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沙海的绿荫

朱春雨

18号甲,是导弹某部队的一个研究所。偌大一个师级编制,女的只有三员。

不记得是哪个休息日,欧阳美怡换上了那条有水仙花图案的旧裙子,从第二研究室小院门口经过,去她负责的放射线病理研究室拍小动物实验的照片。欧阳美怡不管穿什么衣服,看上去都那么端庄得体,加上她举止文静,谈吐大方,显得有见识,有风度。

咣! 一盆仙人掌从二楼阳台上摔下来。阳台上站着18号甲的老姑娘沈巧,她看着门口,爽声笑了 ,笑得站在门口的唐天虚心慌意乱。

沈巧一声轻笑:“如果你真想谈恋爱,我看欧阳美怡这位凌波仙子对你不一定合适……”

唐天虚愤愤然瞪着眼睛。

“沈大姐——”不远处传来一句甜丝丝的声音,“你还是管管你自己的事吧,少说几句伤人的话。”

“哟,这个小妹妹也恼我了。”沈巧顺着声音,在山溪跟前的马兰草丛里找见了一个娇小的身影。

唐天虚此时此刻真是有点厌恶沈巧了。他扶扶近视眼镜,看见了植物苗圃的管理员黄金桃正挑着一对老大的箩筐走来,竹扁担在肩上咯吱咯吱响,一走身子一颤。她把这些花枝从苗圃里剪来,要压植到18号甲本部的每一条路边,让鲜花打扮我们的道路。

“你看她,”沈巧指指黄金桃,喃喃地说,“为了用绿荫和花朵去给别人装点生活,这个含羞草一样的小姑娘总是这样默默工作,好像她生到世上,就是为了别人……”

唐天虚烦躁地甩手进了第二研究室的小院门。沈巧从二楼阳台摔下来的那盆仙人掌在晒得滚烫的水泥地面上依然生机盎然,满身棘刺。他真奇怪:沈巧为什么独独喜欢这种生命力强悍的植物,既无芳香,又不华美?想想,沈巧这人,倒多少有点像仙人掌。父母早亡,使她过早地接触了人生;生相平庸,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固然是一种悲哀,同时又是一个难得的长处:她不会被千奇百怪的媚眼耗去金子一般的青春。优异的学习成绩像条闪光的金线,贯穿在沈巧的小学、中学、大学和留学苏联的漫长时日里。她穿上了军装,军人的天职很自然地渗进了她单纯而诚朴的灵魂。她懂得命令和服从,也懂得忠诚和牺牲,但她仍然不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私生活:

“没有对心的,我就当一辈子女光棍儿!什么孤独呀,寂寞呀,笑话!我有我的追求,我有我的爱好,我有 我的做不完的工作。荡去那些世俗的迷雾吧!”

第二天,沈巧拿着核查出来的一处运算错误,走到唐天虚面前:“唐天虚同志,你似乎不应该忘记,这里有一个Ɛ系数的。”

唐天虚伸手重新运算一番,果然错了。他说:“你作为助手,本来就有修正错误的责任。”

“可惜我这个助手,无法排除你心灵上的故障。”沈巧狡黠地眨了眨她的眼睛。

唐天虚压着火儿说:“沈巧同志,你最好能把精力集中到研究工作上,那会有助于你出成就。而我,也不需要你这么提醒。”

“感谢你的警告。只是我并没有损人的念头,也没在利己上花心思。有了看法,我还是要说。”沈巧把一本两个月合刊的《学术通报》丢到了唐天虚面前。

《学术通报》的目录是印在封皮上的,头题便是沈巧的文章:《Ɛ系数在AR综合使用程序研究中不可忽视》。唐天虚怔住了。他的助手沈巧,竟然在Ɛ系数上持截然不同的见解。

“你干嘛用这样的眼光看我?”沈巧毫不胆怯地迎着唐天虚谴责的视线。

“起码,你写这篇论文时,不该不让我知道。”唐天虚在咬着牙。

“你在学术上的门户之见,足可以当一个严格管教孩子的家长。”沈巧回了 一句。

“你赞同顾雨时的观点,你可以申请调到他所在的一室去,我绝不挽留。那样,你可以全力以赴地搞你的Ɛ系数。”唐天虚很是激动。

沈巧强忍着不快,说:“申不申请到一室去,是我的事。但是,我还是要请你注意这个Ɛ系数!我的文章, 完全依赖事实。不管你高兴不高兴,我还是要把系数搞下去的。”

