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中国成年国民超过半数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数字阅读固然重要,但长期手机刷屏阅读带来不少问题。当人们通过电子书、手机和网络等新型阅读媒介进行不完整、断断续续的阅读时,其阅读的内容往往是零散、短小、片断式文字,或是长的内容被折散成不同的碎片,通过零碎时间进行“见缝插针”式阅读。这种碎片化阅读表面上看,是对时间的最大化利用,但实际上这种阅读行为和传统的深度阅读行为相比,对于所阅读作品的消化理解以及人们阅读习惯的养成都有不良影响。就目前市面上电子阅读产品提供的一些内容而言,大部分质量参差不齐,更有不少文章错字连篇、病句不断,甚至还有低俗的内容。当这种“低质量”阅读大行其道时,某种程度上也会削弱阅读者的阅读力。诚然,阅读是自由的,无论用哪种媒介,只要阅读之后,能汲取养分,提出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结论,都值得推崇,也就算得上是深度阅读了。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深度阅读,督促网络平台提供更优质的精神食粮,严厉打击“流量创作”;管理部门还需尽快完善网络出版规定,要像管理纸质出版物一样管理网络内容;政府更要利用好数字化的媒体和工具,打通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障碍,引导人们深度阅读。

【小题1】文中“碎片化阅读”有哪些特点?
【小题2】作者认为“碎片化阅读”有哪些危害?请简要概括。
【小题3】结合文本,谈谈当下如何引导人们进行深度阅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3 10:49: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走进诗的世界
尝试给诗下定义的人很多,但是到现在为止,为所有诗人和读者所公认的定义还没有出现。在此,我只是指出某些关于诗的认识,廓清一下什么是诗、什么不是诗。
首先,所有的现代诗在外形上的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就是分行。还有一种不分行的诗体叫散文诗,但它与一般意义的诗不大一样。现代诗有时行数多了还要分节,这主要是根据内容需要而安排的。它依据人们呼吸的休止,把空间间隔转化为时间间隔,使小的停顿与大的间歇更为明晰;它又适应人们的感情波动,把重要的东西用分行来强调。可是,分行写的不一定是诗。分行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是构成诗的决定因素。有些非诗的东西,即便分了行也丝毫不会令其增色,比如分行写的标语口号能算诗吗?
其次,一些诗总会让读者感受到一定的韵律、节奏,这往往是通过押韵来实现的。押韵不仅使诗具有了音乐性,便于记忆,而且相同的韵脚本身构成了一种复沓,这就起到强调的作用,可帮助情感和意义的集中。正因为如此,我国古代诗人、民歌手以及不少新诗人都是很注重押韵的。不过,有的人把押韵强调得过分甚至绝对化了,就难免适得其反。某些初学者把凑字找韵的顺口溜当成诗,他们为了押韵甚至矫揉造作,削足适履。其实,韵并非构成一首诗的决定因素,押韵的不一定是诗。
再次,诗有比其他文学样式更精美、隽永的语言,或抒发美好的情感,或表达发人深省的哲理,或描绘动人的场景。但是,诗的美却不是靠华丽词藻装饰起来的,华丽词藻的组合不一定是诗。诗的美应该是内在的美、本质的美,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而不应该是浮艳的美、矫饰的美。诗人善于将自己的崭新发现或超拔领悟,用一种十分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诗人不写诗则已,要写就要力求出新,要让作品有独特的情思,独特的神韵,独特的风采。
最后,诗同其他文学艺术一样,从根本上说于生活。有人认为,既然诗于生活,那么生活中有什么我就照样写什么,于是大量罗列生活现象的“诗”就制作了出来。其实,生活现象的罗列不一定是诗,诗不是生活的“照相”。诗与现实的关系,不像平面镜似的直接反映,而是要经过诗人头脑的折射。因此,诗与现实生活相比,有省略,有集中,有变形,而这归根结底是由诗人的思想感情决定的。在各种文学形式中,诗的主观性最强,一般不宜太实。当然这不是说诗排斥写实,实的细节、情景、场面,放在一个特定的诗的构思中去,也会有妙趣。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被公认的关于诗的定义,因此,没有必要给诗下定义。
