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杭州、郑州、武汉、合肥、南京等20多个城市都出台了人才新政。这些人才政策,既立足国内,又放眼全球,掀起了一场“人才争夺战”。

郑州市给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人才提供每人10万元的首次购房补贴;成都实行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在杭州,外国人才可享受7项出入境便利政策,创业资助最高可达1亿元,优秀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在杭就业并享受相应补贴等;在南京,为了支持外国留学生直接留在南京创新创业,规定争取国家授权后,外国留学生凭借江苏高校毕业证书、创业计划书,可申请有效期2至5年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等。可以预见,中国各地面向全球招揽人才的态势将一直持续下去。

“人才争夺可以优化国家人才配置,促进大、中、小城市更加平衡地发展。”中国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刘彦平表示,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人才就是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核心资源。

(摘编自“人民网”,2018年3月28日)

材料二:

凭身份证学生证半小时落户、以低于市场价20%买房、数十万元就业创业补贴……继南京、西安等20多个城市打响“抢人大战”,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近日也出台政策瞄准高端人才引进。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放大招”凸显了各地广聚天下英才,激发竞争活力的期冀。但纳贤不是一锤子买卖,打造“人才高地”也并非一日之功,引得进更留得住并用得好,才能破解创新密码。

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人的最高需求层次是自我实现需求。较之物质奖励,价值认同、自我实现感更能打动人心。为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和上升空间才能留得久。适配的岗位、周到的政策配套、充足的资金设备资源、对知识产权充分的法律保障都是关键要素。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干事环境,地方需有知人善用、人尽其才的智慧,有舍其所短、取其所长的策略和维护公平法治的能力。

留住心才能留住人,这需要城市既要大度,也要有温度。让高端人才留下来、智慧活起来,还需把更多精力放到建设宜居宜业、后顾无忧的软环境、暖环境上去。唯有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厚植给养人才的土壤,才能让人产生“吾心安处即故乡”之感,才能激发人才红利、提供发展动力。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4月3日)

材料三:

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2日报道,送房屋产权,送面试补贴,甚至还有警官上门服务、提供户籍办理,愈演愈烈的“抢人”战火已在中国20多个大城市熊熊燃烧。

报道称,参与“抢人”的不仅有户籍优势的新一线城市,无法与之抗衡的三四线城市,也试图用行政手段“抢人”。安徽省三线城市一名中等职业学校就业办负责人说,两年前,学校就收到当地政府的红头文件,要求争取40%至50%的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

报道称,大城市年轻劳动人口普遍不足是此轮抢人的重要原因。人口学者易富贤说,2017年以来,中国20至64岁的总劳动年龄人口开始负增长,年轻劳动力资源开始走向枯竭,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年轻劳动力的状况难以为继。如果人口过度流入大城市,大城市养育成本高,年轻人生育意愿降低,生育率就会持续下降,也将拉低整个国家的生育率,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应鼓励就近城镇化:“一个50万人口的城市,生育文化保存好,生育率高,父母帮忙带孩子,既有利于养幼,又有利于养老。”

报道称,不过,中国当下的年轻人恐怕不太容易接受这种传统的理想生活状态。南京审计大学毕业生张经纬说,他已拿到上海一家金融机构的“offer”,虽然薪金待遇不比其他城市更优厚,但他需要的是大城市能够提供的资源、机遇,并不在乎更高的生活成本。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3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的社会背景下,“人才争夺大战”的态势还将持续下去。
B.优化国家人才配置促进大、中、小城市更加平衡地发展是本轮“人才争夺大战”的起因。
C.与送购房补贴就业补贴等有利政策相比,价值认同和自我实现更能打动求职者,留住人才。
D.中国当下的年轻人似乎不太容易接受“既利于养幼,又利于养老”的传统理想生活状态。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有户籍优势的新一线城市外,三四线城市也试图用行政手段“抢人”,表明了各地广聚人才,提高竞争力的期冀。
B.城市要知人善用、人尽其才,舍其所短、取其所长;唯有厚植给养人才的土壤,才能激发人才红利,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C.留住心才能留住人,一座城市要留住人,关键在于要有温度:需把更多精力放到建设宜居宜业、后顾无忧的软环境和暖环境上去。
D.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经济学者和人口学者,对本轮“人才争夺大战”各从城市平衡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2 06:46: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春晚刚一结束,有个明星迅速火遍大江南北。它就是登上舞台,为歌星孙楠伴舞的智能机器人Alpha 1S。来自苏宁易购的相关数据显示,在春晚亮相后,该产品创下短短半小时内,被抢购千余台的销售奇迹!作为一个中国本土的创新品牌,它在其所处行业中已经享有非常高的知名度。16个关节,让它在打拳击、踢足球等体育类项目上也毫不示弱。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小机器人之间的拳击赛甚至组团PK的足球赛,更是各大展览或晚会上的王牌节目。

