋臣。贲育:孟贲、夏有,古代武士。仪秦:张仪、苏秦:战国辩士。⑤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此时骈文盛行,文风衰败。

【小题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 得匹夫匹妇之心。
B.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 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 得匹夫匹妇之心。
C.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 得匹夫匹妇之心。
D.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 得匹夫匹妇之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星,罗布天空、定时出现的恒星。古人认为,圣人惠及天下万物,死后能变成星辰。傅说辅助武丁
复兴了殷商,传说后来变成了一颗星,所以庄子说他“比于列星”。
B.布衣,即麻布衣服,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故以布衣指代之。白衣,常常用来代指做了官
的读书人,所以又有“白衣卿相”之说。
C.进士,是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即殿试)者,称为进士,
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进士科始置于隋炀帝大业年间。
D.卜地,卜,是古代一种用火灼龟甲、观其裂纹以预测吉凶的行为。卜地,指选择居住或安葬的地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碑文高度颂扬了韩愈的道德、文章和政绩,对他忠心耿耿、无所畏惧的精神表示钦佩和崇敬,对他政 治上的不遇和人生道路的坎坷表示深切同情和悲哀。
B.苏轼认为韩愈的人格、思想、精神之所以不为人们所理解,甚至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是他能行天道, 而不会尽力去钻营,不容于世俗的缘故。
C.碑文写得感情澎湃,气势充沛:起笔两句劈空而来,豪迈警策;接着列举事例作对比,然后连用几个 排比句,一泻而下,很有感染力。
D.碑文将议论、描述、引证、对话等熔铸于一炉,髙论卓识,雄健奔放,骈散兼施,文情并茂,是风格 雄浑、气势磅礴,既作不平之鸣又真切感人的碑传名篇。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
(2)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墨宝堂记

苏轼

世人之所共嗜者,美饮食,华衣服,好声色而已。有人焉自以为高而笑之弹琴奕棋蓄古法书图画客至出而夸观之自以为至矣。则又有笑之者,曰:“古之人所以自表见于后世者,有言语文章也,是恶足好?”而豪杰之士,又相与笑之。以为士当以功名闻于世,若乃施之空言,而不见于行事,此不得已者之所为也。而其所谓功名者,自知一官,等而上之,至于伊、吕、稷、契之所营,刘、项、汤、武之所争,极矣。而或者犹未免乎笑曰:“是区区者曾何足言,而许由辞之以为难,孔丘知之以为博。”由此言之,世之相笑,岂有既乎?

士方志于所欲得,虽小物,有弃躯忘亲而之者。故有好书而不得其法,则拊心呕血,几死而仅存,至于剖冢斫棺而求之。是岂有声、色、臭味足以移人哉?方其乐之也,虽其口不能自言,而况他人乎!人特以己之不好,笑人之好,则过矣。

毗陵人张君希元,家世好书,所蓄古今人遗迹至多,尽刻诸石,筑室而藏之,余为记。余,蜀人也,蜀之谚曰:“学书者纸费,学医者人费。”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世有好功名者,以其未试之学,而骤出之于政,其费人岂特医者之比乎?今张君以兼人之能,而位不称其才,优游终岁,无所其心智,则以书自娱。然以余观之,君岂久闲者,蓄极而通,必将大发之于政。君知政之费人甚于医,则愿以余之所言者为鉴。

(注)①此文是苏轼于熙宁五年(1072年)任杭州通判时,应张希元之请而作。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尧帝知其贤德,欲禅让君位于他,许由坚辞不就。③“则椎心”二句,据韦续《墨薮》载:“魏钟繇见蔡邕笔法于韦诞,自槌三日,胸尽青,因呕血。魏世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繇求之,不与。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而得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知一官   效:胜任
B.有弃躯忘亲而之者   驰:向往,追求
C.余为记   属:通“嘱”,嘱咐
D.无所其心智   役:压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言语文章也   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B.士方志于所欲得   皆出于此乎
C.古之人所以自表见于后世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君知政之费人甚于医   师道之不传久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讽刺批评了社会上没完没了的相互嘲笑的现象,认为只有像伊尹、吕尚、稷、契一样经营国事,像刘邦、项羽、商汤、周武一样争夺大业,才能免于嘲笑。
B.有些收藏者痴迷到“弃躯忘亲”,有的“椎心呕血”而“剖冢斫棺”,可谓不择手段,用尽心思。他们在书画中所得到的精神享受连他们自己都无以言表,其他人就更无法理解他们内心的那份痴情了。
C.苏轼对张希元提出了期望和警示:从政非同藏书等个人爱好,其对人的伤害要超过行医,关乎芸芸众生的生死祸福,因而更需要如履薄冰。
D.本文名为“记”,但全文以议论为主。第一、二段从世间广泛存在的各个行业之间的偏见切入,转到“收藏”这一行业的苦乐甘甜。最后一段,交代写作原因,并对张希元的行业选择提出告诫。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有人焉自以为高而笑之弹琴奕棋蓄古法书图画客至出而夸观之自以为至矣。
【小题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特以己之不好,笑人之好,则过矣。
(2)所蓄古今人遗迹至多,尽刻诸石,筑室而藏之,属余为记。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