B.诗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将现实放到诗的构思中会有妙趣。
C.华丽的词藻会让诗变得浮艳,因此,写诗不能追求华丽,只能朴实。
D.古诗大量押韵,相同的韵脚构成了一种复沓,可帮助情感和意义的集中。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扣住“什么是诗,什么不是诗”来论证,辩证思维十分明显。
B.将诗与其他文学形式作比较来说明诗的特点,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文章论证结构清晰,层层递进,立论平实公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D.文章引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形象论证了诗歌的内在美。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在各种文学形式中主观性最强,诗人的主观情感决定了诗歌的艺术成就。
B.《再别康桥》让读者感受到优美的韵律、节奏,这与它押韵是有关系的。
C.现代诗的分节可以把空间间隔转化为时间间隔,也适应人们的感情波动。
D.分行、押韵、词藻华丽、罗列生活现象,满足这些条件的作品可能仍不是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杂剧的名称,唐时已经有了。李德裕在其所撰《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状》中述及南诏攻入成都时驱掠人口之事说:成都华阴两县,被驱掠80人,其中有杂剧丈夫两人。这是杂剧名称见于记载之始。南诏进攻成都,在唐文宗太和三年,其时已是唐代晚期。文中所说“杂剧丈夫两人”,应是在成都演奏的伎工,则杂剧之兴当在其时之前;其盛行一时,则当在宋代。

北宋开封习于浅斟低唱。柳永《鹤冲天》词中有云“忍把浮名,换取浅斟低唱”,一时风气实是如此,杂剧就不能不受影响。宋室南渡,临安成为都城,继续发展杂剧。南宋周密所撰《武林旧事》皆记临安城事,其末篇所记官本杂剧段数多至280种,可见一代盛况。临安北距建康不远,南朝陈时的旧音历时悠久,临安其时也不能不受到波及。因此临安的杂剧虽仍保持当年开封正声,恐也难于避免受到陈时旧音的影响,从而使杂剧的音调更为繁富而多变化。这一点前人似未多所道及。

金人南迁后,原来的中都开封为元代的大都所代替。流行于中都的杂剧转而流行于大都。由于金、元的倡导,杂剧到元代更有显著发展,达到高峰。杂剧名家辈出,不断荟集于大都,极一时之盛。钟嗣成《录鬼簿》中有详备的记载。

大都和中都皆在北方,杂剧虽由开封传来,却难免带有北方的音调。据说当时用的是七声音阶,无入声,声调遒劲朴实,以弦乐器伴奏。这样虽合乎北方人的口味,却为南人所不习用,因而就出现了南曲。南曲用韵以南方语音为标准,可能就是以临安为中心的语音。据说当时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宛转,以箫笛伴奏,自然合于南人口味。可以说这样柔缓宛转的声调,自南朝以来大都如此,自然和北方的遒劲朴实的声调不能互相调节,只好改弦更张。但无论北曲或南曲,都并未超出杂剧的范畴。

元明之际有了传奇。传奇也属于杂剧,但它虽出于杂剧,却和杂剧有不同之处。杂剧皆为四折,出场人物虽不一,主唱却只有一个人。传奇则不限折数,也不限于一人独唱。早期传奇的作家就已不少,高明就是其中一位。高明于元时已有文名,明太祖很推许其书,他的《琵琶记》应该会在都城南京演出。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传奇仍当在旧都继续传播演出,似未稍止。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名声震海内,南京也应该不会无人演出。传奇以南曲为主,也参用了一些北曲,因而也在当时的都城演出,成为北京城中的重要剧种。

明清之际改朝换代,而传奇并未因之而前后有差异。传奇的盛行时期大致是明嘉靖年间到清乾隆年间。清康熙时,洪升撰《长生殿》,与孔尚任《桃花扇》齐名,当时有“南洪北孔”之称。《长生殿》曾在北京演出,据说轰动一时,这样的演出固然是由于洪升的文名震世,但也显示出都城中人对传奇的爱好。

【小题1】下列有关杂剧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德裕《论故循司马杜元颖状》周密《武林旧事》和钟嗣成《录鬼簿》,分别对不同时期杂剧繁荣的盛况有所记载。
B.据说,当时北曲用七声音阶,声调遒劲朴实,以弦乐器伴奏,乐风与南曲截然不同,不能与南曲互相调节,这跟它存于北地有关。
C.元明之际的传奇出自杂剧,但与之前的杂剧有不同之处:后者有折数、出场人物和主唱人数的限制,而传奇在这几方面则没有限制。
