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箴作诗者

袁枚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注)箴:规诫。司马相如、邹阳、枚乘皆是西汉辞赋家。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典邹阳、枚乘二人虽创作迅速,却不敌司马相如辞赋用力之深。
B.颔联先直接说作诗数量少才能精;又说写诗迟下来,反能见到作者才华。
C.说理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诗歌中的物象基本是在为作诗的道理服务。
D.这首诗是为规诫诗者而作,没有刻意进行过度雕琢,却能于简淡中见哲理。
【小题2】诗的后两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作诗有什么样的建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31 01:46: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鲍竹溪先生传
袁枚
乾隆乙未,余过真州,同年沈椒园廉使以所撰《同老会序》示余。同老者,六老人同庚,为会以聊昆季之欢也。会主为鲍竹溪先生,余心钦迟之,未由修士相见礼。今岁乙卯矣,余小住邗江,先生之子志道以先生《行状》乞传。余不禁谡然敛袂而起,曰:“有是哉!二十年前思见之人,不可得见;今因交其子得见其事状,是不见先生,犹见先生也。奋吾笔以永其人,旧史官①其奚辞?”
先生讳宜瑗,号景玉,一字竹溪,新安棠樾村人。世为望族,幼习《四字书》,听人讲解,憬然夙悟。侍母疾,穷昼夜不出。塾师疑其惮于勤,诇知其故,乃异目视之。亡何,生母不禄,太公与继妣在堂,家贫甚。先生出贾于外,岁终必冲风雪归,具甘旨为堂上欢。晚年,子志道善经纪,家业渐裕,先生益得行其志。凡有裨于乡党戚里者,赴之若嗜欲之切于身。先是,宋元鼎革间,族祖宗岩、寿孙路遇贼劫,父子争死,贼义而两释之。又有名邦灿者,亦以孝称。村故有二坊:曰慈孝,曰孝子。岁久倾夷,先生葺治如初。里中大母堨②,畜水溉田,亦渐淤圮,先生并无升种在焉,而亦为之疏滞、宣流,岁以大稔。常曰:“为善最乐,安得仿古人置书院以育人才,置义田以瞻宗族乎?”
先生卒时年六十五。恭人郑氏未笄来归,值先生未得志时,拔钗市谷,勤针黻以养尊章③,安行仁义。送子读书,必以一师,曰:“吾欲其教之专也。”先生子二,女一,以子志道贵,与恭人同受诰赠如其官。论者谓志道才流经通,为上游所器重,故能恢宏其声光,而不知皆先生之积善贻谋有以基之也。闻志道业已饶益,而先生俭约如初,犹时时以训词相勖毖。可谓大行不加之君子矣。
注:①衋然:伤痛的样子。注:①旧史官:作者的谦称。②堨(è):拦水的土堰。③尊章:对公婆的敬称。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塾师疑其惮于勤   惮:敬畏B.凡有裨于乡党戚里者   裨:益处
C.岁以大稔 稔:成熟D.恭人郑氏未笄来归 归:出嫁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年:古代科举制度凡应各种正式考试同榜登第的,都互称同年。
B.昆季:指弟兄,长为昆,幼为季。
C.不禄:死的讳称,古代天子死曰崩,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D.未笄:笄,簪子。古代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加笄,一般是指女子二十岁时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未笄即表示女子未满二十岁。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2)闻志道业已饶益,而先生俭约如初,犹时时以训词相勖毖。
【小题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鲍竹溪先生品格上的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重到沐阳图记

袁枚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沐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唉,感吕峰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揭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①,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
B.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
C.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
D.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乙丑”,中国传统历法的干支纪年方式,前一位是甲子,后一位是丙寅,又是“第二”的代称,和前面的“二年”照应。
B.“斗草”,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游戏,又称斗百草,属于端午民俗。最早的文献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后斗百草愈渐成为妇女和孩童的游戏。
C.“漏”,指“漏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
D.“令尹”,本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掌握政治事务,是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后泛称县、府等地方行政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品官员吕峄亭在家闲居期间,连续写信邀请老县令旧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沐阳。
B.当年袁枚离开沐阳时,钱接三才断奶,因此谈及其父钱鸣和的往事,接三不太清楚。
C.八十多岁的张、沈两吏是袁枚的老同事,还能依稀记得些许往事,多数事已忘记了。
D.吕峄亭在寒冬时节送客至十字桥,宾主作别时,袁枚觉得自己有生之年很难再来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2)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思维发展:分析文言文的思想内容)
A.四品官员吕峰亭在家闲居期间,连续写信邀请老县令旧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沭阳。
B.当年袁枚离开沭阳时,钱接三才断奶,因此谈及其父钱鸣和的往事,接三不太清楚。
C.八十多岁的张、沈两吏是袁枚的老同事,还能依稀记得些许往事,多数事已忘记了。
D.吕峄亭在寒冬时节送客至十字桥,宾主作别时,袁枚觉得自己有生之年很难再来了。
【小题2】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文化传承与理解:分析文言文的思想内容)
【小题3】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其俭省,但富于表现力。请从文中找到景物描写的地方,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①,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②。虑他处 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 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②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 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 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 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 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 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 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③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注)①鄂韡(wěi):花蕾繁盛。②赀(zī):资财。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客过而之曰(_________________) (2)子亟亟焉(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①段画线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
【小题3】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自然规律,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移植,结果导致原有的牡丹枯死。
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
C.客人认为主人处理不当,使旧牡丹死去,如今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
D.作者认为导致原有的牡丹的死亡的根本原因在于主人自身的修养、性情、见识有问题。
【小题4】简析袁枚写这篇文章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