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 愈

太行之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行之有盘谷 阳:山之南
B.秀外而中 惠:聪慧
C.美可 茹:享用
D.盘之 阻:险要的地方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盘谷的得名由来,有人认为是因为山谷环绕在两山之间,也有人认为是因为山谷位置幽僻地势阻塞,隐者盘桓逗留。
B.李愿认为自己命里注定无法成为“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的人,不能成为大丈夫,只能安于现状,过着清贫的生活。
C.韩愈称赞李愿的话讲得有气魄,为他斟酒,并为他作歌。因为韩愈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借文章倾吐他的不平之气。
D.文章没有对李愿直接赞颂、劝勉,而是引述李愿自己的议论来赞颂李愿,并表达他羡慕友人隐居生活的思想感情。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⑵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小题4】文章借李愿之口写了三种人,请分别概括他们的特点,并说说作者对他们的态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1 08:02: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
韩 愈
进士侯喜。
右其人,为文甚古,立志甚坚,行止取舍,有士君子之操。家贫亲老,无援于朝,在举场十余年,竟无知遇。愈常慕才,而恨其屈。与之还往,岁月已多,尝欲荐之主司,言之于上位,名卑官贱,其路无由。
去年愈从调选,本欲携持同行,适遇其人自有家事,迍邅坎坷,又废一年。及春末自京还,怪其久绝消息。五月初至此,自言为阁下所知,辞气激扬,面有矜色。曰:“侯喜死不矣!喜辞亲入关,羁旅道路,见王公数百,未尝有如卢公之知我也。比者将委弃泥途,老死草野,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复有仕进之路矣。”
愈感其言,贺之以酒,谓之曰:“卢公,天下之贤刺史也。未闻有所推引,盖难其人而重其事。今子郁为选首,其言‘死不恨’,固宜也。古所谓知己者正如此耳。身在贫贱,为天下所不知,独见遇于大贤,可贵耳。若自有名声,又托形势,此乃市道之事,又何足贵乎?子之遇知于卢公,真所谓知己者也。士之修身立节,而竟不遇知己,前古以来,不可胜数。或日接膝而不相知,或异世而相慕。以其遭逢之难,故曰‘士为知己者死’,不其乎?不其然乎?”
阁下既已知侯生,而愈复以侯生言于阁下者,非为侯生谋也;感知己之难遇,大阁下之,而怜侯生之心,故因其行而献于左右。谨状。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有删改)
(注)①状:文体的一种,用于陈述事件经过或人的事迹。②右其人:古代书写从右至左竖写,侯喜的名字最先在右边写出,故如此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喜死不矣 恨:遗憾
B.比者将委弃泥途     分:料想
C.不其乎  然:这样
D.大阁下之  德:感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愈常慕才,而恨其屈 此志不在小
B.尝欲荐之主司   极娱游暇日
C.独见遇于大贤,可贵耳   而后今培风
D.故因其行而献于左右 有鱼,其广数千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喜非常有才华,但参加科举考试十几年,却没有遇到一位赏识他的人,以致考场败北,有志难展。
B.侯喜被卢郎中赏识之后,一改颓态,重新有了雄心壮志。作者也为他感到高兴。
C.作者认为,知己难遇,所以才有“士为知己者死”。侯喜能够被卢郎中赏识,卢郎中正是侯喜的知己。
D.作者写这封信的主要目的不是推荐侯喜,而是感慨知己难遇,赞美卢郎中能慧眼识人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春末自京还,怪其久绝消息。
(2)士之修身立节,而竟不遇知己,前古以来,不可胜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选自《劝学》)

(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师说》)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砺则利    就:接近
B.而江河 绝:隔绝
C.而学于师    耻:以……为耻
D.则耻师焉,矣 惑:糊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取于蓝  古圣人
B.曲中规  皆出于此乎
C.吾尝终日思矣     则群聚笑之
D.善假于物 师道之不传久矣
【小题3】下列对两段选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一)从学习的意义和学习的作用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B.选文(二)批判了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学于师的坏风气。
C.两段选文都用了比喻论证,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阐明观点。
D.两段选文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说理周密,语言凝练简洁。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