“那——悉听尊便!”唐天虚把《学术通报》丢到嵌着三排仪表的实验控制台上。

沈巧拿着还要继续核算的计算草稿,转身走了,边走还丟下两句话来:

“荡去世俗的迷雾吧,让你的大阳闪光!”

他从来没发觉在自己的信念沉积中还夹杂着“门户之见”。果真如此吗?唐天虚从控制台上拿起沈巧留下的《学术通报》读起来。从沈巧的文章里看不到盛气凌人的架势,寻不见强词夺理的词句,感觉不出发难于人的私欲;她用苦心的求证,来说明Ɛ系数是个客观存在,她还苦于目前无法推导出Ɛ系数的具体数值。她的论据不能说服唐天虚,起码目前不能。不过,唐天虚认真读完她的文章之后,对沈巧却由衷地刮目相看了。

“荡去世俗的迷雾吧,让你的大阳闪光!”又是沈巧的声音,可是沈巧并不在跟前。

(节选自《中篇小说选刊》1981年第二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荡去世俗的迷雾”中的“迷雾”既指男女感情的纠葛,又指学术上的门户之见,文中反复出现该句,使文章立意更鲜明生动。
B.小说中间交代沈巧虽父母早亡、长相一般,却一直成绩优异,为后面她指出唐天虚的一处运算错误埋下了伏笔。
C.沈巧讽刺欧阳美怡为凌波仙子,赞美黄金桃给别人装点生活,说明她赞赏勤劳无私的人,表现出她鲜明的爱憎取向。
D.小说节选部分在塑造人物时,详写沈巧、唐天虚,略写欧阳美怡、黄金桃,这样能使矛盾冲突更集中,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
【小题2】有评论称该小说“人物呈现出各自独特的色调”,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三位女性军人形象。
【小题3】小说节选部分展现了哪些矛盾冲突?这些冲突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11:24: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祝贺!中国成功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一)
这是人类第一次揭开月背的神秘面纱。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1月3日,嫦娥四号进入距月面15公里的落月准备轨道。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厅内,随着现场工作人员一声令下,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距离月面15公里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探测器的速度逐步从相对月球1.7公里每秒降为零。在6到8公里处,探测器进行快速姿态调整,不断接近月球;在距月面100米处开始悬停,对障碍物和坡度进行识别,并自主避障;选定相对平坦的区域后,开始缓速垂直下降。最终,在反推发动机和着陆缓冲机构的“保驾护航”下,一吨多重的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
嫦娥四号着陆区地形起伏达6000米,是太阳系中已知最大的撞击坑之一,被认为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新华社)
材料二:
半个世纪,50多个着陆器奔向月球
在嫦娥四号之前,世界上只有中美俄(苏)完成了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最近一次就是嫦娥三号成功在月球虹湾着陆,再上一次就要追溯到1976年苏联月球24号了。在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美苏之间爆发了人类史上第一轮大规模无人探月、载人登月竞赛。
早期登月探测器采用的是最原始的硬着陆方式登月,最早期的硬着陆方式不顾星载设备的安全,只求谁先把人造物体“扔”到月球上,但美苏的相关试验也表明,硬着陆如果控制在一定速度范围,可以确保航天器(弹头)结构完好。只不过美苏很快又开始竞争软着陆以及载人登月,硬着陆也就开始废弃的。
1966年,苏联月球9号探测器成功在月面实施软着陆,月表工作8小时多,美国的勘测者1号也在同年完成月面软着陆,开启了月面软着陆的探测时代。到目前为止,前后19个无人或有人着陆器在月面成功降落,如果算上硬着陆或者撞击月面的探测器,那么数量要超过50个。
这些航天器中,嫦娥四号是最特别的一个,不仅要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还要释放一台月球车,这样的成就当然是半个世纪50多个涉月任务软硬着陆航天器中最突出的一个,开启了月背探索的新篇章。(人民网)
材料三:
“嫦娥四号”成功发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为什么要去月球背面?
欧阳自远 天体化学与地球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下摘录自欧阳自远院士在中科院SELF讲坛演讲实录:
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月球, 但很奇怪的一点,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永远是这半个月亮,为什么?因为月亮是地球的一个卫星,它们相互的引力产生一种潮汐力, 最后我们站在地球上,永远只能看到月亮的一半,这就是“潮汐锁定”。
月球背面长啥样?
我们的“嫦娥一号”精细地探测到了整个的全月球,提供了一张当时最好的月球的地图,正面、背面都看得非常清楚。我们的“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对月球表面的各种成分都测出来了,最后我们甚至可以测出来月球上有一种特殊的能源,能够提供人类未来核聚变的原料,可以为我们人类解决一万年以上的能源需求,所以月球真的是地球的好“女儿”,将会给地球做出巨大的贡献。
在月球背面还有一个特殊的优势。月球背面是长波无线电最干净的环境。因为我们在地球和月球正面上有一段无线电是绝对收不到的,包括太阳的某一部分爆发,包括宇宙的各种信息,地球上都接收不到。月球背面非常干净,所有的杂音都被月球正面挡住了,所以它是一个最好的环境,是科学家梦寐以求的地方,可以清晰地收到来自宇宙早期的很多信息。之前我们也发射了很多的小卫星,让它们探测各种功能,得到我们在地球和月球正面永远得不到的各种科学数据。今年我们中国将探测器降落到人类从来都看不到的月球背面,接下来我们将要在月球上打钻、采样,最后把样品全部带回地球,开展全面的研究。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着陆。
B.早期登月探测器采用的是硬着陆方式登月,不顾星载设备的安全,只求谁先把人造物体“扔”到月球上,使航天器受到破坏。
C.1966年,苏联月球9号探测器在月面实施软着陆,美国的勘测者1号也在同年完成月面软着陆,由此开启了月球软着陆的探测时代。
D.因为“潮汐锁定”,我们站在地球上,永远只能看到月亮的一半,这也使得对月背的探测显得更为神秘。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嫦娥四号着陆区是太阳系中已知最大的撞击坑之一,选择这一地区着陆是因为这一地区被认为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B.嫦娥四号是半个世纪50多个涉月任务软硬着陆航天器中最突出的一个,完成了月球背面软着陆,还要释放一台月球车,这样的成就是空前的。
C.地球和月球正面上有一段无线电是绝对收不到的,包括太阳的某一部分爆发和宇宙的各种信息,都接收不到。所以月球背面是一个非常干净的环境。
D.月球上有一种特殊的能源,能够提供人类未来核聚变的原料,至少可以为我们人类解决一万年的能源需求,将会给地球做出巨大的贡献。
【小题3】请根据文本概括分析“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的意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笺纸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因有的艺术形式和交流载体。表面看来,它的作用就是诗文唱和、书札往来。但是,由于它一产生就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因此就带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从古代的竹简、木牍到缣帛、纸张,中国的先人们一直在寻找便捷而低糜的文化载体。最后,纸张成了传播信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最为理想的媒介。因此,人们对纸张情有独钟。爱美是人的天性。由于素纸不能滿足人们审美的需求,便有了染色、砑花、描绘花纹图案等完全出于审美追求的举措。之后,便以雕版、饾版、拱花的形式赋予笺纸更多的艺术含量。可以说,笺纸的发展史不仅是印刷技术的发展史,更是历代知识分子对美的自觉追求史。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此,各种类型的笺纸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根基。比如,博古题材的笺纸向人们展示了古代文明的遗迹,大凡钟鼎、器物、钱币,都是秩序、权成、社会交往的象征;再比如,大量的佛像笺、罗汉笺的印行,无疑是在向人们传播、普及佛教精神;再比如,将山水林泉、高人隐逸作为笺画的题材,也正是在传递一种遗世独立、洁身自好、不随流俗、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气度;再比如,大量蔬果笺、花卉笺的流行,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再比如,鱼藻笺、花鸟笺、生肖笺的出现,也在向人们传递大自然的美妙信息,引导人们热爱自然、珍惜自然、顺应自然,等等。