D.传奇并没有因为明清之际的改朝换代而衰落,其盛行期大致延续到清乾隆年间;孔尚任的《桃花扇》与洪昇《长生殿》都是清传奇的代表作品,据说在北京演出时,曾轰动一时。
【小题2】下列各项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中引用柳永《鹤冲天》的词句,是为了说明,北宋时期都城开封的杂剧习惯于浅斟低唱。
B.宋室南渡后的杂剧,保持了当年开封时期的特点,也难免受到南朝陈时旧音的影响,这使杂剧更为繁复多变。
C.高明和汤显祖都是明朝著名的传奇作家,高明的《琵琶记》因明太祖的推许曾在南京演出过,而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名震海内,也应该会在南京演出。
D.在金、元的倡导之下,杂剧至元代更有显著的发展,达到了高峰。随着朝代更迭,杂剧的中心也转移到了元大都,名家会集于此,一时盛况空前。
【小题3】南宋杂剧、元杂剧和明清传奇都曾非常繁荣,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这三者繁荣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被历史烟尘遮蔽的魏建功
陈歆耕
你可能对魏先生的名字感到陌生,但你对《新华字典》不会陌生吧?有人提供的数据显示,《新华字典》自问世以来,发行了三亿册。这应该是一个保守的说法。使用这部工具书的人,大多不知该书的总编是谁。这不奇怪,因为书上未署总编的名字。魏先生就是这部工具书的总编。
魏先生生于1901年11月出生在海安县西场镇。从魏先生的年龄看,在他青年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大变革大转型的时代。那个时代,在各个学术领域中大师级的人物成群涌现。很多人的目光仅仅聚焦于极少数牌宝塔尖上的人物身上,而像魏先生这样的学术翘楚,反而被遮蔽了。当然,魏先生被遮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晚年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被卷入了“宠辱”皆有的旋涡。说“宠”,是他曾被江青请去在列车上为她讲解《离骚》,但魏先生受命干这类“勾当”,有什么错吗?还有后来为人所诟病的是,他也曾被组织安排去担任“梁效”写作组的顾问。他的主要工作是为“梁效”文章做文字学方面的“咨询”,防止出现常识性差错。说“辱”,是动乱开始时,魏先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受尽批斗,不停地勒令写“认罪”交代材料。动乱结束时,他又成了被严格审查的对象,因为那个“梁效”写作组顾问的头衔,让他难脱左右不是人的干系。最终中央有关部门给出结论:当时魏建功是被组织调去做咨询性工作,未参加“四人帮”的阴谋活动,不算问题,不需结论,不入档案。
在很多人看来,他是个有“污点”的人。这个“污点”,在中国特殊的语境中,常常被超常地放大,如一团烟雾遮蔽掉了一座学术的山峰。这大概就是魏先生的学术声名和地位,在很长时间内未得到充分肯定的原因吧。但魏先生的贡献在中国现当代学术史上是要留下浓重记载的。
魏先生在中国语言文字学和音韵学方面有诸多开创性的研究成果。1935年正式出版的根据他在北大的讲稿整理的《古音系研究》,被认为是超越前人的“宏通之作”。该书出版时,沈兼士称:“建功此作,于古音之历史与对象,纵横搜讨,论列详明,能将前人贵古贱今重文轻语之积习一扫而空,诚快著也。”有后学认为其著“囊括古今,包举宇内,气魄宏大,令人震服”。
魏先生对台湾国语的恢复、重建和推广,居功至伟。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台湾被日本殖民统治了50年。日本人采取摧毁台湾人母语的严酷统治手段,使得台湾民众基本上只会讲日语,不会或讲不好国语。魏先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受命赴台,带领一个专家团队进行国语的恢复、重建和推广工作。1946年4月,台湾省长官行政公署成立了台湾省国语委员会,魏先生被聘任为主任委员。在这里魏先生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包括创办台湾每一份国语报纸《国语日报》,他是第一任社长。
不知道,今天每一位熟练使用国语的台湾人,是否还记得这位对恢复台湾母语立下开山之功的魏先生?不知道,今天的每一位中国人,是否能意识到魏先生和他的专家团队从事这项工作对海峡两岸文化认同的意义,对中华民族统一大业的意义?不知道,今天每一位使用《新华字典》的人,是否能意识到魏先生在汉字乃至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如果忽略了魏先生付出的心血,我们是否会觉得愧对这位汉语言学大师的在天之灵?