作为人型机器人,Alpha 1S的外形与人类接近,这让用户更有亲切感。功能上,它能够唱歌、跳舞、说故事,甚至进行武术、瑜伽等动作复杂的表演。敏捷的身手让它成为很多娱乐表演的座上客,多次出镜在人气明星现场表演中。这款产品具有3D可视化动作编辑软件,能够实现仿真模拟、人机互动;同时支持手机APP控制,下载便捷自动升级演示程序,具有反应快、支持蓝牙、人性化外形设计等特性,真可谓是唱得了歌、跳得了舞、打得了拳击、练得了功夫的“真心英雄”。

苏宁易购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含量如此高端的机器人产品,操作起来却并不复杂。以这款亮相春晚的智能人形机器人为例,为让普通家庭也可以便捷操作,生产商在软件和应用上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推出3D可视化界面,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此界面进行机器人的程序设计,制作出专属于自己的机器人表演,实现真正配合需求的应用“智能化”。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的家用服务机器人主要有吸尘器机器人、安保机器人、智能轮椅机器人、智能穿戴机器人、智能玩具机器人等,同时我国还有一批为服务机器人提供核心控制器、传感器和驱动器功能部件的企业。家庭智能机器人可以从事家庭服务,包括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洗、监护等工作,颇有些人类好伙伴的意味。上述业内人士称,随着消费多元化的发展,未来家用智能机器人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这个春节,Alpha 1S掀起智能机器人热,在不久的将来,该领域的消费热点可能会越来越多。机器人被列入热门年货清单,或将是一股新的潮流。”该人士说。

(取材于《抢了大圣的饭碗,春晚机器人凭啥这么“拽”》)

材料二

韩国当地时间3月9日13时,在韩国九段棋手李世石与谷歌围棋AlphaGo的人机大战中,AlphaGo 大胜李世石,在五番棋的比赛中暂时以1比0领先。

2015年10月,AlphaGo与欧洲围棋冠军樊麾二段进行了五场秘密比赛,结果,欧洲冠军被5比0横扫。尽管人工智能早在近20年前和10年前就分别战胜了国际象棋和象棋的世界冠军,但在围棋界的高手看来,包括AlphaGo在内的人工智能围棋都只是业余水平,尚不具备与职业高手对抗的能力。

谷歌公司主持研发AlphaGo的最高执行官却这样说:“人们一直认为围棋是人工智能不可能战胜人类的领域,我们想要挑战这种不可能。大家可能仅根据AlphaGo与樊麾的对弈棋谱作出了这一判断,希望大家不要把那场对弈看作AlphaGo的全部实力。”于是,AlphaGo的研发者谷歌公司掏出百万美元的资金,请出近十年来获得世界冠军最多的李世石,来证明到底是人脑强还是电脑强。

比赛过后,很多棋坛人士表示,这盘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很多大师看来都扑朔迷离。他们一致认为,与5个月前和樊麾的对局相比,AlphaGo成长迅速。谷歌的研发人员改进了AlphaGo的神经网络。在对樊麾的比赛中,他们使用了3000万个位置作为原始数据,来训练AlphaGo的价值网络,在对李世石的位置中,他们可以使用1亿个位置训练,另外,也投入了更大的运算量。但很多专家和棋手仍坚持认为,人工智能目前并不能完胜人类顶级高手。即便李世石第一盘负于AlphaGo,但后续的4局比赛结果如何,还有待揭晓。