笺纸对于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在古代,许多作家的作品通过个人题壁、歌女吟唱的形式传播四方。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乃过图书、报刊、音像、影视等形式进行传播,而且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用具进行传播。作为文房清玩的笺纸,由于它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扮演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角色。如前所述,笺纸中不仅有图画,而且有书法、篆刻、诗词、掌故,通过笺纸,人们可以重温诗、词、歌、赋的名句,可以品味传统文化的精神。比如,林纾的宋词意笺,陈师曾的杜甫诗惫笺,都在很大程度上普及了唐诗宋词。应该说,在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方面,笺纸功德无量。

中国的笺纸内涵丰富,琳琅满目,给人以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之慼。世界上还没有笫二个国家将笺纸印制成一种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赋予其如此多的文化内涵,使其承载精神追求和人文情怀的使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关注笺纸的人愈来愈少。随着电脑的普及,微信、短信、邮件的常态化,除了极少数人,已经很少有人再写信了,更遑论用毛笔在笺纸上书写信件和诗文了。如何把笺纸及其文化传承下去,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思考。

(摘编自刘运峰《中国笺纸:微型国画的人文情怀》)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先人们一直在寻找便捷而低廉的文化载体,最终纸张成了最为理想的媒介。
B.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各种类型的笺纸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根基。
C.笺纸助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特别是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笺纸功德无量。
D.中国笺纸作为一种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与其它国家的笺纸一样承载着人们的精待追求和人文情怀的使命。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由笺纸在传统文化领域的地位入手,引出论题,并提出中心论点。
B.文章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并且适时穿插引用论证,观点鲜明,说服力强。
C.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探讨笺纸所带有的精神印记。
D.文章联系现实,引出坚持传承难的问题开放式结尾,引发读者深入思考。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笺纸只要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就会带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B.染色、砑花等举措和雕版、饾版、拱花等形式说明笺纸的岀现是印刷技术使然。
C.笺纸因为扮演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角色,所以它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密不可分。
D.随着微信短信、邮件的常态化,如何传承笺纸及其文化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它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韩愈、柳宗元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作家。他们不仅在理论上奠定了散 文创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实践上作出了典范。他们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 语言自然音节、自由抒写的文风。他们不仅恢复了散文的历史地位,而且把散文的实用范围 推广了,使散文在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表现自己的写景、抒情、言志 的广阔园地。
中唐时代,传奇小说和古文并兴,二者是互为影响的。古文运动解放了文体,使着意好 奇的传奇家,得到更自由的表现形式,因而促进了传奇小说的发展;传奇小说的题材和表现 方法,也给古文家以借鉴,因而也有利于古文运动的推广和成功。韩愈、沈亚之都是把二者 统一起来的。他 们既提倡古文,也写作传奇小说。