(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魏建功被卷入了“宠辱”皆有的旋涡,他曾被江青请去在列车上为她讲解《离骚》,作者认为,这没有错。
B.魏建功曾被组织安排去担任“梁效”写作组的顾问,这后来成为别人指责的把柄;他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受尽批斗,不停地被勒令写“认罪”交代材料。
C.文章透过历史的烟尘,客观公正地评价了魏建功。记录了“文化大革命”中他被卷入了“宠辱”皆有的旋涡的事实,赞誉了他在对台湾国语的恢复、重建和推广方面,居功至伟。
D.在很多人看来,魏建功是有“污点”的人,尤其在中国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常常被放大,这就是魏先生学术声名和地位未被充分肯定的原因。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使用过《新华字典》的人很多,但知道魏建功的名字的人却很少,这证明魏建功是被历史烟尘遮蔽的人,照应了题目。
B.在魏建功的青年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大变革大转型的时代,所以魏建功能成为中国现当代顶级的语言文字学家、音韵学家。
C.无论是魏先生的学术声名还是地位都在很长时间内未得到充分肯定,其中一个原因是他是个有“污点”的人。
D.文章结尾以问句作结,发人深省,引人思考,既照应题目“遮蔽”,又使人思考魏先生的功绩以及其所做之事的意义。
E. 魏建功这样的学术翘楚被遮蔽了,是因为当时很多人的目光聚焦于宝塔尖上的人物。
【小题3】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魏建功被卷入了“宠辱”皆有的旋涡,这些旋涡都有哪些?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族传统手艺及其价值,正在被人们认识,其独特的技艺和工艺价值,也正在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而被人们关注。在许多地方,传统手艺正在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被激活成当地文化和经济的新的建构方式。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转型,也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保护方法。民族传统手艺生态化保护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要想办法让其“活”在当下。
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文化记忆。为了留住文化记忆,就要进行本真性传承。在当代语境中,传统手艺并非只是传统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古俗”或“遗物”,其容纳了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表达了一方水土的集体情感和意志,具有情感交流与生活交际的价值。存活于乡土社区的传统手艺,其价值和意义是在乡土语境中生成和实现的。由于全球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无论是其技艺传承还是生产规模,都不可逆转地在现代社会走向衰落。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不在于其产品,而是要确保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它涉及技艺本身的传承与记录、传承人的保护和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三个方面。
留住手艺,只有本真性保护是不够的,赋予传统手艺以生命,让其“活”在当下,尚需很好地开发与利用。衍生性生产就是在充分尊重传统手艺形式、内涵和基本元素的前提下,通过题材的转换、内容的变化、功能的放大或用途的改变,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仅就功能而言,既可从物用形态向精神形态衍生,也可从物用形态向文化形态衍生。如由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衍生出的美术陶瓷,使现代景德镇陶瓷发展出了对审美性、艺术性、文化性的追求。再如,传统的刺绣枕片、石雕木雕等非常实用的产品,已纷纷被移植到显示古老文明和民俗的装饰之中。从生态学角度看,这种衍生性生产不仅保护了传统手艺,而且还通过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增强了传统手艺“自我造血”的能力,赋予了手艺与时俱进的品格。
生态化保护还需让传统手艺创意性发展。文化生态论认为,文化传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传统手艺的传承也需要创意性发展,它不是新与旧的简单更迭,而是传统智慧与当代生活的有机融合,需要更多汲取传统手艺的理念和经验,形成面向生活的应用和表达。传统手艺及其对物的循环再造、对生态自然的依存,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低碳、环保、循环经济的理念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在当代,一批有眼光的设计师走出工作室,走进田间地头,与传统手艺人有效合作,取得了可贵的创意。以此创意生活,不仅可以继承和延续传统,而且彰显了一种具有积极的时代性的生活态度。
(摘编自《生态化保护:让民族传统手艺“活”在当下》)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代表着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的传统手艺,正成为地方上文化和经济新的建构方式。
B.传统手艺的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是保存核心技艺,特别是对生态语境的恢复性保护。
C.将传统智慧和当代生活有机融合,就能保护和传承文化传统并彰显积极的生活态度。
D.实现传统手艺产品从物用形态转向精神或文化形态,是进行衍生性生产的重要途径。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民族手艺的留传问题,从多个方面探讨了传统手艺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以当代语境下民族传统手艺必然衰落为立论前提,由此引出生态化保护的观点。