其实,早在比赛前,李世石就曾说过,他在与人对局中首盘输掉的时候很多,这次与人工智能对弈即使输掉首盘,也不太会对接下来的比赛有影响,自己也肯定会从与人工智能的对弈中学到很多。不过,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拥有惊人计算能力和学习能力的AlphaGo或许比李世石学得更快,这一局过后,它会从对手那里学到更多应对的招数。无论如何,这场对决表面上看是人机大战,实则是人类不同技术之间的对决。正如谷歌公司的高管在比赛前所说的,“无论结果如何,胜利都是属于人类的”。

(取材于《人脑真的败给了电脑吗?》)

链接:2016年3月15日,人机大战以人工智能AlphaGo五局四胜的成绩结束。

材料三

我国继 2013 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后,2014 年机器人销量又创新高,预计 2017 年工业机器人保有量有望达到全球第一,但中国机器人密度还是远远低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国机器人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存在庞大的缺口,未来市场空间巨大,这将为我国集中资源,发展国产机器人产业提供强劲动力。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发展速度较快,但服务机器人相对弱势。因此,《机器人产业 “十三五”发展规划》对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规划》提出了市场主导、质量为先、强化基础、创新驱动的发展原则,实现在助老助残领域、消费服务领域、医疗领域等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并开展核心零部件攻关、前沿共性技术研发、医疗康复机器人应用等重点工作。目前,家务辅助机器人每年以超过10%的增长速度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把个人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家庭机器人将成为继计算机之后的又一个科技和产业发展浪潮。

家庭辅助类机器人以更高的性价比解放人类双手,保守估计市场空间将超千亿元。随着云机器人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小型家庭用辅助机器人将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将在2020 年之前形成至少累计 416 亿美元的新兴市场。服务机器人一般需结合特定市场进行开发,所以从这点上来说,本土企业更容易结合特定的环境和文化进行开发,占据良好的市场定位,从而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

【小题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Alpha 1S”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中国本土智能机器人的杰出代表。
B.因为拥有16个关节而行动灵活自由。
C.功能强大,体育、娱乐项目无所不能。
D.虽然科技含量很高但操作却比较便捷。
【小题2】根据“材料一”,下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春晚的大力宣传,Alpha 1S在春晚亮相之后被抢购。
B.Alpha 1S与人类相似的外形,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C.通过3D可视化界面可对Alpha 1S进行个性化的程序设计。
D.服务功能的多样化使家用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
【小题3】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镜:“出”的第一笔是“ㄴ”(竖折)。
B.提供:“供”的读音是“gōng”。
C.意味:在原文中也可以换成“味道”。
D.潜力:“潜”的读音是“qiǎn”。
【小题4】“材料二”中加点的词语不能用括号里的替换的一项是
A.大胜(大败)B.横扫(全面击溃)
C.扑朔迷离(匪夷所思)D.坚持认为(固执己见)
【小题5】请结合“材料二”,分析 AlphaGo为什么能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
【小题6】“材料二”中,“无论结果如何,胜利都是属于人类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小题7】下列为“材料三”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机器人市场存在庞大缺口
B.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十分迅速
C.我国服务机器人发展前景广阔
D.服务机器人将解放人类的双手
【小题8】结合三则材料,谈谈我国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意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7 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312.8 亿件,共消耗约32 亿条编织袋、约68 亿个塑料袋、37 亿个包装箱以及3.3 亿卷胶带。光是一年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的瓦楞纸箱原纸就多达4600 万吨,相当于消耗了7200万棵树。