但是,从晚唐五代到北宋初,古文运动实际趋向衰落,骈文恢复了统治地位。原来古文运动,就形式说,是对骈文的革新运动。但是骈散文之间并无绝对严格的分界线。韩柳古文并未废除骈词俪句固不必说;在韩愈提倡古文,反对“俗下文字”的当时,裴度就持反对的意见,以为“文之异在气体之高下,思致之深浅,不在磔裂章句,隳废声韵”(《寄李翱书》),就是说,文章重在思想内容,不在骈散的形式。完全从形式着眼来反对骈文,意义是不大的。裴度还批评韩愈“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为戏”,就是从韩愈古文的内容来批评的。古文运动当时所以发生广泛的影响,是和韩柳文内容的深广有密切的关系的。
韩柳以后,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不仅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无法挽回,而且爆发了农民大起义,道统的宣传既无补于统治阶级的没落和崩溃,士大夫振作有为和希望,也渐趋破灭,后起的古文家乃不得不把古文引上狭小、琐细的道路,古文便成为少数隐者之流的抒写生活情 趣的工具。这些古文虽然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内容,但毕竟不够深广,不足以振奋人心,因 而也就自然地不为人所注意了。这样,形式主义的骈文就轻易地恢复了统治地位。
北宋初期,柳开、王禹偁、姚铉、穆修等,都标榜韩柳古文,反对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到了中叶,在新的现实条件下,以欧阳修为首,再 一次掀起了古文运动。由于欧、曾、王、苏诸古文大家在创作上的努力和成功,从此韩柳古文遂成为新的传统。明代唐顺之、归有光等的古文和清代“桐城派”的古文,都是对以韩柳为首的唐宋古文新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这个古文新传统,支配中国文坛一千多年,直到“五四”新文学运动才被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语体散文所代替。
(节选自《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
【小题1】下面各项不属于“韩愈、柳宗元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作家”的理由的一项是
A.他们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
B.他们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
C.他们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语言自然音节、自由抒写的文风。
D.他们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
【小题2】根据原文信息,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奇小说的题材和表现方法有利于古文运动的推广和成功。
B.对韩愈反对“俗下文字”的做法,裴度是反对的。裴度认为应该提倡“俗下文字”。
C.韩愈提倡古文,就形式说是对骈文的革新运动。他认为文章在语言运用方面要惟去陈言。
D.裴度认为韩愈不应该只从形式上加以变革,而更应该在思想内容加以革新。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不仅仅只可以著书立说,也可以写景、抒情、言志。
B.韩、柳之后,古文成为少数作家抒写生活情趣的工具。由于这些古文没有反映一定的社会内容,不足以振奋人心,因而渐趋没落。
C.古文运动获成功,不仅由于韩、柳在理论上的贡献,更重要是由于他们写出了许多富于个性、才力和创造性的佳作。
D.宋代以欧阳修为首的一批作家再一次掀起的古文运动与唐代韩、柳提倡的古文运动是一脉相承的。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的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我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④在我的感觉里,苇是属于弱者的,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到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想望。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⑤可这些苇却显得那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可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的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⑥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那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

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了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想起金克木《生命》一诗中有一句“生命是低气压的太息,是伴着芦苇啜泣的哈欠。”暗自笑了,这不知写于何时何背景的诗句,有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这时倒是想改一句:“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