C.文章第一段提出论点,总领全文,并与末段遥相呼应,形成“总-分-总”的结构。
D.文章以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为例证,表明了传统手艺衍生性生产的重要意义。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民族传统手艺对乡土社区的高度依存,所以建设生态化新乡村是未来发展方向。
B.如果民族传统手艺能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并得到人们关注,就有可能避免走向衰落。
C.将民族传统手艺完整地保留在博物馆中,这不是对传统手艺真正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D.继承延续民族传统手艺,使其创意性发展,能够让其在当代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智能手环是一种穿线式智能设备。智能手环运动监测功能通过重力加速传感器实现。重力传感器已是一种很成热的技术,手机也罕有应用,比如现在智能手机的屏幕翻转功能,就是通过传感器来实现的。传感器通过判断人运动的动作得到一些基础教据,再结合用户之前输入的个人身体体征的基本信息,根据一些特定算法,得到针对个人的个性化监测数据,诸如运动步数、距离以及消耗的卡路里等,从而判断运动的频率和强度。由于每个人运动随个人身体体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因而用户在使用手环进行监测前需要在APP中录入自己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信息自动同步到手环中,通过传感器监测运动动作,经过特定算法最终实现运动监测的功能。睡眠监测也通过相同的传感器技术实现。人的睡眠接照脑电波信号可分为五个阶段: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动眼期。在不同的阶段人的脑电波可以迅速改变,有意思的是,重力加速传感器并不具备直接探测脑电波的功能,所以它是将人在眼中动作的幅度和频率作为衡量睡眠的标准,来判断睡眠处于哪个阶段,手环的智能闹钟功能,会在快速动眼期将用户唤醒,因为在快速动眼期睡眠者会出现与清醒时相似的高频低幅的脑波,比较容易喚醒,如果此唤时醒,睡眠者会感到神清气爽,有一个很好的睡眠效果。
(摘编自沈丹(智能手环是如何进行数据传输的》)
材料二:
智能手环主体一般采用医用橡胶材质,天然无毒,外观设计高档时尚、大方,不仅具有运动健康秘书的功能,还具有时尚装饰的功能,有流线花环,颜色也是多样,这种设计风格对于习惯佩戴首饰的用户而言,颇具有诱惑力。手环的设计风格堪称百搭。而且、别看小小手环个头不大,功能还是很强大的,比如它可以说是一款高档的计步器,具有普通计步器的一般计步,测量距离、卡路里、脂肪等功能,同时还具有睡眠监测、高档防水、蓝牙4.0数据传输、疲劳提醒等特殊功能。
智能手环内置低功耗蓝牙4.0模块,可以与平板、PC客户端进行接,可以随时随地设置身高、体重、步幅等信息和上传运动数据。另外,智能手环还具备社交网络分享功能,比如用户可以将睡眠质量、饮食情况和锻炼情况以及心情记录等通过绑定微博等社交网络进行分享。
在使用时间上,由于智能手环内部内置了一颗锂聚合物电池,续航时间可达10天,续航能力还是很强的。
摘编自(智能手环有哪些特点及特性)》)
材料三:
几年前,智能手环作为可穿戴设备进入大众視野,以实现健康管理、运动监测、手机交互等功能为目标被炒得火热。功能看似高端,门槛实则低,一时间市场内涌现了大量可穿数设各厂商。
然而近年全球可穿戴行业态已显,智能手环炒作红利期已退湖。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在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市场出现疲软态势,整体销量为2300万只,仅仅保持了3.1%的微弱增长,出货量则为270万只,较2015年同期的560万只下降了51.6%。预计2018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在400亿元左右。
真正随着热潮成长起来的智能手环企业少之又少,早期进入市场的品牌如今的经营状况也很惨淡。种种迹象都表明智能手环遇冷是行业的现状,我们需要思考智能手环在脱离炒作红利期后,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了它的降温。目前来看,智能手环的需求依然存在,也非纯概念炒作,并且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智能手环作为能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其实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虽然野蛮生长的红利期已过,但是寻找到智能手环的刚需,依然能成为它下一次热潮的引爆点。

(摘编自沙水《智能手环春天已过,未来出路在何方?)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手环进行监测前在APP中录入自己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目的是通过个性化数据来判断运动的频率和强度。
B.手环的智能闹钟功能工作原理主要是根据睡眠中动作的幅度和频率来实现的,在探测到出现高频低幅的脑波时唤醒睡眠者。
C.智能手环可以随时随地上传运动数据,也可以通过绑定微博等社交网络端分享睡眠质量、饮食情况和锻炼情况等。
D.几年前,智能手环被炒得火热,由于门槛低,市场内涌现了大量可穿戴设备厂商,如今智能手环炒作热潮已退。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重力传感器已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技术,智能手环通过使用这一技术来判断人运动的动作,得到一些基础数据。
B.智能手环内置低功耗蓝牙4.0模块,可以与平板、PC客户端进行连接;内置了一颗锂聚合物电池,续航时间可达10天。
C.从材料三图表中可知,2015年是智能穿戴设备野蛮生长的红利期,此后虽然市场规模还处在增长中,但增速已放缓。
D.智能手环虽遭遇到发展困难,但目前智能手环已找到市场的刚需,在这万物互联的时代,正在成为下一次热潮的引爆点。
【小题3】根据材料,请用三句话分别概括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每句话不超过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