据了解,目前中国快递业中,纸板和塑料的实际回收率不到10%,包装物总体回收率不到20%。其中以聚乙烯、聚氯乙烯为主要成分的塑料和胶带等最难降解,这些包装材料在自然界中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能降解。大部分的快递纸箱在经过一次使用后被丢弃,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并不多。而消费者对于包装的分类处理意识不足,加大了回收的难度。为了保证货物能够完好无损地被送到消费者手中,多数商家选择用塑料胶带对包装进行加固。缠上塑料胶带的纸板箱被送到造纸厂打纸浆时,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从而造成机器损坏,所以缠有过多胶带的纸板箱回收时会被全部丢弃。纸盒等可回收的快递包装,如果和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被污染后无法再回收。消费者则表示,快递站点或社区内没有快递包装的回收点,导致快递包装大多进了垃圾箱。

增长中的快递量

2012~2016 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及其增长速度图示

(摘自《快递包装垃圾成灾购物狂欢后遇绿色难题》,2017年11月17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为解决快递包装产生的污染,近年来各方都开始积极行动。国家层面,《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出台,引导快递业的绿色发展,规范快递包装的使用。菜鸟、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也积极响应,从推行“无纸化”电子面单,到推行共享快递盒、可循环快递袋等,都在力争减少快递包装污染的产生。但记者在走访北京多家快递站点后发现,大多数商家尚未使用这样的绿色包装。对于全国上千万小电商卖家来说,成本较高是他们不愿使用绿色包装的主要原因。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总工程师曲睿晶指出,包装物材料替代、点对点回收、建立绿色账户等措施,有利于提高包装物的回收率,但对于电商平台、快递公司及消费者来讲仅仅是开始,其示范性远远大于实际可操作性,要成为趋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自《“双11”绿色化关键在于源头控制》,2017年11月17日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材料三

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如德国1991 年、1997 年先后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和《包装回收再生利用法》,强化对快递“绿色化”监管。在日本,由消费者负责将包装废弃物分类,政府部门负责收集已分类的包装废弃物,私有企业获政府批准后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再处理,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既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也减少环境污染,还可利用再生资源创收,可谓是一举多得。我国现有标准只是行业规范性标准,缺乏强制性,难以对各市场主体形成有效约束。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有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快递包装问题确实到了必须立法予以解决的时候了”,足见快递绿色包装立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摘自《做好绿色快递“加减法”当多措并举》,2018 年9 月25 日中国物通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快递业中目前普遍存在包装物回收率低下的问题,纸板和塑料实际回收率不到10%。
B.快递业用来包装的塑料和胶带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氯乙烯,它们在自然界中极难降解。
C.2016 年中国快递业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要的瓦楞纸箱原纸多达4600 万吨,浪费极其严重。
D.纸盒等可回收的快递包装不能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以免被其他垃圾污染,影响回收。
【小题2】下列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13 年到2016 年,我国快递业务量急剧增加,由91.9 亿件增长至312.8 亿件,但增长速度逐年持续下降。
B.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所以缠有胶带的纸板箱在回收时会被全部丢弃,这是纸板箱回收率低的原因之一。
C.包装物材料替代、点对点回收、建立绿色账户等措施,可操作性还不尽如人意,但在降低回收成本方面仍有示范性。
D.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早已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快递“绿色化”监管,为我国快递绿色包装立法提供了借鉴。
【小题3】阅读材料后,你认为我国目前怎样才能有效减少快递业包装污染?请结合材料,从不同主体的角度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春秋时,吴王夫差在角直古镇枫村建了一个梧桐园,它是苏州园林的开山作之一。。

苏州后来成为举世公认的“园林之城”,主要还是文人带来的文气。有人干脆把它称为 文人园林。想想也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先后在此为官,政声虽不显赫,但留 下了许多传世的诗文,开创了一代文风;到宋代,范仲淹、苏轼、欧阳修、陆游、范成大等,都有 诗文赞美苏州;明代苏州出了唐寅、祝允明、沈周、文徵明等大画家。所以苏州园林的出名, 诗歌与书画的作用功不可没。

明中叶后,昆曲盛行于江南,园与曲相依相生、水乳交融。它与诗词书画一起,汇成园林 的文脉。昆曲的骨子里,一是雅,二是糯。有时,曲境就是园景,而园景又通曲境。中国人看 景,往往带着自己的审美感情,一个园林的建筑物,看起来是物质的,其实更是精神的。它是 精神的物质,也是物质的精神。“芳草有情,斜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这句词中,最精 彩的是一个“人”字,是那个脉脉含情的人,点活了园林的“睛”。由此,园林的格局,不光因 了情感,更由于人格、风骨的因素,成为士大夫精神的一种依托与延伸。