⑨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

【小题1】第①段连用两个问句“胡杨呢?红柳呢?”其作用是___________ 。
【小题2】第⑤段“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句意有省略,联系前文,省略的谓语部分应是______________ 。
【小题3】对本文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开头极写沙海茫茫、植被稀少的环境,渲染百无聊赖的心情,是为苇的出现蓄势。
B.“荡漾”一词非常准确地形容了群居的苇随风摇动整体起伏像水波轻泛般的情状。
C.写白洋淀、渤海湾等处苇的美丽、丰沛、欢乐是为了反衬这里苇的丑陋瘦削愁苦。
D.较之于金克木原诗,作者修改的诗句剔除了消沉,更着重于对苇坚持精神的赞许。
E.文章善用伏笔、衬笔,层层铺垫,欲扬先抑;描写细腻生动,情景交融,形神兼备。
F.全篇语言华美,大量运用排比、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小题4】第⑤段两个比喻句不同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 。
【小题5】《荷花淀》的开头结尾也有对芦苇的描写,试从写作意图的角度分析与本文的不同。
【小题6】请联系全文内容写一段话,“还原”文末作者连出的“美妙的景象”。(80字左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战狼Ⅱ》2017年7月27日晚8点01分正式上映:上映4个小时过亿,25小时过3亿,46小时过5亿,上映5天突破12亿人民币。上映笫一周周末以合计1.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成为全球票房榜的冠军影片。仅7月30日一天,就拿下3.597亿,刷新了华语影史单日票房第一的纪录06亿元92亿元。8月8日,第12天观影人次突破一亿,也是中国电影市场自1998年以来的观影人次新高。8月11日凌晨,票房(含服务费)突破40亿元,打破2016年周星驰执导的3D喜剧电影《美人鱼》此前创下的33.92亿元记录,打破国产电影历史最高票房纪录。截至8月18日,《战狼Ⅱ》在中国市场的累积观影人次也正式达到了1.4亿,成功超越了《泰坦尼克号》北美市场观影人次1.38亿的记录,荣登“单一市场观影人次”全球榜首海外票房100多万美元,全球票房已超过《蜘蛛侠:英雄归来》,全球票房成功跻身全球T0P100票房影片榜,也是亚洲电影首次入榜,打破了好莱坞电影对该榜的垄断。

(百度)

材料二:

吴京说,影片一开始那一场一镜到底的海中打戏,他差点淹死在海水中。因为他来海南多次,每次潜水都是带着氧气下潜的,但这次拍戏不能带氧气,为了下沉快,他还背了4公斤铅块,“沉倒是沉得快,可想换口气时却上不到海平面上,差点淹死!”单这一个镜头,就拍摄了将近半个月时间,吴京总共跳水26次。在第一次尝试“水下一镜到底”的拍摄时,他泡了13个小时没上岸。而整片最不允许错过的就是“坦克漂移”。这项技术没有什么技术资料可查,坦克从小斜坡90度旋转并且猛烈撞击,吴京从坦克里滚出来。无论是对手戏还是悬念紧张感,迅疾有力的视觉让镜头有了层次感。而且还听说,吴京为了让观众体会生死之战的惊险,有很多可以用替身的镜头都亲自挨了打。会打戏的导演是有的,敢亲自豁命打的不多!为了让爆炸现场真实,最近的时候,吴京距离炸药只有1米。在拍摄过程中,吴京流血、受伤更是稀松平常的事。被钢板砸伤手臂,在高空管道上不慎摔倒,被碎石擦伤眼睛,手腕被卷进铁链……对于像《战狼Ⅱ》这样一部动作戏而言,无论做多少防护还是难免会受伤,但吴京坚持全部亲自上阵。吴京说他喜欢真实地拍,先爆炸,然后这边拿着吹风机一吹,那种感觉眼睛里露出来的无论是惊慌还是专注,是不一样的。这种真实的东西是比较难弄,这么多年中国观众被好莱坞的大片给堆积起来了观影经验,观众可是骗不了的,还是要用诚意,用真实来打动。

(搜狐)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影片结尾,在镜头缓缓推近的一本中国护照旁,印着这样一段话。支撑这段话的,是近年来中国一次次从危险环境中成功撤离本国公民的振奋人心的故事:2010年,海地地震,中国政府包机将48名同胞安全送回祖国;2011年,利比亚动乱,中国政府协调派出91架次民航包机、12架次军机,5艘货轮、1艘护卫舰,租用35架次外国包机、11艘次外籍邮轮和100余班次客车,短短8天,35860名同胞全部安全撤离;2015年,也门战乱,中国派出3艘军舰,撤出中国公民613人……令世界惊叹不已的高效有序的国家行动,成为中国国力增强的有力印证。一位澳大利亚友在某电影评分站中给《战狼II》留言写道:“令我震撼的是,中国军人不仅救走了中国公民,还同时救走了那些没有人理会、习惯了受人排挤的非洲人。”这份人道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同样有其现实依托。在也门撤离行动中,中国军舰搭载巴基斯坦等10国公民225人平安撤离。护佑同胞撤离,参与世界维和,持续投入护航,面对一系列新时期的新任务,中国军人以血性与担当践行着“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的铁血誓言。

