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苏轼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1)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

今岁东风巧剪裁,

含情只待使君来。

对花无信花应恨,

直恐明年便不开。

(2)述古闻之明日即来坐上复用前韵同赋

仙衣不用剪刀裁,

国色初酣卯酒来。

太守问花花有语,

为君零落为君开。

(注)①述古:姓陈名襄,字述古。其时苏轼任杭州通判,陈任杭州太守。②卯酒:在晨间喝的酒。

【小题1】第二首诗标题中的“前韵”是指哪几个字?
【小题2】对以上两首诗解释或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由“东风”可以推知当时应为初春时节。
B.“含情”也包含作者对陈襄到来的期待。
C.“仙衣”写出吉祥寺之花开得不同凡响。
D.由“国色”可知诗中所写的当是牡丹花。
【小题3】请结合这两首诗的第三、四句,分析两首诗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及内容上的关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9 01:16: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望: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B.履巉岩,蒙茸披:披着
C.攀栖鹘之巢危:危险
D.道士笑,予亦惊寤顾:回头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B.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C.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D.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写登赤壁前的状况,以洗练的笔墨描写了秋夜月景,点明游赤壁的缘起。
B.第二段“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描绘了高山吐月、江潮渐退的柔婉奇秀景象。
C.第三四段分别写攀峭壁登危岩和放舟自流于江上和半夜见闻感受与归家夜梦。
D.本文和《前赤壁赋》表现出的消沉和虚无思想,体现了作者思想的局限。
【小题4】把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襟坐  危:端正
B.山川相  缪:盘绕
C.知不可乎得 骤:快速
D.者如斯  逝: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正襟危坐问客曰 ②汝今何罪过,不迎自归
B.①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②步余马兰皋兮
C.①苟非吾之所有,一毫而莫取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九死其犹未悔
D.①耳得之而为声,目遇而成色 ②快然自足,不知老将至
【小题3】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运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使行文富于变化,作者的豁达胸襟和达观超然的思想情感也得以深化。
B.第一段追忆曹操大军沿江而下的盛况,描绘了曹操志得意满的形象,旨在为感叹人生无常蓄势。
C.第二段以江水、明月为喻,形象地阐释了世间万物“变”与“不变”的哲理,富有思辨色彩。
D.《赤壁赋》与《兰亭集序》都体现了作者的生死观,但前者较为积极乐观,后者颇为消沉悲观。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