苏州园林纯属私家,不沾皇气,其核心体现是归隐文化。园子的主人,或是当官者被贬, 或是当权者下野,或是年长者告老还乡。一般地讲,古时为官者一有文化,二不缺钱。那山 林野趣,是古人最向往的,但要真让他们搬进深山老林,又太清苦;享得清福,没了洪福。而 把真山真水请到自家宅邸里,只能在画卷上体现。但是,文人与工匠却给出了另一种可能。 南宋绍兴年间,《营造法式》重刊于平江,对彼时建筑起了一定影响。到了明代,苏州香山一 带的匠人获得参加营建两京宫殿的机会,眼界和技艺手段都有提高。著名的建筑家蒯祥就 是香山人,他设计并参与建造了北京的故宫,连天安门,也是他的作品。很重要的一点是,早 期的苏州园林都不是一次完成的,往往是园子的主人在“基本建设”刚搞完的时候,就把一些 文人雅士请来把脉,饮酒赋诗、题匾撰联,意见当然要提的,好的主意便融到往下造的亭台楼 阁中去了。造园的专著也应时而生,明代计成的《园冶》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园林专著,文字 好,又实用,插图也很精美;文徵明的曾孙文震亨写了一部《长物志》,他说的“长物”,最早系 晋人首提,其含义,乃多余、奢侈之物。透过对这些美器、美物的不同消费方式,我们看到了社会对精英和大众如何进行划分,那种晚明时代的风雅,对后世的园林、住宅、建筑、生活,是 有较大影响的。

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当是宋代的沧浪亭。宋代的苏舜钦被罢官后南游姑苏,见府学的东面草木茂盛,附近还有一块池馆荒芜的废地,乃是吴中节度使孙承佑的旧邸,遗意意尚存,苏舜钦便买地建亭,名曰沧浪亭,意出《楚辞·渔父》。后世官场上的文人,把渔父当作归隐山林的一种代称。此后几乎所有的园林,都是在“隐”字上做足文章,而曲折委婉、含而不露 便是它的不变基调。

(选自徐风《江南园林的风神与韵味》,有删改)

材料二

苏州的园林,是给自己享受的,扬州却不同。早先它比苏州牛,远的不说,光是在唐朝, 它的地位就是今天的大上海。大运河的开通,把运气给了扬州。皇上动不动要来,还有一拨 拨的达官显宦,文人当然也不落后。杜甫当时还是一介寒儒,听说扬州遍地都是发财的机 会,也想搭个顺风车,可惜最终没能成行。关于杨州,他只留下一句诗:“商胡离别下扬州”。

扬州的园林,当初都是有钱的富商建的。这里要提一下盐商文化对它的影响。盐商文 化对江南的昆曲、园林有孕育作用。腰包肥满的商人们,好宴游,逐古董,兴园林,狎优伶,不 乏醉生梦死。或许,起先这个暴富的阶层纯粹是为了玩。据说,当时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 地方政府不堪承受巨额的费用开支,需要盐商们凑份子加以解决。不过,要商人掏银子,也 不是那么容易,钱用在皇帝身上,总要得点实惠。比如,捐个官做做,哪怕弄个虚衔也好。于 是,在园林的设计上,与文人士子的想法完全不同。豪华,必须豪华。皇上一高兴,随口给个“候补知府”之类,蛮有可能。土鳖们没有去过皇宫,在他们的想象里,皇上的尿盆子也是金的。既然园子是给皇上享受的,那当然得有皇家气派。皇上又不会在这里住一辈子,把皇上住过的行宫作为自己的交际场所,岂不美哉!因此,高敞华丽、错彩镂金,那也是必须的。商人们并非不要“诗情画意”。文人的意见,比如杨州八怪之类,也不是不听。大凡造园,必有清客在侧。所谓清客,其类不一,不但有文人、画家,应该还有笛师、曲师、山师等。不过,富商们大抵来自徽州一代,梦里故园,家山历历,绝对不是江南的小桥流水。正如他们的胃口, 不喜欢苏州的甜食。那些入园的诗文与书画,与苏州的吴门派比,硬朗、豪放、沉厚,慢慢地, 这些都变成了扬州园林的风格。