(人民日报评《战狼Ⅱ》:中国军人铮铮铁骨已超越西方个人英雄主义)

材料四:

在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举行了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铁流滚滾、鹰击长空,大国重器排山倒海,解放军将士意气风发,人民军队改革重塑后的全新亮相,展现向世界一流军队逬发的强大气势。和朱日和阅兵一样,《战狼Ⅱ》也正是以刚健的姿态、英雄的血性、爱国的热忱,激发出了强大的共鸣。从实战的沙场,到银幕的战场,上演的都是英雄颂歌、铁血传竒。虽然吴京饰演的原特种兵冷锋,因个人原因被开除军籍,但“一日为战狼,终身为战狼”,当所在的非洲某国爆发内战,他和其他人一起全力保护中国公民和无辜百姓顺利撖离战区。燃烧的热血,最让人沸腾。《战狼Ⅱ》中主角凌厉的拳脚间所体现出的强烈责任感,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充满了阳刚之美。冷锋式的果敢、硬朗,打出了动作片应有的刚猛血性,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式的超级英雄。而祖国这个关键词,更是激起了很多人心中的爱国热情。有人感叹:原来爱国主义也可以这么震撼荧幕!我们前不久发表的任仲平文章中,有这样的句子:“伟大队伍孕育伟大精神,扫除萎靡不振与精神衰败,塑造生机勃勃、强健刚毅的精神气质,唤起整个民族顽强奋斗、自强崛起的伟力和雄风。”从朱日和到“战狼”,呼唤的正是这样的一种雄毅刚劲的时代气质。

(人民日报:《战狼Ⅱ》为啥火得“不像话”)

《战狼Ⅱ》就是一部爱国主义旗帜高高飘扬的大片,冷锋再有虎胆,若无强大的国家机器作龙威,再怎么只身犯险,也无非是个人英雄主义在抖威风。该片好就好在,在枪林弹雨中,在一幕幕刺激眼球、震动耳膜的视听奇观里,俨然是个体和集体在相亲相爱,在深情相拥。(凤凰评)祖国强大了,中国崛起了,中国人为自己国家感到自豪,这个民族自豪感、爱国的这种情绪,这把干柴在每个人心里面已经晒得透透的,我只是往里扔了一些火柴,然后就是漫天的大火。所有的观众的爱国情绪才是这部戏真正的成功之处。

(吴京)

【小题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所用数据十分具体、丰富、精确,突出了《战狼Ⅱ》创票房新高的事实,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
B.材料二报道吴京面对危险、伤痛也都坚持亲自上阵的动人故事,体现一个电影人对电影的执着、对观众的诚意。
C.材料三列举中国多次从险境中成功撤离中国公民和其他国家公民的故事,表现了民族自豪感和中国军人人道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
D.材料四写朱日和阅兵,反衬《战狼Ⅱ》刚健的姿态、英雄的血性、爱国的热忱,呼唤雄毅刚劲的时代气质。
【小题2】下列对上述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材料提及《美人鱼》《泰坦尼克号》《蜘蛛侠:英雄归来》等影片,突出了《战狼Ⅱ》成功跻身全球T0P100票房影片榜首。
B.四项材料内容各有侧重,分别介绍了《战狼Ⅱ》的票房收益、相关人员为影片付出的努力、影片的故事背景和有关影片的评价。
C.吴京认为《战狼Ⅱ》真正的成功之处在于有中国军人护佑同胞撤离、参与世界维和、持续投入护航的真实故事的支撑。
D.《战狼Ⅱ》火得“不像话”是因为影片真实表现了中国军人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激情。
E.《战狼Ⅱ》的成功启示我们:民族自豪、国家荣誉,是文艺创作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源泉,也是作品与时代、社会、人心互通的桥梁。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战狼Ⅱ》取得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