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游凌云图记

(清·刘大櫆)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非山水之能娱人,而知者仁者之心常有以寓乎此也。

南方故山水之奥区,而巴蜀峨眉尤为怪伟奇绝,昔苏子瞻浮云轩冕,而愿得出守汉嘉,以为凌云之游。古之杰魁之士,其纵恣徜徉而不可羁縻以事者,类如此欤!

吾友卢君抱孙以进士令蜀之洪雅,地小而僻,政简而明,民安其俗,从容就理。于是携童幼,挈壶觞,逶迤而来,攀援以登,坐于崇岗积石之间,超然远瞩,邈然澄思,飘飘乎遗世之怀,浩浩乎如在三古之上。于时极乐。既归里闲居,延请工画事者,画《卢公载酒游凌云》也。古今人不相及矣;昔之人所尝有事者,今人未必能追步之也。乃子瞻之有志焉而未毕者,至卢君而遂能见之行事,则夫卢君之施泽于民,其亦有类于古人之为之邪?于是为之记。

(注释)①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借指官位爵禄。②汉嘉:蜀地名:凌云山,蜀中名山之一。

【小题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出自___________(人名)的言论。
【小题2】文中与“卢君之施泽于民”相照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至卢君而遂能见之行事”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到卢君而终于能将凌云之游化为实际行动
B.到卢君而终于能实现凌云之游
C.到卢君而终于能完成子瞻的志愿
D.到卢君而终于能将子瞻的愿望付诸实施
【小题4】简述作者的写作意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6 06:33: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尚勤俭
(清)朱柏庐
勤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寡入而妄费,则财匮;财匮,则苟取。愚者为寡廉鲜耻之事,黠者入行险徼幸之途。生平行止,于此而丧;祖宗家声,于此而坠。呜呼!生理绝矣!又况一家之中,有妻有子,不能以勤俭表率,而使相趋于贪惰,则既自绝其生理,而又绝妻子之生理矣!
勤之为道,一要深思远计。事宜早为、物宜早办者,必须预先经理。若待临时,仓忙失措,鲜不耗费。二要晏眠早起。侵晨而起,夜分而卧,则一日而复得半日之功;若早眠晏起,则一日仅得半日之功。三要耐烦吃苦。若不耐烦吃苦,一处不周密,一处便有损失耗坏。故事须亲自为者,必亲自为之;须一日为者,必一日为之。
俭之为道,一要平心忍气。一朝之忿,不自度量,与人口角斗力,构讼经官。事过之后,不惟破家,或且辱身。二要量力举事。如土木之功,婚嫁之事,宾客酒席之费,切不可好高求胜,一时兴会,所费不支。后来补苴,或行称贷,偿则无力,逋则丧德。三要节衣缩食。绮罗之美,不过供人之叹羡而已。若暖其躯体,布素与绮罗何异?肥甘之美,不过口舌间片刻之适而已。若自喉而下,藜藿与肥甘何异?人皆以薄于自奉为不爱其生,而不知是乃所以养生也。
此在故家子弟,尤宜加意。盖不勤不俭,约有二病:一则纨绔成习,素所不谙;一则自负高雅,无心琐屑。乃至游闲放荡、博弈酣饮,以有用之精神而肆行无忌,以已竭之金钱而益喜浪掷。此又不待苟取之为害,而已自绝其生理矣。
孔子曰:“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可知孝弟之道、礼义之事,惟治生者能之,奈何不惟勤俭之为尚也。
(选自《朱柏庐诗文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又绝妻子之生理矣 绝:断绝
B.一时兴会,所费不支 支:支助
C.偿则无力,逋则丧德 逋:拖欠
D.一则自负高雅,无心琐屑    负:依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生平行止,于此而丧  游于赤壁之下
B.以已竭之金钱而益喜浪掷 句读之不知
C.则一日仅得半日之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若暖其躯体,布素与绮罗何异  彼与彼年相若也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入而妄费,则财匮;财匮,则苟取。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同类题4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乱,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掎角遂筑丛山关。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乓登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辍天一,而别丛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有知天一者,欲释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矣。”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汝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我母虑也,”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济门。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息泣下。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

天一自兵兴以来,先后治乡兵三年,皆在佥事公幕。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其后竟与公同死,虽古义烈之士干以尚也。

(删节自清汪碗《尧峰文钞·江天一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掎角/
B.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掎角/
C.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掎角/
D.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掎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是明清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学学习的人,通称生员,或在习惯上称秀才,文章中常称之为诸生。
B.“兼称”是古代称谓的一种方式,文中“金佥事公声”属于“兼称”,包括受称谓者的姓、官职及名,这与《游褒禅山记》中“长乐王回深父”格式一致。
C.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顺治二年”为年号纪年法。
D.古人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帝王之位南向,故称居帝位为“南面”文中的“南向”不是指尊位,是指面向南方高皇帝所在方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天一奉守亲情,看重品行。他尽心侍奉母亲,抚养弟弟;同时认为读书人如没有良好品德的话,一定写不出好文章。
B.江天一安贫乐道,热爱读书。因屋瓦覆盖不全,家人热天暴露在烈日中,雨天如蛇般蜷伏,他却捧着书照常吟咏诵读。
C.江天一气节崇高,抗敌奋勇。在各州县望风归附清朝之际,他用军法团结徽州百姓,并率领他们为坚守明朝抵御清军。
D.江天一不避危难,英勇赴死。他主动报出姓名被捕后,清兵不想问他罪,他却说不被杀还会再起兵,最后接受了死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师以少骑辍天一,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大帅购天一甚急。
(2)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