豪华的园林,太需要娇艳的花卉来点缀。扬州处于江淮平原,地势平坦,土壤干湿得宜,兼有南北两地的长处,花木易于繁滋,而牡丹、芍药、尤为茂盛,一到花季,到处蝴蝶飘飞,牡丹芬芳。扬州本地,并无太湖石,但盐商们有的是船,叠石所用的石材,用栽盐的大船,一路浩浩荡荡,近则取于镇江、苏州、宜兴一带,远则运自宣城、徽州、灵璧、河口等地,更有少量奇峰异石,从西南边陲万里迢迢弄来。这一点他们比苏州的文人厉害多了。钱不当钱、不惜工本这一点,也是苏州园森所不能比的。由此,扬州园林素以“叠石胜”,其中突出的个案,以雄伟而论,当推个园;以苍石奇峭论,则算片石山房;而小盘谷的曲折委婉,逸圃的询娜多姿,都是佳构;棣园的洞曲,中垂钟乳,亦为一般园林罕见。其中,个园的石师工匠们分别选用褐黄石、太湖石、雪石和状如竹笋的石笋,叠成四组假山,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称为四季假山, 让天下游客兴叹不已。

扬州园林融合了北方园林的气势,却并未丢弃江南园林以小见大、曲径通幽、古典雅致的特点。一座园林里,遮掩与间隔非常重要。“庭院深深深几许”,本身就是一种意境,瘦西湖以一片片的杨柳为遮掩,远远近近的厅堂、亭观、塔桥,在影影绰绰的柳影中若隐若现、若明若暗。一重重柳林,如一道道竹帘,虚实、显隐、浓淡、静动,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经典,在此得到淋漓的彰显。再说桥,如果说,苏州园林以曲拱桥为美,那么,扬州园林则以平曲桥为贵。它介于似桥非桥、似石非石之间,无架桥之形,却有渡桥之意。虽属人工巧作,更有自然野趣。其骨子里,还是以“曲”为贵的中国造园理念。

(选自徐风《江南园林的风神与韵味》,有删改)

【小题1】材料一中,关于苏州园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历史悠久,最早的园林出现在春秋时期的吴国。
B.苏州园林的建筑物寄托了文人精神,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
C.苏州园林一般都是一次完成,亭台楼阁、楹联匾额一气呵成。
D.苏州园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的基调是受沧浪亭的影响。
【小题2】材料一第二段中提到了“唐宋散文八大家”中的两位——欧阳修、苏轼,请在下面横线处 补出宋代的其他四位。
(1)________(2)_______(3)_______(4)____
【小题3】根据材料一,分条概括出苏州园林文气十足的原因。
【小题4】对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物志》中的“长”读“zhǎng”,与“别无长物”中的“长物”意思不同。
B.曲折:“曲”读“qū”,与“曲意逢迎”的“曲”意思接近。
C.家山历历:“历历”与“历历在目”中的“历历”都是清楚分明的意思。
D.万里迢迢:“迢迢”与“迢迢牵牛星”中的“迢迢”都是遥远的意思。
【小题5】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运河的开通带动了扬州的经济发展,扬州园林主要是富商们营建的。
B.扬州园林起初都是为皇帝下江南停住所建,后改为建园者私用。
C.扬州园林里多用花卉点缀,一到花季,花开满园,芬芳四溢。
D.盐商们将石材从各地运到扬州,叠石成景,风格多样,令人赞叹。
【小题6】根据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推断下列联语中最符合扬州园林特征的一项是
A.短艇得鱼撑月去,小轩临水为花开。
B.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
C.护研小屏山漂渺,摇风团扇月婵娟。
D.峭壁削成幵画障,玉峰哨色上朱阑。
【小题7】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的不同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悲剧与西方传统悲剧的差异性是本质的,是具有历史传承性的,而不是片断的艺术现象。

把人作为认识主体,把万物作为认识对象。西方哲学十分强调这种主客分离,进而形成主客对立,这便是西方哲学的基本观念。正因如此,亚里士多德整合了人类的理性思维,创造了对西方人思维有重大影响的《逻辑学》。从此,西方人所关注的是自然、社会、人的本质构成等问题,强调对事物的理性探寻和辨识,这种思维使西方的悲剧具有突出的理性色彩和思辨特色。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是“天人合一”。中国人认为,人与万物同属一个系统,宇宙是一个放大了的人,而人则是一个缩小了的宇宙。中国人关注的如何做到“知天”、“顺命”,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所以,不同的认识基础导致不同的审美追求。西方悲剧结尾往往异常惨烈,给人以情感上的强烈振荡,而中国传统悲剧则往往以大团圆的方式结束,让愤懑的情绪得到安抚。如窦娥被迫害致死,但她的冤情却能感天动地。最后,窦父顺天意,禀皇命,为窦娥申冤,悲情被逆转了。

西方悲剧力图借助人的智慧和理性去接触真实社会,但人的意志、情感,真正的人、真实的自我都遭受强烈的挑战,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种永久的生命焦虑,即使到了倡导人文主义的莎士比亚,他大多数作品也体现人类生存状态中的无可奈何的无尽焦虑。而中国人看来,悲剧形成的是现实的社会秩序远离了圣人倡导的理想社会秩序,也因小人存在,不但违背理想社会秩序,也在破坏着相对合理的现实社会秩序,使现实社会变得更加黑暗和昏浊,离先贤向往的理想社会模式越来越远。但中国人总相信,通过不懈努力,惩奸除恶,仍有希望、机会回归那个理想社会,所以中国的悲剧从来没有象西方悲剧那样“悲”得那么绝对,一“悲”到底。

西方人希望超越现实世界,通达绝对生命,最终理想要实现生命的超越。在黑格尔的思想体系中,“绝对精神”是一个中心概念,是人类应该追寻的终极;可置身的现实世界充满缺陷,要超越生命,就首先要超越现实实际,达到精神的绝对和永恒。西方悲剧思想正是他的这种哲学思想的体现。与西方传统悲剧思想相比,中国思想家的理想在道家看来便是“物我两忘”通达自然天地,在儒家看来是“人皆可为尧舜”,在佛家看来则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中国人更关注的是人的德性要求、人格磨练和品质修养。忠、孝、侠、义几乎成为大多中国传统悲剧弘扬的主题。《西厢记》以反道德始,以归依道德终。张生以偷情始,最终考上状元,正大光明将莺莺迎娶,回归至传统道德体系。

西方的歌舞很早就从戏剧中分裂出来,分别形成了“歌剧”和“舞剧”,“话剧”则以对话为主,语言主导着整个戏剧。西方哲学从来就有语言崇拜的传统,认为“哲学的问题其本质是语言的问题”,具有抽象、概括的语言有其绝对的权威地位。而在中国,歌、杂技、武术等各种表现手段从来没有从戏剧中分裂出去,甚至,歌与舞比单纯的对白在传统戏剧中更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中国人来说,“言之不足,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歌咏之;歌咏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毛诗序》)歌、舞、白不曾分离,歌舞成为中国传统戏剧最为重要的表现手段。

(摘编自蹇河沿《中西悲剧差异背后的文化哲学解读》)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悲剧具有理性色彩和思辨特色,是因为西方人侧重关注自然、社会、人的本质构成等问题,强调对事物的理性探寻和辨识。
B.中国哲学虽有主客体之分,但强调主客交融,物我感应,物我相知,“天”“人”一体,这构成了中国传统悲剧艺术的认识基础。
C.以反道德始,以归依道德终,是中国传统悲剧的剧情构思框架,它倡议一种追求人性化的道德观念和理想化的社会道德模式。
D.西方悲剧结尾往往异常惨烈,使人情感振荡。中国传统悲剧往往以大团圆结尾,给人情绪安抚,这表现出中西不同的审美追求。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阐述了中国和西方传统悲剧最基本的区别,西方哲学强调的是主客对立,中国思想强调的则是“天人合一”。
B.第三段论述了西方悲剧根植于西方人在追求中的生存焦虑,而中国传统悲剧产生于理想社会和真实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
C.文章论证手法多样,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事例论证综合运用;引用《毛诗序》是为了论证歌舞在中国传统戏剧中的重要性。
D.文章开头提出中、西传统悲剧有本质性差异观点后,分别从审美追求、悲剧根源、悲剧理想和戏剧表现形式的角度加以论证。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悲剧一方面揭露社会邪恶势力,鞭挞奸臣贪官、污吏屑小:一方面呼唤良好社会秩序的出现,张扬忠臣良将、侠道义士。
B.中国传统悲剧艺术不具备西方悲剧理性认识的深刻性,从来没有像西方悲剧那样“悲得那么绝对,因而中国缺少真正意义的悲剧。
C.黑格尔哲学思想认为先要超越充满缺陷的现实,达到精神的绝对和永恒,才能超越生命,这种哲学思想正是西方悲剧思想的体现。
D.在中国,歌、杂技、武术等多种表现手段从来没有从戏剧中分裂出去,因为歌与舞比单纯的对白在传统戏剧中更具有重要的地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数字出版是指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以网上支付为主要交易手段的出版和发行方式。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数字出版的优势在于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简化出版程序,降低制作和发行成本。数字出版产业由著作权人、数字内容提供商和数字内容出版商、数字信息服务商、网络服务提供商和终端设备供应商、读者等主体构成。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水平的持续提高,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开始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
(摘编自《数字出版:文化与出版界的明日之星》)
材料二
目前,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赖以生存的各种环境以及数字出版产业内部正在发生巨变。从经济环境上看,国民经济特别是包括新闻出版、信息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从技术环境上看,无论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还是科技人员活动情况、经费筹集额度,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从政策环境来看,《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数字出版技术”“数字化印刷、复制”和发展新媒体列为发展创新的重点,为我国发展数字出版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条件。就数字出版产业链内部而言,上游的传统出版社正在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中游的技术公司在加速向媒体公司转型,下游网络书店的销售渐成规模,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链已基本形成。


(摘编自《我国科技期刊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对策建议》)
材料四
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国家出版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我国出版业正快速迈入数字出版时代,传统出版受到的市场冲击越来越大。从数字出版发展的趋势来看,开展按需印刷是传统出版适应数字出版环境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首先,成熟的数字印刷技术及丰富的数字化网络资源平台,为数字出版环境下按需印刷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其次,由于传统印刷需要有大批量的印刷需求,按需印刷无印量的限制,可一本起印,其印刷成本不受印量的影响,无论是印一张还是几千张、几万张,都不会影响单页的成本。按需印刷可以大幅度解决传统出版行业的库存问题,节约资源、降低市场风险,从而大大增强出版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外,针对一些小众化的断版书以及电商平台的缺货图书,按需印刷的灵活性使其不再受起印量限制而影响再版,这将大大提高读者购买的满意度,降低再版图书的市场风险。
(摘编自刘其红《浅析数字出版环境下的按需印刷》)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根据材料三,我国数字出版业在2013-2016年整体收入呈现持续快速增长之势,其中2016年比2014年增长了近一倍并首度超越传统报刊业。
B.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整个出版业正经历着一场新型技术变革,传统出版业受数字出版业的影响,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C.数字出版产业的各个主体都是以数字化为核心,整条产业链是一个实现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断增值的过程,产业规模大且产品类型丰富。
D.自2013年以来,我国传统报刊销售额就基本呈现出不容乐观的状态,与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相比,传统报刊业却是停滞不前的。
E. 根据材料三,我国数字出版业在2016年整体收入近6000亿元,网络游戏、互联网广告和手机出版成为数字出版产业名副其实的三巨头。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发展按需印刷有哪些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